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书法

瓷器鉴定入门(瓷器鉴定入门书籍)

一、瓷器鉴定入门?

1 轻重感

瓷器的轻重是相对的,瓷化程度、胎体和釉层的厚薄、器物的大小都会导致器物重量的变化,很难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因此还是需要大量的实际上手经验,逐渐形成真实客观的认知。

我们只有多看多上手,加上不断地感知、对比、总结,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判断标准,而一旦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对于不认识的瓷器断代有一定的作用,但也只能当做是一种辅助手段。

2 干湿感

都说古瓷会出汗,瓷器的年龄不同、釉衣不同,在不同的温度湿度下,展现出的干湿度也有明显的不同。这里的“干湿”指的不是瓷器上真的出现水珠什么的,具体指的是一种手上的感觉。

一般来说,瓷器的年龄只有在200以上才会有出汗的感觉,不到200年的瓷器,摸起来手感是干燥、枯涩的,反复揉搓瓷器表面或者呵气摩挲釉面会发出干涩刺耳的摩擦声,800以上的瓷器也少有湿润的感觉,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瓷器虽然干燥,但摩挲起来绝不是干涩的摩擦声。

3 润涩感

瓷器的润泽感是强有力的鉴定依据,虽然现代瓷器利用各种造旧技巧营造古瓷的润泽感,即使能在感官上蒙混过关,但只要一上手,就能大致感觉出来那种润朗、舒爽感。

4 软硬感

这个标准很特别,是一种结合手感和视觉的综合体验,对于瓷器来说,也只针对个别品种,如越窑、定窑、耀州窑等。

这种感觉结合瓷器来讲,就是一种综合了视觉的刚柔感和触觉的尖钝性的复杂性感觉。越窑瓷器无论是釉色、轮廓还是纹饰,相较于其它瓷器品种来说总带有一种硬挺感的,定窑和耀州窑的烧造工艺,都独具刚硬特点。而这种感觉也需要自己大量的上手观察和经验。

5 温凉感

如果说用来判断瓷器品质,那温凉感位居第一位,它是辨别瓷器品质优劣和品质高低的试金石。据说,顶级的瓷器,尤其是宋代五大名窑中的哥窑和汝窑,不论是质地颜色还是工艺,如宝石一般温润细腻,冬暖夏凉。

6 生熟感

生熟感指的是瓷器击打起来发出的声音,从而反馈出瓷器本身的属性信息。

瓷器也和瓜果一样,由于烧成温度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声音,景德镇瓷器的最高境界之一就是“声如磬”,相同的道理。

烧成温度低,1150度以下,击打瓷器发出的声音如瓦砾,属于生瓷;1200度左右,声如硬木,属于半生瓷;1260度左右温度,声如石块略有回声,属于半熟;1320以上,声如金,回声悠扬,余韵悠然,属于熟瓷。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瓷器越熟手感就越重,只要掌握了各朝代瓷器的烧造习惯,生熟感对于瓷器鉴定来说也是有力依据。

7 滑滞感

只要是经历过岁月打磨的瓷器,其手感都会有一种润滑感,凡古瓷必滑。光滑、润滑、油滑等,这种手感源于岁月的打磨,是历史的烙印、衰变的结果,而这种“滑”是任何一种新瓷所模仿不来的。

8 粗细感

瓷器的釉面如同一面镜子,通过观察其粗细程度就能判断出窑口、历史年代、保存环境、脱玻程度等。古代民窑的瓷器往往粗糙、简单,官窑虽然精于民窑,但经历过长久的历史打磨,必然也会粗糙不堪。这一点只能用来区分新老瓷器。

9 凹凸感

这一点很关键,凹凸感是鉴别元代和明代中期之前的青花、釉里红瓷器的重要依据。我们观察瓷器时,经常会发现有些瓷器外观上带有独特的凹凸线条感,这与当时的烧造工艺有很大关系。

明中期以前的青花瓷器用的都是低锰高铁的苏麻离青进口青花颜料,在描绘时下手过重就会出现结晶的现象。

釉里红的情形和青花恰好相反,以铜分子为着色剂的釉里红对温度极为敏感,温度一高就容易流淌凸起,所以真正的明中期以前的釉里红瓷器往往都呈现出明显向上凸起、深浅不一的凹凸点,这一点是非常好辨认的。

另外,宋代钧窑官窑独具特色的蚯蚓走泥纹,也呈现出凸起、凹陷、平展三种状态走势,摸起来手感都不相同,这种烧造现象也很难仿制出来,所以在民国之前,这一点曾被作为判断钧窑的唯一标准。

二、瓷器鉴定入门手册?

1 轻重感

瓷器的轻重是相对的,瓷化程度、胎体和釉层的厚薄、器物的大小都会导致器物重量的变化,很难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因此还是需要大量的实际上手经验,逐渐形成真实客观的认知。

我们只有多看多上手,加上不断地感知、对比、总结,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判断标准,而一旦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对于不认识的瓷器断代有一定的作用,但也只能当做是一种辅助手段。

2 干湿感

都说古瓷会出汗,瓷器的年龄不同、釉衣不同,在不同的温度湿度下,展现出的干湿度也有明显的不同。这里的“干湿”指的不是瓷器上真的出现水珠什么的,具体指的是一种手上的感觉。

一般来说,瓷器的年龄只有在200以上才会有出汗的感觉,不到200年的瓷器,摸起来手感是干燥、枯涩的,反复揉搓瓷器表面或者呵气摩挲釉面会发出干涩刺耳的摩擦声,800以上的瓷器也少有湿润的感觉,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瓷器虽然干燥,但摩挲起来绝不是干涩的摩擦声。

3 润涩感

瓷器的润泽感是强有力的鉴定依据,虽然现代瓷器利用各种造旧技巧营造古瓷的润泽感,即使能在感官上蒙混过关,但只要一上手,就能大致感觉出来那种润朗、舒爽感。

4 软硬感

这个标准很特别,是一种结合手感和视觉的综合体验,对于瓷器来说,也只针对个别品种,如越窑、定窑、耀州窑等。

这种感觉结合瓷器来讲,就是一种综合了视觉的刚柔感和触觉的尖钝性的复杂性感觉。越窑瓷器无论是釉色、轮廓还是纹饰,相较于其它瓷器品种来说总带有一种硬挺感的,定窑和耀州窑的烧造工艺,都独具刚硬特点。而这种感觉也需要自己大量的上手观察和经验。

5 温凉感

如果说用来判断瓷器品质,那温凉感位居第一位,它是辨别瓷器品质优劣和品质高低的试金石。据说,顶级的瓷器,尤其是宋代五大名窑中的哥窑和汝窑,不论是质地颜色还是工艺,如宝石一般温润细腻,冬暖夏凉。

6 生熟感

生熟感指的是瓷器击打起来发出的声音,从而反馈出瓷器本身的属性信息。

瓷器也和瓜果一样,由于烧成温度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声音,景德镇瓷器的最高境界之一就是“声如磬”,相同的道理。

烧成温度低,1150度以下,击打瓷器发出的声音如瓦砾,属于生瓷;1200度左右,声如硬木,属于半生瓷;1260度左右温度,声如石块略有回声,属于半熟;1320以上,声如金,回声悠扬,余韵悠然,属于熟瓷。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瓷器越熟手感就越重,只要掌握了各朝代瓷器的烧造习惯,生熟感对于瓷器鉴定来说也是有力依据。

7 滑滞感

只要是经历过岁月打磨的瓷器,其手感都会有一种润滑感,凡古瓷必滑。光滑、润滑、油滑等,这种手感源于岁月的打磨,是历史的烙印、衰变的结果,而这种“滑”是任何一种新瓷所模仿不来的。

8 粗细感

瓷器的釉面如同一面镜子,通过观察其粗细程度就能判断出窑口、历史年代、保存环境、脱玻程度等。古代民窑的瓷器往往粗糙、简单,官窑虽然精于民窑,但经历过长久的历史打磨,必然也会粗糙不堪。这一点只能用来区分新老瓷器。

9 凹凸感

这一点很关键,凹凸感是鉴别元代和明代中期之前的青花、釉里红瓷器的重要依据。我们观察瓷器时,经常会发现有些瓷器外观上带有独特的凹凸线条感,这与当时的烧造工艺有很大关系。

明中期以前的青花瓷器用的都是低锰高铁的苏麻离青进口青花颜料,在描绘时下手过重就会出现结晶的现象。

釉里红的情形和青花恰好相反,以铜分子为着色剂的釉里红对温度极为敏感,温度一高就容易流淌凸起,所以真正的明中期以前的釉里红瓷器往往都呈现出明显向上凸起、深浅不一的凹凸点,这一点是非常好辨认的。

另外,宋代钧窑官窑独具特色的蚯蚓走泥纹,也呈现出凸起、凹陷、平展三种状态走势,摸起来手感都不相同,这种烧造现象也很难仿制出来,所以在民国之前,这一点曾被作为判断钧窑的唯一标准。

三、瓷器气泡鉴定,最新瓷器气泡鉴定方法?

1、宋瓷五大名窑中,官、哥、定、钧四窑瓷器的气泡的特点是“聚沫攒珠”。 汝瓷气泡的特点是“寥若晨星”。

2、元青花气泡的特点是在密布的雾状小气泡层中散落着大气泡,绝无中等气泡过渡。

3、永乐瓷的气泡特点是大、中、小气泡混杂,布局疏朗,但较宣德气泡少。宣德瓷气泡特点是成大、中、小不同的气泡群,群与群之间间距流朗。

4、成化瓷的气泡特点是:彻底改变了宣德瓷大、中、小不同而布局疏朗的情况,显得小而密集。

5、有的也各具特点,如正德瓷气泡小而密集,成鱼子状。至于宋元瓷器不存在气泡一说,难以相信,可以说凡瓷器釉内都以不同形式的存在着气泡,仅有大小多少之分。

6、专家对汝、官、哥、钧、定几大窑的瓷品进行了全面测试(在艾尼提便携式显微镜600倍下观察),发现这些宋代名瓷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釉下没有气泡,即便有也只是极小的一两个气泡,堪称“寥若晨星”。这一点对宋瓷最有说服力。

7、总的来讲,鉴定古瓷(指宋代瓷)应全面比较。有釉色的“柔和美丽”、“玉质感强”、“光泽不刺眼”,有湿润“冒汗”的现象和看不到气泡等原则。有的宋瓷釉面有斑点或小麻坑均须放大200倍方可看到。

8、凡仿品或元代以后任何朝代制品均不可能没有气泡,只要发现釉下气泡便可证明非真正宋瓷。例如雍正的炉钧釉、明代的“广钧”和现代的“仿钧”都充满了气泡,达不到“宋钧”的特点

四、瓷器鉴赏入门?

首先,应看作品的造型,而造型往往被陶瓷艺人和收藏家忽视。因为人们最易被色彩打动,而轻视造型本身。作为一种三维空间的艺术形式,造型的本身就能体现出一种精神。或圆润、或挺拔、或纤秀、或雄强、或文儒、或豪放。造型虽是由简单的线条组成,但提供给人们的想像力却是无穷无尽的。

继而看装饰的效果。因为是现代艺术瓷,既要看装饰是否与造型统一,更要看装饰本身是否新颖和有创造性。瓷质材料的精美决定了装饰也应是惟美的。现在有些陶瓷艺人,简单地将国画画面移入瓷器装饰,效果未必很好。除少数作品外,两维空间的国画移入三维空间并不适合瓷器装饰。好的瓷器装饰应是在任何一个角度都能给人以效果的完整性,而不是有些画面太挤,有些画面太空。

第三看色泽,青花是否纯净幽远,丰富润泽,釉里红是否红而不俗,层次多变,釉色是否亮丽莹透,无斑点瑕疵。如果以上三点都比较符合要求,至少具备了收藏的基本条件。

五、瓷器怎么鉴定?

1:看彩

以釉下彩为例简单说一下彩对瓷器鉴定的重要性。青花和釉里红是两种釉下彩。青花瓷的颜彩料主要是用天然含氧化钴的矿石,釉里红就是用天然的氧化钴矿石作为颜料。这两种瓷器都是直接在瓷胎上绘画,画好后再上釉的。接着在温度1250-1300里的高温中烧造而成。说起青花料,就可以说到苏麻离青了,之前也有写过苏麻离青的鉴定文章,这里也就不加赘述。一件漂亮的瓷器上青花彩绘很美,但是所使用的青料根本在当朝都没使用过,那这种东西的真伪是不是就很值得商榷了呢?

2:看年代

想要确定瓷器的年代,那就要知道陶瓷的造型还有釉色特征。根据造型还有釉色是可以断定陶瓷的大概时期的,比如郎窑的红釉,只要一看到釉色就可以知道其是康熙早期的藏品。看造型,比如凤尾尊,最早不会早过清代初头;棒槌瓶也是清代创烧的。每个时期的造型和曲线都是不一样的,要把握住每个时期的标准器的器型,对于年代的判断就有了大概的蓝图。

第三:看胎釉

不同时期和窑口烧制出来的瓷器,因为胎釉成分和烧制条件的不一样,所以烧成的器物质地以及釉色也都是不一样的,这个也是成为了鉴定的重要依据。观察底足,是鉴别胎质的主要依据,这个是在任何时代还有任何器物,底足边缘或者说是露胎的和器身缩釉的地方施可以看出它的一个胎质的特色。比如说,宋代建窑生产出来的黑釉瓷,胎釉含铁的成分多,所以胎色呈现紫黑,胎质也坚硬。那如果是江西吉安宋代吉州窑生产的黑釉瓷器,虽然有的器型和釉色都和建窑相似,但是因为制胎使用的原料不一样,所以胎色的呈现也是不一样的。因此这是区分窑口的非常直观的途径。

六、瓷器怎样鉴定?

瓷器鉴定看光泽,真瓷器表面有如雾状膜皮,假瓷器表面光芒柔和不刺眼;胎质,真瓷器的胎质经过风化和吸取营养,有滋润感,假瓷器胎质则较为干涩;结晶,真瓷器表面有天然的塑膜状老化斑,假瓷器则无此现象。

七、现代瓷器鉴赏入门?

首先,应看作品的造型,而造型往往被陶瓷艺人和收藏家忽视。因为人们最易被色彩打动,而轻视造型本身。作为一种三维空间的艺术形式,造型的本身就能体现出一种精神。或圆润、或挺拔、或纤秀、或雄强、或文儒、或豪放。造型虽是由简单的线条组成,但提供给人们的想像力却是无穷无尽的。

继而看装饰的效果。因为是现代艺术瓷,既要看装饰是否与造型统一,更要看装饰本身是否新颖和有创造性。瓷质材料的精美决定了装饰也应是惟美的。现在有些陶瓷艺人,简单地将国画画面移入瓷器装饰,效果未必很好。除少数作品外,两维空间的国画移入三维空间并不适合瓷器装饰。好的瓷器装饰应是在任何一个角度都能给人以效果的完整性,而不是有些画面太挤,有些画面太空。

第三看色泽,青花是否纯净幽远,丰富润泽,釉里红是否红而不俗,层次多变,釉色是否亮丽莹透,无斑点瑕疵。如果以上三点都比较符合要求,至少具备了收藏的基本条件。

八、北京哪里能做瓷器鉴定,北京明清瓷器鉴定交易拍卖?

北京目前还尚不存在一家权威正规的瓷器鉴定机构。

鉴定机构很多,可以通过百度查询,高德地图查询。但大多数是一些个人,企业,公司性质的一些民营资质,机构。不作为权威认可。

比较正规大型一些拍卖公司如保利,嘉德,瀚海不征集民间藏品。

鉴定时除了征集范围:中国书画:历代名人字画精品,岭南名人书画、海派画家及当代书画精品

中国陶瓷:历代陶瓷精品,以元、明、清官窑为主,宋瓷为佳;

翡翠玉器:明清玉、高古玉、近现代玉器,要求玉质佳、雕工巧、皮色好为佳;

杂项精品:历代名家文房用品、紫砂、印章、牙雕、砚台、古籍善本、古典家俱、金银器等;参拍流程:1:初审——先将图片及详细信息发到以下邮箱,并注明您的姓名、电话、所在城市;

2:初审通过,会对您的藏品进行年代和价值的初步评估分析(只供参考)

3:复审:将您的藏品带到公司由权威鉴定专家评估鉴定;

4:签定委托拍卖合同;

0

九、怎么鉴定老瓷器?

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论,对瓷器的新老认识也不例外。瓷器英文叫CHINA,它是我们中国人的独创,是我们老祖先把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钙等其他少量金属氧化物,用手工加简单机械烧制而成的器物。

从材料学来说,无论新瓷器、老瓷器,它们都是由胎、釉、气泡三部分组成。

胎称钢玉晶相,釉称玻璃相,气泡称为气相。

胎、气泡为稳定相,要降解需很长时间;而釉为非常稳定相,他要朝稳定相过渡,地表状态下一、二百年就会发生细微变化,它的本征时效特征,侵蚀时效特征,疲劳时效特征就会显现出来,这些特征统称为古瓷釉面自然老化微观特征。

之所以称作微观特征,是因为人眼是不容易观察到这些特征的,必须要借助放大镜才能看到。

而本征时效特征是釉内的,侵蚀时效特征是釉表的,疲劳时效特征是整体的,在它们共同作用下,新老瓷器就会呈现不同的特质。

而这些微观特征因受内外因素的影响,差异是很大的,这些古瓷釉面差异很大的自然老化微观特征,注定是人工不可复制的,只能是时间和大自然所为。

事物的区别,就在于微观特征差异性。

因此,从痕迹学(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时间留下的印迹)和材料学(古瓷三个相及釉面三个自然时效)入手来辨别新老瓷器,如同医生通过望、闻、问、切及心电、化验、B超、CT等技术手段诊断病情一样,是一种科学的方法。

对瓷器的玻璃相,既非稳定相也就是釉面用80倍放大镜观察,来寻找其釉面自然老化的微观痕迹,即本征时效,也就是非稳定相向稳定相过渡所产生的各式结晶体,也叫析晶,这些晶体放大镜下是有差异的,有的如白雾,有的如白点、冰碴、棉絮、松枝、雪花等。

侵蚀时效是指釉面长时间受周围酸、碱、卤素离子的侵蚀而产生的大小不等,形状各异、颜色不同的坑凹斑痕。

疲劳时效是指釉面老化,分子结构酥松及相互置换而产生的相关变异,如有的老瓷釉面长期与周围物质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包浆光润如玉,一些釉面放大镜下,光线的折射使釉内已不清晰,变得混浊,结构的酥松使一些釉面脱落,一些老瓷片也变得不割手。上述本征、侵蚀、疲劳时效特征,都是古瓷釉面老化内在的本质的客观反映,就如同医生看病找到了病灶一样。

而这些古瓷釉面自然老化的微观特征,是人工制作不出来的。

因此,这些微观特征,也就成为我们区别新老瓷器的有力证据。

再结合不同瓷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胎、釉、工艺、纹饰、韵味、老相等要素,运用掂、摸、弹、听、嗅等方法,做到经验与仪器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统一,成本与市场相比较,物质与精神相印证,综合分析判断,排除人为作旧因素,即可基本判断出器物的新老与朝代。

因此说新老瓷器是可认可辨的,这也是目前识别新老瓷器科学的、可靠的、简便易行的方法,也是藏家普遍认可的。

这就是:宏观断朝代,微观定真伪。

十、永乐瓷器怎么鉴定?

1.永乐瓷胎质洁白釉面细润。

2.永乐瓷纹饰疏朗,线条纤细流畅

3.永乐瓷工艺,砂底细白,抚摸如糯米粉的感觉。

4.永乐时期瓷器仅见“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

5.永乐民窑瓷器底足施釉稀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