请问谁知道刘光恒这位书法家?
70岁的刘光恒是书法家,也是自治区的“德艺双馨”艺术家。在奎屯市文化馆馆长的职位上退休后,一直闲不住。1月,记者见到了他。 2006年9月,第十一届国际刻字艺术展在韩国首都首尔举办,经中国书协刻字研究会研究,刘光恒作为现代刻字骨干作者被列入特邀之列,在我国参展的50件作品中,他创作的《静思》得到了艺术界同仁的认同,受到了观众的青睐。 都说“人过四十不学艺”,可刘光恒喜欢上现代刻字艺术的时候,已经是55岁的人了。1991年,自治区书法家协会举办了中日现代刻字艺术联展,刘光恒刚好到书协办事,当时的常务副主席邱零问他喜不喜欢现代刻字艺术,他一时懵了,他只知道,刻字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殷商的甲骨,两周的金文,秦代的刻石,汉魏的碑碣以及唐宋以后的刻帖、楹联牌匾,直到延续至今的碑林,他都有所了解。什么是现代刻字艺术啊?他一时还摸不着头脑。他回过头来问邱零有没有可以借鉴的样子,邱零手头也没有可学的样子,她大概对现代刻字艺术进行了一番描述,就让他“回家自己想去吧!” 回到奎屯后,他对这门新兴的艺术产生了兴趣,在书法与刻字有机结合上找到了切入点。凭着自己的领悟和感觉,他创作了第一幅作品《宝静兰香》,送到了自治区书协。 刘光恒自己不断摸索着,1999年9月,他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当代优秀书画家十人联展”上,有幸结识了中国书法家协会组织联络部主任吕如雄先生。临别时,吕如雄送给他两本《现代刻字艺术集》,他如获至宝,这成了他学习现代刻字艺术的教材。从中他进一步领悟到了现代刻字艺术绝不是不谙书法的匠人之作。传统书刻与现代刻字艺术在镌刻上的最大区别在于深度的肌理变化,刀痕的肌理美,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方圆深浅,粗细起伏,纵横交错,刀痕随着笔划互为平衡。 从此,他家十多平方米的客厅就成了他的创作室。刻字需要木料,锯子一拉,室内满是烟尘;刻字需要色彩,笔墨纸砚摆得满屋都是,一幅幅作品就诞生在客厅里。伴随着毛笔的柔,刻刀的刚,丰富多姿的点线变换、阴阳虚实的刀痕起伏,把他家的客厅变成了艺术的“加工厂”。 在第四、第五届全国现代刻字艺术展上,刘光恒创作的《如鱼得水》和《小康》先后入选。入选的作品,主办方就收藏了。为了能留下作纪念,凡是参展的作品,他都要同时创作两幅。去年3月,第十届国际刻字艺术展在日本举办,刘光恒费了不少心思,他把反映中日关系中常常提到的一个词“前车之鉴”作为作品的主题参展。他以汉字为载体,在二度抽象和三维空间之中找到了中国人的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