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的《绝笔》?
唐伯虎的《绝笔》?
唐伯虎绝笔诗
人生阳间有散场,
死归地府也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
只当漂流在异乡!
唐寅(1470-1523),字伯虎,又字子畏,别号六如居土,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唐伯虎才气横溢,诗、书、画并称‘三绝‘,同当时的名画家沈周、文征明、仇英合称‘明四家‘,有《六如居士全集》、《唐寅画谱》传世,是一位有才华、有成就的艺术家。唐伯虎一生遭遇坎坷,生活穷困潦倒,郁郁不得志,甚感世态的悲凉,只活到54岁就辞世而去。他临终所写的绝笔诗表露了他内心留恋人间而又嫉俗厌世的复杂心情:‘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绝笔》 1. 一日兼他两日狂,已过三万六千场。他年新识如相问,只当飘流在异乡。 2.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
唐伯虎的画存世量有多少
唐伯虎的画存世量有16幅之多:《山路松声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江南农事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双松飞瀑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金阊别意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函关雪霁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洞庭黄茅渚图》,上海博物馆藏;
《梦仙草堂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西州话旧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桐山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班姬团扇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王蜀宫妓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嫦娥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李端端乞诗图》,南京博物院藏;
《仿唐人仕女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陶b赠词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枯槎Y鹆图》等。
扩展资料:
唐寅作画很少注明年份,且画风变化不很有规律,很难推测作画时间,也难以按照时间来划分他的画风变化进程,单就题材来看,唐寅的画作主要有山水画、人物画、花鸟写意画等。唐寅山水画的艺术成就,一方面在于打破门户之见,对南北画派、南宋院体及元代文人山水画兼收并蓄。
主要学习了南宋李唐、刘松年的院体画派,兼学宋人笔法严谨雄浑、风骨奇峭的风格。同时参合马远、夏圭的构图和笔墨技巧,并广泛地涉猎北宋李成、范宽、郭熙和元代的黄公望、王蒙诸大家,融会贯通,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画面布局严谨整饬,造型真实生动,山势雄峻,石质坚峭,皴法斧劈,笔法劲健,墨色淋漓。另一方面,对自然山川有着亲身的体察和真实感受。唐寅人物画具有高超的写实功力,形象准确而神韵独具,《明画录》评他的人物画“在钱舜举下,杜柽(杜堇)居士上”。
其仕女画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线条劲细,敷色妍丽,气象高华,出自南宋院体画,如《王蜀宫妓图》。工笔重彩,以“三白法”染仕女面部,突出宫女的浓施艳抹。衣纹用细劲流畅的铁线描,服饰施以浓艳的色彩,显得绮罗绚烂。
把宫妓们竞相装扮,斗绿争绯的情态刻画得生动入微,为唐寅仕女画的优秀之作。另一种是脱胎自南宋院体,笔墨流动爽利.转笔方劲,线条抑扬起伏,由工丽变为简逸。唐寅的绘画作品融宋代院体技巧与元人笔墨韵味为一体,呈现出劲峭而又不失秀雅的品貌风骨。
构图简约清朗,画面层次分明,疏密有致,用笔清隽,纤而不弱,力而有韵,寓有刚柔相济之美。墨色淋漓多变,和泽有神;意境平淡朗逸,清雅幽丽,超凡脱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唐寅
上海博物馆、台北北京故宫馆藏唐伯虎画,都是假画,因为这些唐伯虎画都钤数枚乾隆皇帝印章,装裱却是民间后裱,这会是天子御藏真迹??乾隆内府书画用民间裱,清皇宫自己不裱??天下只发现一幅乾隆内府御藏唐伯虎真迹,是清皇宫旧原裱,纸张也是明朝早期名纸,画是唐伯虎名画,出版无数次,一模一样复制品很多。欢迎私信研究!
请太家看看这幅唐寅作品如何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
三十岁时进京会试,涉会试泄题案而被革黜,妻子改嫁,一生坎坷。后游历名山大川,以卖文鬻画闻名天下。
早年随沈周、周臣学画,宗法李唐、刘松年,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师承唐代传统,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书法奇峭俊秀,取法赵孟\。[1]
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
唐寅的作品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槎Y鹆图》等绘画作品,藏于世界各大博物馆。
本 名
唐寅
字 号
初字:伯虎
后字:子畏
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
所处时代
明代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苏州府白下桥李间
出生时间
成化六年二月初四(1470年3月6日)
去世时间
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1524年1月7日)
主要作品
《六如居士全集》、《骑骡归思图》、《秋风纨扇图》等
主要成就
吴门四家
本 经
《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