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王系列书法家有哪些?
一、二王系列书法家有哪些?
王羲之在晋代就已被誉为书圣,王献之师承王羲之,在晋代书坛中的地位仅次于父亲王羲之。自从晋代出了二王,后人学书一定会以他们父子的书法为宗,尤其王羲之的《兰亭序》,学书者无不热衷临习。
到了唐代,由于唐太宗极力推崇王羲之书,致使朝野上下学王羲之之风更为盛行。从此以后的宋元明清,二王的书法无不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位书法爱好者。到了现代,人们对二王书法的尊崇之心丝毫未减。
书法艺术在传承的过程中是一脉相承的,所谓字如其人,每个人都学二王,但自己的个性和从二王书法中领悟到的东西全然不同。古人学字,学的是书写气韵之法,并非形体,因此学过二王书法的书家,都可谓是和二王一个系统。
二、书法:古代书法“二王”指谁?
王羲之与他儿子王献之,世人合称为“二王”。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 代表作《兰亭集序》为历代书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献之,自小跟随父亲练习书法,胸有大志,后期兼取张芝,别为一体。他以行书和草书闻名,但是楷书和隶书亦有深厚功底。由于唐太宗并不十分欣赏其作品,使得他的作品未像其父作品那样有大量留存。传世名作《洛神赋十三行》又称“玉版十三行”。
三、二王书法家?
后人将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并称为“二王”。
王羲之出身于一个书法世家的门庭他的伯父王翼,王导;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手。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字,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王献之(344-386)东晋书法家,字子敬,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官至中书令,故世称大令,为羲之第七子。幼时从他父亲学书,后来取法张芝,别创新法,自创一格,与父齐名,人称“二王”。他的书法,兼精楷、行、草、隶各体,尤以行草擅名。他的楷书以《洛神赋十三行》为代表,其行书以《鸭头丸帖》最著。草书名作《中秋帖》,列为清内府“三希帖”,之一。《墨林快事》评其书曰:“笔画劲利,态致萧辣,无一点尘土气,无一分桎梏束缚。”
四、二王书法家是指哪二王?
“⼆王”书法家就是王羲之和他的⼉⼦王献之。 话说王羲之出⾝于书法世家,伯⽗王翼、王导,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 七岁那年,王羲之拜他姨母⼥书法家卫铄为师学习书法。王羲之临摹卫书⼀直到⼗⼆岁。
五、二王,张旭书法的特点?
二王主要是行书,像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也有草书,如《百字草诀歌》,不过基本没有狂草,而草圣张旭是以狂草著称。在杜甫的《饮中八仙歌》里是这样描写张旭的: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六、二王指的是书法家王曦和谁?
二王指的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两人。
王羲之,字逸少,别名"王右军、王会稽",主要代表作品有《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兰亭集序》、《初月帖》。
王献之,东晋著名书法家、诗人,王羲之第七子,主要代表作有《洛神赋十三行》、《中秋帖》、《鸭头丸帖》等。
七、书法家二王指的是谁?
王羲之与他儿子王献之,世人合称为“二王”。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 代表作《兰亭集序》为历代书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献之,自小跟随父亲练习书法,胸有大志,后期兼取张芝,别为一体。他以行书和草书闻名,但是楷书和隶书亦有深厚功底。由于唐太宗并不十分欣赏其作品,使得他的作品未像其父作品那样有大量留存。传世名作《洛神赋十三行》又称“玉版十三行”。
八、当代书法二王是谁?
王树民,号:之一堂。祖籍佛教圣地山东汶上。生于1951年7月,书法家,时任北京黑龙江企业商会副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华国学院特聘教授。
王文学,1958年生于安徽省宿州市,号芦荻斋主,高级职称。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结业于山东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生课程班。
九、不学二王体系的书法家?
王羲之以后,历代不学王羲之而成大家,又被书法史认可的,应该是:
郑道昭,安道一,王远。
郑道昭:郑道昭书《郑文公碑》等北朝名碑。(?—516年),字僖伯,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人,北朝魏诗人、书法家,魏碑体的鼻祖,被誉为“北方书圣”,在当时与王羲之齐名,有“ 北郑南王”之称。郑道昭喜欢修身养性,炼气化丹,曾于延昌元年(512年)在莱州大基山依东、西、南、北、中虚设“青烟寺”、“白云堂”、“宋阳台”、“玄灵宫”、“中明坛”等炼气之处,并刻字志之,还做了一首《于莱城东十里与诸门徒登青阳岭太基山上四面及中嵿扫石置仙坛诗》题刻于壁。
他的书艺风格特点是:下笔多用正锋(偶用侧锋),大起大落,起落转折,处处着实,间用侧锋取势,忽而峻发平铺,既有锋芒外耀,尤多筋骨内含。妙在方圆并用,不方不圆,亦方亦圆。或体方而用圆,或用方而体圆。故能给人以结体宽博,笔力雄强的感受。
安道一:安道一书四山摩崖诸多刻经。北齐时高僧、大书法家。他经历了北周"二武灭佛"之难,认为"缣竹易销,皮纸易焚;刻在高山,永留不绝"。故在迁移中把佛经刻于石崖之上。安道一刻经字大如斗,历来被称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杨守敬《平碑记》说:"擘窠大字,此为极则"。
安道一是与王羲之同一时代,因其书艺甚高,开一代新域,中外影响颇大。铁山摩崖刻经《石颂》称安道一书法"精跨羲诞,妙越英繇"(意指书法比王羲之、韦诞高洁,比张芝、钟繇更圆妙)。康有为、郭沫若对安道一评价极高,日本书道协会更是建议中国书协应立安氏为"书仙",以与王羲之"书圣"并驾齐驱。
王远:王远书《石门铭》。石门铭,北魏著名的摩崖石刻之一,全称《泰山羊祉开复石门铭》。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509)正月,太原典签王远书丹、武阿仁凿刻于陕西褒城县东北褒斜谷石门崖壁。
十、书法二王是哪两位?
二王是指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和王献之。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说321年—379年)[1][18],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大臣、书法家,丹阳尹王旷的儿子,太尉郗鉴的女婿,有“书圣”之称。
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官员、书法家、画家、诗人,右军将军王羲之第七子、晋简文帝司马昱女婿、晋安帝司马德宗的岳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