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李崇林简介?
李崇林,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副军级编剧、导演,杨派老生。1966年毕业于天津戏校(现天津职业艺术学院),1968年调到北京,成为战友京剧团的第一位男演员,演出了现代戏中的很多角色,如洪常青、郭建光、刁德一、李玉和、温其久等。
得益于众多名师的教导和持续的编、导、演亲身实践,使得李崇林对于京剧的现状、传承,京剧的理论研究,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京剧是普及性强的大众艺术
对于京剧在现代社会的生存状态,民间莫衷一是。有人认为京剧是“小众艺术”,票房指数并不高,或许未来只能“保护着”进行传承。
李崇林笑言,这是完全错误的观点。京剧艺术不仅是普及性的大众文化,其艺术价值远胜一般电影的票房价值。以《铡美案》为例,迄今已经演出200多年,无论是专业剧团、业余剧团、票房剧团、海外剧团,200年来其创造的总价值远超数百亿元。尤其在经过张君秋、裘盛荣、谭富英、马连良等艺术大师的共同锻造后,该剧已经成为赏心悦目的经典剧目。他说,该剧演出不需要“档期”,也不需要“热映”。只要京剧演员能够模仿出“马、谭、张、裘”四大艺术流派的特点,观众依然会赞赏不绝。
他举了另一个例子,正步入大师级殿堂的著名青衣表演者张火丁,“程派”艺术境界极高。张火丁的演出几乎场场爆满,青年粉丝也很多,还有观众专门乘机前来观看演出。
李崇林说,京剧是世界公认的艺术瑰宝,世界艺术领域的重量级评委,都是懂京剧和认可京剧艺术的。“1790年,清乾隆80大寿,邀请了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进京献艺。当时京剧叫‘乱弹’,融汇了天南地北的戏曲精髓,后来逐渐形成了国剧艺术。京剧虽然只有225年历史,但它承载着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沧桑嬗变,始终呵护着中国的人文哲理,同时向世界展示博大精深的美学风致,说京剧底蕴为‘民族魂’并不为过。”李崇林说,梅兰芳进一步把京剧推向了世界,使世界众多的艺术大腕都拜倒在梅兰芳舞台艺术的石榴裙下。
所以,他认为,京剧不需要用各种手段去过度拯救,它有自己的市场,且会越活越好。
奋战于实践和传承的“一线”
李崇林的老师,都是京剧界大师级的人物。其一杨宝忠,是老生泰斗余叔岩的亲传弟子。杨宝忠把非常重要的京剧理念与规律传授给了李崇林。另一位老师李鸣盛的演唱技巧韵美灵秀;他的编剧老师则是翁偶虹,李崇林曾五去“翁府”接受指导完成京剧剧本《飞瀑深潭》。当年在天津戏校执教的还有一位票友出身的郭文生,郭文生师从艺术大师钱宝森学习功法身段,他的京剧表演肢体语言艺术近乎失传。
1968年李崇林来到北京,成为战友京剧团的第一个男演员,演了正当红的现代戏中的很多角色,他的代表剧目有《失空斩》、《四郎探母》、《文昭关》、《大探二》、《乌盆记》、《盗宗卷》、《碰碑》、《清官册》等。近年来,他持续执鞭于中国戏曲学院、中央戏剧学院、清华大学、解放军艺术学院等,担任客座教授。
有了名师的引导和终身的实践积累,李崇林既具备优秀的表演才华,也在创作和京剧理论建设上表现卓著。他取材《资治通鉴》的真实故事,新编了不少历史剧,倡导优良的历史价值观,同时具备鲜明的现实关怀。
京剧进课堂意义深远
李崇林认为,京剧艺术进课堂,打开了中小学生的阳光心智和艺术通道,他们不仅要做京剧艺术的观光客,同时也应该做京剧艺术的主人翁。
在李崇林撰写的“京剧进课堂”教材中,他解析了传统京剧老生、花脸、小生的唱段,他还为北京八一学校编导了若干具有传统流派特色的小剧目,其主旨及价值观都非常卓越饱满,含义深远。“可以说既弘扬了中华美德,使中小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品德,同时又丰富了京剧进课堂的内涵底蕴。”李崇林说。
如《资治通鉴》中记载的历史真实故事《封金育子》的内涵宗旨:“鸿鹄尚未丰全羽,已有腾飞四海心。人贵品质似金玉,分文果实自耕犁。”2014年他在为北京花家地小学编写的《诫子书》中写道:“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加上另一部源于“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本貌故事的《孔子拜项》,这三出小戏分别获2013年、2014年“国戏杯”金奖。
近日,李崇林正在主持撰写一个国家级京剧艺术科研项目。据他介绍,这是他和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共同申报的项目,已经通过并进入撰写阶段,主题为京剧艺术表演体系的“三身理念定律”。作为一辈京剧人,希望能为京剧事业寻根溯源、正论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