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书法练习(王羲之书法练字)
一、王羲之每天是怎样练习书法的?
王羲之从小就在鹅池边勤学苦练书法,把鹅池的水染成墨池了,足见其用功之深,令人敬佩!
二、王羲之书法特点?
第一个特点:王羲之的书法线条之中很多是以提按为主,偶尔会运用绞转笔法,在转折的地方用笔干脆利落,丝毫没有拖泥带水之感,显示出王羲之非凡的运笔技巧。从他的集字书法之中可以看出,他的行书很多以中锋行笔,而篆书用笔一大特点就是笔笔中锋,所以他的行书之中的转折接近于平动使转,所以他的书法之中线条充实厚重。
第二个特点就是章法精湛,王羲之的书法流畅飘逸,但是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呼应紧密,整幅书法带有一气呵成之感。
第三个秘密就是格调和气韵,这也是很多书法家所追求的艺术境界。
王羲之的行书有着很多的特点,但是笔法、章法和气韵是组成他书法的重要元素,这三个特点也是王羲之书法之中的秘诀,也是后世很多书法家追求的艺术境界。
三、王羲之的书法风格?
王羲之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美轮美奂,是极具有美的观赏性的。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如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赞美一句来王羲之的书法之美。
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的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这些历代书法名家对王羲之心悦诚服,因而他享有“书圣”美誉。
四、王羲之书法介绍?
王羲之本人特别擅长真草隶篆行诸体,在大家熟知的王羲之专擅行草书、《兰亭序》获得“天下第一行书”之誉外,王羲之还尤其精研隶书、楷书和草书。孙过庭讲:“元常专攻于隶书,伯英独精于草体,彼之二美,而羲献兼之。”
王羲之的笔法和书风中具有篆隶遗韵。
晋 王羲之 《兰亭序》
五、王羲之的书法特点?
王羲之书法主要特点:
1、笔法精妙,行笔潇洒飘逸,笔势委婉含蓄,有如行云流水。
2、结体遒美,骨格清秀,点画疏密相间。
3、章法巧妙,在尺幅之内蕴含着丰裕的艺术美。无论横竖点撇钩折捺,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
王羲之的楷书字体规整遒劲,字体大方,撇捺之间铿锵有力,楷书代表作品有《黄庭经》、《乐毅论》、《佛遗教经》、《曹娥碑》,可以临摹《黄庭经》。
王羲之擅长的字体有草书、行书、楷书,《圣教序》里面就是草书、行书、楷书相结合的,新手练习的话难度比较大,练习王羲之的字体的时候注意笔法要森严,注意结构之间的变化。
临摹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用笔的时候要流畅,写之前先研究字的写法,研究好之后再下笔,过程中不要犹豫,写出来的笔画结构不能有停顿感。
字体的结构要多研究之后在下笔,每个字的空间结构都要研究好,笔画的长短字体的大小,偏旁的结构关系,都要具体的留意,多在结构上面下功夫,写出来的字才会比较好看。
每一个笔画在转折的时候都要注意,楷书写的时候符合楷书的标准,临摹的时候不能照葫芦画瓢,有自己的结构特点,下笔的位置要十分的小心,笔尖的虚实关系调整好。
包括在练习的时候要多研究王羲之字体的章法、结构、笔法,用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去临摹,不能急于求成,书法的练习是比较复杂的过程,要有比较扎实的基本功,基本功又是平常的时候经验的积累。
六、王羲之书法故事?
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几十年来契而不舍地刻苦练习,终于使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超逸绝伦的高峰,被人们誉为 "书圣"。
王羲之13岁那年,偶然发现他父亲藏有一本《说笔》的书法书,便偷来阅读。他父亲担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传,答应待他长大之后再传授。没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请求父亲允许他现在阅读,他父亲很受感动,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真是到了无时无刻不在练习的地步。没有纸笔,他就在身上划写,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划破了。有时练习书法达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练字竟忘了吃饭,家人把饭送到书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着墨吃起来,还觉得很有味。当家人发现时,已是满嘴墨黑了。
王羲之常临池书写,就池洗砚,时间长了,池水尽墨,人称 "墨池"。现在绍兴兰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庐山归宗寺等地都有被称为"墨池"的名胜。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和刻苦精神很受世人赞许。传说,王羲之的婚事就是由此而定的。王羲之的叔父王导是东晋的宰相,与当朝太傅稀鉴是好朋友,稀鉴有一位如花似玉、才貌出众的女儿。一日,稀鉴对王导说,他想在他的儿子和侄儿中为女儿选一位满意的女婿。王导当即表示同意,并同意由他挑选。王导回到家中将此事告诉了诸位儿侄,儿侄们久闻稀家小姐德贤貌美,都想得到她。稀家来人选婿时,诸侄儿都忙着更冠易服精心打扮。惟王襄之不问此事,仍躺在东厢房床上专心琢磨书法艺术。稀家来人看过王导诸儿侄之后,回去向稀鉴回票说:"王家诸儿郎都不错,只是知道是选婿有些拘谨不自然。只有东厢房那位公子躺在床上毫不介意,只顾用手在席上比划什么。"郡鉴听后,高兴地说:“东床那位公子,必定是在书法上学有成就的王羲之。此子内含不露,潜心学业,正是我意中的女婿。”于是,把女儿嫁给了王素之。王导的其他儿侄十分羡慕,称他为“东床快婿”,从此 "东床"也就成了女婿的美称了。
为了练好书法,他每到一个地方,总是跋山涉水四下钤拓历代碑刻,积累了大量的书法资料。他在书房内,院子里,大门边甚至厕所的外面,都摆着凳子,安放好笔,墨,纸,砚,每想到一个结构好的字,就马上写到纸上。他在练字时,又凝眉苦思,以至废寝忘食。
他认为养鹅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从鹅的某些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有一天清早,王羲之和儿子王献之乘一叶扁舟游历绍兴山水风光,船到县禳村附近,只见岸边有一群白鹅,摇摇摆摆的模样,磨磨蹭蹭的形
七、王羲之的书法故事?
王羲之在书法史上有"书圣"的美誉,其作品《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书"。他有很多的故事流传于世。
这里说一个趣事以晌读者。
话说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自幼受父亲的影响和熏陶,书法很早就被人们广为称赞。于是他常常以自己的书法作品向世人炫耀。一天,王羲之看到了献之的一幅作品少了一个点,就拿笔补上。当王献之拿出这幅作品给母亲展示的时候,母亲看了之后却说:"儿啊!你练了这么多年的字,也只有一点向你的父亲。"献之听后愕然,认真地重新审示自己的作品后,发现了自己的差距,顿时恍然大悟,羞愧难当。
之后,王献之发愤努力,虽然与父亲王羲之还有差距,但也成为了书史上的优秀代表,后人将其与其父并称"二王″,影响至远!
可见王羲之在书法史上有多么的"牛"!!
八、概括颜真卿书法,王羲之书法,张旭书法?
王羲之的书法特点: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总之,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实际上这是书法艺术的觉醒,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
颜真卿书法特点: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遭劲舒和,神采飞动。
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他的真书雄秀端庄,结字由初唐的瘦长变为方形,方中见圆,具有向心力。用笔浑厚强劲,善用中锋笔法,饶有筋骨,亦有锋芒,一般横画略细,竖画、点、撇与捺略粗。这一书风,大气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气象。
九、如何练习书法?
如何练习书法?这是一个方法论问题,颜二试着回答,若不尽周祥,请师友斧正。
现代书法家潘伯鹰先生在《中国书法简论》中说:“除非我们不学习中国字,若要学,便须从笔法入手。”这里所说的笔法,指的是书写的基本技法,包括执笔、运笔、点画和结字的方法。潘伯鹰是当代著名书法家和理论家,他认为练习书法先练习笔法。那么古人是如何学习书法的呢?
唐朝大书法家韩方明《授笔要说》:
“昔岁学书,专求笔法。”
大名鼎鼎的黄庭坚黄山谷,在《山谷论书》里说:
“古人能工书,无他异,但能用笔耳”;“凡学书,欲先学用笔。”
可见潘伯鹰先生总结是非常有道理的,是从古到今的学习传统。
有些师友说,练习书法不是从临帖入手吗?很对,是要从临帖入手,学习古人经典法帖,是书法进步的唯一途径。但是为什么临帖呢?临帖的目的是什么呢?临帖就是学习古人的笔法。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不一开始就临帖呢?
晚晴书法家徐谦在《笔法探微》中说:“作书不求笔法,而事临摹,则无书。”
对的,这是告诉我们,在临帖之前,得先有笔法的概念。可见笔法跟临帖是不能划等号的。据颜二经验,临帖之前先要学习点画规则的,对点横竖撇捺有个大概的熟悉。因为字由点画组成的,点画就是一个零件,成品是由零件组成的不是?一个字就是一个成品。
另外徐谦提出了一些观点,对于我们今天依然警示作用,他说:
“我国近三百年无领袖群雄之大书家,乃由不讲笔法之故。”又说:“今人或有思创作者,又患不知笔法,信手涂鸦,徒成恶道。”
是不是很熟悉呢?直指当今“江湖书法”、“丑书”、“乱书”、“射书”!这是题外话,但也从一个侧面表明,学习书法不学笔法,必将走入恶道,成为笑话。
那么,如何练习书法?这个脉络就很清楚了:执笔——运笔——点画——临帖。为了让初学者更好的理解,下面就一一展开讲一下。
执笔
古人论述执笔的方法林林总总,纷繁复杂,有单钩法、双钩法;有执管法、扌族管法、撮管法、搦管法和握管法等等,有些古用语我们甚至看不明白。那颜二就直截了当,介绍一种自认为最实用的方法:五执笔双钩执管法。
方法:五个手指分成两组,依次包住笔杆。拇指、食指和中指拿住笔杆,中指无名指依次抵住笔杆,小指抵住无名指,掌心是空的,手指要有力。如图
原则:掌虚指实,运笔自由圆畅没有阻碍。张旭:“妙在执笔,令其圆畅,勿使拘挛。”
运笔
知道正确的执笔方法后,就要学习运笔了,运笔的原则是灵活自如,可以自由发挥、控制毛笔,写出高质量的线条。
要实现这一目的,就要懂得用腕。人手最灵活的部位就手关节,对于写字来说,手腕是最灵活的部位,因此在写字时多运用手腕,有利于写出线条的出各种形态,看起来生动多姿。这是区分书法高下的主要因素。
宋姜夔《续书谱》:
“大抵要执之欲紧,运之欲活,不可以指运笔,当以腕运笔。执之在手,手不主运;运之在腕,腕不主执。”
后世奉为金科玉律。沈伊默先生也说:
“执笔是手指的职司,运笔是手腕的职司。”
具体动作有上下、左右、旋转三个,原则是书写时线条尽可能保持中锋运动。如图
上下左右是写直线条时的基本动作,横竖撇捺点都要用到;旋转是写弧线条时的动作,绞转笔法的常用方法,有时点也用到。这里面有很多方法和技巧,需要师传或者在实践中去领会和感悟,也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点画
永字八法的应用。如图:
永字八法基本上涵盖了横竖撇捺点钩的写法,可以说囊括了“字”的所有“零部件”,是一个范本。据说是唐朝张旭所创,张旭是当时赫赫有名的书法家,他在当时的长安开书法培训班,开馆授徒,一时学徒众多,哗然于市,引起过轰动。学生刚入门时就让学习这个永字八法,颜真卿《述张长史十二意》里说:“…众有师张公(张旭)求笔法,或有得者,皆曰神妙。”可见这不是简单的八个笔画,里面有很多妙处,需要好好学习,花时间去“悟”。颜真卿的意思是很明显的,或有得者,不是所有人都能领悟学会的,但是学会了的都说很神妙。这个是基础的点画规则,很多笔法如提按、使转等都是由此衍生出来,细心体会,应该可以领悟神妙之说。
永字八法是学习书法绕不过去的门槛,具体的写法就不展开了,有心的同学可以按图慢慢临写。
临帖
临帖是练习书法的重头戏,是天天都要做的事情。书法所有的精气神首先来源于古人法帖,我们的文化和人文情怀的传承也是来源于此。临帖有几个步骤,临帖首先要读帖,然后对着字帖临,叫对临,熟悉以后背临,最后意临,然后就可以进行作品创作了。
临帖原则:像。临得像是第一位,须规规矩矩按字帖临写,千万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妄加笔画,乱涂胡写。
从前的人,临帖是从描红开始的,我们经常说临摹临摹,其实是先摹后临。其中摹就是用薄纸蒙在字帖上,用细线笔双钩描出轮廓,然后用朱笔摹写。这样的好处是先掌握点画的形态和位置,每一个帖每一个书法家的风格都不一样,其点画形态也不一样,字的结构,笔画的位置也不一样。描红就是要先对字帖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为下一步对临背临作基础。我发现现在很多人临帖把这一个步骤忽略了,认为简单且麻烦。所以很多人临帖临了很久都没有办法把字的结构临准确,为了省事,其实是浪费了时间。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骤,对临。
对着字帖一个字一个字的临,这时要特别注意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和笔画的位置结构,要仔细读帖。对于字帖的行笔轨迹了然于胸,笔画大小粗细,行笔的轻重缓急等,依样画葫芦,临写出来,然后再对照字帖,找出不到位、不像的地方,然后再临写。如此反复再反复,一定要用心、细致,不要怕麻烦。
第三步骤,背临。
对临一段时间后,觉得差不多了,就要拿开字帖放一边,像背书一样背着临,这个步骤是检验你之前对临的效果的,要求也要务求准确,临得跟原帖像,特别注意原字帖的章法和神韵,不仅要“形”像,还要“神”像。如果效果不好,要回去继续对临,互相交叉练习,背临——对临——背临…。
(图为王铎临圣教序)
第四步骤,意临。
意临可以加入你自己的想法了,依照原帖的笔法、神韵等等,加入你自己的东西,是要把字写“活”。临帖不是目的,临帖只是方法,是学习的渠道。如果你临颜真卿的,你写的字完全是颜真卿的,那你就把字临死了,你临得再像也没有用,完全没有自己的风格,你的书法就完蛋了。现在有些人学习楷书,特别是欧楷,把字写得僵直没有变化,像印刷体一样,这是一个坏毛病,不好。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就是这个道理。书法中所追求的“字如其人”,是我们通过临帖学习古人前人的东西,为我所用,然后用以表达我们自己的思想、学识,甚至道德品质等,这才是学习书法的最高追求。
以上是一家之言,我是学习书法的颜二,欢迎讨论交流,谢谢!
十、王羲之几岁开始学习书法﹖?
四岁。当然,其父缘故,他肯定年龄更早的时候就开始握笔书写了。只是从开始到上得了桌面还会有一个过程,那么七岁成书便是指已经有自己风格的时候了 ,所以这样说来,王羲之几岁开始学习书法就变得很笼统很模糊。直接说王羲之自幼爱好书法最合适不过了!那样就避过了几岁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