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书法

朱熹大衣书法作品(朱熹大衣书法作品图片)

一、朱熹公园的朱熹雕塑介绍?

朱熹公元的朱熹雕塑为汉白玉雕刻而成,是站立塑像,左手持书卷,右手停留胸前,右颊上有标志性的七颗痣,身后是层层叠叠的书册,是全球最大的朱熹石雕像。

雕像背靠文公山和翠竹青松林,面向开阔的崇山绿野,在自然环境的衬托和天光云影的映照下,真实生动地体现了朱熹诗联天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然江山常在掌中看的忧天下,修齐治平的情怀。

二、朱熹学说?

朱熹的思想主张

  1、理是事物的规律,理是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他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理的总体。

  2、理是先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形而上者。理和气相比,理更根本,并且先于气,但是同时理和气又是同时存在的,理不能离开气。

  3、主张理依气而生物,并从气展开了一分为二、动静不息的生物运动,这便是一气分做二气,动的是阳,静的是阴,又分做金、木、水、火、土五气。

  4、提出了“遏人欲而存天理”的主张,他认为人心有了私欲,就会危殆,而道心是天理,所以才会精致,他认为每个人都是有正当的物质生活欲望的。

三、朱熹简介?

朱熹是南宋的。朱熹(1130年10月22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一字仲晦,斋号晦庵、考亭,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紫阳夫子、沧州病叟、云谷老人,行五十二,小名�Y郎,小字季延,谥文,又称朱文公。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扩展资料朱熹为官仅十馀年,从事教学五十余年。他考场得意甚早,寿命又长,因此能一生专心儒学,致力于办书院、讲学,如其主江西南康军时,修复白鹿洞书院,且为之拟订《白鹿洞书院教条》。朱熹了解教育对思想普及的效力,故能成为程颢、程颐之后儒学的重要人物。在经学、史学、文学乃至自然科学的训诂考证、注释整理上都有较大成就。朱熹哲学发展了程颐等人的思想,集理学之大成,建立唯心论的“理气二元论”,其中“理”是自然运作的法则,“气”是万物构成的要素,“理”、“气”不相离,但“理在先,气在后”,“理”是物质世界的基础和根源。在元朝、明朝、清朝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更趋完备的意识形态。元朝皇庆二年(1313年)复科举,诏定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准取士,朱学定为科场程式。明洪武二年(1369年),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在教育方法上,朱熹强调先入为主,及早施教;要力求形象、生动,能激发兴趣;以《须知》、《学规》的形式培养儿童道德行为习惯。朱熹认为15岁以后大学教育,其任务是在“坯璞”的基础上再“加光饰”,把他们培养成为国家所需要的人才。

四、朱熹祖籍?

朱熹的祖籍是婺源紫阳,婺源今天归江西,但是历史上一直属于徽州(今属安徽)。

五、朱熹父母?

朱熹的父亲朱松朱松(1097-1143),字乔年,号韦斋,婺源松岩里(今紫阳镇)人。

朱熹之父,儒林学者称为“韦斋先生”。他幼有俊才,曾游程门弟子罗从彦门,问河洛之学,其理学思想对朱熹一生有深刻的影响。政和八年(1118年),以上舍登第,授廸功郎,任建州政和县尉,由此举家徙闽成为婺源茶院朱氏入闽始祖。

朱熹的母亲祝五娘。

曾是个名门望族的大家闺秀,后来家道中落,18岁时嫁给了在当时并不富裕的太学生朱松,日子过得清贫。然而,在朱熹14岁时,父亲过世,母亲撑起一个家,艰难地生活。

六、朱熹孙子?

公元1200多年前的某一天清晨,旭日的阳光刚刚洒至太湖湖面,一位老人坐在船头,受捧书卷,若有所思。

他叫朱钰,朱熹的第八个孙子,南宋端平年间,来此担任长兴县令,在往后的几百年时间里,朱氏子孙在这里繁衍生息,渐渐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经久不衰。其中让这个家族最引以为豪的,就是“重德修身,和合齐家”的家规家训。

当年朱钰辞官隐居,将落脚点定在长兴白溪村,专心传播和发扬爷爷朱熹的理学思想,如今,在现代文明的映衬下,白溪村依旧安静祥和。

朱姓是这里的大姓,约占全村的90%,据《长兴紫阳朱氏宗谱》记载,白溪朱氏可谓名人辈出。明清时高中进士、举人者达数十人:朱一儒、朱文龙兄弟俩在隆庆四年同榜中举;朱一儒的儿子朱凤翔、侄儿朱汝器也在万历十七年同时金榜题名,成为朱家最早的进士;朱汝器的弟弟朱汝鼇于万历三十二年再中进士;清代又出了朱济、朱钤两位进士——可谓“一门五进士”。

历史记载的这些朱氏后人,都传承了朱子家风,为官有政声,造福一方百姓。

如今醒目的《朱熹家训》正悬挂在白溪朱氏宗祠大厅的两侧。“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意思是说,待人办事没有私人仇怨,治理家务不要另立私法,不要做损人利己的事,这些清晰的字眼,早已化为谆谆教诲,给予后人深刻的启迪。

《朱熹家训》寥寥数百字,却全面阐述了朱熹关于做人的准则:仁、义、礼、智、信,字字珠玑,是朱氏治家、做人思想的浓缩。

这座占地4000平米的祠堂为明代晚期建筑,白墙黛瓦,雕梁画栋,浸透着江南独有的风味。宗祠于南宋端平年间(1234——1236),朱钰始建。明嘉靖年间(1522——1566)朱时忠扩建,崇祯末年(约1641)隐士朱升重建。

古朴厚重的宗祠内,刻着《长兴紫阳朱氏宗谱图》,载录从第一代世祖朱熹始,以第三代世祖朱钰和第十五代世祖朱升为主脉,传承清晰,脉络分明。

朱升,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朱氏的第十五代世祖,八岁能文,九岁补诸生,书画双绝,能诗文,是明末的大才子。

朱升一生践行《朱子家训》,辞官归隐回到白溪后,他在朱氏宗祠旁边建造了一座画庄,开办私塾,给朱氏子弟讲解经史子集,立品敦行。 如今,故人早已远去,但他给后人留下的画庄历经一代代流传和演变,成为现在长兴县第八小学重要的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打开一本本记载长兴历史的史籍,我们仿佛看到严明的家训教导下,文人子弟在长兴继承传统、言传身教、美誉兴邦。 拥有1700多年历史的长兴,在优秀家风的影响下,“和合长兴”已然成为一派不同的景象——天地人和,锦绣长兴。

七、朱熹的老师?

李桐,宋代理学大师。世称"延平先生"。朱熹的老师。朱熹的老师好几个,真正对他有影响的是延平李侗。朱熹青年时候从武夷山去泉州当小吏,路过延平(今南平),拜访了李侗。

李侗是朱熹父亲朱松的同学。后来又从泉州步行到南平,向李侗请教过几次。

李侗对他的影响相当大,但朱熹还是有很多自己的见解。

在李侗之前,有朱松托孤的三位朋友,都教过朱熹,就是所谓的“武夷三先生”。

八、朱熹结婚了吗?

朱熹有一个妻子刘清四。

绍兴十八年(1148年)春,刘勉之将自己的女儿刘清四许配给朱熹。同年三月朱熹入都科举,中王佐榜第五甲第九十名,准勅赐同进士出身。

朱熹与其妻刘清四相濡以沫,相敬如宾,朱熹四十七岁时,妻子即因病辞世。朱熹痛心疾首,翌年二月,亲选吉穴将其安葬在唐石里(黄坑)后塘大林谷,并发誓“生不同时,死同穴”,自己百年后也将葬于此。次年,朝廷命他知南康军,行前他特意去祭拜刘氏墓,并赋诗《唐石雪中》:“春风欲动客辞家,霖潦纵横路转赊。行到溪山愁绝处,千林一夜玉成花。”(《唐石雪中》,《朱熹集》卷六,第298页)“愁绝处”即指刘氏墓之所在;“千林一夜玉成花”则寄托着朱子对其妻的深情厚意,此后,他终身未娶,并在辞世前不久还写下了感人至深的《墓祭文》:“岁序流易,雨露既濡,念尔音容,永隔泉壤。一觞之酹,病不能亲。谅尔有知,尚识予意。”对已生离死别甚久的妻子之深情跃然于字里行间。

九、朱熹天台诗?

《赋王嘉叟天台横卷》

宋 朱熹

翩然垂孤鹤,往至苍崖颠。

上有桂树林,下有清泠渊。

洗心咏太素,汎景窥灵诠。

栖身托岁暮,毕此岩中缘。

山空四无人,涧树生凉秋。

杖策忘所适,水木娱清幽。

散发尘外飙,濯足清瑶流。

静啸长林内,举翮仍丹丘。

十、元日朱熹原文?

《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元日》

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是王安石所作,而朱熹所作的是"春日",文题有误,希望编辑仔细审题,不要弄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