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书法

想要了解一下朱桂林书法家?

书画艺苑添奇葩——朱桂林  朱桂林孩提时代曾跟教过私塾的姥爷学写毛笔字,看到别的孩子可以无忧无虑地玩耍,而自己硬是被关在屋子里,就很反感,他把练字视做一种惩罚,为此挨过不少打。文革当中学业荒废,劳动之余拿起笔练练毛笔字成了他消磨时光的一种方法。有一次,他自认为很有成就了,就找到一位书法家,要求拜师学艺,结果被否。“你的字写得好看,但还算不上书法。”当头的一瓢冷水让他清醒。他跑了很多地方才买到一本王羲之的《兰亭序》,于是,便每天心追手摩,临池不辍。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已是省内一家大企业技术员的朱桂林无论工作有多忙,仍是给自己规定每天早晚至少各写100个毛笔字。一次到吉林市北山公园游玩,他被庙宇门前的一幅对联深深地吸引住,情急之下找来一张纸,按在联上就描起轮廓来。回到家后,又拿出来仔细端详,越看越觉得美,越看越爱不释手。突然,一个灵感跃然出现:我何不用一笔双钩的方式来展现中国书法真草隶篆的独特魅力?从此他便一路走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临碑之凝重,习贴之灵动。手头的碑帖临完了,就临中华大字典,每个字临了不下百遍。时光荏苒,春去秋来,十年已过,朱桂林吸取了诸多书家的营养,又融进了个性,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1992年,为了检验自己是否成功,他拿了几张作品到长春的一个书画自由交易市场去卖。可人家看了都说是印刷品,他就不厌其烦地解释。这时有人提示他现场写。于是他现写现买大有收获。省内著名书法家鲁恭先生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鼓励他到全国各地去走走,听听外界的评价 。就在这年的金秋时节,怀揣100元钱的朱桂林踏上了行程。第一站到了北京。在八达岭长城他刚拿出了纸笔,很多游客就围拢过来。唐诗宋词、名言警句人家要啥他写啥,还不时赢得喝彩和掌声。10张宣纸裁成40小张没用2天时间就被中外游客买光了。他的囊中不经意间又多了700元。紧接着,他上桂林下广州,到宁波转厦门……一转就是两个月。  他的书法在“地摊”上很受欢迎。这更坚定了他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的信心,而且如痴如狂!90年代中期,全国性的一个书画展在河南新郑举办,他写了一首李白的诗寄去,目的还是投石问路。结果,他获得特别金奖。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1999年在河南商丘举行的全国书画、工艺美术大赛中,又被大会组委会授予“海峡两岸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这些年来,他在全国各类大展、大赛中共获得金奖14个,银奖不计其数,以至后来,他的作品只以特邀的身份出现,参展而不参评。  大象无形亦有形:  朱桂林有许多闲章,但他最喜欢和最常用的要数那方“大象无形”了。今年58岁的朱桂林书法师古而不泥古,下笔凝重,舒展沉稳,纵横捭阖 笔连意连,集百家之长为我所用,日趋成熟,独具一格。他工行草、善篆隶。草书笔走龙蛇、骤雨狂风;隶书骨力刚劲、俊逸神飞;篆书结体妩媚、清邃奇逸。难怪他的个人书法展洋洋洒洒几百幅,却让参观者如同置身大展、碑林之中,穷万变于其中,使人百看不厌,使人观之如江河之丽,思之令人心旷神怡。  朱桂林的作品多是古典诗词、伟人佳作、历史名篇。他常说,一个好多书法家,在书写名篇佳作时,应该充分把握和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作者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只有这样,才能贯通和参晤,才能与词意神合,写出有生命力的作品。毛泽东的《沁圆春.雪》是他最为赞赏的作品之一,写了不下千遍。每次提笔之前,他都闭起双目,想象着伟人在创作这首词时的充沛的生命激情和气吞山河的胸襟。他写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他写苏轼的前后赤壁赋,经常是一气呵成、废寝忘食;经常是泪挂两腮、激动不已。  朱桂林赞赏“学贵创新、文须己出”,也经常凭着自己的修养学识创作一些或诗句或警句,所以自创作品也占一定比例。  书,心书也。书法即心法。是朱桂林多年临池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