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燮的别号是什么
郑板桥作书画,题款常用本名“郑燮”,别号“板桥”或“板桥道人”,偶尔也用表字“克柔”。他的别号甚多,除“板桥”外,均见于印章。研究板桥的名字特别是众多的别号,有助于了解他的经历和情趣,结合其款识和印章来研究,还是辨别其书画真伪的一种手段。因作简要考释如下:
郑燮――《尔雅・释诂》:“燮,和也。”《说文・又部》:“从言又。”段玉裁注:“会意也。言与手皆所以和之。”“又”即“手”,言与手相和,意为言行一致。此是敦睦和谐之道,故训燮为和。至于两个“火”字,表“炎”声,古音“鲜叶切”,读作xie。
克柔――从前的人先有名,后有字,因名取字,表名之义,故曰表字。板桥名燮,取字克柔,用《尚书・洪范》“燮友柔克”之义。柔者,温良;克者,致力以取胜。柔克为动宾倒置结构,顺置则为克柔,其义不变。今人仍常有“克勤克俭”之说,其“克”字之用法与“克柔”同。
板桥――郑燮为苏北兴化人。兴化地处里下河水网地带,市井村落间小桥甚夥,多为板桥。兴化城东门有板桥街,街侧有巷名郑家巷,巷侧原有板桥,架于护城河上,后改筑为石桥。桥侧有郑燮亲书“古板桥”三字,勒于碑上,其自注曰:“兴化有三郑,其一为板桥郑。居士自喜其名,故天下咸称为板桥郑云。”碑尚存,板桥之号盖源出于此。
板桥印章中的别号,妙趣横生,且寓有深意。大体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履历别号。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这是他字数最多的一个别号,反映他历经三朝在功名上取得了成就。按板桥生于清康熙三十二年,即公历1693年,卒于乾隆三十年,即公历1765年,享年七十三岁。中秀才的具体年份不详。四十岁中举人,为雍正十年,即公历1732年。四十四岁中进士,为乾隆元年,即公历1736年。
丙辰进士――乾隆元年为丙辰年。
爽鸠氏之官――《左传・昭公十七年》载,古之少皋,以鸟官名。爽鸠氏为执掌刑狱之官,一称司寇。这个别号,反映板桥做了县令,想要绥靖地方,有所作有。
潍夷长――板桥在范县做了五年县令之后,调任潍县。山东古为东夷之地,故自称潍夷长。
乾隆东封书画史――调任潍县县令次年,即公历1748年,乾隆东巡,封板桥为书画史。板桥引以为荣,特治一印以为别号。
十年县令板桥两任县令,凡十二年,此印当是他五十八岁在潍县任上所制。丙辰进士当了十年县太爷,饱经炎凉,未得升迁,未免有所感慨了。
七品官耳、俗吏这两个别号已有厌倦仕途之意。按乾隆十一、十二年,潍县大饥,人相食,板桥因擅自开仓赈济,被罢官。其家书云:“人皆以做官为乐,我今反以做官为苦……苟不入仕途,鬻书卖画,收入较多于廉俸数倍。早知今日,悔不当初。”
二十年前旧板桥――二十年前,曾在扬州卖画为生,此时罢官归来,重操旧业,故自称“旧板桥”。有人赠一联云:“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
第二类为言志别号。
然藜阁――藜,蒿类。古人所谓食藜藿之羹,意为食野菜充饥。然藜即煮野菜,表示生活清苦,暗喻创作艰辛。这个别号意味着板桥对艺术的刻苦追寻,可以与他的另一方印文心血为炉熔铸古今互相发明。
橄榄轩――橄榄一名青果,食之苦而涩,回味清香甘醇。板桥用以自喻,谓创作虽苦,然苦中有乐,非咀嚼莫解其味。
雪浪斋――雪,洁白;浪,放浪。表示心地纯净,率性而为,得天然纵逸之趣。这个别号反映他的审美观。
郑大――傲世疾俗,不媚权贵,以穷措大自居。这个别号反映他后期做人的态度。
郑风子――宋人称米芾为米颠,颠与癫通;板桥则自称为风,风与疯通。这个别号貌似自嘲,实则表示不随流俗,以清高旷达自诩。他曾写过一副对联:“搔痒不著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外行的奉承,不如内行的批评。
思贻父母令名――《礼记・内则》:“父母虽殁,将为善,思贻父母令名,必果。”意思是:父母虽然去世,不能亲聆教诲,若要行善,只要想到不玷污父母的美名而立志光宗耀祖,就一定能事事处处行善,无愧于先辈。
第三类为慕古别号。
樗散――《诗・豳风》毛传:“樗,恶木也,惟其恶木,故豳人只以为薪。”《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痈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途,匠者不顾。”樗即臭椿,因属无用之材,故称散材。杜甫《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诗云:“郑公樗散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按郑虔工诗,擅书画,时称三绝。开元二十五年任广文馆博士,与李白、杜甫以诗酒相交。安禄山叛,陷长安,曾胁迫授官,事平,被贬。在这里,板桥引为同姓同道,追慕其文学艺术才能,摘取杜诗中“樗散”一词为别号,表示自己亦非经世之材,为匠者所不顾。当然,这是牢骚。
老画师――郑虔酒后常自称老画师,板桥亦用以自称。
鹧鸪――唐僖宗时诗人郑谷,字守愚,号亦山,因作《鹧鸪诗》,风格清新,不避俚俗,人称“郑鹧鸪”。在这里,板桥又找到一个姓郑的古人引为作诗的同道,故借用其号。恰好,板桥的诗也是俚俗而不失其俊雅,恢谐而内藏辛酸,其风格与郑谷相近。
所南翁後――南宋诗画家郑思肖,字忆翁,号三外野人。宋亡,隐居苏州,坐卧必向南,表示不忘宋室,自号所南。板桥因其与己同姓,又工诗,且为画兰竹名家,遗墨有《国香图卷》和《竹卷》,故引为前贤,自称“所南翁後”。
青藤门下牛马走――明代书画家、文学家徐渭,字文长,晚年号青藤道士或青藤老人,世称徐青藤。其诗文书画纵横奇恣,独立特行,不落传统巢臼,对后世影响极大,郑板桥深为折服,遥奉为先师,而以“门下牛马走”自称。门下,意为门生,即弟子。牛马走,意为奔走效命的仆从。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自称“太史公牛马走”,此处为板桥恰如其分的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