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书法

名作家袁渊到访监利柘木写下美文:初见重阳木

赖桥村的村头有一座小桥,小桥横跨小河两岸,经受了烈日的曝晒、行人的碾压、岁月的摧残,如同一段鲜活的 历史 。

桥头左边有一颗重阳木,树龄己有七百九十年,是一棵国家一级保护古树。车离桥头还有上百米的距离,我抬头一看,就见了这一棵庞大而茂盛的重阳木,一片片绿油油的叶子紧挨着,像是一顶墨绿色的帐篷,树枝上挂满一串串像珍珠似的小果子。

走近观察时,我闻到一股淡淡的甘蔗味,是从重阳木发出来的香味,越近香味越浓。我情不自禁地拿起手机,假装成摄影高手,也不管不顾拍摄的水平如何,对着重阳木就是一顿狂拍。

同行的人也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几分钟的时间,他们就分散开来,寻找自己喜欢的景色。有的站着拍照,有的蹲着拍照,也有的趴着拍摄,那浓郁而又清新醉人的空气,分外给人一种美的感受。

桥头右边有一栋小楼,与村民的住房没有什么差别,用红砖和水泥砌成,墙面是白色,上面刻着许多精美的纹样。这一栋两层小楼在阳光的照映下,呈现出一幅美丽的图景。正是秋末,墙边堆积着一丛丛茂盛的灌木,灌木下有一群闲逛的鸭子和一只玩耍的小狗。

见大家对重阳木有兴趣,主人赖晓平热情地带我们又看了村里另外几颗重阳木,江汉平原最大的雌雄重阳古树夹岸相映,形成了赖桥村一道独特的生态风景。

赖晓平看上去非常普通,有着高大却不粗犷的身材,他一旦走进人群里,是一个很难把他识别出来的人。倒是大门上的一副对联,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写出这么一个古树、小桥、小楼的故事来。

古木卧桥观无边风月,

小楼藏宝溯千载文明。

上联所描述的无边风月,正是我们此刻亲眼所见的美景,当我们参观完他的小楼之后,明白了下联所提到的千载文明,更读懂了主人的内心世界。我不由得想起了老祖宗的一句俗语:高手在民间,绝活出草莽。

这是一座三间两层小楼,后面带一个小院子,一楼有一个客厅和三间房子,两间房子住人,另一间房子收藏书法作品,二楼全为古玩收藏室,后面的院子是一个乡村医务室,三间瓦房放有医疗器械和药品,表明了主人的真实身份。

小楼集藏了荆楚五千年的文化瑰宝三千多件,仅石器遗物就有三百多件,远古陶器有两百多件。在三千多件的文物中,我认为最有看头还是民俗文物那部分,其经济价值虽不能和石器遗物相比较,可民俗文化都是平时一些耳熟能详的老物件,较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可,借此机会,我挑出几件熟悉的民俗文物给大家一起分享。

【1】

捐赠证书

不留心的话,你绝对看不见客厅不显眼处挂着两个小镜框,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是中国国家图书馆的捐赠证书。

一本是《楚水流韵》,于二零一三年赖晓平捐赠给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另一本是《荆南水乡歌谣集》,于二零一八年赖晓平捐赠给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一个普通赤脚医生写的书,得到了中国国家图书馆认可,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估计有很多专业作家也没有这样一个荣幸。

也许是一种缘分,赖晓平把这两本书也赠送给了我,并留下了他的亲笔签名。

【2】

高考试卷

这一张高考试卷并非是今天的高考试卷,而是清代乾隆十六年进士罗芝芳的考卷。即公元一七五一年,那年,湖北金榜提名的进士共计十一人,荆州府监利县人罗芝芳就是其中之一。

明清时期,全国进士每次录取大约三百人,平均每年才录取一百多人左右,以数字为依据,相当于现在两院院士的数量。人材辈出的今天,全国博士生导师的每年增加人数,远远要大于这个数。

进士第一、二、三名,称为状元、榜眼、探花。连续在乡试、会试、殿试的考试中,都取得第一名的话,称为:连中三元。

这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明清有几百年的时间,能得到这样的殊荣,不过几个人而已。

进士又被称为天子门生。大多数人会留在京城做官,属于中央政府的京官,外放的进士到地方上工作,至少也能做一个县令。

进士初授的官职并不高,升迁相对容易些。尤其是选入翰林院工作的进士,升迁的机会更多,官运亨通的进士,可以入阁拜相,稍微差点的进士,亦能成为朝廷大员。

说到进士,不能不说到书童,自古以来是书生的标配,身边少不了一个小书童。这些书童年纪与书生相仿,甚至更小一些。

书生苦读学习的时候,书童负责在旁边研磨,陪读,照顾书生的日常生活。书生上京赶考,一去就是好几个月,身边也只有这个书童陪伴左右。

这一担清代的书箱,就是小书童挑书籍的工具,据说这一副扁担还是花犁木所做。

【3】

瓷砚

我们当中有一位端砚大师,老人的年龄七十岁左右,做了一辈子的砚台,他一见到这个砚台,就操作一口广东普通话,随口说到:这是瓷砚。

瓷砚是一种瓷质的砚台,远没有石砚和澄泥砚发墨好,是三国至唐代较流行的一种砚台。一般为圆形,砚面无釉以利研墨,砚底多为安足,早期为三足,东晋以后逐渐增多,足多达二十多个左右,宋代以后较少见。

我们所见的这一个瓷砚,砚面平坦无釉,园形无盖,我仔细数了足数,有二十六个之多。

【4】

三寸金莲

缠足是古代一种陋习。用布将女性双脚紧紧缠裹,女孩从四、五岁起开始缠足,使之畸形变小,直到成年方将布带解开,也有终身缠裹者。

缠足开始于北宋后期,兴起于南宋,元代向纤小发展,明朝进入鼎盛期,估计与朱元璋的皇后马大脚有关。

缠足以后,女人的脚丫子就不再属于自己的脚了,成了男人的亵玩之物。女人的小脚获得了一个无比美妙的雅号:三寸金莲。

涂香莫惜莲承步,

长愁罗袜凌波去,

只见舞回风,

都无行处 踪。

苏轼曾有《菩萨蛮》一词,就是专门描写缠足的。

元朝有个杨维祯,每次召妓欢饮时,他便将妓的绣鞋脱下,把一个酒杯放进鞋中,捧鞋而饮,称之为:金莲杯。

清代诗人袁枚初次见女人,不看脸蛋却喜欢俯首察足,才高八斗的他,也是一个典型的恋足之徒。

清末怪杰辜鸿铭视妻子的金莲为一个珍宝,他喜欢抓起妻子淑姑的小脚摸摸玩玩。有时,将其裹脚布层层解开,凑到小脚上去嗅嗅。

对于女人的脚丫子的迷恋,可以说是男人最变态的一个专利。小脚、纳妾、太监成了中国传统文化最陋俗的三大绝活。

惩猓还有一只桐油钉鞋,鞋子呈船型,形状十分古老,做工非常精美,三厘米高的鞋底是由麻绒与桐油粘合而成,鞋底下有三十颗圆鼓形铁钉。鞋面用家纺棉布制作而成,鞋尖两边有四道云涛纹,中间织一个八结图案。鞋子通体用桐油浸过,防水仿腐性能极好,以至出土后完好无损。

根据鞋子的长度和宽度,相当于现代鞋子的三十七码左右,应该为妇女所穿。

【5】

吸食鸦片用具

吸食鸦片对人的荼毒,现在看起来仍是那么触目惊心。

公元一九零零年的前后,外国人在中国种植罂粟,还让中国人自己来种植罂粟花园,不知毒害了多少中国人。

男人闲来没事,整天躺在家里的木床上吸鸦片。上到老人,下到青年,都以吸鸦片为乐,类似现在整天瘫在床上玩手机的人一样。

不仅男人吸鸦片,女人也对鸦片上了瘾。家里的婆婆、媳妇、太太从相约一起聊天打牌,变成了相约一起吸鸦片。

吸食鸦片的用具有烟签、烟灯和烟枪等等,这一套吸食鸦片的工具收藏得很齐全,从烟灯、烟枪的大小来判断,应该是当时妇女吸食鸦片所用。

【6】

婚床

与小楼并列相邻,有一栋五开间的小木房,是在一座荒废的小学教室上修建而成,经过修旧如旧的翻新改造,小木屋透露出一种民俗文化的气息。

推开卧室门,雕花窗桕中射入斑斑点点的阳光,我细细地打量一番,面前是一张柔软的木床,精致的雕花显得不同寻常。古代女子的闺房映入眼帘,一架古琴立在墙的角落,铜镜放置在梳妆台上,满屋子都是那么清新闲适。

床前放有一个锥形木桶,我原以为是一个装米的腹桶,其实是一个婴儿的站筒,类似现在婴儿的学步车。

站筒的高大约一米左右,是一个上小下大的圆型木桶,桶腰三分之二处,安装一块木板,下面放上一只炭火微红的火盆,一、二岁的小孩站在桶内,既安全又暖和。

【7】

结尾

欢乐时光总是像指尖流过的细沙,不经意间悄然滑落,分别的时候很快就到了。门前那两棵小重阳树,流露出依依不舍的目光,我依稀听到了小树留客的声音。

尽管小重阳树只有七岁,丝毫不比那几棵重阳古木逊色,小树在阳光下舒技展叶,尽情地吮吸着大自然的精华,活像一把张开的绿绒绒小伞,风一吹,轻轻摇曳。

相距不远的小重阳树,分别为一雄一雌两枝,是十分难以遇见的树中夫妻。小树长大后,树叶呈现卵形状,叶前向下端尖,树叶边缘有明显的锯齿状,则为雄株,树上结满了果实,那肯定是雌株。

重阳木的生长缓慢,数十年至上百年方可长成参天大树,有着树杈苍劲,姿态古怪、纹理美观等特点,无论是作为观赏,还是实用材料,都是一种稀有的乔木。重阳木这种介入人性化的多元现象,充分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契合,只有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们才能听到重阳与 历史 、重阳与文化、重阳与民俗的对话,也是我们初见重阳木发出如此感慨的真正原因。

作者:袁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