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书法

王铎书法作品的涨墨法(王铎书法作品的涨墨法是什么)

一、王铎作品?

王铎 ,明末清初书画家。

书法作品有《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等。绘画作品有《雪景竹石图》等。

《拟山园帖》,为王铎临古之书。王铎之子王无咎,传留大量的王铎书迹,因而所选皆精湛。刻者亦一时名手,而其它王书刻帖均不如此本为佳,帖后有张缙彦、龚鼎孽及无咎题跋。

《雪景竹石图》是王铎为袁枢精心创作的,是王铎同类作品中难得妙品。现藏济南市博物馆。

有人推崇王铎行书为“天下第三行书”。意仅次于王羲之、米芾。

二、写王铎的作文?

王铎的书法笔力雄健,长于布白,楷、行、隶、草,无不精妙,主要得力于钟繇、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米芾等各家,诸体悉备,名重当代,学者宗之。据说“同文同种”的日本人极为推崇。

在我国书法史上,王铎取法高古,与董其昌一派的严谨秀逸拘谨乏趣、滑弱无力的书风相抗衡,大胆创新,开创一代书风。

王铎是书法史上一位杰出的革新人物。青年时代的王铎受时代思潮的影响,很早就有了反思潮的奇倔胸怀,在他的《拟山园选集》中的《文丹》中,集中表露了他惊世骇俗的审美观。

三、王铎技法分析?

王铎行草书技法,

可以这样分析~

点、线、面是平面构成里的基本元素。平面构成是以轮廓塑造形象,是将不同的基本形状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造成既严谨又有无穷律动变化的装饰构图。

王铎《临阁帖》局部

用我们今天的平面构成原理来纵观王铎书法,发现其中也处处充斥着点、线、面的合理组合,给欣赏者以视觉的冲击力。

这里的“点”,一是可以看作王铎作品中单字的造型、轻重、大小的变化;二是作品中各不相同的点法,点缀着整幅作品的画面。单字不同大小、不同疏密构成的“点”混合排列,使之成为一种散点式的构成形式。

如王铎的诗稿书法等“雨夹雪”式的章法形式,大小差参,刚柔相济,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在大量的立轴和横幅作品中则是常以由大到小、由小到大的“点”按一定的轨迹、方向进行变化,使之产生一种优美的韵律感。

王铎《五律夜高邮作书诗轴》

“线”是“点”移动的轨迹,比“点”更能表现出自然界的特征,自然界的面和立体,都由“线”来表现。如树枝,灯柱、电话线、绳子等。它和“点”一样都是通过对比而产生视觉单位的。

通过“线”的方向、远近、大小、造型给人们不同的感觉。王铎作品中的“线”是单字上下组合而成的行,其每一行都极力摆动,左突右伸,似穿了线的珍珠随波摆动;而行与行之间也是有疏有密,有呼应有对比。在平面构成上疏密变化的线,粗细变化空间,虚实的空间相组合便产生透视空间的视觉效果。

王铎《行书容易语轴》

孙过庭《书谱》中指出:“带燥方润,将浓遂枯。泯规矩于方圆,遁钩绳之曲直;乍显乍晦,若行若藏,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

王觉斯用墨突破前人,尤其体现在草书上,一笔连绵墨尽始蘸墨。王铎使用涨墨亦是融画入书,涨墨的运用和较粗重的用笔使“点”块面化,使笔画自然渗化,粘结成块,造成一种模糊、浑沌、残缺的美,使得作品中的“面”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更与字拉开了距离。

王铎《高适诗立轴》,草书

在行草书的运笔过程中,实笔与虚笔由于运笔时所受力的不同,也产生不同的墨色:一是浓淡;二是燥润。渴笔使飞白自然脱出,与涨墨形成鲜明对照,满纸烟云,墨汁淋漓,温润酣畅。

清 王铎 草书凤林戈未息诗卷

马宗霍语:“明人草书,无不纵而取势者,觉斯则纵而能敛,故不极势而势若不尽,非力有余,未易语此。”

王铎书能大小、肥瘦、宽窄、轻重相对比,极力变化。通篇的气势贯畅,惊心动魄,给欣赏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从整体到单字,都动势十足。

王铎《雒州香山作》轴

“动”与“静”是矛盾着并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在书法中亦然。从点画上看,水平、竖直的笔画是“静”态;倾斜的笔画产生“动”态。从字型的外轮廓看,方正的属于“静”态;不规则、三角形、倚斜的则属于“动”态。

王铎书法中的“势”多体现在“动”态。如作品中大多数单字的底边都呈斜势,或斜向右上,或斜向右下,加之横、竖等笔画的倾斜则使单字产生了左倾或右倒的动势,而下一个字便会“接住”这个流淌下来的“势”,再用自身的摆动将其顺畅的传接到下一个字,如此连绵不断,如流水一般势不可挡。

王铎《五律夜渡作行书诗轴》

点、线、面的丰富使用,势的强化,动静的结合使王铎作品有如诗词的平仄韵律,抑扬顿挫。这些都是从书法的技术层面上来分析的,而王铎创作过程中则是由情感的起伏形成的风度和格调,“字为心画”,不同的心情形成不同的节奏,便有了不同的韵律,表达出不同的心理状态。

王铎作品中线条组合的衔接,是通过单字大小和浓淡来调整节奏变化,在整幅作品中就产生粗线条的字和细线条的字的对比。单字中线条粗细的变化主要是通过首笔与末笔的轻重关系:一个字首笔重起,末笔便轻收;首笔轻起,末笔便重收,下一个字又承接这种轻重的规律,造成节奏变化和粗细对比的。

其点画的形态是跳跃的,其长短、粗细、刚柔都有很大的反差,这些点线的组合又是左右支出、上下拉扯着,每个字的形象、每行的关系也都是充满对抗和冲突,使得书法的张力、运动的美感都在这力的冲突中得到最大幅度的提高和强化。

王铎《临徐峤之帖》轴

结构决定了章法。试将明清之际的张瑞图、倪元璐书法与王铎书法相比较,王铎的字内的空间与字外部的空间对比反差不大,中宫较松,字字距离较紧,不难看出觉斯书法有颜真卿书法的伟岸、雄强特质,这恐怕是与他推崇颜鲁公分不开的。

结体上求“险”,他喜欢解散人们习惯的处理方法,对点、线、部首进行个性的组合。这些组合常常是通过欹侧、聚散、挪移、夸张来完成的,左右分量,相互牵制,以达到均衡。

四、王铎的后代今何在?

王铎的后代今在浙江绍兴定居,明末李自成进河南,王铎举家渡江避难。

王铎,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嵩樵,又号痴庵、痴仙道人,别署烟潭渔叟,谥文安,河南孟津人,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诗人,“明末三家”之一。正如李志敏所评价:“王铎的草书纵逸,放而不流,纵横郁勃,骨气深厚”。

五、王铎的师承是谁?

王铎书法的取法主要集中在二王和米上,而二王又很大程度上等同于《淳化阁帖》。

六、王亦铎名字分析?

王是形式,亦谐音一,也符合家人的心愿,铎字取名寓意好,并且取名好听。铎指铃铎,金属响器名。铎是一种中国古乐器,大铃,形如铙、钲而有舌,古代宣布政教法令用的。盛行于中国春秋至汉代。用作人名意指谨慎,名高天下之义。

男孩起名适合用毅、强、刚等字义刚强硬气的字,以衬托阳刚的男子气概;女孩适合用柔、淑、艳等字义柔和美丽的字,以衬托阴柔

七、刘墉王铎书法比较?

二者差别巨大,云泥之别。王铎是明末清初的著名书法家,其书法一辈子学习二王,形成了气象恢宏博大的独特风貌,当时即有神笔王铎之誉。日本人甚至有后王胜先王的超高评价。

刘墉是清中期书法家,因喜欢浓墨书写,时人有浓墨宰相之称,但是比起王铎真是有天壤之别。

八、王铎将进酒原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九、王铎故居谁题字?

雷英夫题字。

洛阳神笔王铎故里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点,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洛阳市旅游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旅游总局确定的全国旅游景点之一。王铎(1592—1652年)字觉斯,号痴庵、松樵;别号烟潭、渔叟;因祖居洛阳孟津,故又称其王孟津。他在书画上造诣高深,独树一帜,是明清之际著名的书法家。明、清加授太子少保,官至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其故居位于孟津老城,由2646平方米的故居和占地80亩的后花园两部分组成。

十、王铎哪里人?

王铎,1958年12月生于辽宁省大连市,现居北京,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南画院副院长,大连广钧书画院副院长。

王铎,现居北京。师承著名画家师恩钊、杜国瑞先生等;也曾与诸多名家学者游学,从事中国画的创作研究,作品深受海内外广大藏家与同道的青睐,有多幅作品在《中国书画报》、《中国画》、《中国美术》、《艺术市场》等书目刊发,曾受山东电视台收藏天下、大连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栏目报导

作品《远瞩》入选2002年全国中国画百虎大展,《黄山秋色》获传世宝典书画作品集铜奖,《太行红韵》获2003年情系西部书画摄影大展优秀奖,多幅作品被海内外友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