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献

核雕双手合十寓意(木雕双手合十)

1. 木雕双手合十

捂鼻子石刻像源于中国明朝时期,明朝是中国封建王朝中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它的出现标志着封建专制统治格局的形成,也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传承中一个重要的阶段。捂鼻子石刻像主要出现在陕西、山西和河南等地,其中陕西的“瘦西湖捂鼻像”和山西的“壶口瀑布捂鼻像”最为著名。捂鼻子石刻像是当时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其寓意是清净、威严、美好和高雅等,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和文化审美特征,也是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现有的雕刻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瑰宝。_

2. 木雕双手合十向佛

旅游业。老挝是中南半岛上唯一只有山、不靠海的内陆国家,在上世纪中叶之前,连年战乱使老挝经济瘫痪,百姓穷困潦倒,整个国家唯一的救命稻草只有林木资源出口。在老挝北部的山区,特别是丰沙里省周边有着无边的原始森林,过去的几十年里,老挝的主要外汇收入皆依靠木材(红木为主)出口到越南、泰国等周边国家,之后再转销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

近些年,老挝政府意识到一个严重问题:单纯靠资源输出改变国家经济低迷状况是不现实的,哪怕有再多的树木资源,也会有伐尽的一天!于是,在90年代初,老挝向全世界开放了旅游资源,后又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如今这个唯一没有海的东南亚国家反而一跃成了区域旅游强国。

从2010年开始,这个仅有700万人口的小国,每年都要接待超过450万的外国度假观光客,其旅游业地位和收入仅次于泰国和马来西亚,以至于旅游业如今已经成为了老挝最大的经济支柱产业,而其中贡献最大的“功臣”,则正是其北部城市——琅勃拉邦!

1995年,琅勃拉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从那时起,琅勃拉邦开始打造“世界度假天堂”的招牌。如今,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网站上仍可看到关于琅勃拉邦的评价——“琅勃拉邦城区保存完好的景观(指众多佛教建筑和法式别墅)展现了两种不同的传统独特文化相互融合的特征……”然而,网站也提出了一些担忧,“由于该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压力,旅游业(指游客量增加)可能会成为这座古城的首要威胁……”

这绝对是一个“进退两难”的担忧,但小城要更好的生存,就要有所包容和牺牲,乐观的预见,或许在旅游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会更有能力反哺小城文化和古代遗产的保护。不可否认,琅勃拉邦如今真的是老挝各地区最吸引人的旅游目的地,没有之一,就连首都万象也无法与之相比!毕竟,每年近500万的外国游客所创造的旅游收入,已经上升到提振国家经济的高度,这足以证明一切!

在近十年的境外自驾游过程中,我曾五次到过老挝,且每一次都会去琅勃拉邦打卡:从最初那个默默无闻的宁静内陆小城,到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旅游服务设施,再到蜚声全球的著名度假胜地,我亲眼见证了琅勃拉邦的变化,也真切感受到了“老挝神话”的最终实现。

琅勃拉邦如泰国清迈一样,也是一个可以唤起人们对古老文化、佛教文化和浪漫情怀的宁静小城,时间仿佛会在这里停滞不前。由于当地的民风纯朴,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十分完好,更没有过分商业化的人情世故,因而它也被公认为东南亚地区传统与殖民风格最完整的城市,甚至还被著名旅游杂志形容成“旅行者的香格里拉”!

历史上的琅勃拉邦作为古老澜沧王国的国都存在了200多年,即使在老挝独立后定都万象的初期阶段(1945年~1975年)的30年里,琅勃拉邦仍然具有王都那至高无上的地位。小城被茂密的山峦紧紧围绕,湄公河(MekongRiver)和南康河(NamKhan)在这里交汇。自1893年老挝沦为法国的殖民地之后,西方文化逐渐渗透到了当时民智未开的宁静小城,如今我们在琅勃拉邦小城里所看到的法式别墅建筑,也多建于那时。

琅勃拉邦是东南亚的佛教中心,漫步在佛音入耳的街道上,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寺庙和佛塔(仅在市区内就有30多处寺庙),而当地居民也笃信佛教,人人都有一颗向佛之心,日行慈悲之事,是名副其实的“佛都”。我们随意走进一处寺庙,与管理人员交谈。对方行合十礼,微笑着回答我们的询问。据说,琅勃拉邦现有10万多一点固定人口,其中包括近2000位和尚。僧人们日常接受居民的供养,同时也为当地人尽佛家之能事。

在琅勃拉邦的几十座寺庙里,香通寺的名气最大,地位最高,游客也是最多的。这处寺庙建于1560年,直到1975年,一直都是老挝皇室的私有财产。寺庙的主殿是琅勃拉邦寺庙的经典风格,美观大气,庄重肃穆;另外,在寺院的深处还有一座12米高,装饰奢华的葬仪礼堂,内有用金色龙头装饰的御制灵车和王室骨灰金瓶。

王宫博物馆也是大多数外国游客必到的参观之地,内藏有一批极为珍贵的宗教物品和众多高价值古董,这里曾是王室起居生活之所。特别是这里供奉着一尊名为“勃拉邦”的佛像(属老挝的国宝),非常值得一看。据说,正是有了这尊佛,才诞生了如今的小城“琅勃拉邦”之名(1560年起)!

每日天刚蒙蒙亮的时候,琅勃拉邦街头就会出现一道非常特别的风景——几十上百一队,身着橙色僧袍的大小和尚开始沿街化缘,每条街道一侧都有许多市民恭敬跪倒路边,双手奉上糯米食粮和水果。这就是旅行者们最热衷体验的当地特色项目——琅勃拉邦布施!

能够选择去琅勃拉邦的游客,大部分是向往那种宁静和淳朴生活。游客在这里可以骑着自行车在老城闲逛寺庙,或乘船沿湄公河观光,或是包车去光西瀑布避暑,亦或是登上普西山欣赏古城和落日风景,那么你有没有想过去琅勃拉邦小住几天呢?Tips:琅勃拉邦推荐购买之物:夜市出售的色彩鲜艳的披肩,老挝咖啡,木雕纪念品和和特色小吃等。

3. 木雕练手

新手的木料选择原则有以下两点:

1、木料价格

建议用4000元/方以下的木料,4000是一个分水岭,像那些名贵木材肯定是不适合的,比如紫檀木、楠木、橡木等,尤其紫檀木,贵还不说而且木料硬度较高,新手下手力度精准度自己没有数,容易废料。

2、木料硬度

刚才就说过,硬度太高因为新手没有经验下手雕刻的力度太小刻不下去,力度太大又容易用力过猛,所以新手在初学前期选料要注意选择比较软的木料,松木就很适合,价格不贵软硬适,等度过一段时间之后再换一些便宜的杂硬木,由松木逐渐向硬木转换,其实说起来想练好手艺,拿硬木练手才是最出成果的。

4. 木雕双手合十怎么摆放

《浙江灵隐寺文案》

  灵隐寺,又名云林寺,位于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面,在飞来峰与北高峰之间灵隐山麓中,两峰挟峙,林木耸秀,深山古寺,云烟万状,是一处景色宜人的游览胜地,也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

  灵隐寺历史:

  它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为杭州最早的名刹。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清康熙南巡时,曾登寺后的北高峰顶揽胜。他看到山下云林漠漠,整座寺宇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晨雾之中,显得十分幽静,于是就赐名灵隐寺为“云林禅寺”。现在天王殿前的那块“云林禅寺”四个巨匾,就是当年康熙皇帝的“御笔”。 灵隐寺全盛时期,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僧徒达三千余众。北宋时,有人品第江南诸寺,气象恢宏的灵隐寺被列为禅院五山之首。 灵隐寺确实深得"隐"字的意趣,整座雄伟寺宇就深隐在西湖群峰密林清泉的一片浓绿之中。寺前有冷泉、飞来峰诸胜。

  灵隐寺主要景观:

  天王殿

  灵隐寺山门内的第一重殿——天王殿。殿门正上方挂有上下二个巨匾。上匾“云林禅寺”,乃是清圣祖康熙皇帝所赐,灵隐寺曾经又名云林禅寺,即是根据于此。下匾“灵鹫飞来”,乃是黄元秀先生所书。因为本寺对面有飞来峰,相传此峰是从印度灵鹫峰飞来。东晋慧理和尚认为:此峰乃是仙灵所隐,灵隐寺之得名即是缘由于此。因为本殿供有四大天王,故本殿名为天王殿。

  本殿正中,则供奉着是弥勒菩萨,它腆着大肚,咧着笑口。当你走上前去,他似乎是在对着你笑。你可知道他大肚容的是什么东西吗?你又可曾明白他为什么要如此开怀大笑吗?这答案就是:大肚能容,容世上难容之事;开怀大笑,笑人间可笑之人。

  弥勒,是梵文的音译,意译作慈氏,也就是慈悲之意。依佛经所载,弥勒出生于婆罗门家庭,后为佛弟子,先佛入灭,以菩萨身为天人说法,住于兜率夭。中国一般寺庙供奉之笑口常开胖弥勒像为五代时之契此和尚,是明州奉化(今浙江奉化)人,出家于岳林寺。他圆寂前,端坐在岳林寺一块盘石上说谒道:“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知。”人们以为他是弥勒的化身,故塑像供奉之。

  在弥勒菩萨像两旁,大家可以看到四位高大、威武的大将,他们个个身穿盔甲,手持武器,怒目而视,给人一种威震四方的感觉,有点像是我国古代战场上的将军,这就是大家时有耳闻的四大金刚了。不过请别怕!他们可都是护持佛法的大将,威武不能屈,去恶扬善,保护着每一位行善的人们。所以佛教中也有称他们为“护世四天王”。

  其中,手拿琵琶的是东方持国天王,手拿宝剑的是南方增长天王,手臂缠绕一龙的是西方广目天王,右手持伞、左手握银鼠的是北方多闻天王。他们四位所拿的法器分别代表着“风”、“调”、“雨”、“顺”,其象征的就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佛经上把众生世界,依次分为欲界、如无“三界”。每一界又以禅定修行

  功夫程度的高低分为若干天。欲界中最高级的天是“六欲天”,为天神所居。在欲界护持佛法的四位天王是指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阔天王。又称四大天王、护世四天王、护世夭。六欲天又分为六重,第一重在须弥山之蟹,叫“四大天王”。那里耸立着一座大山,名叫犍陀罗山。此山又有四个山峰,四天王及其眷属分住其上。他们“各护一天下”。

  (1)东方持国天王,身白色,手持琵琶,身穿甲胄,“持国”即指天王慈悲为怀,保护众生。守护东胜神洲。

  (2)南方增长天王,身青色,穿甲胄,手持宝剑,相传他因能使众生增长善根而得名。守护南瞻部洲。

  (3)西方广目天王,身红色,手中缠绕一条龙,所谓“广目”,佛经上说他是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保护众生。守护西牛贺洲。

  (4)北方多闻天王,身绿色,右手拿着形似雨伞的宝幡,左手持银鼠。多闻是指他的福德之名闻于四方。他又能以宝伞、银鼠制服众魔,保护众生财产,又是财富之神。守护北俱卢洲。

  在弥勒菩萨像的背后,大家可以看见一尊雕像——韦驮菩萨。他手执降魔杵,威严无比,象征着降伏世间一切邪恶势力。他曾发愿,护持佛法,永为众生服务。 韦驮,梵文音译为私建陀。依佛经传说,此神又称韦天将军,为南方增长天王手下八将之一,也是四天王三十二将中的首将。是僧团、寺院及斋供之最著名的护法神。在佛陀即将涅盘时,韦将军曾得到佛陀的附嘱,以护持佛法。因此,现在佛寺中,韦驮塑像一般都是面对大雄宝殿的释迦牟尼像,保护佛祖,驱除邪魔。灵隐寺韦驮雕像是南宋初期遗物,至今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这尊韦驮像高

  2.5米,是用一根香樟木雕刻而成,为灵隐寺中现存历史较早的佛像之一。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一般简称为“大殿”,它是寺院僧众早晚诵经共修的场所。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佛具有降服五阴魔、烦恼魔、死魔、天魔四大魔的智慧与力量,叫做“大雄”,也即一切无畏的大力士的意思,后来就把它作为释迦牟尼的“德号”。寺院因而也就把供奉释迦牟尼佛像的大殿称为大雄宝殿。

  本殿门前的正上方有“妙庄严域”四字,是前浙江省图书馆长张宗祥先生手笔,下方这块金碧辉煌的匾额题有“大雄宝殿”四字,是已故书法家沙孟海先生于1987年第二次重写。“大雄”是佛的德号,意思指佛有大力,能伏众魔,是称赞释迦牟尼佛威德高尚的意思。

  本殿是清代所建的仿唐建筑,它采用古代建筑单层三重歇山顶的传统手法,加上高高翘起的飞檐翼角,使庞大的屋顶显得轻盈活泼。殿字的瓦饰、窗花、斗栱、飞天浮雕以及天花板上的云龙绘图,均显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高超艺术。本殿共高33.6米,面宽七间,进宽四问,气势轩昂,雄伟壮观,在国内其它佛教寺院中并不多见。

  本殿正中莲花台上结跏趺坐的这尊佛像,就是佛祖释迦牟尼。这尊佛像是l953年重修灵隐寺时,由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邓白教授,以唐代禅宗著名雕塑佛像为蓝本,与华东民间艺人精心设计,共同创制,用二十四块樟木雕刻而成。并曾经得到了周恩来总理亲自审定。这尊佛像加莲花座共高有24.8米,仅像高也有19.6米,为我国目前最大的香樟木雕坐像。佛像造形体态丰满,慈祥和蔼,庄严肃穆。端坐莲台左手上抬,作吉祥姿态说法相,头部微微前倾,两眼凝视。

  当你进殿抬头瞻仰时,与佛像视线刚好相接,以示佛祖对众生的呵护。

  殿内东西两侧站立的雕像,名为二十诸天,出自《金光明经》,他们是掌管日、月、地、水、电、火、雨、风、富等天神。东边十尊是:婆竭罗龙王、增长天王、坚牢地神、鬼子母神、韦驮尊天、摩醯首罗天、多阔天王、大功德天、日宫天子,大梵天王。西边十尊是:阎罗天子、摩利支天、广吕天王、菩提树神、散脂大将、金刚密迹、持国天王、大辨才天、月宫天子和帝释尊天。他们个个手执法器和兵器都象征着神通广大,从其所穿戴的服饰上看,可以知道它是模仿我国封建王朝文武百官的服饰。

  趺坐后面东西两侧坐像,共有十二尊,号称“十二圆觉”,圆觉意为“圆满觉悟”,相传他们是佛祖的十二位大弟子。从东面排列分别是:文殊、普眼、贤首、光音、弥勒、净音;从西面排列分别是:普贤、妙觉、善慧、善见、金刚藏、威音。大殿内以十二圆觉这样的布局,在全国佛教寺院中是非常少有的。

  大殿后壁,大家可以看到一组大型雕塑,高20余米,雕塑材料全部用黏土塑成,不掺一点水泥。它以“童子拜观音”为主体,共有大小佛像150尊,个个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也充分表现了佛教《华严经》中善财童子南游遍参五十三位名师而后才能正果的典故。就是所谓的“五十三参”。

  这组群雕布局分天、地、海三层。最上层那尊形容枯槁、庭骨鳞峭的雕像,是释迦牟尼成佛前在雪山茹苦修行的形态。中层坐在麒麟上的金身像是地藏菩萨,最下层中间这尊手执净水瓶的是家喻户晓的观音菩萨,他脚踩鳌鱼,独占鳌头。此鱼传说是海中之王,其眼一眨,都有可能引起山崩海啸,洪水地震,后被观音菩萨所驯服,所以也就成了观音菩萨的坐椅。观音菩萨右侧,有一尊双手合十,身穿红肚兜童子,他便是善财,左侧是龙女,民间所传说的“金童玉女”,指了他们这两位。 这组涌壁群塑可以说是佛教艺术的上乘之作,充分体现了宗教艺术家们的神工技巧。

  药师殿

  本寺的第三重殿——药师殿,本殿单层重檐歇山顶,面揭七间,进深三间,正门上方有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所题的“药师殿”三字,字体端庄,道劲有力。殿中莲台座上结跏趺坐的是药师佛,左边站立的是日光菩萨,手托太阳,象征着光明;右边站立的是月光菩萨,手托月亮,象征着清凉。他们合称为“东方三圣”。

  据《药师经》记载:药师佛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又称为“大医王佛”。因为他能使众生离苦得乐,解除病痛和灾害,所以人们又称他为“消灾延寿药师佛”。他曾经在行菩萨道时,发过十二大愿,每愿都是为了满众生愿、拔众生苦、医众生病。

  东方净琉璃世界,殊胜庄严,那里的一切,都是无比的清净光明,没有五浊恶世,也没有三恶道,是佛教徒所向往的清净国土。

  大殿两边的十二尊塑像,是药师佛的十二位弟子,号称“药童”,又称药叉神将,顶盔贯甲,神态威武。手下各有七千神兵,供他调遣,他们按十二个时辰轮流值班,教化众生,保护众生。

  法堂

  本寺的第四重殿——直指堂。直指,意为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直指堂,也就相当于其它寺院的法堂,在寺院中它主要是用于讲经说法,寺院许多大型的讲经法会,都是在这里举行。

  法堂中间设有一个用东阳木雕的讲台,精美异常。上面放有一把狮子座,是法师讲经说法时的法座。寻因法师宣讲如来正法,能摧破外道邪魔,犹如狮子一吼,百兽皆服,故名狮子座。座位背面悬挂着雕刻精致的,它是法堂的主要特征。所谓法轮,是指佛陀说法,不止于一人一处,犹如车轮,展转相续,故名法轮。

  文物展厅

  法堂下面是灵隐寺文物展厅,厅展面积为638平方米,内设防水、防火、防潮、电子监控和空调系统。厅内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四、五十个展柜,内藏有灵隐寺历代珍藏的文物,其藏品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一是灵隐寺历代方丈所用过的法器,如拂尘、如意等;二是纯粹的文物,如南宋的瓷瓶;三是佛教方面的文物,如贝叶经、唐人写经以及出土的佛像等;最后就是丰富异常的书画珍品,如吴昌硕的篆写条幅,任伯年的所画的扇面,沙孟海手书对联、清代竹禅和尚所画的济公活佛等。其中部分文物极其珍贵,经过杭州市文物局审定,分别被评为

  一、二、三级保护文物。文物展厅可以说是灵隐寺历史的一个缩影,它体现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一座真正的宝库。

  华严殿

  本寺的最后一重殿——华严殿。从华严殿往下观望,五个大殿贯穿在一个中轴线上,层层递进,殿门上挂有原国家人大委员长乔石同志的亲笔题字“华严殿”。 华严殿内供奉有三尊庄严雄伟的佛像,中间手结毗卢印的是毗卢遮那佛,右边手持莲花的是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左边手持如意的是大行普贤菩萨。三尊佛像仅用一根珍贵巨大的楠木雕刻而成,佛像雕工精致,线条优美,为了和楠木本色相协调,只用金箔勾画了一些细细的花边,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整组佛像高达13米。据记载:三者都是华严世界里的圣人,所以又称为“华严三圣”,华严殿即是依此而得名。

  毗卢遮那佛,意为遍一切处。谓佛之烦恼体净,众德悉备,身土相称,遍一切处,具无边际真实功德,是一切注平等实性:即此自性,又称法身佛。普贤菩萨,以其居伏道之顶,体性周遍,故称普:断道之后,邻于圣位,故称贤。文殊师利菩萨,文殊师利意为妙德。以其明见佛性,具足法身、般若、解脱三德,不可思议,故称妙德。毗卢遮那佛理智完备,居中位:文殊菩萨主智门,立于毗卢遮那佛之左;普贤菩萨主理门,位于毗卢遮那佛之右。

  《华严经》上说:“文殊师利常为无量诸佛之母,常为无量诸佛之师,教化成就一切众生”,他在诸菩萨中号称“智慧第一”。在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中,山西五台山则是文殊师利菩萨示现应化的道场。

  《华严经》上说:普贤菩萨以十大行愿摄持教化众生,在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中,四川峨眉山就是普贤菩萨示现应化的道场。

  五百罗汉堂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自明代就有,后废。清初重建罗汉殿影响甚大,名播海内外,现在的罗汉堂是建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总面积为3116平方米,中央高

  度为25米,其平面呈“卍”字形,“卍”字为佛祖的三十二相之一,以示万法唯心、万德圆融、万缘俱息之意。它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罗汉堂。该建筑分别被省、市评为“钱江杯”、“西湖杯”优质工程奖杯。

  罗汉堂内供奉有500尊青铜罗汉像,每尊高为1.7米,底座宽1.3米,重1吨,其形象各异,表情丰富,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总造价耗资人民币三千万元。罗汉是梵语阿罗汉之简称,华言译为杀贼、无生、应供三义,为佛教声闻圣人。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无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盘,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供养,故称应供。据记载五百罗汉是佛陀身边五百位常随弟子。

  罗汉堂中央是一座佛教四大名山铜殿,分别供奉五台山文殊菩萨、峨眉山普贤菩萨、普陀山观音菩萨、九华山地藏菩萨。在佛教中,此四大菩萨分别象征大智、大行、大悲、大愿。铜殿高12.62米,翼展7.77米,底部面积5平方米。采用铸、锻、刻、雕、镶等12科工艺,三重檐,四立面,柱有盘龙,栏有镂花,造型精致,气势磅礴,为 “世界室内铜殿之最”,已被列为吉尼斯纪录。 道济禅师殿

  道济禅师殿,其中供奉有一尊右手拿破扇、左手持念珠、右脚搁在酒缸上的济公像,他就是民间家喻户晓的“济公活佛“。

  济公是历史上真实的人物,生于南宋绍兴十八年(公元1148年),卒于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原名李心远,法名济公,浙江台州人,是当时天台临海都尉李文和的远房孙。他剃度出家的地方就在灵隐寺。在他的一生行径中,被民间渲染得离奇古怪。事实上,济公是一位性格率真而颇有逸才的名僧。他的师父就是著名的瞎堂慧远禅师。济公佛学造诣颇高。但一生行径与一般出家僧人也确有不尽相同的地方。据记载,济公性格狂放不羁,饮酒食肉,行若疯狂,与一般寺僧格格不入,以致到了监寺不能相容的地步,当时住持灵隐寺和尚是瞎堂慧远禅师。有人就把济公的这种怪诞行为上呈予瞎堂慧远,慧远禅师不但不开除他,反而批复道:“法门广大,岂不容一颠僧耶”!大家这才不再议论。

  瞎堂慧远禅师圆寂后,济公不久就离开灵隐寺而到了净慈寺。他在净慈寺度过了余生,一直到端坐而逝。

  济公一生怡然飘逸,喜好云游,出行四方,足迹遍及浙、皖、蜀等地。他常衣衫不整,寝食无定,为人采办药石,治病行医,解忧排难,常常灵验,广济民间疾苦。因此,其德行广为人们所传诵。

  济公像的左右两侧是十八罗汉,以其为应受人天供养之真人,故又称十八应真。据经典记载,他们也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

5. 木雕手的雕刻方法

刻刀的基本技法可分为切、削、直刻、旋、戳、挤压六种。

1、切,一般用于平口刀操作,是食品雕刻中一种辅助刀法。

2、削,用平口刀操作,是雕刻前使用的一种刀法。

3、操作方法是左手托住原料,右手大拇指顶住刀背,其余四指握住刀把,用力向前推削或向后拉削,直至原料符合雕品的外型要求。

4、直刻,一般用于平口刀操作,是同其他刀法配合雕刻的一种简单而又常用的刀法。

5、旋,用平口刀操作,是多种雕品所必需的一种配合刀法。

6、操作方法是:左手和右手的拇指滚动原料,有手其余四指握住刀把,刀口倾斜向下,随着拇指的方向旋转,有时旋转要有一定弧度。

7、戳,一般用于圆口刀操作,操作方法是左手托住原料,右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刀的中部,刀身压在中指上,刀口向前、向下平推或斜推。

8、挤压,是用各种模型刀操作,操作方法是:原料放在木板上,右手拿刀,刀口向下对准原料用力挤压,使其成雕品的实体模型。

9、刻刀是一种特殊的技艺,不仅可以美化单个菜肴,而且可使整个席面艳丽多姿。13、刻刀所用的原料一般多是质地细密、坚实、色泽鲜艳的瓜果和根茎类蔬菜,如白萝卜、胡萝卜、马铃薯、地瓜、红苤兰、冬瓜、西瓜等。

6. 木雕双手合十图片大全

双手合十的悟空那就是五百年后的孙悟空了。

孙悟空刚刚开始时,学道法、得兵器、闹天宫。那时候的孙悟空是多么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也是天不怕地不怕,面对任何不公平的事就敢伸出金箍棒。

可是五百年后的孙悟空皈依佛门,学会了双手合十,表明自己的佛家弟子身份。

7. 木雕手法

重视人体美,突出个人的英雄气质和外向、奔放的审美情趣。在西方人物雕塑中,男子和女子多为半裸或全裸的姿态,给人一种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这是因为希腊罗马人欣赏人类魁梧、圆润的体格。

8. 手艺木雕

石雕一般采用大理石,花冈石,惠安石,青田石,寿山石,贵翠石等作材料!

花冈石,大理石适宜雕刻大型雕像,青田石,寿山石的颜色丰富,更适宜于小型石雕!

石雕的制作方法多种多样,根据石料性质和雕刻者的习惯各不相同,大自可分两种,也是传统的方法,构思,构图,造型以及打石雕刻都由个人独自完成!

而大型雕刻要在石料上画好水平线和垂直线,打格子取料,用简易测量控位的方法进行雕刻!

木雕,是雕刻的一种,在我们国家常常被称为民间工艺!

木雕可以分为立体圆雕,根雕,浮雕三大类!

木雕是从木工中分离出来的一个工种,在我们国家的工种分类中分为精细木工!以雕刻材料分类的民间美术品种!

一般选用质地细腻坚韧,不易变形的树种如楠木,紫檀,樟木,柏木,银杏,沉香,红木,龙眼等!

采用自然形态的树根雕刻艺术品则为树根雕刻!

木雕有圆雕,浮雕,镂雕或几种技法并用。

有的还涂色施彩用以保护木质和美化!

9. 木雕手型图片

不过都能雕刻翡翠的,呵呵,有,罗机,横车,电磨,小货的话我建议你用罗机,或者是横车,大一点的话就用电摸。

罗机 就是广州那边的牌子好`

横车,有组装和牌子货,牌子货很少,我只知道有个常州出的,还算可以

电摸,我一直用的是成都多的组装货,有劲,声音小,还有一种也是成都出的

牌子叫:国强|吧、

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10. 雕刻双手合十图片

那是2800年以前,黄土高原北部有个大沙丘,常从下面传来迷人的音乐。怎么回事?有人想挖开看个究竟,挖了个大坑什么也没发现,音乐也消失了。泄了气的人们纷纷离去,只有一个名叫武周的十来岁小羊倌,每天趁羊吃草时,不停地挖呀挖。他挖累了,就吹笛子,一吹就听见沙坑深处有声音在应和。如此不听地挖,不停地吹。

一天,武周突然听见说话声:“我们要出去了,你快躲一躲。”

武周高兴地喊了声:“快出来吧,我等你们十年了。”

一口气跑出十几里。后面“轰隆”一声,沙坑填平了,平地上出现了一座壮丽宏伟的庙宇。

庙里庙外有云雾缭绕,飞天起舞,乐手演奏,钟鼓声、琴瑟声、歌唱声连成一片。

武周看得入迷,不由得向前靠近。一瞬间,音乐戛然而止。

他仔细一看,歌舞者与观赏者都变成了石人,个个保留着刚才的姿态,庙宇变成了石窟。

这时,闻声赶来看热闹的人黑压压一片,站在了云飘云散的云冈前。不知谁叫了声“武周”,羊倌也变成了一个石人,他的手里还拿着笛子。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叫那座山为武周山。

11. 木雕双手合十图片

章字演变:

1.金文

2.战国文字

3.篆文

4.隶书

5.楷书

章(拼音:zhāng),乐竟为一章。从音从十。十,数之终也。

章笔顺:捺 横 捺 撇 横 竖 横 折 横 横 横 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