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绍基木刻书法作品市场价格(何绍基木刻书法作品市场价格多少)
一、清.何绍基书法作品《对联?
清代何绍基书法对联一幅《除浮白外情俱冷,到踏青时兴最狂》希望能于朋友们共同欣赏,交流,品铭论道,江湖趣哉。
淡雅清闲,与世无争。
只因喜欢,眼光无力,系收藏品,如有不满意,只为交流,没必要参杂太多恩怨。
但求播种,莫问前程,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二、何绍基排名?
中国最知名的十大书法家排名
中国十大书法家集包括了董其昌、何绍基、柳公权、米芾、欧阳询、王铎、王羲之、文徵明、颜真卿、赵孟頫这些最为知名的书法家,他们对书法影响深远。
NO1. 董其昌
董其昌(1555年2月10日-1636年10月26日),字玄宰,号思白,别号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明朝后期大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崇祯九年,卒,赐谥"文敏"。
NO2. 何绍基
何绍基(1799-1873),晚清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道光十六年进士。咸丰初简四川学政,曾典福建等乡试。历主山东泺源、长沙城南书院。通经史,精小学金石碑版。据《大戴记》考证《礼经》。书法初学颜真卿,又融汉魏而自成一家,尤长草书。有《惜道味斋经说》、《东洲草堂诗·文钞》、《说文段注驳正》等著。
NO3. 柳公权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朝中期著名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柳公权二十九岁时进士及第,早年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并入李听幕府。于穆宗、敬宗、文宗三朝官居侍书,长在朝中。共历仕七朝,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称"柳少师"。咸通六年(865年),柳公权去世,年八十八,追赠太子太师。
NO4. 米芾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湖北襄阳人,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祖籍山西,然迁居湖北襄阳,后曾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 。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其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宋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又称"米襄阳"、"米南宫"。
NO5. 欧阳询
欧阳询(557年-641年),字信本,汉族,唐朝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朝著名书法家、官员,楷书四大家之一。南梁征南大将军欧阳頠之孙,南陈左卫将军欧阳纥之子,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湖南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
欧阳询与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欧阳询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于初学者,号为"欧体"。
NO6. 王铎
王铎(1592-1652),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嵩樵, 又号痴庵、痴仙道人,别署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 。明末清初书画家 。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有"南董北王"之称 。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的李志敏评价:"王铎的草书纵逸,放而不流,纵横郁勃,骨气深厚"。 明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受考官袁可立提携,入翰林院庶吉士,累擢礼部尚书。崇祯十六年(1643年),王铎为东阁大学士。
NO7. 王羲之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今属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王羲之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NO8. 文徵明
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曾官翰林待诏。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真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NO9. 颜真卿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 、司徒颜杲卿从弟,唐代名臣、书法家。
NO10. 赵孟頫
赵孟頫(fǔ)(1254年10月20日 -1322年7月30日 ),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 ,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
三、何绍基行书笔画?
何笔画:7画。绍:8画。基11画。行笔画:6画。一共3Z画。
四、何绍基谦让事迹?
至于“有所不争”,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的谦让大度堪称美谈。他在京作官期间,有一天,收到家书一封,说是家中为屋场地与邻居发生争执,闹得几乎大动干戈,要他帮助家里打赢这场官司。何绍基并没有以官压民为家里争这口“气”,而是简复一函,并附小诗“万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开导家人,于是两家相互礼让,化干戈为玉帛。在对待个人利益上,我们应当有何绍基的宽广胸怀。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风清云散”。
鲁迅先生曾讲: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作为有志军人,应该以此自勉,把“人活一口气”作为一种积极向上的高尚人生追求。
五、何绍基的故事?
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湖南道县人,是年间著名的诗人、书法家。被时人誉为清代第一大碑学家,又被后人称为清代书法第一大家。著有《东洲草堂诗集》、《东洲草堂文钞》等。
何字不易求
提起书法家何绍基,在前清,他是一面响当当的铜锣。他大笔只这么一挥:点一点是个绣球,撇一撇是把利剑,竖的是铁杆,横的是扁担。他写的字,自成一体,人称“何字”。登门求字的人,前脚才出大门,后脚又跟着进了书房。弄得何绍基真是应接不暇。当然,他也不是有求必应的。要是那样,他的手笔,那还值个什么?谁都知道,“何字不易求”啊!
那时,有个钦差大人奉旨出京。这人姓黄,因为是个坏透了顶的坏蛋,人们就送了他一个绰号“黄鼠狼”。虽说他于诗词歌赋,却也附庸风雅,想求得名人字画装装读书人。他早就想请何绍基给写一幅横匾,这回要去广西,正好绕道道州找何绍基写字,了却这桩心事。出京以来,马不停蹄,到了道县这个山沟时,正赶上三伏天。
钦差大人一下轿,县太爷磕头迎接,刚叙礼完毕,他便开门见山说明来意,带着县太爷鸣锣开道,直奔东门村。
何绍基正在书房读书,早有人来报。他大吃一惊,心想,黄鼠狼是个什么好东西?我绝不能为这样的狗官写字。远远听到鸣锣之声,他像肚里吃了苍蝇,只想作呕,但转念一想:皇帝的钦差、灭门的知县,都是惹不起的角色。当面顶牛只有自讨苦吃,不如暂时避开,就吩咐老婆几句话,将书房门一锁,飘然而去。
黄鼠狼和县太爷到了东门何家。只见何绍基的老婆出来行礼。黄鼠狼圆睁两眼问道:“你家何秀才哪里去了?”县太爷怕吓坏乡里人求不到字,忙宽慰她道:“这是钦差大人,想抬举你家秀才写几个字。”何绍基老婆笑着说:“大人们太照顾他了。可惜这个背时该死的,就是财运差,有福不能享,三天前出门去了。”黄鼠狼忙问:“到哪里去了,多久才回?”何绍基老婆摇手说:“这难讲了!这个穷背时平日脚不出户,死盯着书,一出门嘛,就是没笼头的马啦,也不说个去处,也不说个日期,找都没处找的。”黄鼠狼碰了一鼻子灰,窝着一肚子火,只好和县太爷起驾回衙。他指着县太爷骂道:“你这个父母官怎么当的?连钦差大人求你叫一个穷秀才写几个字也办不到?”县太爷连说“卑职无能”,又大骂何绍基不识抬举,并向黄鼠狼没命地磕头:“大人赏脸,暂在小邑委屈几天,待卑职探得下落,为大人帮办此事。”黄鼠狼哼了一声说:“这回就看你尽不尽力了。”
县太爷回到衙门,合集三班六房商议。他先叹口气说:“我不知倒了几代的霉,派到你们这个山沟来当知县,又偏偏出了个吊儿郎当的何绍基。如今黄大人等着要他写匾,这穷秀才却无影无踪。匾弄不来,我县太爷这顶乌纱帽保不住,大家也都回去喝西北风了。”众人大眼瞪小眼,面面相觑。好半晌,才有个师爷向他使了个眼色。县太爷知道他是东门人,想必有点头路,便轰走众人,留下师爷问道:“先生有什么妙计?”师爷哈哈大笑道:“何绍基和我同村,他的事瞒得住别人,瞒不住我。今天一早还在家,哪有三天前便出门的道理?他的脾气我晓得,分明是讨厌这个钦差大人,不愿为他写匾,才使出这条计策。如今人海茫茫,到哪里去找?”县太爷听了十分着急,说:“何绍基这等傲慢,我这顶乌纱帽丢定了!”师爷不慌不忙对着县太爷的耳朵,如此这般咕哝了一阵,县太爷才转忧为喜,立刻差人照师爷说的办去了。
何绍基他到哪里去了呢?原来,他顺着潇水河一直往下走。在离城约三十里的地方,有一个绿柳成荫的小村,叫青口周家。那里有个打渔人是他的老表,和何绍基幼年相交,最合得来。何绍基一离家门,就溜到他老表这打鱼船上,钓一阵鱼,读一阵书,日子过得蛮舒畅。他想:你黄鼠狼奉旨出京,总不能为了一块小匾在道州耽搁一年半载。你前脚出五岭,我就后脚回东门。哪想这件事没有能够瞒住那师爷。那家伙连夜雇得一只小船,飞也似的向青口赶来。
那天清早,太阳才露面,老表便把小船撑出柳荫。何绍基走出舱外欣赏山光水色,忽听得柳荫深处小孩子哇哇哭叫的声音,一阵紧似一阵,何绍基好不耐烦,便叫老表循声撑去。只见一只小舟停在岸边,舱里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妈妈抱着一个三五岁的孩子,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哭着。
何绍基原是个慈悲心最重的人,马上问道:“老嫂子,你这个小孩子得了什么病?”
老妈妈眼泪汪汪地说:“我们两夫妻五十多岁了,就这么个儿子,得了个夜哭症,一天到晚只是哭,只怕好不了!”
何绍基叫老表撑到近边,跳过船去,摸了摸小孩子的额头,说道:“百病有百药,小孩子心里有病讲不出,只好哭了。圩上有医师,何不去看看?”
“唉,哭了半个月,诊了半个月,总是不依药,这娃娃恐怕命根不长了。”老妈妈说罢又哭。那小家伙也好像突然挨打似的,猛地哭得更响了。
“好嫂子,放心吧,世间没有诊不好的病,小孩有个伤风头痛是难免的,多吃几帖药便好了。没有钱,我送你二三两银子。”
那老妈妈抱着孩子“噗通”跪下来,说道:“难得遇见你这个好心的人,这孩子有了救命星了。银子我还有,先生不用操心。只是圩上那算命先生给我家孩子看了张八字,说是犯了哭煞,吃药是吃不好的,只央个读书认字的写首诗,贴在大街小巷,让过路君子一念,救命星来了,小孩子就不哭了。”
何绍基一听就知道是街上常常出现的红纸小诗:天黄黄,地黄黄,我家有个夜哭郎,过路君子念一遍,一觉睡到大天光。他便问道:“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那你何不买几把红纸,请个先生写上几十张,满街一贴试试看?”
那老妈妈边擦眼泪边说道:“红纸倒买了些,只是这荒村僻野,哪来读书写字的先生?”
何绍基道:“好嫂子,我这里有现成的笔墨,替你写几张使得么?”
那老妈妈半信半疑道:“你们打鱼捞虾的,也会写么?”
那老表实在忍不住,笑道:“你这个老妈妈也算有眼不识泰山了。他是什么人,皇帝找他写他还不肯呢!”
何绍基瞟了他一眼说道:“你别听他胡吹,我也写不好。孔夫子不嫌字丑,我能写出来就是了。你把红纸拿出来吧!”
老妈妈喜出望外,急忙把小孩往船上一放,转身进舱,十分利落地拿出一张大红纸来递给何绍基说:“辛苦先生了,不要写小张小张的,一张大纸就写一首诗,让我贴在村头大槐树上,让人老远就看见。”何绍基接过了纸,磨好墨,定了定神,提笔一挥,就写下四行小诗。老妈妈又是千恩万谢,抱起小孩就向何绍基磕头:“真是救命恩人呀!”何绍基说:“快起来,你把红纸诗贴了,还得找个医师看病才是!”这个聪明绝顶的何绍基做梦也没有想到,已中了师爷的奸计了。
师爷拿了这首诗,简直像得了一件宝贝,连夜撑船回县送给县太爷。县太爷在红纸诗中裁取了“天地君予”四个大字,制成一撒洒金横匾。黄鼠狼一看那字,笔飞墨舞,果然是何绍基亲笔,如获至宝,便高高兴兴地别了县太爷,启程往广西去了。公差完毕,回到北京,缴了旨,便回到府中,打开那条横匾,见那四字铁划银钩,果然绝妙,便买了名贵紫楠木,制成一块精致横匾。影透精刻,洒金装饰了一番。择了个黄道吉日,张灯结彩,大办宴席,请来许多宾客,郑重其事地把匾挂到中堂梁上。谁知定睛一看,金匾上的“天地”两个字不见了,光剩下“君子”二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有个嘴巴快的客人,有意无意地说了一句:“这‘君子’二字挂在梁上,不成了‘梁上君子’了吗?”宾客们听了,个个掩起嘴笑,把个黄鼠狼气得直想往地下钻!
这“天地”两个字,怎么会不见了呢?有人说是何绍基发现上了当,想办法收回去了。至于他用的是什么方法,就没有人说得出了。真是“何字不易求”啊。
一言心语
虽说是何字不易求。可其实何字并不难求。试想在这个传说中。何绍基为了解除别人的为难,分文不取。甘愿效劳不是例证吗?遗憾的是不知是奸计罢了。
六、何绍基斋号?
何绍基(1799-1873),晚清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
湖南道州(今道县)人。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咸丰初简四川学政,曾典福建等乡试。历主山东泺源、长沙城南书院。通经史,精小学金石碑版。据《大戴记》考证《礼经》。书法初学颜真卿,又融汉魏而自成一家,尤长草书。有《惜道味斋经说》《东洲草堂诗·文钞》《说文段注驳正》等著。
同治十二年(1873)病逝,享年74岁。
七、木刻的含义,什么是木刻?
木刻就是以刀代笔,使版面上的刀刻痕迹和木版质地具有类似国画笔墨那样的艺术韵味,称:“刀味”“木味”。
对于木刻而言,即能够纤细如发,制作精工,也能简约的刀法刻画出人物事件的风神,更强调刻画的力度,黑白的对比,立体黑色的浓淡关系有和雕塑、碑刻相近的韵味,格外的生动有力,尤其重视神的刻画,让人有精力四射之感,留下极深的印象。
木刻的艺术特点:尽可能利用对象的本色,显出木味;巧妙利用“留黑”手法,对刻画的形体作特殊处理,获得版画特有的艺术效果;发挥刻版水印的特性,让大块阳刻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通过巧妙构图,以丰满密集和萧疏简淡等不同风格来衬托表现主题。
木刻版画,是中国美术的一个重要门类。
独特的刀味与木味使它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
八、何绍基对联37幅?
何绍基对联
【释文】蕴真惬所遇 赏心如有
释文:稻凉初吠蛤 柳老半书虫
释文:水浅鱼龙起;山寒鹤鹿鸣。
释文:嘉言登五岳 游好在六经
九、何绍基是哪个地方?
湖南道州(今道县)人。
何绍基(1799~1873) 清代诗人、学者、书法家。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父何凌汉曾任户部尚书,是知名的藏书家。
十、何绍基隶书笔法解析?
何绍基,湖南道州人,清代书法家。通经史,精小学。书法宗北碑,法鲁公,峻拔奇宕,晚年攻篆、隶书,自成一派。
何绍基隶书对联作品赏析:
何绍基此隶书七言联字形清逸圆润,笔力厚实,笔法多变,粗细有别,个性突出,为其隶书代表作品。章法空疏爽朗,字距较大,上下联两两相对,上下联头尾四个字皆饱满厚重,以领其势,首尾圆合。题款字较小,以突出正文主体,上款“锡九二兄属”,题在上联右边的中上部;下款“何绍基”题在下联的中部,上下款遥相呼应,姓名之下盖有两枚方形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