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书法

春日习俗?

1.祭春神

春神又名句芒神、木神,是主宰农业生产、草木和各种生命生长之神。他本来是鸟身人面,乘两龙,后来慢慢演化成一个春天骑牛的牧童,头有双髻,手执柳鞭,又被称为芒童。古人祭祀春神,是有求于人家,希望他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2.迎春

迎春在立春前一天进行,意思是把春天和春神迎接回来。

迎春之前要进行事前预演,俗称“演春”。迎春的时候设春官两名,春官走在队伍前面,一路高喊:“春来了,春来了”,这叫做“报春”。迎春队伍敲锣打鼓,来到城东郊,向着事先做好的泥塑春神和春牛行礼作揖、虔诚祭拜,然后将它们接回城里。

3.打春

打春,又叫“鞭春牛”、“鞭春”、“鞭土牛”、“鞭牛”,就是把立春前一天从城东郊接回来的“春牛”,在立春当天用彩鞭抽打,代表鞭策老牛下地耕田。

土牛肚子里塞满五谷,它被鞭子抽碎之后,五谷就洒落在地上,人们争相哄抢,把捡到的五谷和碎泥巴放进自家粮仓,寓意粮食充足。

4.送春

在立春期间,民间工匠会用泥土做出许多小春牛,古人相互赠送,叫做“送春”。

也有的地方用黄纸画一幅耕牛,贴在墙上,黄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农事。

5.籍田礼

所谓“籍田”,指的是天子躬耕过的田地。籍田礼,是古代中国最高统治者的 “犁田秀”。

这个风俗最早源自西周,立春之前,周天子和文武百官要斋戒三天。立春当天,天子先用酒打湿田地,然后举行祭祀大礼,再象征性地犁一下田。接着文武大臣按级别顺序,每人犁三下,剩下的则由庶民耕完。最后,天子、大臣、庶民依次分享牛、羊、猪等祭品,籍田仪式正式结束。

为什么会有籍田礼呢?一是为了祈祷新年风调雨顺,二为表达皇帝对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

6.春盘

春盘是立春的饮食风俗之一,主要是把生菜等蔬菜类,还有瓜果、饼糖放在盘里,称为“春盘”,取迎春的意头。有些地方的春盘里,还包括春饼。

杜甫有首诗《立春》,第一句“春日春盘细生菜”,说的就是这种习俗。

7.咬春

古代的人,在立春这天,无分贵贱都要嚼生萝卜,称为“咬春。为什么咬萝卜呢?清代的书《燕京岁时记》里记载:萝卜可以解春困。

还有些地方,用饼皮包裹生菜,做成春饼或春卷来吃,也叫做“咬春”。

古人用“咬春”的习俗,来感受春天气息,迎接新春。

8.宜春

早在南北朝时期,人们在立春这天用纸剪成“宜春”二字,或者写出这两个字,张贴在门上,表达辟邪除灾、迎春纳福的美好愿望。

这种宜春帖又名“春书”,和桃符一样,都是春联的起源之一。

9.探春

立春之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为出城探春、踏春。

10.拜太岁

在立春这天,有些地方的百姓会拜太岁。

太岁本来是是中国古代天文和占星术里的一颗星,后来演变成道教和民间信仰的神。太岁神对应六十甲子,共六十位,每年有一位当值,叫做“值年太岁”,他掌管着当年人间的吉凶祸福。

立春拜太岁,一来表示尊重,二来请他在未来一年能够多多保佑,趋利避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