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名人?
一、佛门名人?
1、虚云禅师
虚云禅师,汉族,1840年9月5日出生于泉州,籍湖南湘乡人,俗姓萧,名古岩,字德清,六十岁后改字幻游,号虚云,乃近代“一身而系五宗法脉”之禅宗大德。1913年,西藏有些王公活佛受到英国及印度政府煽动,不肯承认民国政府,袁世凯乃下令云南都督蔡锷准备出兵西藏。为避免生灵涂炭,蔡锷乃托请虚云老和尚冒险深入藏区,商请在西藏德高望重的东宝法王,出面游说当时主政的西藏活佛承认民国政府,消弭化解了一场可能发生的战争。
2、印光法师
印光法师,即释印光,法名圣量,字印光,出生于1861年,自称常惭愧僧,又因仰慕佛教净土宗开山祖师—当年在庐山修行的慧远大师,故又号继庐行者,民国四大高僧之一。大师俗姓赵,名丹桂,字绍伊,号子任,陕西郃阳路井镇赤东村人。大师振兴佛教尤其是净土宗居功至伟,是对中国近代佛教影响最深远的人物之一。由于印光大师晚年往来弘法于民国江浙和上海等地,他对现代社会众生根性最为了解,留下的《印光法师文钞》等著作,被誉为"小三藏"。实为末法之慈航,暗夜之明灯,是现代众生修习佛法尤其净土法门的最佳指南。
3、弘一法师
李叔同(1880—1942年),又名李息霜,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弘一大师对佛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对律宗的研究与弘扬上。弘一大师为振兴律学,不畏艰难,深入研修,潜心戒律,著书说法,实践躬行。他是近世佛教界倍受尊敬的律宗大师,也是国内外佛教界著名的高僧。
二、书画家武国斌—妙笔生辉 惟妙惟肖
艺术简介
武国斌,笔名大雨。 辽宁省抚顺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吉润轩书画院会员。辽宁省抚顺人,喜爱做诗绘画,诗画相伴不单调,自然淳朴,擅长水墨人物画,精确捕捉儒、释、道等各种人物特点,通过罗汉、达摩、钟馗这些人物的精神,表现自己内心和世界及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2007年在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空间・中国美术》发表《钟馗酣睡图》、《钟馗视道》、《米芾拜石》、《往事》等作品。
2012年《辽宁省职工美术精品集》中收入了他的佛家体裁国画《无量佛》。
2013年《空中秀抚顺》中收录了他的以儒家为体裁的国画《对弈图》
2015年6月19日武国斌在首届《诺信慈爱》书画大赛担任评委,并将自己在本次书画作品拍卖会所得全部捐献给了残疾人联合会。
2015年中国领导干部辽宁政法书画研究院十五城市进行巡回展,武国斌的《老子出关》国画作品赫然其中。
三、古代书法家的名字
1、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O、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2、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
与赵孟\、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又善诗文,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3、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朝中期著名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
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并称“楷书四大家”。
4、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汉族,祖籍琅e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东晋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书圣”王羲之第七子、晋简文帝司马昱之婿。
王献之自幼随父练习书法,以行书及草书闻名,但是在楷书和隶书上亦有深厚功底。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为“二王”。并有“小圣”之称。还与张芝、钟繇、王羲之并称“书中四贤”。
5、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1、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O、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2、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
与赵孟\、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又善诗文,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3、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朝中期著名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
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并称“楷书四大家”。
4、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汉族,祖籍琅e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东晋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书圣”王羲之第七子、晋简文帝司马昱之婿。
王献之自幼随父练习书法,以行书及草书闻名,但是在楷书和隶书上亦有深厚功底。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为“二王”。并有“小圣”之称。还与张芝、钟繇、王羲之并称“书中四贤”。
5、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1、王羲之
东晋人,在我国书法发展史上有继往开来的巨大贡献,被尊为“书圣”。
最出名的作品要数被喻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变化多端令历代书家都自叹不如,其它作品如《十七帖》、《乐毅论》、《丧乱帖》、《快雪时晴帖》等,影响深远。
后来的书家几乎没有不临摹过王羲之法帖的,连唐朝的太宗皇帝也命人从民间大量收集他的字来集成《圣教序》。
此外,王羲之另一个功劳就是书体变法,将带隶味的行书改良为真行草体,如果说汉朝的刘德升创造了行书,那么东晋的王羲之就是将行书完善并发扬光大,故而难得,当推为第一。
2、王献之
王羲之的第七子,幼年随父学书法,尤以行草著名,书法史上被誉为“小圣”,与其父并称为“二王”。虽承家法,但并不墨守成规,博取众长,敢于创新,一反其父书法的 “内拓”而转为“外拓“,笔法媚趣雍容。
楷书以《洛神赋十三行》为代表,行书以《鸭头丸帖》最著,草书名作《中秋帖》列为清内府“三希帖”之一。可惜天妒其才,四十二岁就病逝,如王献之能再存活二十年,相信其书艺上的成就必超其父。
3、赵孟\
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三个在唐朝,唯赵孟\是元代的。他多才多艺,以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其中书法篆籀分隶真草书俱佳,以真书、行书造诣最深、影响最广。
代表作有《胆巴碑》、《洛神赋》等,世称“赵体”。书法外貌圆润而筋骨内涵,点画遒劲,结体秀美,外似柔润而内实坚强,属于秀美一派书法。
4、米芾
宋四家苏黄米蔡,如果不论苏东坡一代文豪的地位和黄庭坚作为江西诗派的领袖的影响,就书法艺术而言,米芾功力最为深厚,尤其是行书成就最大。传世墨迹有《蜀素帖》、《苕溪诗帖》、《拜中岳命帖》、其作书谓“刷字”,尤以《蜀素帖》为代表。
放纵不羁、以侧取妍,八面出锋,也曾作为我学行书主攻的范本之一。另外,米芾擅长临摹古人书法,可以达到乱真程度。
5、颜真卿
唐朝大书法家,以其丰腴雄浑,大气磅礴的“颜体”名世,对后世影响巨大。楷书代表作有《多宝塔》、《勤礼碑》、《麻姑仙坛记》等,一改王羲之以来的秀美之风及初唐瘦硬的书法标准,转为阳刚之美,可谓楷书艺术的巅峰。另外,他在行书领域上也有很高深的造诣,《祭侄稿》被喻为“天下第二行书”。
6、董其昌
明代书画家,曾居松江。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
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存世作品有《岩居图》《秋兴八景图》《昼锦堂图》等。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等,刻有《戏鸿堂帖》。他的书法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7、苏轼
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散文列入唐宋八大家,词章开创了“豪放派”先河。其书法一变唐“尚法”传统,追求个性解放的“尚意”,充当了不断改革书法艺术的“锋线人物”,与黄、米、蔡并称“宋四家”。
坡之书法喜用卧笔偏锋,字势往往偃仰倾仄,故能给人圆劲宽博意忘工拙的酣畅感觉,也使我们领略到纵逸豪放、平淡天真的人生。
魏晋: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快雪时晴贴、姨母贴
王献之--中秋贴
王---伯远贴
唐宋: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碑
张旭--郎 官石柱记序
怀素--自叙贴
颜真卿--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祭侄稿(天下第二行书)
柳公权--玄秘塔碑、神策军纪圣功德碑
黄庭坚--松风阁、苏轼寒食诗跋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新岁展庆帖
米芾--蜀素帖、珊瑚帖
蔡襄--万安桥记、澄心堂帖
赵佶--淳化阁帖
元、明、清:
赵孟\--胆巴碑、湖州妙严寺记
文徵明--前后赤壁赋
董其昌--三世诰命
刘墉--临米芾诗帖
邓石如--语摘
秦汉:李斯 张芝
魏晋南北朝:王羲之 王献之 钟繇 索靖 王 陆机
隋唐五代:张旭 颜真卿 欧阳询 虞世南 褚遂良 贺知章 张旭 怀素 李邕
宋辽金:苏 轼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赵佶 蔡京 朱熹 欧阳修 李建中 林逋
薛绍彭 张即之
元代:赵孟\ 鲜于枢 康里jj 倪瓒 饶介 张雨 杨维桢 邓文原
明代:董其昌 祝允明 文徵明 沈粲 唐寅 解缙
清代:傅山 金农 吴昌硕 姚鼐 翁同 刘墉 曾国藩 梁启超
近现代:李叔同 毛泽东 郭沫若 于右任 启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