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书法

全国书法教育名师-李利 《学书杂谈》

艺术简介:

       李利,男,1958年生,河南沈丘县人,大学本科,河南省书法家,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书法师,中国大书法教育名师,当代书法名家,《羲之报》签约艺术家。

        自幼热爱书法,大学学习期间,利用课余时间攻读书法理论,研习书法技能。参加工作后,曾任县政府办公室秘书、副主任等职务,长期从事文字工作。退职后静心攻读孙过庭的《书谱》、王羲之的《笔势论》、卫夫人的《笔阵图》及赵孟\《楷书间架九十二法》。主攻行楷及榜书,凌摩锋宵,笔耕不辍,撰写并发表有《楷书结字歌》、《楷书的学习》、《书法360》等理论文章,作品收录《世界美术家大辞典》。

    《学书杂谈》

     当代书法史上出现两种顷向。一种是传统派。一种是创新派。书法的发展方向忽左忽右,使书法的发展走了不少弯路。

     先说传统派,出现死临帖,临死帖,临帖死的现象,致使书法发展进步缓慢,其主要原因是对古人成熟的书法理论缺之糸统的研究和运用。只注重死临帖。没有从结字原理,点画规则,笔势、线条、神态、风格上去研究和运用。以致出现张义之,李义之,刘义之等,看上去,好象“千篇一律”的作品,很难做到“形神兼备”,很少有新意。缺少有自己的特色风格。即便有也达不到优莠书法作品的标准。学习费时费力,十几年甚至几十也练不出来。通常的说法是“悟性”问题。或叫字外功。其实是文化底蕴和学习方法问题。

     再说创新派。传承与创新是中国书法发展的基石。没有传统,就没有根基。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这是继承与发展的辨证关糸问题,是“扬弃”。前以时期倡导创新,结果五色八门的书风都来了!什么丑书、江湖派等各式各样,使人眼花潦乱。已超出了中国书法的范畴,没有了“法”度。它虽然有一定的文字渊源,偏面地运用象形原理,造几个艺术字,这不能叫书法。因为,除了象形字之外,还有意会,假借,形声字等,它不可能形成一个书体。

王鸿斌的人物简介

王鸿斌,河南著名书法家,自幼受家庭熏陶练习书法。善多种书体。尤以隶书、行草书见长,兼工绘书。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洛阳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河南省书画院特聘书法家。任教于洛阳财经学校。作品曾入选全国第三、五届楹联书法大展,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三、四届正书大展,全国第二届行草书大展,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一届大字书法艺术展,全国首届青年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二届隶书展,全国书法名家系统工程―千人千作书法展,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书法展,全国第二届“流行书风”展,2004《书法导报》国际书法篆刻大展,“三晋杯”全国公务员书法大展,纪念建党85周年全国书法大展,纪念傅山诞辰400周年全国书法大展等。获首届中国书画小品大赛金奖,全国第四届青年银河书法大赛二等奖,第一、二届“商鼎杯”全国书法篆刻大奖赛优秀奖,“许慎杯”全国书法篆刻大赛优秀奖,2000年河南省青年书法展优秀奖,2003年河南省行草书展二等奖等。
作品文章散见《河南日报》、《青少年书法》、《书法》、《书法导报》等报刊杂志。出版《王鸿斌书法作品集》、《王鸿斌书画作品选》。作品被诸多文博单位收藏或镌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