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早期瓷器底部(康熙早期瓷器底部特征)
一、康熙早期瓷器无底款?
是的、大部分瓷器底部无款。
或者画双圆圈款!二、康熙乌金釉瓷器底部特征?
康熙官窑乌金釉 是通体施乌金釉,黑色匀净肥腴,口部一条白线醒目,黑白对比,形成了特殊的艺术效果。玻璃质感强,仿佛一颗硕大的黑宝石,光彩夺目。通体饰描金图纹,从上到下为花草纹、蕉叶纹、锦地开光纹、花卉纹,由于描金淡,黑色强烈,故纹饰难以显示出来。底足露胎,有污垢,放大镜下能见到糯米胎。
乌金釉主要采用景德镇附近所产的乌金土,故名乌金釉,含铁量高达13.4%。一般黑釉纯以铁为着色剂,而乌金釉除了铁的成分外,还有锰、钻的成分。康熙乌金釉釉色特殊,高雅精美,之后各朝烧造又少,且长颈瓶容易损坏,故更显得名贵。
三、康熙瓷器款识及底部特征?
款识:康熙时期落款为“康熙御制”四字楷书,加双方框。雍正时期的款识也有两种方式,一为仿宋体,一为楷书体,均由四字组成外加双方框,仿宋体是“雍正年制”,楷书体是“雍正御制”。
底部特征
1、底足处理不是很细腻,有火石红,露胎处能看到一圈细密的旋环痕迹。康熙民窑器中常见缩釉、粘砂、不光滑现象,器物底足内釉薄泛白,常见放射状的跳刀痕,有的足墙同面斜削呈尖状,圈足直径大,许多瓶、觚、罐的底足出现台阶的形状,其折角处极为挺直,俗称“二层台”或“台阶底”。双圈足也在这一时期大量流行,尤以夔龙折沿洗、印盒居多,里圈都较外圈矮,两圈间露胎无无釉,圈足宽厚。2、中期青花瓷器圈足没有早期大,有的足端经过打磨,光滑呈泥鳅背状,但没有后期雍正青花的滚圆,少见火石红,胎釉结合很紧密,器内外壁及底足釉色基本一致。当时还出现用精细淘洗的浆泥制成的瓷胎,俗称“浆胎”,产品有水盂、印泥盒等,胎体偏轻。
3 、康熙晚期底足较深普遍采用平切,切削整齐。谢谢
四、康熙早期无款黄釉瓷器特征?
特征有以下几点:
1、造型方面,康熙黄釉瓷器主要是日常生活用瓷、陈设用瓷和祭祀用瓷等。
2、胎质非常坚致,釉色肥厚滋润,釉面光亮,釉色有深浅变化,釉层十分匀净。
3、品种比较丰富,主要是仿明代弘治时期的娇黄釉、蛋黄釉、米黄釉、蜜蜡黄釉等,其中仿明代弘治时期的黄釉作品非常成功。
4、纹饰方面,康熙一朝的黄釉瓷器一般是光素之器,也有一部分器物是刻划花纹饰,其中龙纹是最为常见的经典纹饰,线条柔美流畅,刻划痕迹自然清晰。
5、署款多为“大清康熙年制”青花双圈楷款,也有仿明代成化时期的款识,如“大明成化年制”楷款等。
五、康熙朗窖红瓷器底部特征?
康熙的郎窑红底部特征没有什么特别意义,但是底足的特征就是“脱口垂足朗不流”,意思就是釉质不过足,因为郎窑红的釉非常昂贵,才有这种说法。供你参考。谢谢
六、康熙郎窑红瓷器底部有款吗?
大多数是无款的。
一:是胎骨洁白细密而坚硬,比较敦实,手感极好,大件作品相当厚重,精巧玲珑的薄胎作品较少,足底露胎处有火石绝。
二:是口沿有人为涂有粉质的粉白釉或浆白釉以此来仿造“灯草口”口沿多有破池。
三:是修足有平切式、平切棱角略园式、滚园式或为里收外斜削的二层台式。
四:是器身红釉与足端露胎处有一条白色线。
五:是器型独特如盘、水盂、渣斗等圆器,观音搏、油翅瓶,笠式碗等琢器都是康熙时极为流行的造型。
六;是大多数无款,偶有青花写款、福、寿、大清年制。
七、大清康熙官窑瓷器底部修足是怎样的
一般是平圈胎,玉币低,带六字楷书款识
八、康熙窑变瓷器特征?
一些瓷器的颈部,较其它时期细长,圆形器多以墩式为主。康熙是清代第一个达到盛世的时期,期间社会稳定,对瓷器的欣赏水平也水涨船高。在釉面上追求光滑细腻,胎釉上追求结合紧密。
色泽方面,由早期的青白色演变为中期的粉白与浆白色,中后期又演变为硬青釉。
九、康熙瓷器婴儿特征?
清代是中囯瓷器人物图案大发展时期,随着清代婴戏人物画水平不断提高,婴戏内客也大大超过前朝,不仅人数众多,场面也更为开阔。其中,康熙时期瓷器以青花百子图为代表,儿童数量众多,多为头顶的束发,眉目清晰、层次分明。 民窑: 婴戏纹饰单线平凃,布局较满,童子头较长,后脑凸起,色泽艳丽丰富,人物比例协调
十、康熙人物瓷器特点?
题材——广泛新颖
康熙朝的青花瓷题材十分广泛,深受前朝文人画的影响,也善于描绘历代戏曲人物故事。常见的戏曲题材有《西厢记》《三国演义》和《水浒》等,以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作为绘制的主题,艺术感染力强,容易得到观赏者的精神共鸣。
官窑青花瓷是康熙帝审美的集中体现,特别值得注意的就是《耕织图》。康熙帝是一位务实的皇帝,他主张科技兴国,是清朝历代皇帝之中最爱搞科研的一位,也是对西方科技文明最为痴迷的一位。而对于和百姓民生息息相关的农业,他也十分关心,《耕织图》画的是风调雨顺、农业兴旺的景象,这不仅仅是盛世的美好夙愿,也是对皇帝的歌颂和赞扬。官窑青花瓷迎合皇帝的喜好,自然也会将这副康熙帝十分喜爱的《耕织图》绘制在上面。
康熙帝一生戎马峥嵘,他没有孙子乾隆帝那种丰富的浪漫主义精神,在官窑瓷器之中,刀马人的形象常常出现。这是康熙对于"马上民族"的理解,也是他生长环境的真实写照。这样的题材在青花瓷历代吉祥图案之中是别具一格的,也十分具有时代特征。
民窑烧制的青花瓷则是更贴近于市民的生活,带着市民平淡而美好的生活愿景。无论是"多子图"还是"八仙过海",都是历朝历代人们最为喜好的纹饰,除了对亲人好友的祝福,也有对忠孝义的歌颂,是中国儒家思想和民俗生活的集中体现。
表现——古朴典雅
相较于雍正朝和乾隆朝的青花瓷而言,康熙朝的青花瓷人物在笔墨上是极尽求简的,没有体现皇室富丽堂皇的繁缛装饰,每一笔都会经过深思熟虑,从现代人的审美来看,更加具有唯美的意境。
皇宫匠师们在刻画人物之时,描绘细致,注重的是寥寥数笔之下的形态,以直观的形式表达出画面的主题。而在人物的描画之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对西洋风的借鉴,康熙帝对于郎世宁等西洋传教士十分宠爱,不仅给于他们官职,也让他们和宫中的匠师们充分交流,互相学习长处。
仔细观赏康熙朝官窑的人物瓷器,人们会为匠师们细腻的笔触所震撼。以纯粹单调的笔墨,单纯的线条和晕染,就可以描绘出人物的神形举动,细节刻画认真而细致,简约而流畅。
这种古朴和简约为主题的绘画艺术,体现了康熙帝的取舍观。乾隆帝对于瓷器也十分喜爱,甚至亲自参与设计,让御窑厂工匠们烧制。乾隆帝会将自己所有喜欢的瓷器品种烧制在一个作品之上。粉彩、青花、珐琅彩等等形式的大杂烩,一方面看起来富丽堂皇,一方面也反应当时瓷器烧制技术的登峰造极。
但康熙帝并不喜欢这种堆砌敢,他所用的工艺品大多讲究留白之美,舍弃之美。因为足够简单,才让观赏之人有一种一眼看穿又意犹未尽的感觉。繁缛的工艺品容易让人一见钟情,也因为限制了想象的空间而让人生厌。
这种简约朴素的青花瓷作品,在民窑之中体现更为深刻,几乎简单几笔就能绘制出让人心生欢喜的人物作品来。这不仅仅是对美学的感悟,也是对青花瓷器形把握的精准和绘画创新。
寓意——人性之美
既然将人物绘画在美丽的瓷器之上,人们必然是要选择体现人性之美的题材。
匠师们将故事情节从文字提炼成绘画,虽然技艺不同,表现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是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都会透露出人们的真实情感,若不是惩恶扬善,便是歌颂美好品德、美好爱情。民间匠人们善于以笔墨描绘人们的真情实感,也因为出自于民间,所以这些画面更加真是质朴。
在康熙朝官窑的人物青花瓷之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以文人画为模板的,主要是体现画面的意境之美。所以在绘制之时,匠师们不仅对人物的刻画十分细致,也会注重人物和背景的融合,最终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富有形式美的画面,即便没有繁复的花纹点缀,也会让人感觉到皇家的高雅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