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法大师精气神书法作品(古代书法大师精气神书法作品图片)
一、观看古代的书法作品的感受?
观看古代的书法作品,能感受到先人们的智慧和书法伟承,能从古文字的演变中了解古人的聪明才智。
从最早的甲骨文,了解了古人在运用工具记录事情的才智。
从金文了解到古人冶炼技术的生成。
从石鼓文了解了古人雕刻技术。
从隶楷行草的形成了解了字体的演变及书写工具的形成。
二、使用古代书法作品 侵权吗?
不会侵权。因为古人的书法作品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经典符号,后人学习使用,才能使其发扬光大。真、草、隶、篆四体书法是公认的书法,都具有相应的规范和艺术标准。书法的字体源流是甲骨文、金文、大小篆,隶书、楷书、行书。人们学习书法,一般必须从临帖、摹帖开始,书帖都是名家大师的经典杰作。
师从大家,中国书法的每一种书体都有本身的经典范本,大篆师法金文、石鼓文,小篆临摹《泰山刻石》,楷书是钟繇和欧、颜、柳、赵的书法作品以及南北朝碑,草书是王羲之、张旭、怀素等大家杰作。
三、古代绘画书法作品的版权归谁所有?
1,古代绘画、书法作品原作的版权仍然属于作者,只是部分权利因超出保护期,不受著作权法保护。
2,如果使用古代绘画、书法作品的原作,仍然需要注明原作者姓名。
3,如果使用汇编成册的绘画、书法作品集,需要征得汇编人的同意并支付报酬。
4,《著作权法》规定: 第十条 著作权包括下列人身权和财产权: (十四)改编权,即改变作品,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新作品的权利; (十六)汇编权,即将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通过选择或者编排,汇集成新作品的权利; 著作权人可以许可他人行使前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并依照约定或者本法有关规定获得报酬。 第二十条 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
四、书法作品,缺字?
“书法作品”是你自己所写?还是人家的书法作品?若是自己的,只要在缺字的地方填上一个小字即可,这也是书法惯用的收手法。
若是人家的,千万不可自行填字,可请书家本人修改,若是一般人士写的字,可请书家本人修改,若是名人的字,无需修改,直接装裱即可,不仅毫无影响,还可看作名人个性。因为名人有这个权限,可以错字,别字,造字,漏字…………这就是当前书法界的现状
五、校庆书法作品?
如果是纵向排列,一般先写书法内容,最后落款的时候左下角再写“贺XX中学九十八周年庆”,再另起一列写班级姓名年月日,印章可以放在名字旁边,或者整个落款的上方。
如果是横向排列,一般先左上角写“贺XX中学九十八周年庆”,再写书法内容,最后落款在右下角另起两行,各写班级姓名和年月日
六、书法作品简称?
一般称为“墨宝″。
书法在中国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无与伦比的丰富文字记载都已为世人所认可,在这一博大精深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书画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再现了这一历史性的嬗变过程。而具有姊妹性质的书画艺术在历史的嬗变中,又以其互补性和独立性释读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因此,《书谱》概总为:“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有二王之妙”。四人被称为古代书家“四贤”。中国书法四贤,是指张芝、钟繇、王羲之和王献之。
七、为什么古代书法作品盖了很多章?
书法作品中的印章,是书法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一幅成功的书法作品除了笔法、结体、章法、题款等其他方面完美之外,钤印也必须是雅美的。
因此,书法中的钤印历来被书家们所重视。
甚至有许多书法家亲自治印,使书、印有机结合起来,印章的作用、印章的艺术欣赏等方面谈些管见。
一、印章的种类 印章作为篆刻艺术,有很多种类。
书法中的印章可以进行以下分类。
按其印章形状,可分为方形、圆形、扁形、腰圆、半圆、椭圆、葫芦形、肖形、自然形等。
按其篆刻方法可分为:朱文(阳文)和白文(阴文)两种形式。
朱文印章一般白多朱少,白文印章一般朱多白少。
因此,在感觉上,朱文印章份量较轻,而白文印章份量较重。
按其所篆刻的内容上可分为名章与闲章。
书法艺术主要从所刻内容角度去研究。
名章也叫姓名章。
姓名章是题款署名用章。
姓名章可以是一枚,既包括姓又包括名。
也可以是两枚,一枚为姓一枚为名,或一枚为姓一枚为字。
亦可以是别号。
名章使用非常考究。
尤其是题款与用章的关系上要多加注意。
如果题款是名,在钤印时应用字或姓;如果题款是字,钤印时则用姓名章,以利辩识作者。
在用章与礼仪的关系上,也应备加注意。
凡卑幼致书尊长,当用名章,平辈间用字章,尊长给卑幼致书,则用别号章。
书法作品上的署名盖章,以示郑重、严肃。
因此,名章比较规矩,多采用正方形。
也有的是姓圆名方,也有字圆名方。
书画家张大千对名章有这样的论述:“方形最好,圆形还可。
若腰圆天然形等都不可用”。
名章钤盖,要有变化。
一幅作品如果用两枚名章,最好一朱一白。
闲章亦称布局章。
包括引首章(也叫启首章、起首章),拦边章、压角章和拦腰章。
闲章的内容范围非常广泛。
有勉人学习的,如“艺无涯”、“无极”、“业精于勤”;有表达友情的,如“高山流水”、“海内存知己”等;有表达笔墨情趣的如“墨香”、“墨舞”、“墨趣”等;有寄志的,如“老骥伏枥”、“孺子牛”、“玉洁冰清”、“有志者事竟成”、“苦中乐”等;有记年的,如“壬午”、“乙卯”、“辛巳”等;也有斋号的,如“雪溪堂”、“磨剑石”、“松风阁”、“赏雨轩”等。
闲章在字数上可多可少,可以是两个字,可以是一名句,可以是一句诗,甚至是整首诗。
闲章不象名章那样郑重,不必要非方即圆。
相反要随意、活泼。
因此,其形状比较随便,也可多种多样。
可方、可扁、可长、可圆,自然形、葫芦形、生肖形行均可。
二、印章的作用 印章最初是信物。
作者为了对自己书画作品的负责。
在作品结束时钤上自己的印章,起印证作用。
宋元以后,由于注重了书画题跋和署款,书家们逐渐认识到印章的作用,使书、印合壁的艺术形式得以形成。
具体地详,印章具有以下作用。
一是增加色彩,画龙点睛。
书法不同于绘画,没有五彩缤纷的色彩,仅仅是“白纸黑字”,其艺术形成是黑色的流动线条,颜色单一。
在黑色之中。
间上一点朱红,活跃了气氛,增加了书法的色彩,而且在画龙点睛之效。
二是调整重心。
书家在创作书法作品时,由于环境、心情、书法内容、笔墨、纸等方面的因素以影响,不可能每件作品都布局合理、稳定平衡。
但是在其他方面又确有高超的地方,这就需要进行提升、扶正、下移等一些合理的补救,以其达到平衡稳定。
三是拦边聚气。
如拦边章,是盖在书法作品一边的章,起到拦边聚气的作用。
压角章盖在书法作品的边角,取右上的称引首章,取两下角的称押角章。
压角章可管两边,紧贴边角,起到“拦边封角”、“补充空虚”和调整稳定画面的作用。
长幅书法作品,如条幅,仅在右上方盖一格引首盖,中间显得太空,可加盖拦腰章。
其内容多为书者的藉贯,亦可用属相生肖形印。
拦腰章应小于引首章和款尾姓名章。
如果,一幅作品确需在一边盖三枚章的话,注意切忌盖在一条线上。
上述种种闲章,实则不闲,关键要会妙用,若钤印得当,既能起到笔的作用,又能起到笔墨所起不到的作用,正如现代书画家潘天寿所说:“起首章,压角章与名章一样,可以起到使画面上色彩变化呼应,破除平板,以及稳正平衡等效用”。
三、钤印的艺术欣赏 钤印既是书法作品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与书法艺术相得益彰,那么如何去评判欣赏,是摆在书家及其书法爱好者面前的问题之一。
根据名家的一些观点和本人的一些体会,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去把握。
一是名章要稳正,闲章要别致。
前面已经说过,名章是作者的署名用章,是作者对自己作品的肯定。
因此,必须是严肃的。
在形状上最好是方方正正。
给人以庄重、稳正、大方之感。
闲章则是为了整个画面的布局而使用的。
因此,要有轻灵活泼的效果。
在形状上要求别致。
太过规矩,不仅不会让人心旷神怡,反而给人有呆板、死气沉沉的压抑之感。
二是内容要高雅,印、书要和谐。
这里所详的内容是主要是指明闲章所刻内容。
书法是门艺术,艺术是高雅的。
作为书法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印”,内容也同样要求高雅。
除了斋号章、记年章、生肖章外的闲章,在内容选择上要富有情趣。
如选用“雅趣”、“高山流水”、“墨香”、“宁静致远”等等。
另外,闲章在使用时,其内容要与书法正文内容相和谐、统一。
如“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之名句,加盖“高山流水”闲章,不仅与内容相辅相成,而且,也会使欣赏的人加深对作品正文的理解。
反之,如果“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加盖“苦中乐”之闲章使会显得不伦不类。
三是大小要适宜,数量要适中。
这里也有一个印章与整幅作品的统一问题。
印章要与幅式大小相匹配。
如果是巨幅作品。
就要钤盖较大的印章,如果是小件作品则只需加盖小型印章。
反之,不是让人感到小气,没有平衡感,便是让人觉得拥挤,不成比例。
题款与名章的关系上亦应注意。
题款与印章大小要相一致,并不是每幅作品都需要盖闲章,更不是闲章越多越好。
画龙贵在点睛,点睛之妙,妙在生动。
闲章太多,不但不生动,没有灵气,而且会让人感到杂乱,有画蛇添足之嫌。
钤印的数量上,一般采用单数。
陈日耕《篆刻针度》有云,钤印“用一不用二,用三不用四,盖取奇数,其扶阳抑阴之意”。
四是位置要适当,轻重要平衡。
钤印要慎视位置。
一幅作品,总有虚实、疏密之处。
密处不够紧凑,可用章补之,疏处如觉空荡,可借章充实。
宛如挪动小小称砣,使画面均衡熨贴。
款尾姓名、字号章的位置安排要精到。
若题款下留有空白,则加盖在署款之下,若无空白则宜左不宜右。
款尾章要保持一定的间隔,既忌拥挤又忌松散。
两枚印章一大一小时,应上小下大,以求平稳,避免头重脚轻。
引首章不得高于或平于第一个字。
低于第一个字的空白处最佳。
一幅作品同时适用于引首章与押角章时,押角章宜放在左下角,以与引首章成对角之势。
名章要高于正文的最下一排。
但不得过高,高于四字之上,或低于最后一排,都会失去平衡。
就印章的色彩而言,朱文分量轻,白文份量重。
墨色淡雅之作,宜钤朱文印,保持两者和谐统一。
墨色浓重之作,宜钤白文印,使红彤彤的朱色与乌黑黑的黑色产生强烈对比,相映成趣。
若一幅作品钤印数枚,应有主次,即多朱配少白,多白配少朱,使之既有变化,又协调一致。
八、古代三大名家书法作品欣赏?
王羲之擅长书法,少从卫夫人(铄)学书法,后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博采众长,精研体势,一变汉魏以来波挑用笔,独创圆转流利之风格,隶、草、正、行各体皆精,被奉为“书圣”。其作品真迹无存,传世者均为临摹本。其行书《兰亭集序》、草书《初目贴》、正书《黄庭经》、《乐毅论》最著名。
在《王羲之集》中,有一则《临川帖》:“不得临川问,悬心不可言。子嵩之子来,数有使,冀因得问示之。”表达了对临川的牵挂情怀。他在临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墨池”精神,一直鼓舞着临川学子。 .
王羲之代表作品有:楷书《黄庭经》、《乐毅论》、 王羲之书法作品(11张) 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初月帖》等。其中,《兰亭集序》 王羲之的兰亭序(20张) 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
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
传说王羲之小的时候苦练书法,日久,用于清洗毛笔的池塘水都变成墨色。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被后人誉为“书圣”。有关于他的成语有:入木三分……
王羲之《兰亭序》 王羲之的行书有如行云流水,其中又以兰亭叙为最极品;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右军宦游山阴,与孙统承、谢安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聚会,修袚褉之礼。饮酒赋诗,由他以特选的鼠须笔和蚕茧纸,乘兴而书写了一篇序,记序盛会,共三百二十四字,其中二十个「之」字名有不同的体态及美感。此帖下笔有如神助,有「遒媚劲健,绝代 所无」之誉,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
王献之书法作品欣赏
王献之,字子敬,汉族,东晋琅琊临沂人,书法家、诗人,祖籍山东临沂,生于会稽(今浙江绍兴),王羲之第七子。死时四十三岁。以行书和草书闻名后世。王献之幼年随父羲之学书法,兼学张芝。书法众体皆精,尤以行草著名,敢于创新,不为其父所囿,为魏晋以来的今楷、今草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书法史上被誉为“小圣”,与其父并称为“二王”。
他一生的艺术不守旧,而是与父不同,且字身喜带长形,这就是他的成就、也是有别于他的父亲。 他家学渊源、学习勤奋是不可少的。其诗文书法、为东晋后起之秀、他的成功实在是不偶然。 他的发展有他的辉煌!他写的草下笔熟练、润秀、飞舞风流、不亚于他的父亲父子称二王。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碧玉版原拓 王献之自小跟随父亲练习书法,胸有大志,后期兼取张芝,别为一体。
他以行书和草书闻名,但是楷书和隶书亦有深厚功底。由于唐太宗并不十分欣赏其作品,使得他的作品未像其父作品那样有大量留存。传世名作《洛神赋十三行》又称“玉版十三行”。
王献之的书法艺术,主要是继承家法,但又不墨守成规,而是另有所突破。在他的传世书法作品中,不难看出他对家学的承传及自己另辟蹊径的踪迹。前人评论王献之的书法为“丹 穴凰舞,清泉龙跃。精密渊巧,出于神智”。他的用笔,从“内拓”转为“外拓”。 他的草书,更是为人称道。
颜真卿书法作品欣赏
颜真卿(709-784,一说709-785),字清臣,汉族,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中国唐代书法家。 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
颜真卿一生书写碑石极多,流传至今的有:
《多宝塔碑》,结构端庄整密,秀媚多姿;
《东方朔画赞碑》,风格清远雄浑;
《谒金天王神祠题记》,比较端庄遒劲;
《臧怀恪碑》,雄伟健劲;
《郭家庙碑》雍容朗畅;
《麻姑仙坛记》,浑厚庄严,结构精悍,而饶有韵味;
《大唐中兴颂》,是摩崖刻石,为颜真卿最大的楷书,书法方正平稳,不露筋骨;
《宋暻碑》,又名《宋广平碑》,书法开阔雄浑;《八关斋报德记》,气象森严;
《元结碑》,雄健深厚;《干禄字书》,持重舒和;
《李玄静碑》,书法遒劲,但笔画细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样。;
《颜氏家庙碑》,书法筋力丰厚,也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
传世墨迹有《争座位贴》《祭侄文稿》、《刘中使帖》、《自书告身帖》等。
颜真卿的书法初学禇遂良,后又得笔法于张旭,彻底摆脱了初唐的风范,创造了新的时代书风。颜真卿的真书雄秀端庄,结字由初唐的瘦长变为方形,方中见圆,具有向心力。用笔浑厚强劲,善用中锋笔法,饶有筋骨,亦有锋芒,一般横画略细,竖画、点、撇与捺略粗。这一书风,大气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气象。
他的行草书,遒劲有力、真情流露,结构沉着,点画飞扬,在王派之后为行草书开一生面。
传世颜真卿的作品比较多,著名的墨迹,楷书有《竹山堂联句诗帖》、《告身帖》;行草书有《祭侄文稿》、《刘中使帖》、《湖州帖》等。其中除《祭侄文稿》为公认的真迹外,其余的作品真伪尚有不同的意见。但都是流传有绪的墨迹。
颜真卿一生书写的碑刻极多,流传至今的有《多宝塔碑》,结构端庄精密,秀美多姿《东方朔画赞碑》,风格清远雄浑;《勤礼碑》,雄迈清整。另外,还有《麻姑仙坛记》、《大唐中兴颂》、《元结碑》等。
他的书法刻帖也很多,历代汇集的中帖一般都会有他的作品,单帖有《争座位帖》《奉使帖》等。《祭侄季明文稿》,行草墨迹,纵 28.2厘米,横72.3厘米, 25行,共230字。此帖本是稿本,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但正因为无意作书,反成为颜氏不可多得的佳作。
他用笔苍率,不着意而有自然生动之妙。所以此帖神彩飞动,姿态横出,笔势雄伟,超神入圣,誉为颜书行草第一。元鲜于枢曾评此帖为“天下第二行书”。
九、中国古代十大书法作品?
《兰亭集序》《快雪时晴贴》东晋 王羲之《前后赤壁赋》元代 赵孟頫《伯远帖》晋 王珣《祭侄文稿》唐 颜真卿《黄州寒食诗帖》北宋苏 轼《仲尼梦奠帖》 唐 欧阳询《自叙帖》唐 怀素《蜀素帖》宋 米芾《草书千字文》 宋 赵佶《草书诗帖》明 祝允明
十、中国古代书法作品赏析的著作?
王献之的小楷书以《洛神赋十三行》为代表,用笔外拓,结体匀称严整,如大家闺秀,姿态妩媚雍容。其行书以《鸭头丸帖》最著。《鸭头丸帖》是王献之行草书作品。二行,文曰:“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共十五字,系王献之给友人的便札。真迹现存于上海博物馆。全帖用墨枯润有致。
姜夔《续书谱?用墨》说:“凡作楷,墨欲干,然不可太燥。行草则燥润相杂,以润取妍,以燥取险。”
《鸭头丸帖》两层意思,蘸墨两次,一次一句,墨色都由润而枯,由浓而淡,墨色分明。从而展现出全帖的节奏起伏和气韵自然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