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中的减笔和省笔? 书法中的定笔?
一、书法中的减笔和省笔?
书法中的"减笔"和"省笔",就是在书法创作中减省笔画。
古代书法家为了追求书法作品的完美,同时也为了避免同一个作品中的相同字的雷同,是允许创造性的减笔(省笔)或添笔(增加笔画)的。但古代汉字多为繁体,笔画繁多,适当的减省笔画并不影响作品的完整与美观。
而在现代,因为使用了简体字,就不适合再进行减笔或添笔,否则就会遭人诟病了。
二、书法中的定笔?
一般而言,构成字的骨架或在字中起支撑、平衡作用,贯穿或包孕其他笔画的笔画,多为主笔。
如:“手”字的竖钩,支撑全字的重量,又贯穿了其他笔画,是主笔;“逐”字中,走之底承载了全字的重量,是主笔;“要”字中,“女”部的长横贯穿左右,起到了平衡作用,是主笔;“田”、“句”等包围结构的字中,包围部件的右边笔画横折钩是主笔;“坐”字底横长大以支撑上部压力,故底横为主笔;“人”字中,捺画支撑撇画使之平衡,又有撇轻捺重之别,其笔画本身放纵舒展,为主笔。
三、书法中的跑笔?
真书如“站”,行书如“走”,草书如“跑”。我理解的“跑”,并不是让你写多快,运笔多迅速。
要知道象张旭、怀素、赵佶一般的狂草大家,非我辈能学到手的,更不要说初学草书的朋友。
狂草的意向与书者当时的心境、状态,并不是我们能在自己屋子里能还原出来的。所以,这里谈的草书,就是以大王、二王为代表的规范草书。如何让草书有“跑”的感觉呢。
四、书法中翻笔与折笔区别?
折锋
书法术语。笔画转换方向时的一种用笔技法。指笔势折叠带方者,以别于转笔,即笔锋在转换方向时,由阳面翻向阴面,或由阴面翻向阳面。南宋姜夔《续书谱》称:“下笔之初有搭锋者,有折锋者,其一家之体定于初下笔,凡作字,第一字多是折锋,第二、三字承上笔势,多是搭锋,若一字之间右边多是折锋,应其左故也。”折锋利于点画方劲和创造姿势。清代包世臣书《刘文清四智颂》后,称其笔法“以搭锋养势,以 折锋取姿。”
而翻笔是折锋的一个步骤.
五、书法中何为方笔?
方笔是在起头收尾还有转折处的姿态,多为方折,有种刀削的感觉,这在魏碑和隶书里多为常见,这种写法会让字有钢劲之感,显得很硬朗,让字有种很苦涩的味道,表现力很强;圆笔则在起头收尾还有转折处多以圆滑带过,显得字很圆润,《曹全碑》的用笔在这一方面表现的很突出,给人以很甜的感觉。
在用笔时圆笔在起笔时反向起笔会出现这种圆滑感,在转折收尾处不要做出棱角,具体怎么写出这样的笔画还要通过你对这些字的理解和你的手感,对于有一定功底的人会很容易就做出各种风格的笔画。六、书法中何为搓笔?
书法中没有搓笔一词但有挫笔概念。
挫笔是笔法之一。顿笔后略提,略微转动笔锋,稍离顿笔之处叫做“挫笔”,一般用于笔画转折之处。唐张怀璀《玉堂禁经•用笔法》云:“一日挫笔,挨锋捷进是也下三点皆用之。”元陈绎曾《翰林要诀•圆法》云:“挫者,因前笔衄出,或上或下,或左或右,皆衄法也。
”清朱履贞《书学捷要》云:“书有紐挫之法,折锋方笔也,法出于指。”实即指运笔时突然停止,以改变方向的动作。一般至转角处时,先顿,然后把笔略提,使笔锋转动,从而变换方向。挫锋要有分寸,过分则脱节,不及则气促。
七、书法中的翻笔与绞笔有何区别?
书法中的翻笔与绞笔的区别在,我个人的理解,翻笔多用在笔划以方头形态出现时,先用笔切入纸中,然后翻笔以中峰运行,这样就形成了如刀切的方笔形状,特别是在书写魏碑时常常使用,显示出强硬的用笔力度。绞笔用法大多是在笔划的转弯处使用。
八、书法中的立笔是什么?
“立锋”行笔。
作书是否有“笔力”全看一支笔在你手中能否提得起来,“立”着运使。
清代蒋和说:“(用笔)如善舞竿者,神泛竿头,善用枪者,力在枪尖也。”
笔锋立得起来而不是偃卧平拖,才杀得入纸,才有“涩势”,写出来的线条如铸如刻,凝重,沉着。
古人所谓“锥画沙”,“印印泥”,“屋漏痕”的比喻不外此理。
“如利镂金,长锥界石,仿兹用笔,坐进千里”(唐·张怀瑾)。
明董其昌说:“予学书三十年,悟得书法,而不能实证者,在自起自倒,自收自倒,自处自束处耳”,又说:“发笔处便要提得笔起,不使其自偃,乃是千古不传语。”这些都是甘苦之言。
九、书法笔怎么放笔囊?
首先找匹配的墨囊。然后拧开书法笔笔身,直接把墨囊开口方向对正方向摁上去就装好了。
一般墨囊的开口处都比较薄弱或者是有一个小珠做密封,摁的时候书法笔后部自然就会顶开墨囊,墨水就能释放进书法笔了。墨水耗尽再拔下来换新的墨囊。
很多品牌的墨囊都不便宜,你要是有一次性针筒,也可以用针筒往旧墨囊里注入墨水反复使用。买卡口匹配的上墨器也是一个办法。插上墨囊可以写字,墨囊用完扔掉 换新的墨囊是需要换膜囊的
十、书法中的节笔是什么?
是在行笔过程中停顿后的又一次同方向的行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