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权行书书法(柳公权行书书法字帖)
一、柳公权书法故事?
故事:
小的时候写字写得很糟,常常因为大字写得七扭八歪受先生和父亲的训斥。小公权很要强,他下决心一定要练好字。
经过一年多的日夜苦练,他写的字大有起色,和柳家塬年龄相仿的`小伙伴相比,公权的字已经成为全村最顶尖的了。
从此以后,他写得大字,得到同窗称赞,老师夸奖,连最严厉的父亲的脸上也露出了微笑,小公权感到很得意。
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在村旁的老桑树下摆了一张方桌,举行“书会”,约定没人写一篇大楷,互相观摩比赛。公权很快就写了一篇。
这时,一个卖豆腐脑的老头放下担子,来到桑树下歇凉。他很有兴致地看孩子们练字。柳公权递过自己写得,说:“老爷爷,您看我写得棒不棒?”
老头接过去一看,只见写得是:“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老头觉得这个孩子太骄傲了。皱了皱眉头,沉吟了一会儿,才说:“我看这字写得并不好,还不值得在人前夸。这字好像是我单子里的豆腐脑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有形无体,怎么还值得在人前夸耀呢?”
几个小伙伴都停住笔,仔细听老人的点评。小公权见老头把自己的字说得一塌糊涂,不服气地说:“人家都说我的字写得好,你偏说不好,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老头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当!不敢当!我老汉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可是,人家有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就到华京城里去看看吧!”
刚开始,小公权很生气,一位老头在骂他。后来想到老人和蔼的面容,爽朗的笑声,又不大像骂他,就决定到华京城里去看看究竟。
华京城离柳家塬有四十多里路。第二天,小公权起了个五更,悄悄给家里人留了个纸条,背着干粮就肚子赶往华京城了。
柳公权一进华京城门,见北街一棵大槐树下摆着个白布幌子,上面写着“字画汤”三个大字,自提苍劲有力,笔法雄健潇洒。树下围了很多人,他挤进人群去看,不禁惊得目瞪口呆。
之见一个黑瘦的畸形老头,没有双臂,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住铺在地上的纸,右脚夹起一只大笔,挥洒自如地在写对联,他运笔如神,笔下的字迹似万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的看客们阵阵喝彩。
小公权这才知道卖豆腐脑的老人没有说假话,他惭愧极了,心想:和字画汤老爷爷比起来,自己的字真的还差得远呢。他扑通一声跪在字画汤老爷爷面前,说:“我愿拜您为师,我叫柳公权,请收下我,愿师傅告诉我写字的秘诀……”
老爷爷慌忙放下脚中的笔,用脚拉起小公权说:“我是个孤苦的畸形人,生来没手,干不成活,只得靠脚巧混生活,虽能写几个歪字,怎配为人师表呢?”
小公权一再苦苦哀求,老爷爷才在地上铺了一张纸,用右脚提起笔,写道:“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老人向公权说这就是我写字的秘诀。
“我自小用脚写字,风风雨雨已经练了五十多个年头了。我家有个能盛八担水的水缸,我磨墨练字用尽了八缸水。我家墙外有个半亩地大的涝池,每天写完字就在池里洗砚,池水都乌黑了。可是,我的字练得还差得远呢!”
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牢记在心里,他深深地谢过这位老师傅,才依依不舍地回去了。
自此,柳公权发奋练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衣肘上补了一层又一层。他尊崇老师傅的教诲,研习百家之长,既学习颜体的清劲丯肥,也学习欧体的开朗方润,学习字画汤老师傅的奔腾豪放,也学宫院体的娟秀妩媚。
二、柳公权书法特点是什么,柳公权书法欣赏?
柳公权书法的特点:
柳公权的书法在唐朝当时极负盛名,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也由于他作品独到的特色,因此,柳公权的书法有“柳体”之称。
早期
这一时期是从二十几岁到六十岁。宋赵明诚《金石录》载:贞元十七年(801),柳公权二十四岁时已书碑《河东节度李说碑》;此碑由郑儋撰文,原石在洛阳,已佚,但或可想象其为年少妍华之书。元和十五年,四十三岁时柳书《左常侍薛苹碑》;长庆四年(824),四十七岁时书《大觉禅师塔铭》等。虽然这些书迹都已不存,但可以看到他二十多岁时的书艺已为社会重视,否则是不会被这些权贵所青睐的。柳在五十岁以前的作品,今只有《洛神赋十三行跋》、《金刚经刻石》(敦煌本)可睹风采。对这些柳公权书法欣赏,从中可见其学锤繇、王羲之的书体,仿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陆柬之的体态。
柳公权五十岁以后的作品,据《金石录》载,有:《涅盘和尚碑》(五十一岁),《李晟碑》(五十二岁),《王播碑》(五十三岁),《将作监韦文恪墓志》(五十四岁),太清宫钟铭》(五十四岁),《升玄刘先生碑》(五十六岁),《大唐回元观钟楼铭》(五十九岁),《赠太尉王智兴碑》(五十九岁)等。柳五十岁以后,只有《李晟碑》、《大唐回元观钟楼铭》以及墨迹《送梨帖跋语》,可见其楷书概貌,虽能看到又有进境,但尚未大成。康有为说:“柳诚悬《平西王碑》学《伊阙石龛》而无其厚气,且体格未成,时柳公年已四十余,书乃如此,可知古之名家,亦不易就,后人或称此碑,则未解书道者也。”(《广艺舟双揖》) 如果柳公权不能享高寿,那末六十岁之前,虽有很好声名,但终未能成一书坛巨擘。
鼎盛时期
六十岁以后的十年中,柳书进入鼎盛时期,如丽日当空。这一时期,文献载有《冯宿碑》、《检校金部郎中崔稹碑》、《淮南监军韦元素碑》、《义阳郡王苻磷碑》等等将近二十通碑,而以《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为柳体的典型,声名最为卓著。
至《玄秘塔碑》、《神策军碑》柳体已大成。它一变中唐肥腴之风,用笔骨力深注,爽利快健,以方为主,济之以圆,且在蹲锋与铺毫之间显示瘦硬劲挺之线条,这便是“柳骨”(下文再作阐述)。在笔画之间已有自家面目,横之长者瘦挺舒展,横之短者粗壮有力;竖画较之横画为粗,以为主笔,求其变化;其撇,长者轻,而短者重;其捺必重,显示矫健力度;其钩、踢、挑必顿后回锋迅出。柳体在结字上,也似颜真卿书正面示人,左右较匀衡,但纵长取势,且中密外疏。在整体书风上,柳体如“辕门列兵,森然环卫”(岑宗旦书评):“书家谓惊鸿避弋,饥鹰下(韦冓),不足喻其鸷急”(王士禛《池北偶谈》)。柳体法度森严,面目又变颜体之肥,而为清劲挺拔,瘦硬通神,在唐晚期以一种新的书体及其劲媚之美引起了人们对柳体的赞赏。
新发展时期
七十岁以后的十年中,柳公权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此阶段书碑记载很多,即据《金石录》所载,便有七十岁时书写的《商于新驿记》、《山南西道节度使王起碑》等,七十一岁书有《牛僧孺碑》、《太子太傅刘沔碑》,七十三岁书《普光王寺碑》等近十通。今天仅见《太子太傅刘沔碑》与《魏公先庙碑》、《高元裕碑》等。从以上这些碑中,可以看到柳公权似乎想继《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淋漓尽致地表露柳体之后,再辟一新的境界。欲以淡拙渗透笔法,以平易渗透结体,以古雅渗透气韵。因此中期那种刀切钢铸般的用笔就有所收,抛筋露骨的结体有所隐,森严峻峭的风棱有所敛。清杨守敬对此悟识尤深,云:“ 《苻璘碑》、《魏公先庙碑》、《刘沔》、《冯宿》皆敛才就范,终归淡雅。”(《学书迩言》)他甚至认为,“《高元裕》一碑,尤为完美”。虽然《苻璘碑》(六十一岁)、《冯宿碑》(六十岁)都为七十岁前所书,但七十岁以后的变化,其思想之根早已潜伏于彼。不过“柳骨”已经过数十年千锤百炼而成,柳公权也终未能再化出全新的另一番面目来。我们只看到柳书在这一时期冉冉斜阳的一种魅力。
润色辉映时期
八十岁以后的八年中,柳公权进入人生和书艺创作的晚期。他依然让生命与书艺交互滋养:生命在书艺创作中前行,书艺又为生命润色辉映。他至八十七岁仍书有《太子太保魏谟碑》(《宝刻类编》著录)。从柳公权代表作品《复东林碑》可以看到他以生命最后一段晚霞映染在碑的字里行间。那种风采已不是朝阳般的充满蓬勃生机的光辉,也不像灼灼当午的炎日,而是一片灿烂的晚霞;笔锋的利铦转入内部,气韵与自然贴近,通篇之旨趣与大化亲和,是宗匠晚年的心智所悟,老笔所致。柳公权就像一位得道之人向青山深处走去,攀上极顶,又终于消逝在山阿里,将书魂凝刻进书学的峰峦中。
经过不同的历练,柳公权才在书法上取得了非凡的成果。我们对他每一时期的柳公权书法欣赏时,就可以看出他不同时期的书法的魅力。
三、柳公权书法专家评语?
柳公权书法特点,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刚从艺宴商城那里看到以下几点:柳公权楷书的笔法劲练、稳而不俗、险而不怪、老而不枯、润而不肥、仪态冲和、遒媚绝伦。
笔画均匀硬瘦、棱角外露、富于变化、避免单调重复。
横画大都方起圆收、骨力劲健、起止清楚、短横粗壮、长横格外瘦长,神采清秀。
竖画顿挫有力、挺劲瘦长、凝练结实、撇画锐利,捺画粗重稍短而踢起,用笔干净利落。总体上内敛外拓、中宫收紧、四肢开展,于严谨中见疏朗开阔的风姿。
四、柳公权早期书法风格?
答:柳公权书法特点是字体结构非常的遒劲,且每一个字都非常地严谨,笔画刚劲有力,笔画书写流畅、用笔变化丰富,丰润劲朗,雄强坚毅,风神俊逸,沉着果敢,正大光明,直指心性。柳公权是唐代晚期著名的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以楷书最为著名,他的楷书出自颜真卿,并和颜真卿齐明,并称为“颜筋柳骨”。
柳公权是楷书书体的总结者和创新家,他在研究和继承钟繇、王羲之等人楷书风格的基础上,遍阅近代书法,学习颜真卿,溶汇自己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楷书,为后世百代楷模,成为“唐书尚法”的突出代表之一。柳公权是唐朝时期的诗人、书法家,他的书法最被人熟知的,就是楷书,刚开始是学习王羲之的书法,后来又开始看唐代名家的书法,然后在自己的书法中吸收了颜真卿、欧阳询的长处,并加上自己的创新,就创造了属于他自己的“柳体”。
柳公权的字体展现了字瘦而硬的特征,以此说明下笔的力度很足;除此之外,书法作品干净秀丽,一幅作品一气呵成,比较连贯流畅;以及书法作品的结构很严谨,字体之间充满整体性和力度美。
五、柳公权的书法特点?
柳公权书法特点: 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稳而不俗、险而不怪、老而不枯、润而不肥、仪态冲和、遒媚绝伦。笔画均匀硬瘦、棱角外露、富于变化、避免单调重复。 横画大都方起圆收、骨力劲健、起止清楚、短横粗壮、长横格外瘦长,神采清秀。
扩展资料: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朝中期官员、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
柳公权二十九岁时进士及第,早年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并入夏州李听幕府。于穆宗、敬宗、文宗三朝官居侍书,长在朝中。共历仕七朝,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称“柳少师”。咸通六年(865年),柳公权去世,年八十八。获赠太子太师。
六、颜真卿柳公权谁的行书好?
颜真卿和柳公权都是以楷书闻名与世的唐代著名书法家!两人除了楷书,也都有行书的传世作品,如颜真卿行书有"三稿",即《祭侄文稿》、《祭伯文稿》和《争坐位稿》; 柳公权的行书有《蒙诏帖》、《伏审帖》。
至于谁的行书好?当然首推颜真卿的行书,颜真卿在行草书上成就几乎可以比肩与王羲之,被誉为书法史上的“亚圣"!他的《祭侄文稿》被誉为千古第二行书!
颜真卿的行书,打破了晋唐以来结体茂密、字形稍长的娟秀飘逸之风(二王书体),形成了一种开张的体势,结体宽博,平正奇险,质朴遒劲、浑然天成的书风,这也形成了与二王流派截然不同的一种书体!
而柳公权的行书,是初学二王,后又学欧、虞、褚、颜等各体之后才自成一家,整体来说,还依然是属于二王流派的继承和延续者,并没有太多创新!所以他的行书在书法史上的影响力稍弱,也无法与颜真卿相提并论。
七、柳公权的行书有什么特点?
柳公权的行书和楷书一样,笔画刚劲有力,笔画书写流畅、用笔变化丰富,比如他的行书墨迹《蒙昭帖》。总之,无论行书还是楷书,柳体都以刚劲著称,不愧为“颜筋柳骨”。我初学书法就是学习的柳公权的《玄秘塔碑》,从中获益良多,如果你喜欢柳体,又想学瘦劲风格的书法,那你就去学习柳体吧,一定可以从中获得很多的乐趣。
八、柳公权代表书法作品?
柳公权的代表作书法
玄秘塔碑
九、柳公权是什么书法字体?
柳公权写的是楷书柳体。是柳公权继承前人的笔法等创新而成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
柳公权是唐代的书法家、诗人,字诚悬,汉族,生于778年,祖籍是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是宫至太子少师,故世称柳少师。
十、柳公权的书法小故事?
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这时,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几个字“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皱眉头。
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小公权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不敢,我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可是,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看看去吧。”
第二天,小公权起了个五更,独自去了华京城。一进华京城,他就看见一棵大槐树下围了许多人。他挤进人群,只见一个没胡双臂的黑瘦老头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纸。
右脚夹笔,正在挥洒自如地写对联,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的人们阵阵喝彩。小公权“扑通”一声跪在老人面前。
说:“我愿意拜您为师,请您告诉我写字的秘诀……”老人慌忙用脚拉起小公权说:“我是个孤苦的人,生来没手,只得靠脚巧混生活,怎么能为人师表呢?”
柳公权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铺了一张纸,用右脚写了几个字:“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记在心,从此发奋练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衣肘补了一层又一层。经过苦练,柳公权终于成为我国著名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