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书法有什么特色?
明朝自立国之始,太袓朱元璋即提出要以重典治国,所以明代成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度集权的朝代。它残酷镇压异己,对国人的思想行为进行严密的监视与控制,所以这个朝代的文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唯君王好恶马首是瞻,程式、刻板、拘谨而缺乏创新。明前期书法可以说是皇权笼罩下的艺术。
明代初期,太袓朱元璋、成袓朱棣提倡帖学,朝野之士趋之若鹜同时,明代科举十分重视书法,书体工整拘谨,所以帖学一时大盛。明初书法以“三宋”(宋克、宋璲、宋广)、“二沈”(沈度、沈粲)为代表。“三宋”由元入明,主要活动于洪武年间。“三宋”中以宋克成就最高,擅长真、行、草诸体,尤以章草名噪一时。
宋璲精于篆隶,宋广妙于章草。沈度、沈粲兄弟的小楷端稳秀媚,他们的书体后来成为大行其道的“台阁体”。明初的书法,大都以官方书体“台阁体”为规范,以结体方正、大小统一为原则,缺乏生气。士子们为求功名竞相摹习,渐成风气,流为千篇一律的死板模式,失去了艺术情趣和个人风格。
篆隶书体却很少有人问津。
这种情况一直到成化、弘治年间才有了变化。明代中期,江南地区的苏州、杭州、扬州等城市成为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文人雅士荟萃。商业的繁荣引发了人们对于文化享受和审美情趣的更高追求,书法家们开始摆脱台阁体的束缚,取法古人,博采众长,以畅神适意、抒发个人情感为目的的书风重新在文人书法中兴盛起来。
其中吴门派书法领风气之先,代表人物有祝允明、文徵明、王宠。祝允明工小揩、行、草,尤以狂草最具特色。文徵明善楷、行、草、。隶诸体,尤工小楷,法度森严,点画精到,至老不衰。王宠专务晋唐风韵,以小楷书最为著名。
真正个性鲜明、创出明代书法特色的,是晚明出现的一批书家,如徐渭、董其昌、张瑞图、邢侗、米万钟、黄道周、倪元璐等人。
徐渭被称为“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袁宏道语),他擅行草,以狂草最见本色。其书法方圆兼济,轻重自如,笔墨纵横,跳逸飞动。董其昌、张瑞图、邢侗、米万钟号称“明末四大家”,又有“南董北米”“北邢南董”之称。董其昌初学唐人,转法钟王,作品以行草最多,以楷书为贵,其书风高秀圆润,韵味古淡,对后世影响甚大。
邢侗取法“二王”,以行草见长,尤精章草。张瑞图擅行草,书风奇逸狂怪,激荡跳跃,曾对日本书坛产生过影响。倪元璐擅草书,用笔险绝,风清骨峻,有烟云之气。黄道周擅行草,离奇超妙,浑浩流转。
综观明代书法,虽然也出现了一些有造诣的大家,但没有重大的突破和创新。
晚明这一批书家
的出现,极大地冲击了自元以来圆润熟媚、流畅甜美的书风,开启了以奇逸狂狷、激跃劲健为美的新风尚,一直影响到清初书坛。
明代书法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
1368年,出身草莽的朱元璋推翻了蒙古族的统治,建立起最后一个汉族统治的 君主专制王朝,大明王朝是继周朝、汉朝和唐朝之后的又一个辉煌盛世,史书上将其称为“治隆唐宋”、“远迈汉唐”。在近300年的统治之中,作为统治者的皇帝也同样非常喜欢书法。明成祖定都北京以后,即着手文治,诏求四方善书之士,充实宫廷,缮写诏令文书等。明代帝王如仁宗、宣宗也极爱书法,尤其喜爱摹“兰亭”,神宗自幼工书,不离王献之的《鸭头丸帖》,虞世南临写的《乐毅论》和米芾的《文赋》。这种帝王爱好的影响直接导致了朝野内外的士大夫都极度地重视帖学,全部都喜欢板正整齐的楷书。明代近300年间,虽然也出现了一些相对造诣比较高的大名家,但是纵观整个朝代却都没有重大的突破和创新。董其昌、文徵明、祝允明、唐伯虎、王宠、张瑞图、宋克等人是明代书法家的代表。明朝的书法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台阁盛行的明初、“尚态”萌芽的明中、震荡创新的明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