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书法

尹秉绶书法作品(尹秉绶书法作品集)

一、伊秉绶与谁齐名?

桂馥

在清代书坛上,伊秉绶以隶书著称,在当时与桂馥齐名,其用笔与桂馥、黄易、阮元等有很多相似之处,后又经提炼和强化,简化动作,字形向外扩张,方正饱满,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清代论书者几乎一致对伊秉绶的隶书给予高度评价,称赞他“遥接汉隶真传,能拓汉隶而大之,愈大愈壮”。至康有为作《光艺舟双楫》,将伊秉绶誉为集分书之大成者。

伊秉绶为官清廉,勤政爱民。《芜城怀旧录》誉之:“扬州太守代有名贤,清乾嘉时,汀州伊墨卿太守为最著,风流文采,惠政及民,与欧阳永叔、苏东坡先后媲美,乡人士称道不衰,奉祀之贤祠载酒堂。”

伊秉绶,字组似,号墨卿、墨庵,福建汀州宁化人。生于书香门,父亲伊朝栋进士出身,官刑部主事、御史,升光禄寺卿。

伊秉绶幼时从名儒阴承方学习。阴承方学宗朱子,凡教学,以《小学》、《近思录》为先,重视道德教育,提倡知行合一,学用结合。阴承方的教授,在伊秉绶的人生生涯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乾隆四十七年,伊秉绶应乡试举人中式,后在归化县署坐馆。乾隆五十四年,30岁的伊秉绶春闱中二甲十四名,赐进士出身,任刑部主事。后为阿桂所赏识,被拔擢为员外郎。朱硅、纪昀、刘墉都曾垂青这位才华横溢的青年,他们也就成了伊秉绶的座师。

嘉庆三年,伊秉绶任湖南乡试副考官。次年,出任广东惠州知府,在任职惠州知府的期间,重建丰湖书院,百姓称颂。惠州曾是苏轼被贬之地,伊秉绶对苏轼的才华很是仰慕,于是重修了苏轼旧居,一时成为佳话。

嘉庆六年,伊秉绶得知陈亚本将谋反作乱,于是联络时任提督的孙全谋,而孙全谋却拒不发兵。情急之下伊秉绶亲自带七十余人趁夜直捣陈亚本后方,生擒陈亚本。不久,陈烂屐起兵造反,伊秉绶向时任提督孙全谋要兵阻止叛乱,孙全谋不听伊氏之言,令手下郑文照带三百人前往镇压。后郑文照孤身狼狈回营,三百人全部牺牲。此事之后,伊秉绶假借事由辞宫回乡,惠州民众皆挽留。当时孙全谋拥兵不前,伊秉绶对此十分愤懑,于是向总督吉庆请兵,吉庆大怒,将伊秉绶以失察之罪论处。事后,新任总督倭什布上任,于是惠州数干民众为伊秉绶伸冤。此事在当时惊动了朝廷,于是伊秉绶被免罪官复原职,后任扬州知府。

嘉庆十年,伊秉绶出任扬州知府。伊秉绶到任扬州时,时值淮南水灾,灾情期间,伊秉绶亲自带领下属到高邮、宝应等县视察灾情,挨家挨户询问灾情,赈灾之事都亲自监督操办。嘉庆二十年,伊秉绶因肺病卒于扬州,享年六十二岁。

二、伊秉绶隶书特点?

伊秉绶号墨卿,汀州人,故世称“伊汀州”,是清代碑派书法的代表人物。

伊秉绶的隶书以古隶著称,取法《开通褒斜道》、《衡方碑》等汉碑,且掺入篆法,增加了古意,横、竖都近于平直,更显凝重朴厚,结体呈均匀之势,以方整为主。整体气势开张、磅礴浑厚。故而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

三、伊秉绶隶书结字特点?

伊秉绶的隶书在笔划上与传统汉隶有很大的不同,他省去了汉隶横画的一波三折,代之以粗细变化甚少的平直笔划;汉隶的扁平结体在他手上也不复存在,只剩下粗木搭房般的笨拙造型,然而这不是技穷后的造作,而是在深入把握住汉隶神髓后的一次变异

四、伊秉绶的书法发展过程

伊秉绶早年得刘墉、翁方纲等大家指授,临习晋、唐楷书,于颜字心印尤深。而立之后,在王文端相国家中任幕僚,其间得以饱览珍秘,于是刻意揣摹临写,受益匪浅。

从伊秉绶遗世的汉碑临作款识中可以了解到,他在40岁前曾广泛地临习过《裴岑》、《韩仁》、《尹宙》、《孔宙》、《乙瑛》、《衡方》、《张迁》等碑,但这些临摹作品与原碑字形结构出入甚大,他的那种富有装饰性的隶书风格,大约初成于这个时期。

由此可见,伊氏对汉碑的学习,只是从获取朴茂简远的艺术效果的角度出发,对它们进行领略性地吸收把握,将此作为一种汲取金石气的手段罢了。

在40岁后的数十年间,伊秉绶仕途坎坷,这反而促使他沉下心来致力于书法的研究。

50岁以后,伊氏生活在当时人文荟萃的扬州,与“扬州八怪”交谊甚厚,其间常常相互切磋。至此,书艺大成。

五、伊秉绶隶书要用绞锋吗?

隶书一般都是摩崖石刻使用绞锋笔法比较多。比较常见的有石门颂,西峡颂这样的作品,临摹时几乎笔笔都有绞锋。伊秉绶的隶书可以算是清代第一,去掉蚕头燕尾,笔锋饱满,圆中寓方,写出来儒雅均匀,厚重大气,朴茂散逸,极见机巧。但是使用的绞锋比较少,典型的中锋运笔。

六、伊秉绶吴昌硕谁的作品更值钱?

吴昌硕的作品价值不菲,因为不同内容和尺寸的作品,具体价格也不同,可参考当年国内几大艺术品拍卖公司的成交记录。

字画当然可以私下交易,只是要谨慎,别走了眼,卖到假画你就惨了。

七、伊秉绶发明方便面是不是谣言?

伊秉绶发明方便面。

  喜欢面实的伊秉绶和厨子反复探讨,将面粉和鸡蛋液混合调匀,然后擀成线条状,沥干后油炸,放入瓷罐中储藏。味道鲜美,经济大方,深受伊府客人的赞赏,被流传开来,人称“伊府面”、“伊面”。

八、伊秉绶和金农的书法谁的好?

伊秉绶的隶书有独特的面貌,横画和捺不带波挑。金农则以漆书名世,并深刻影响后世书坛。两人的书法成就很高,难分伯仲。

九、伊秉绶等隶书大家是怎样形成的?

伊秉绶等隶书大家的形成是有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的。清初书坛,康熙崇赵(孟頫),乾隆推董(其昌),再加随后而来的科举攷试,馆阁体盛行。使的当时的书坛,追求“黑大圆光”,审美眼光越来越窄,一花独放,书坛了无生气。此时,以伊秉绶,邓石如,包世臣等有思想的书法法,不愿跟隨时风,于是提倡碑学。一呼百应,碑学风气日盛,象金农,郑板桥,何绍基,杨沂孙等形成了清中期以后的尚碑之风气。使的书坛呈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十、伊秉绶,书法历史地位和影响?

伊秉绶的隶书仍保持字态的横扁,有平实的纵、浑厚的横,而去隶不远,虽然弱化了蚕头雁尾之笔,但在笔意上,丝毫没有忽略,有含蓄古雅之感。

故康有为有云:“乾隆之世,已厌旧学。冬心、板桥,参用隶笔,然失则怪,此欲变而不知变者。

汀洲精于八分,以其八分为真书,师仿《吊比干文》,瘦劲独绝。

怀宁一老(邓石如),实于斯会,既以集篆隶之大成,其隶楷专法六朝之碑,古茂浑朴,实与汀洲分分、隶之治,而启碑法之门。

开山作祖,允推二子。即论书法,视覃疗老人(翁方纲)终身欧、虞,褊隘浅弱,何啻天壤邪?”

②文段客观地评价了伊秉绶在清代书学史上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