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的故事?
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的故事?
诸葛亮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周瑜为三国时期东吴名将,鲁肃为东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曹操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时期魏国奠基人。
一,诸葛亮
由于司马徽、徐庶的推荐,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向刘备提出了占据荆州、益州(今四川大部和湖北一部),谋取西南各民族的支持,联合孙吴,对抗曹魏而后统一天下的建议,这就是有名的隆中对。后来,刘备根据诸葛亮的策略,联孙攻曹,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占领了荆、益。
曹丕代汉称帝后,诸葛亮说服了刘备,建立蜀国称帝,被任为丞相。刘备死后,刘禅即位,诸葛亮受遗诏辅后主,封武乡侯,领益州牧,主持军国大事。
当政期间,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抑制豪强,任人唯贤,推行屯田政策,改善民族关系,东和孙权,南平孟获,六出祁山以攻魏,力图收复中原。
二,周瑜
周瑜出身士族,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居汉太尉之职。其父周异,曾任洛阳令。周瑜本人身材高大、相貌俊美,志向远大。孙策和周瑜同岁,交往甚密。
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周瑜时年二十四岁,吴郡人皆称之为周郎。瑜、孙策攻破皖城,得到桥公两个女儿,皆国色天姿。孙策自娶大乔,周瑜娶小乔。
公元206年(建安十一年),周瑜率孙瑜等讨伐麻、保二屯,斩其首领,俘万余人。江夏太守黄祖遣部将邓龙率数千人进攻柴桑,周瑜率军反击,俘虏了邓龙。
公元210年(建安十五年),孙权批准了周瑜提出征伐西蜀的方案,但在周瑜赶回驻地江陵,准备出征的路上时得了重病,最终卒于巴丘,时年三十六岁。
三,鲁肃
鲁肃(172-217),字子敬,东吴四英将第二位,文武全才。鲁肃少年看出世道将乱,便苦练箭术。其后周瑜带了几百人从鲁肃门前过,向鲁肃借粮。鲁肃当时前里有两囤米,鲁肃当时就借了一囤米给周瑜。周瑜十分感谢鲁肃,后来向孙权推荐了鲁肃。
鲁肃见了孙权,明确提出了与曹操、袁绍三分天下的想法,这就是著名的《塌上策》。217年,鲁肃病逝,年仅46岁,诸葛亮在成都为鲁肃挂孝。
四,曹操
一生以汉朝大将军、丞相的名义征讨四方割据政权,为统一中国北方做出重大贡献,同时在北方屯田,对农业生产恢复有很大作用。曹操的诗作具有创新精神,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北宋四大家是谁?
问的太宽泛,你想问的是北宋哪方面的四大家?
北宋文坛四大家的资料
北宋文坛四大家: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 。
欧阳修:(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四岁丧父,家贫,他的母亲以荻画地,教他写字。多诵古人篇章,为诗文,“下笔出人意表”。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任西京留守推官。景佑元年(1034)任镇南军节度掌书记、馆言事,得罪宰相被贬,欧阳修写信斥责司谏高若讷不主持正义,被降知夷陵县。康定元年(1040)复任馆阁校勘,编修崇文总目。庆历三年(1043)任右正言、知制诰。五年,杜衍、范促淹、韩琦、富弼等名臣相继被排挤出朝,欧阳修上疏为他们分辩,因被贬知滁州,后又改知扬州、颍州。皇佑元年(1049)回朝,先后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等职,和宋祁等一同编修《新唐书》,又自修《五代史记》(即《新五代史》)。晚年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太子少师。神宗熙宁五年(1072)卒于家,谥文忠。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特强,从小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官吏。治平四年(1067)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钟山,谥文。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 (今四川眉山县) 人。是北宋时诗坛成就卓越的大家,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他是宋仁宗景佑三年生,嘉佑二年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因讥讽朝政被贬任杭州通判;历徙湖州、黄州、常州。哲宗嗣位,召至京师,任中枢舍人。后又与司马光面争新法「不可尽改」而出知杭州。后又因晰宗亲政启用新党,苏轼又被一贬再贬,之贬到海南,宋徽宗登基大赦天下,苏轼北返时在常州逝世。当时为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享年六十六岁。高宗朝,赐太师,谥文忠。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人。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死与宜州贬所。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与苏轼齐名,人称“苏黄”,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书法精妙,与苏、米、蔡并称“宋四家”。词与秦观齐名,艺术成就不如秦观。晚年近苏轼,词风疏宕,深于感慨,豪放秀逸,时有高妙。有《山谷词》。
北宋书法四大家
1.苏轼
苏轼(1037D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嘉祜二年(1057)进土。他学识渊博,文、诗、词、书、画皆有极高造诣,是后人最喜爱的文学艺术家和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苏轼不仅是中国绘画史上文入画的倡导者,也是北宋书法的代表人物之一。
苏轼因元祜党人案受牵连,不仅《宣和书谱》等对他没有记载,而且书法作品也被大量毁去。世传苏轼书法真迹有近30件,早中期作品以《治平帖》为最,帖后有明文徵明跋,考为其30余岁所作。至中期,名作较多,如楷书《前赤壁赋》和《祭黄几道文》;行书《杜甫桤木诗》、《黄州寒食诗》和《新岁展庆,人来得书二帖》等都是中期的代表作。苏轼的楷书极少,从《前赤壁赋》和《祭黄几道文》二作可以看出,书作与严谨的唐楷大相径庭,不仅字形多欹侧而向左倾斜,且笔法自然不拘、多带行书意。有人说他的书法,腕著而笔卧,故左秀而右枯。黄庭坚为之辩白,说这是以“翰林侍书之绳墨尺度”来看待苏书。也就是说,苏轼并不强调书法的严谨法度,即便楷书也是如此。从墨迹上看,苏书并非“卧笔”,不过是执笔稍偏下,依然运笔中锋,故有笔圆韵胜之姿。他的行书,更是随行大小,肉丰骨劲,拙中藏巧,兼有颜真卿、杨凝式二家长处。
苏轼晚年作品相对较少,以《答谢民师帖》、《渡海帖》、《江上帖》等最知名。其中《答谢民师》是给谢举廉的手札,前部已缺损,文载入《东坡集》,是苏轼表白个人文学创作见解的一篇重要文章,书法老劲,不似《黄州寒食诗》那样变幻多端。清代顾文彬跋中引用前人书评“东坡尺牍狎书,姿态横生,不矜而妍,不束而严,不轶而豪”,来称赞此帖书法之妙。苏轼不计较书法的工拙、丑妍的得失,在学术的创作上取得了最大的自由,因而成为北宋的书法大家。
2.黄庭坚
黄庭坚(1045 ~ 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 西修水)人。英宗治平四年( 1067 )进士。出自苏轼门下而与轼齐名,世称苏黄。与秦观 、晁补之、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是诗,存诗约 1600 首,其中不少 反映现实、同情人民疾苦的作品,知名的有《流民叹》、《上大蒙笼》、《劳坑入前城》等。 更多的是写景抒怀、赠答题识之作,这类诗最能体现黄庭坚的艺术特色,如《题竹石牧牛》、《次韵子瞻寄眉山王宣义》、《登快阁》、《寄黄几复》、《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清明》等,都能给人以美感享受,历来为人赞赏。黄庭坚诗讲究锻字炼句,力求翻新出奇,形成瘦硬峭拔的风格。黄庭坚词今存180余首,多写恋情。 黄庭坚书法以行书、草书见长,风格有类其诗,以侧险取势,瘦硬奇倔。与苏轼、蔡襄、 米芾并称书法宋四家。
3.米芾
米芾(1050-1107),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北宋著名大书画家,鉴藏家。
祖籍太原,后迁居襄阳,人称“米襄阳”。宣和年间为徽宗赵佶召为书画学博士。
米芾能诗擅文,书画尤具功力。篆、隶、行、草、楷各体皆能,行草造诣尤高。芾自云学过各家各派,但从其作品观之,得王献之、释智永二家最多。其书淋漓痛快,隽雅奇变,晚年书艺更达至炉火纯青之境。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合称“宋四家”。
米芾著有《书史》、《画史》、《海岳名言》等,对前人多有讥贬,然决不因袭古人语,为历代书家所重。
米芾传世墨迹主要有《苕溪诗卷》、《蜀素帖》、《方圆庵记》、《天马赋》等,而翰札小品尤多。
苏轼称米芾书法“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黄山谷称米芾书法:“如快剑(石斤)阵,强弩射千里,所挡穿彻。书家笔势,亦穷于此。”同为“宋四家”的苏轼、黄山谷对米芾有如此高的评价,可谓推崇备至了。
《宋史》称米芾书法:“沉著飞翥,得王献之笔意,尤工临移,至乱真不可辨……”《宣和书谱》则说:“书学羲之,诗追李白,篆宗史镏,隶法师宜官。晚年出入规矩,自谓‘善书者只一笔,我独有四面’。寸纸数字,人争售之,以为珍玩。”
4.蔡襄
蔡襄(1012-1067),字君谟,福建仙游人,官至端明殿学士。北宋书法家,“宋四大家”之一,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他们四人被认为是宋代书法风格的典型代表。“宋四家”中,前三家分别指苏轼(东坡)、黄庭坚(涪翁)和米莆(襄阳漫士)。宋四家中,蔡襄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从书法风格上看,苏武丰腴跌宕;黄庭坚纵横拗崛;米芾俊迈豪放,他们书风自成一格,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的,还是蔡襄。蔡襄书法其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展卷蔡襄书法,顿觉有一缕春风拂面,充满妍丽温雅气息。构字收放合度,得心应手,极尽自然,行文如行云流水,尽现妍丽遒劲之态。
蔡襄为人正直,字识渊博,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其书法在其生前就受时人推崇备至,极负盛誉,最推崇他书艺的人首数苏东坡、欧阳修。苏东坡在《东坡题跋》中指出:“独蔡君谟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然行书最胜,小楷次之,草书又次之……又尝出意作飞白,自言有翔龙舞凤之势,识者不以为过。””欧阳修对蔡襄书法的评价真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欧阳修说:“自苏子美死后,遂觉笔法中绝。近年君漠独步当世,然谦 让不肯主盟。”(《欧阳文忠公集》)黄庭坚也说:“苏子美、蔡君漠皆翰墨之豪杰。”(《山谷文集》)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评论蔡襄的草书曰:“以散笔作草书,谓之散草,或曰飞草,其法皆生于飞白,自成一家。存张旭怀素之古韵,有风云变幻之势,又纵逸而富古意。” 官方《宋 史・蔡襄传》称他:“襄工于手书,为当世第一,仁宗尤爱之。”许将《蔡襄传》说:“公于书画颇自惜,不妄为人,其断章残稿人悉珍藏,仁宗尤爱称之。”宋仁宗曾诏令他书写御制元舅陇西王碑文和迩英阁御撰碑文。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蔡襄书法从当朝皇上到普通百姓都十分珍惜。由于他颇自惜,不妄为人书 ,所以传世作品较少。蔡襄书法墨迹多为尺牍诗翰。传世墨迹有《谢赐御书诗》,碑刻有《万安桥记》、《昼锦堂记》及鼓山灵源洞楷书 “忘归石、”“国师岩” 等珍品。
蔡襄书法学习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 。前人在评论蔡襄书法时,都认为它“形似晋唐”,如元倪云林曾跋云:“蔡公书法有六朝、唐人风,粹然如琢玉。”他的行书《澄心堂纸尺犊》可看作是蔡襄传世墨迹中最典型、最蹈循晋唐故土的代表作品。此作秀妍恬淡,颇具晋唐人的韵致。全文以行楷写成,结构端正略扁,字距行宽紧合适,一笔一划都甚富体态,工致而雍容。信札署有「癸卯」(1063)年款,蔡襄时年五十二岁,正是他晚年崇尚端重书风的代表之作。
楷书入宋以后,蔡襄应是宋代楷书的第一人。《昼锦堂记》是蔡襄大字楷书的代表作品。它汲取颜书笔意成之,严谨遒劲、方圆兼备,颇有颜楷宽博大度的风神。此作乃蔡襄为当朝重臣韩琦所书。为了表示对韩琦的敬重,蔡襄在创作过程中别出心裁,每字单独写上几十遍,择其最佳者进行拼合,故《昼锦堂记》又号“百衲碑”。把一幅完整的作品拆开来写,无论字间的呼应,还是章法的贯气都会受到破坏,因之《昼锦堂记》是得失参半的――单个字是完美的,整体的排布上却存有顾盼失神之弊。
蔡襄不是一个开宗立派的大师。总体上看,他的书法还是恪守晋唐法度,创新的意识略逊一筹。明季徐青藤尝评蔡襄书云:“蔡襄书近二王,其短者略俗耳。劲净而匀,乃其所长。”点出了蔡襄书法的优劣长短。蔡襄固然不是一个崭新风格型的大师,但他却是宋代书法发展上不可缺的关纽人物。他以其自身完备的书法成就,为晋唐法度与宋人的意趣之间搭建了一座技巧的桥梁,承前启后,为后世所瞩目。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被后世并称为北宋四大家。
人物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仁宗嘉v(1056―1063)年间进士。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米芾(1051年―1107年),自署姓名米或为芊,芾或为黻。北宋书法家、画家,宋四家之一。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祖籍山西,然迁居湖北襄阳,后曾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书画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画独具风格特点。在书法也颇有造诣,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汉族,兴化军仙游县(今枫亭镇青泽亭)人。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专家。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
北宋文坛四大家: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 。
欧阳修:(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四岁丧父,家贫,他的母亲以荻画地,教他写字。多诵古人篇章,为诗文,“下笔出人意表”。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任西京留守推官。景佑元年(1034)任镇南军节度掌书记、馆言事,得罪宰相被贬,欧阳修写信斥责司谏高若讷不主持正义,被降知夷陵县。康定元年(1040)复任馆阁校勘,编修崇文总目。庆历三年(1043)任右正言、知制诰。五年,杜衍、范促淹、韩琦、富弼等名臣相继被排挤出朝,欧阳修上疏为他们分辩,因被贬知滁州,后又改知扬州、颍州。皇佑元年(1049)回朝,先后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等职,和宋祁等一同编修《新唐书》,又自修《五代史记》(即《新五代史》)。晚年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太子少师。神宗熙宁五年(1072)卒于家,谥文忠。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特强,从小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官吏。治平四年(1067)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钟山,谥文。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 (今四川眉山县) 人。是北宋时诗坛成就卓越的大家,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他是宋仁宗景佑三年生,嘉佑二年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因讥讽朝政被贬任杭州通判;历徙湖州、黄州、常州。哲宗嗣位,召至京师,任中枢舍人。后又与司马光面争新法「不可尽改」而出知杭州。后又因晰宗亲政启用新党,苏轼又被一贬再贬,之贬到海南,宋徽宗登基大赦天下,苏轼北返时在常州逝世。当时为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享年六十六岁。高宗朝,赐太师,谥文忠。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人。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死与宜州贬所。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与苏轼齐名,人称“苏黄”,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书法精妙,与苏、米、蔡并称“宋四家”。词与秦观齐名,艺术成就不如秦观。晚年近苏轼,词风疏宕,深于感慨,豪放秀逸,时有高妙。有《山谷词》。
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东坡、黄庭坚
江南四大才子:
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
祝允明(1460-1526年)是明代书法家,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多生一指,又自号枝指生。江苏长洲(苏州)人,出生于七代为官的魁儒家庭。与唐伯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
文征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征明,后更字征仲,号停云,别号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长洲(今苏州)人。“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54岁时以岁贡生诣吏部试,授翰林院待诏,故称文待诏。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别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美称,苏州人。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绘画与沈石田文征明、仇英齐名,史称“明四家”。诗词曲赋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徐祯卿(1479-1511年),字昌谷,又字昌国。常熟梅李镇人,后迁居吴县(今苏州)。明代文学家。与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
初唐文坛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初唐四大书法家:欧阳洵、褚遂良、虞世南、薛稷
唐代文章四友:杜审言、崔融、李峤、苏味道
楷书四大家:唐代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元代赵孟\
宋代书法四大家:蔡襄、黄庭坚、米芾、苏东坡
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东坡、黄庭坚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耒、晃无咎、秦观
宋代程门四大弟子:谢良佐、游酢、杨时、吕大临
南宋四大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南宋诗坛四大家:杨万里、陆游、范成大、尤袤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元代儒林四杰:黄谩⒂菁⒘帷⒔铱∷
元代山水画四大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
元代诗坛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椁、揭俟斯
元代吴中四杰:高启、张羽、徐贲、杨基
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周文宾
明代书坛“吴中四子”:祝枝山、唐伯虎、文征明、徐祯卿
清初画家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王原祁
清初文学四公子:方以智、陈贞慧、冒襄、侯方域
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r、应`、刘桢
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r元瑜,汝南应`德琏。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