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书法

书不入晋终下品的出处?

一、书不入晋终下品的出处?

出自:北宋书法家米芾《论草书帖》

“草书若不入晋人格,辄徒成下品”。

讲的意思是:晋人书法高妙,草书书法应该以晋人的书法为标杆,而且要学习晋人的人格,也就是晋人风骨,否则就会成为品格不高的书法作品。

学习书法,如果学不到魏晋人的精神风貌,都不是好书法。

二、书不入晋徙成下品啥意思?

意思是:学习书法如果不从晋人入手,就不能提高书法的品位。  

“书不入晋,固非上流;法不宗王,讵称逸品”,这就是说,学习书法如果不从晋人入手,就不能提高书法的品位;如果不遵从王羲之的法度,便不能得到书法的真谛。明代的项穆总结的这一评价书法的基本原则就是李世民所确立的书法理想境界。

三、晋楷书法代表作品?

初期“楷书”,仍残留极少的隶笔,结体略宽,横画长而直画短,在传世的魏晋帖中,如锺繇的《宣示表》、《荐季直表》,王羲之的《乐毅论》《黄庭经》等,可为代表作。

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于东汉。楷书的名家很多,如“欧体”(欧阳询)“虞体”(虞世南)、“颜体”(颜真卿)、“柳体”(柳公权)、“赵体”(赵孟頫)等

宋宣和书谱:“汉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隶字作楷书”认为楷书是由古隶演变而成的。据传:“孔子墓上,子贡植的一株楷树,枝干挺直而不屈曲。”楷书本笔画简爽,必须如楷树之枝干也。

四、书法之晋唐宋的风格?

书法史上,晋,唐是二座高峰,晋人尚韵,唐人尚法,能严守法度而又不失神韵,是书法的至高境界。

五、晋唐书法卷中的书法家书法特点?

晋唐书法是中国书法的鼎盛时期,特点是流派名家多各有各的特点。

六、汉晋以降什么意思?

意思是自从汉朝晋朝以来。

汉晋,历史上的汉朝分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定都在西部长安的称为西汉;定都在东部洛阳的称为东汉。经过汉朝的稳定统一的发展之后,在东汉末年出现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既动荡又发展的时期。公元265年,晋王司马炎代魏自立,立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308年,匈奴贵族刘渊称帝,攻陷洛阳、长安。316年西晋灭亡后,司马睿317年在建康定都,史称东晋,公元 420年为刘裕所灭,5世纪初至6世纪末时,中国处于南北朝时期,南朝与北朝相峙并存,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

以降(yǐ jiànɡ)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为犹言以后,表示时间在后,出自《后汉书·逸民传序》。

七、汉晋春秋成书时间?

成书于公元373年以前。

《汉晋春秋》是东晋史学家习凿齿(317-383,一说328-413,字彦威,襄阳人)撰写的一部史书;记述三国史事,以蜀汉为正统;魏武虽复汉禅晋,尚为篡逆,遂以晋承汉;54卷,一作47卷(见《隋书·经籍志》)。该书记述史事起自东汉光武帝、止于西晋愍帝281年间,史料价值较高。

习凿齿写作该书的主要动机就是要抑制桓温(312年~373年,字元子,谯国龙亢县,今安徽省怀远县龙亢镇人)的觊觎皇位之心,这一观点最早由南朝宋檀道鸾在《续晋阳秋》一书中提出,后被《晋书·习凿齿传》所采纳.习凿齿在其书中提出了以晋继汉、崇汉抑魏的正统史观,肯定统一,反对分裂,在历史上影响至大。

八、名词解释汉晋简牍?

简牍,中国古代书写用的竹简和木片,为未编成册之称。实际是几种东西的总称,指的是竹简、木简、竹牍和木牍。在纸发明以前,简牍是中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对后世书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日,有关图书的名词术语、书写格式及写作方法,依然承袭了简牍时期形成的传统。

九、汉晋春秋是正史吗?

《汉晋春秋》一书是正史。

全书秉承中国史学“直笔不讳”的优良传统,尽量逼近历史事实,把历史得失、人物功过娓娓道来。之前盛行的《三国志》以成王败寇为原则,为尊者讳,在客观上助长了后来唯实力的枭雄主张。习凿齿一改陈寿的做法,以蜀汉继承东汉的国祚,推蜀汉为正朔,而以晋朝继之。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曹魏的正统,书中对曹操的阴狠狡诈多有揭露。我们今日所知的“白脸曹操”的形象,习凿齿提供了不少的素材。同时,习凿齿也不避讳蜀汉刘备、诸葛亮等人的过失,更不避讳司马家族的过失——曹髦之死的详情,就是习凿齿披露的。

十、晋唐书法谁的最霸气?

中国书法最霸气的作品很多,其中晋朝的王羲之最为霸气。其书法无人超过并称为书圣王羲之;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最为霸气的,其中欧阳询的楷书史称天下第一楷,颜真卿的楷书史称颜体,是学习楷书的最好字帖,其行书《祭侄季明文稿》是天下第二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