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书法

乙瑛碑集字名言警句? 东字乙瑛碑写法?

一、乙瑛碑集字名言警句?

乙瑛碑集有许多字名言警句。乙瑛碑集是明代赵澄的集字成文,其中包含了他的许多精彩言论,如“志不分金石,致君不负过客”的“致君”、“学问须查仙马,文章泛读圣贤”的“学问”、“面对资历之境,以谦让之心自居”的“谦让”等等,这些都是非常有名的字名言警句。乙瑛碑集不仅是明代文化瑰宝,也是古代汉字文化的瑰宝之一,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是至关重要的。

二、东字乙瑛碑写法?

东的写法是:横、撇折、竖钩、撇、点

东的结构是:独体结构

东〈名〉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同本义

东,动也。——《说文》

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白虎通·五行》

东方木也。——《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

东君,日也。——《广雅·释天》

东邻。——《易·既济》。虞注:“震为东。”

三、乙瑛碑艺字写法?

乙瑛碑是建于东汉的隶书碑,隶书是中国书法艺术中楷行隶草篆五体中的隶体,又称隶书,隶书是一种较古老的书体。作为书法中的范帖,其中的文字均用繁体来书写的.。上下结构的简体艺字繁体是个上中下结构的藝字。因此,乙瑛碑中的艺应写作:藝。

四、乙瑛碑全文多少字?

乙瑛碑全文共720个字。

乙瑛碑是刊刻于东汉永兴元年(153年)的一方碑刻,又称《百石卒史碑》,《孔龢碑》,《孔和碑》等。无撰书人姓名,属隶书书法作品,现存于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

乙瑛碑为方首碑,高198厘米,宽91.5厘米,厚22厘米,无额,碑文18行,每行40字。

记录了,鲁相乙瑛上书请求为孔庙设置百石卒史一人来执掌礼器庙祀之事,属于纪事性祠庙碑。

《乙瑛碑》与《礼器碑》《史晨碑》合称“孔庙三碑”。

书法上,其书体方整,结构严谨,笔势刚健,书法雄劲,字取横势,粗细相间,起笔藏锋,收笔回锋,长笔画呈弯弧,波尾大挑,折角圆和,波势蕴柔,中敛旁肆,潇洒飞逸,气韵盎然,被近人推为东汉绮丽书派的代表,是汉隶成熟的标志碑之一。

五、乙瑛碑爱字的写法?

爱的写法是:撇、点、点、撇、点、横撇/横钩、横、撇、横撇/横钩、捺

爱的结构是:上下结构

爱:

1. 对人或事有深挚的感情:喜~。~慕。~情。~戴。~抚。~怜。~恋。~莫能助(虽同情并愿意帮助,但力量做不到)。友~。挚~。仁~。厚~。热~。  

2. 喜好(hào ):~好(hào)。~唱歌。  

3. 容易:铁~生锈。  

4. 重视而加以保护:~护。~惜。  

5. 吝惜:“百姓皆以王为~也”。

六、乙瑛碑泰字的写法?

泰的写法是:横、横、横、撇、捺、竖钩、点、提、撇、点

泰tài

〈形〉

(1)(形声)

(2)同本义 [slippery]

(3)安定平和 [peaceful]

(4)如:泰日(天下太平的时代);泰治(太平安定);泰定(安定);泰和(太平);泰平(政教清平,国泰民安。即太平);泰通(国泰政通)

(5)奢侈 [luxurious]

(6)又如:泰侈(骄纵奢侈);泰靡(奢靡)

七、乙瑛碑12字怎么写?

乙瑛碑是古代书法有名的碑帖之一,为后世各代的书法爱好者学习和临写,作为古碑帖帖中的文字均为繁体字,并一直传承至今。12字一句中的字无繁体写法,12读作写诈十二,十按照数单位拾佰仟萬億写作拾,二按照数字繁体壹貳叁肆伍陆柒捌玖写法写作貳。因此,乙瑛碑中的12字应写作:拾貳字。

八、乙瑛碑册字的写法?

册的写法是:撇、横折钩、撇、横折钩、横

册cè

<名>

(1)(象形。金文、小篆字形与甲骨文相似,象简册形。本义:书简。古代文书用竹简。编简名为册,后凡簿籍均可称“册”)

(2)同本义 [book]

(3)经传多以策为之,字俗作筴

(4)又如:名册;画册;纪念册;册书(史籍,史书)

册的结构是:独体结构

九、乙瑛碑喜字怎么写?

喜的乙瑛碑写法是:横、竖、横、竖、横折、横、点、撇、横、竖、横折、横、

 喜的部首是:士

喜:〈形〉

(会意。甲骨文上面是“鼓”本字,下面是“口”。“鼓”表示欢乐,“口”是发出欢声。本义:快乐;高兴)

同本义(乐之见于谈笑曰喜。喜,形于色)

喜,乐也。——《说文》

人喜则斯陶。——《礼记·檀弓》

其志为喜。——《素问·五远行大论》

既见君子,我心则喜。——《诗·小雅·菁菁》

十、乙瑛碑摘要?

《《乙瑛碑》是刊刻于东汉永兴元年(153年)的一方碑刻,又称“百石卒史碑”“孔龢碑”“孔和碑”等,无撰书人姓名,属隶书书法作品,现存于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

书法上,其书体方整,结构严谨,笔势刚健,书法雄劲,字取横势,粗细相间,起笔藏锋,收笔回锋,长笔画呈弯弧,波尾大挑,折角圆和,波势蕴柔,中敛旁肆,潇洒飞逸,气韵盎然,被近人推为东汉绮丽书派的代表,是汉隶成熟的标志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