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李商隐诗句赏析? 李商隐唐代赤壁赏析?
一、唐代李商隐诗句赏析?
夜雨寄北
唐 ·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赏析
第一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翻译一下,那就是:“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唉,回家的日期嘛,还没个时间啊!”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接下去,写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显现;作者并没有说什么愁,诉什么苦,却从这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骋想象,另辟新境,表达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愿望。其构思之奇,真有点出人意外。然而设身处地,又觉得情真意切,字字如从肺腑中自然流出。“何当”(何时能够)这个表示愿望的词儿,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现实中迸发出来的;“共剪……”、“却话……”,乃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盼望归后“共剪西窗烛”,则此时思归之切,不言可知。盼望他日与妻子团聚,“却话巴山夜雨时”,则此时“独听巴山夜雨”而无人共语,也不言可知。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作者却跨越这一切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于是,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四句诗,明白如话,却何等曲折,何等深婉,何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二、李商隐唐代赤壁赏析?
一、二句写作者在江边淤沙之中,诗人以一柄残戟置于诗端,引发后两句的历史议论,具有历史的纵深感。三四句是说周瑜的获胜是偶然的机遇所致,仅安凭一时侥幸并不是定国之策。假若不是东风骤起,蜀军相助,周瑜的火攻之计大显神威,那么,东吴政权就必然为曹操所灭。这两句诗颇具史论意味,见解独到。诗人对周瑜的谐谑揶揄 ,暗示了对曹操的肯定。
诗歌运用了以小见大这种表现手法,思维独到,见解新颖,富有较高的艺术魅力。诗歌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曲折地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和豪爽胸襟。
三、唐代文秀《端午》赏析?
《端阳诗》侧重于写端午节的饮食习俗,表达作者对端午节热爱之情;?《端午》(文秀的)侧重于写端午节的来历;表达作者对屈原沉痛悼念之情 。
四、唐代白釉大罐赏析?
此件器物带“翰林”款,历经千年风雨,品相完好。现收藏于中国陶瓷馆。
唐代的陶瓷业,技术上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陶瓷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由于整个制瓷业技术的提高和改进,出现了大量瓷窑,而在所有的窑口中,以南方烧制青瓷的越窑(今浙江余姚)和北方烧制白瓷的邢窑最受人们推崇,大体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越窑的青瓷和邢窑的白瓷代表了当时瓷制品的最高水平,同时著称于世。陆羽《茶经》这样评价:“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
邢窑瓷器的釉色有白、青、黑和褐黄等多种。邢窑白瓷按其胎、釉的质地,可以分为粗、细两大类。粗白瓷产量大,生产过程中,不管是捏练还是陈腐都不够充分,白中常泛黄,到五代时部分产品的工艺水平有所提高,胎体中少有气孔夹砂现象,烧不熟的现象已基本克服,渐趋细腻;细白瓷的胎色纯白,个别的白中闪黄釉质很细,釉层中有微细的小棕眼,器物多施满釉,釉色纯白或白中微泛青色。白釉又有粗细之分,以粗者居多,细者占少数。细白瓷在加工工艺上,每个步骤都很讲究,烧成后白度很高。
邢窑的精细白瓷,选用优质瓷土烧成,胎质坚实细腻,胎色洁白如雪,釉质莹润,有的薄如蛋壳,透明性能好。一般器物纯白光亮,有些则白中微微泛青。细白瓷在加工工艺上,每个步骤都很讲究,烧成后白度很高。邢窑的精细白瓷,选用优质瓷土烧成,胎质坚实细腻,胎色洁白如雪,釉质莹润,有的薄如蛋壳,透明性能好。一般器物纯白光亮,有些则白中微微泛青。此白釉罐子素面无暇,以釉色至及。造型朴素大方,线条饱满酣畅,制作规整精细,釉色银白恬静,给人以既雍容饱满而又凝重大方的美感。带有底款的邢窑瓷器属于细白瓷,为官用或皇室用品,特点是瓷器底部刻有“盈”、“翰林”或墨书“翰林”。
白瓷的发展起步较迟,而邢窑白瓷到唐朝中期已非常流行。胎土白洁,细如澄泥,釉色明净,据此可以证明邢窑白瓷同样是瓷器中之上品。
五、唐代银鎏金香囊赏析?
鎏金银香囊1963年出土于陕西西安的沙坡村。高5.1厘米,直径约4.8厘米,为唐代文物,球身精巧雅致,通体为银质,外层鎏金,在上下两个半球上镂空雕刻着花鸟纹饰。球体外面还有一条银制的链子,以便悬挂或系带。
该香囊的球体外部由上下两个半球组成,中间由合页相连,另一侧装有勾连,以便开合。下半球内装有两个同心圆机环和一个盛放香料的香盂。大的机环与外层球壁连接,小机环分别与大机环和香盂相连
六、唐代书法家 张旭?
张旭(685年?—759年?),字伯高,一字季明,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唐代书法家,擅长草书,喜欢饮酒,世称“张颠”,与怀素并称“颠张醉素”,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又与贺知章等人并称“饮中八仙”,其草书则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并称“三绝”。张旭出生于一个门第不低的家庭,曾向堂舅陆彦远学习书法,学有所成后为吴道子、颜真卿等钦慕;年长后通过应举或荐举、征辟而入仕,释褐为常熟县尉;先后任左率府长史、金吾长史,因而被世人称为“张长史”;大约在乾元二年(759年)逝世,享年大约七十五岁。
主要成就
其草书为唐文宗诏定“三绝”之一。
七、书法赏析的方法?
一幅书法作品可以从三个角度去鉴赏:笔法、字形、章法等,书法学习好似爬山,从山脚到山顶路有千万条。
看笔法:笔法,也就是这幅书法作品,在笔画上面,所体现出来的线条质感、流畅性以及笔力大小。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应该是中锋为主,兼用偏锋。
看字形:结构,就是书法家在写书法作品的时候,对于一个字间架结构的搭配处理。不管是行书作品,还是草书作品,都应该疏密有致,大小错落合乎书体规范。
看章法:章法是一个书法作品整体给人的印象,是对一个汉字在整幅书法最品种的布局安排。章法包括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疏密大小的布局。
好的章法,总是符合书写者的心境,符合书写者的状态。章法好了,书法才有可能好。
八、唐代书法家排名?
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褚遂良。
褚遂良的字给人感觉骨肉分量达到均衡,且刚柔并济,清朗秀劲,英俊潇洒,力和美、骨与韵趋于一体,“真正开启‘唐楷’门户,堪称隋唐楷书过度的桥梁”,最终推动了唐代尚法书风的形成。对唐代乃至后世书法的延续和创新提供了借鉴。
九、唐代花鸟畜兽画赏析?
唐代花鸟畜兽画是唐代绘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以牛、马等畜兽为题材的作品尤为丰富。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动物的形态和特点,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文化、艺术和审美观念。
在唐代,畜兽画不再仅仅是贵族的玩赏品,而是逐渐走向大众化,这也使得更多的人有机会欣赏到这些优美的作品。同时,唐代绘画技术的进步也使得畜兽画的细节更加生动逼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花鸟畜兽画中,唐代画家们注重对动物形态和特征的刻画。例如,在韩滉的《五牛图》中,五头牛的形象栩栩如生,每头牛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征,或沉稳、或强健、或迟钝、或悠闲。此外,画家还通过细节的描绘,如牛的眼神、尾巴等,生动地表现了牛的各种状态。
除了形态的刻画,唐代花鸟畜兽画还注重色彩的运用。在《五牛图》中,韩滉运用了丰富的色彩来表现牛的皮毛和质感,同时也通过色彩的对比和搭配,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和有趣。
此外,唐代花鸟畜兽画还强调了对动物神态的表现。在画中,动物们的眼神、姿态和动作都表现出了它们的情感和心理状态。这种对动物情感的表现不仅反映了唐代画家对动物的深入观察和理解,也体现了唐代文化中对动物的情感和生命的尊重。
总的来说,唐代花鸟畜兽画以其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唐代绘画技术的卓越成就,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文化精神。
十、三国时期书法与唐代书法不同?
三国时期完成汉字书体演变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楷书与草书已日臻成熟。也奠定了三国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史上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唐朝书法特点是兼魏晋以来的墨迹与碑帖的双重传统,渐王家书派中脱颖而出,风格转呈严谨雄健、法度森整。行草书家特别是草书家的风格走向飞动飘逸。隶篆能承秦汉之遗法,形成或严整紧劲或遒劲圆活的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