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著名画家邓善之作品欣赏
邓克(字善之),号益雪轩主,1966年出生于辽宁省本溪市,现居北京宋庄画家村。邓善之8岁拜汤寓麟大师入门学画,在四十多年的研习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画风,注重写生,对笔墨的理解诠释精深透彻,作品气韵灵动,技法酣畅,继承发扬了自石涛以来中国山水画的写意精神,堪称新派山水画的代表。现为辽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书画家联合会副主席,文化部中国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高研班导师,《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院聘画家,中央电视台《翰墨》栏目签约画家,湖北长江职业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本溪市政协画院特聘画家。
1983年―1999年在辽宁本溪财贸系统工会工作,期间带薪进修于鲁迅美术学院国画系,作品《荒诞的季》、《晒粮》分别参加辽宁财贸系统画展和省职工画展
1999年辞职赴河北保定经营“逝水年华”艺术沙龙
2001年作品《秋韵》参加全国新人新作展
2003年作品《画家村》参加全国中国画提名展
2004年作品《新愚公》参加第四届全国美展
2006年作品《零工市场》参加纪念辽宁美术家协会成立50周年大型美展
2006年10月于沈阳盛京古玩城举办画展,多幅作品被省艺术机构及日本友人收藏
2007年进京驻于西琉璃厂,作品走向市场
2008年作品《春曲》参加北京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展
2008年12月参加北京第二届文化博览会
2010年《善之山水》个人画集出版,同年作品《小憩》参加文化部群文杯书画大赛并获二等奖
2011年停止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和展览,进驻宋庄画家村益雪轩潜心创作
2013年举办邓善之个人画展,出版《水u墨韵》邓善之山水画集
2014年本溪市政协画院特聘画家
2014年至今在宋庄画家村益雪轩画馆潜心创作
邓善之8岁画画,少年时靠着一身胆量和绘画手艺给人家烙家具画赚外快;20岁凭一幅油画《窗外》创意获奖,被行业人熟知;直到他的国画《零工市场》再次入选国展,一路播种一路开花。然而,绘画之于他的,不只是顺风顺水,而是一段艰苦的历程。
善之靠自己的努力打拼,走出本溪,他怀揣梦想,毅然两次进京。一路上的付出,虽然都成昨日烟云,但那些拼争沉淀为他刻骨铭心的记忆。
而正是这段艰苦的磨砺让善之看清楚了自己,他脚踏实地,吸纳百家之长,补己之短,这样的努力,让他的画一路走来,不断提升艺术内涵,对艺术虔诚的信仰,不离不弃,给了他执着追求的理由。
他说,对艺术,就是要常怀有感恩之心敬畏之心。在筹备《水u墨韵》善之个人画展阶段,他用了一年的时间每天精心作画,把对艺术的崇尚之心融入《仰望》之中,在《回望关山五百年》里挥洒墨韵。
如他的心智在磨练中越来越执着一样,他的画也在一天天成熟。从开始时的匠气,转而柳暗花明,向着艺术大美穿越。
这是善之一生追求的境界。他知道,匠人,是对生活的一种临摹,也可以说是“生搬硬套”。这样的作品,永远没有自己的东西,有的只是娴熟的技艺;而艺术家就不同。在艺术家的作品中,能读出艺术家思想、文化,以及艺术家要表达的理想及其内心感受。
石涛说:天地以生气成之,画以笔墨取之。善之深得领会其中的奥妙。用笔,就是中国画特有的笔墨技法,就是怎样用笔墨技法恰当地把对象的形状和质感画出来。
善之深谙其中的道理。他注重线条和笔墨的运用,“用一根线条去散步”,扎实的素描功底,早期油画色彩的掌控,都让他的山水画有了坚实的基础。
“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专注于理解和思想的善之忽然明白了其中的奥妙。于是,他对于“神与心会,心与气合,行乎不得不行,止乎不得不止,绝无求工求意之意,而工处奇处蜚然与笔墨之外”的境界有了彻悟。
洞察之后,善之的进步迅速,经过嬗变,终于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绘画技法,展现出的画面感,都令人耳目一新。过去善之的读者们,自从读了邓善之画馆的微信公众号《善之画题》后,看了文中善之近期画作的插图,评价说他的风格大变,匠气没有了,画面中满满的都是内涵+思想。
其实,这正是国画六法中的“气韵生动”之境界,是画面形象的精神气质,生动活泼,活灵活现,鲜明突出,也就是“形神兼备”。这是打动灵魂的作品,没有深厚的功底和理解力,是无法企及的。
善之的画作,就艺术而言,评论往往都是画蛇添足,很多时候,当你欣赏到能够打动灵魂的艺术作品,会因情景所致感言几句。
有一位收藏家喜爱善之笔下的云和水,每每观看,都爱不释手。中国水墨以其灵动、干湿浓淡,兼工带写,宜于表现山水。邓善之先生正是在理解了国画“传移摹写、经营位置、应物象形、骨法用笔、随类赋彩、气韵生动”六法艺术表达方式的差别和内涵后创作出属于自己风格的艺术作品,所以人们可以在他的山水画中看到变法求新的痕迹,新画法会带来新构图;新构图也会促成新笔法:对云霭、对流水的描绘,是虚以留白,还是实以勾勒,干湿画法的选择,色彩的浓淡,对此,善之都有自己独到的认知,因此他笔下的云和水会博得青睐。
行走在云水间,善之的绘画之路还长,一向谨慎谦虚笃定不事声张的他不会在意外界的评价,当墨色已深,人生何处不飞鸿。案牍墨香飘逸,雅音婉转悠扬,高朋鸿儒谈笑于品茗间,宾客同道流连在画海里,真的是闻香识人,翰墨有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