镂空地藏王菩萨核雕(地藏王菩萨石雕)
1. 地藏王菩萨石雕
恩马戈,登场于特摄剧《泰罗·奥特曼》的怪兽,江户时代出现的阎魔王,因为破坏山丘而被地藏王菩萨击败后封印在山中,被地藏王菩萨的石雕镇压,但是现代的建筑工程的爆破和随意移动地藏王菩萨的石雕而复活。和泰罗展开激战,最后被泰罗在地藏王菩萨的帮助下击杀。
2. 地藏菩萨雕塑
简答:敦煌莫高窟雕塑具有精致的形态美和富含文化内涵的艺术特征。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重要遗产之一,这里保留着丰富的壁画、佛像和镀金彩塑,其中以雕塑最为著名。雕塑是敦煌莫高窟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特征。
下面从雕塑的形态美和文化内涵两方面来介绍敦煌莫高窟雕塑的特征。
一、形态美
1、工艺精湛
敦煌莫高窟雕塑工艺精湛,刀法娴熟,力度把握准确。雕塑的形态线条流畅、结构严谨,形体比例协调。尤以韵律优美、精益求精的女性形象,具有强烈的几何感和抽象美。
2、造型清新
敦煌莫高窟雕塑刻画的缘起菩萨、羯磨童子、千手观音、地藏菩萨等形象,造型清新、栩栩如生。敦煌莫高窟融入了康彩重彩的风格,千手观音是敦煌莫高窟绘画艺术、造型艺术和装饰艺术的高峰之作,也是我国雕塑文化史的珍贵遗产之一。
3、风格独特
敦煌莫高窟雕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国际风格,展现出一个时期佛教的建筑与艺术的精华。秦代的希腊艺术、西域佛教传统艺术、汉朝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各种文化交流和融合等都在雕塑中得到了形式和内容上的统一和完美。
二、文化内涵
1、宗教性
敦煌莫高窟雕塑重视宗教性,将佛教意识渗透在造型的各个方面。在造型处理上深入阐扬佛教的内在美,表现出一种山水韵味。
2、文化交流
敦煌莫高窟雕塑承载着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揭示出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机制。其中有西域特有的摩尼、摄提、月氏、更夫等形象,也有佛教的菩萨,契丹的士兵和汉人的文士等,多彩的形象和文化交流,为现代人提供了一扇了解古文化的窗口。
3、历史性
敦煌莫高窟雕塑有着深厚的历史性和社会性,是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例如,495窟里的千手观音,是中国现代雕塑制作中使用的“锁链锯法”的先例之一。
以上是敦煌莫高窟雕塑的特征,下面从专业的角度提出更丰富更优质的建议:
1、深入了解佛教文化
佛教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深入了解佛教文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敦煌莫高窟雕塑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特征。
2、加强保护和传承
敦煌莫高窟雕塑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不可替代的,应加强对其的保护和传承。建议加强敦煌莫高窟的监管和管理,增加对游客的管理和引导,同时注意文物保护,弘扬传统文化。
3、创新发展
敦煌莫高窟雕塑作为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重要遗产之一,需要进行创新发展,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艺术的需要。这也为当代雕塑艺术家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艺术领域。
敦煌莫高窟雕塑展现了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独特魅力和精湛技艺,更展现出了中国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保护、弘扬和传承敦煌莫高窟雕塑的精髓,是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关心和投入的事业。
3. 地藏王雕塑图片
地藏菩萨现身的都是出家相,一身袈裟,一个锡杖。或是钵,或是珠,就这几种塑像
4. 地藏王菩萨石雕雕塑
位于九华山的这一佛像是一座地藏菩萨的雕像,是当地早在1995年就建造的一项工程,由于佛像之大,细节之考究,整座佛像的雕刻就耗费了十五年的时间,其投资金额更是高达15亿人民币,在2010年才正式亮相。
这座佛像一经亮相,就 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赞扬,不愧是最宏伟的一座雕像,此外这一佛像还是为九华山专门打造的,与九华山风景区相呼应。
5. 地藏王菩萨石雕像
昙华林四位雕像的人物是四大菩萨。昙华林是中国江汉平原最大的佛教寺庙,四大菩萨是佛教中非常著名的神话人物,在寺庙中进行雕像也是非常合理和文化传承的做法。四大菩萨指的是普贤菩萨、地藏王菩萨、观音菩萨和文殊菩萨。这四位菩萨在佛教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代表着文化、智慧、慈悲和力量,因此在佛教寺庙中非常常见。昙华林四大菩萨雕像造型逼真,栩栩如生,是中国佛教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6. 地藏王石像
五华山历史底蕴丰厚,位于山腰的隐静寺始建于晋,距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是著名的“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隐静寺由杯渡禅师亲手创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为他的修佛道场,也因此,五华山又称为“隐静山”。
“隐静禅林”是繁昌的古“十景”之一,其在中国的南传佛教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很高的地位,被佛教界和民间奉为“江东第二禅林”。当地素有“先有五华,后有九华”的说法。至今,每逢地藏王、观音的生日和圆寂日等重大佛事活动,朝山拜佛的香客骆驿不绝,一天可以达到数千、甚至上万人。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史可考曾两次来五华山,感叹并作诗“我闻隐静寺,山水多奇踪;岩种朗公橘,门深杯渡松。道人制猛虎,振锡还孤峰;他日南陵下,相期谷口逢 ”,遗迹太白碑已毁。
历代主要有张孝祥(南宋著名诗人,著有《水调歌头》)、梅尧成(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汤显祖(明著名戏曲家、文学家)、张伯玉(宋文学家)、张佑(唐朝才子、诗人)等文人墨客留恋五华山水风光和佛教文化,并留有许多诗词歌赋,其中,张佑的“松径上登攀,深行烟霭间;合流厨下水,对耸殿前山。润壁鸟音迥,泉源僧步闲;更怜飞一锡,天外与云还“、北宋诗人杨杰的“岩深映碧螺,金鬣(音‘liè’,是五华山金鱼泉独有的鱼种)弄寒波;莫念江湖好,江湖风浪多”和徐持的“鸟归山静人烟寂,树隐溪回石径斜;不是屐声惊犬吠,隔林何处觅僧家”的诗句甚为经典,广为流传。
7. 地藏菩萨雕刻
二郎山,俗称西山,位于神木县城西1公里的窟野河与芹河交汇处,因其山上有二郎庙延名。文人墨客视其貌似驼峰,又多称“驼峰山”。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武宗皇帝巡行驻跸,赐名“笔架山”。
二郎山巍峨峻秀,挺拨险要,东西石壁陡峭,松柏挺立,前后两峰凸起,中稍低凹,两峰中断处原建有一木桥,游人攀蹑而过,名“断续桥”。在前后相距1公里多的山脊上,依照山形地势,有一百余间(孔)建筑,殿、庙、亭、阁、窟疏密相间,错落有致,其规模颇为宏大各现特色。主体建筑有八仙洞,地藏洞、浩然亭、二郎庙、关帝庙、诸神殿、祖师庙、玉皇阁、娘娘庙等,其建筑多为单檐硬山式或砖石窑洞带廊檐,庙、殿现存明清壁画18幅。
多为工笔重彩,间有国画。还有明清及民国年间碑石60余通,明代及清嘉庆元年(1796年)摩崖题刻七方。特别是明代照壁,正面石刻“虎啸图”,背面石刻“九龙戏水图”,栩栩如生;明代石牌楼,造型古朴;地藏洞石窟藻井,雕刻细腻,均有较高的艺术及历史价值。山上还有抗日战争中部分爱国将领在“浩然亭”中留下的题刻,为古老的殿庙渗入了新的生机。
二郎山的创建年代,无确切记载,据《国家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载,明初山上已有庙宇,部分建筑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重修,清代至民国年多次修葺,“文革”间损毁严重,80至90年代数次维修。二郎山一年四季游人不断,特别是每年传统文化庙会期间,香火旺盛,商贾云集,遂成一方胜境。
2003年9月二郎山庙群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降惊喜二选一
阅读惊喜奖励
领金币
种树赚金币
去查看
搜索
神木到二郎山坐几路
陕西神木二郎山照壁
榆林神木二郎山门票
神木二郎山是否收费
陕西榆林二郎山风景区
爬神木二郎山要多久
8. 地藏王菩萨浮雕
1、南通狼山广教禅寺
广教寺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南郊的狼山,在中国佛教史上,狼山是大势至菩萨的道场,为中国佛教“八小名山”之首。广教寺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教寺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南郊的狼山风景区之中,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2012年10月入选“中华佛教100名寺”。狼山是江苏省著名的自然风景区,江苏的游览胜地,由狼山、马鞍山、黄泥山、剑山和军山组成。五山呈弧形排列,绵延3.6公里,总面积98.43公顷。
2、南通市天宁寺
南通天宁寺是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通天宁寺始建于唐朝,是南通年代久,规模较大而又保存较好的一座佛教寺院。它是南通江海地区现存的三座唐寺(狼山广教寺,如皋定慧寺,南通天宁寺)之一。天宁寺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光孝塔位于西北隅,其历史最久,有“未有城,先有塔,前人就塔建城”之说,此塔建于公元864年,塔身颀长玲珑,为濠河西北一景。天宁寺原系奉圣寺,居州治之西政和间(公元1111年—1118年)迁天宁禅寺并入报恩光孝,后以天宁禅寺通称。
3、南通市如皋定慧禅寺
定慧禅寺初建于隋朝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是一座建筑风格独特的山门北向的千年古刹。定慧禅寺位于如皋古城的东南隅,泮池路2号,占地面积约16亩,据唐代道宣和尚撰写的《续高僧传》记载,隋开皇十一年十一月,晋王杨广(即后来的隋炀帝)在扬州金城殿设千僧会,佛教天台宗实际开创者智顗大师应邀赴扬州授菩萨戒,途径如皋,诛茅建寺,取名定慧寺,同时建七级宝塔一座。
4、如皋市九华地藏寺
九华地藏寺始建于南宋隆兴年间,距今已有800余年历史。现建有明三暗五老式大殿一座,内塑地藏王菩萨像,右丰都帝,左东狱帝;十王殿十间,殿内塑十殿阎王像,文武判官,夜叉小鬼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西厢楼房十二间,上层僧人宿舍,下层营业用房;东厢四间,设供多佛,佛道并存。自古就有“去狼山烧香,不到九华地藏寺,功德只有一半”的说法。该寺暮鼓晨钟,香烟缭绕,与南通狼山广教寺遥相互应。
5、南通市通州区南山寺
通州区南山寺一期规划用地48、5亩,控制用地100亩。整体建筑按照明清风格设计,分三条轴线,中轴线上设 计建造牌坊、天王殿、放生池、大雄宝殿和万佛殿。东轴线设计建造多宝财神殿、通州塔、观音殿、药师殿和方丈楼。西轴线设计建造帝释殿、地藏殿、极乐水院、极乐楼和藏经楼。目前已经建好的有天王殿、放生池、大雄宝殿、观音殿、钟楼、鼓楼、法物流通处和厢房两幢。正在建设的有帝释殿,多宝财神殿和通州塔,准备开工建设的有牌坊、极乐楼、药师殿等。
6、南通市峨嵋山普贤寺
峨眉山普贤寺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南通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寺庙占地约35亩,建筑面积约15000平方米,总投入约5000万元。寺庙内分别建有普贤殿、万佛殿、大雄宝殿、藏经阁、东西厢房、素斋楼等建筑,有提供信徒修养身心的佛法堂、放生池、诵经阁等设施,寺庙给人以规模宏大、富有内涵的整体感觉,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来此进香、朝拜的信徒更是络绎不绝,近年来峨眉山普贤寺已成为南通佛教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今后必将成为我们南通城又一个新的旅游景点。
7、南通市海安县广福禅寺
广福禅寺,古名广福教寺,俗称东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国家3A级旅游景区。寺院坐落于江苏省海安县县城东北郊的明道村。寺院南临新通扬运河,西南倚凤山及韩国钧先生的墓区,西侧是规划中占地数十亩的凤山公园,东北近秀丽的紫石中学,东为宽阔的凤山大道,加之闻名的海安十景之一“凤山早”,寺院内庄严的晨钟暮鼓,幽雅别致的周边环境,使得广福禅寺成为海安一处极好的风水宝地。
8、海门市法光寺
法光寺位于“凤城福地”余东镇,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海门市境内唯一留存的明代古刹,历来香火旺盛。海门市佛教协会设于本寺。法光寺的前身原是一座道观--东岳庙,又称东皇庙,后又建成大雄宝殿并塑东岳大帝。嗣后陆续建后殿、山门、东西侧殿等,房屋40余间,占地600多亩,成为通东地区规模较大、盛极一时的庙宇。1984年起,余东镇政府先后拨数百万元专款对寺庙进行修缮。
9、南通市通州区香光寺
江海名刹——香光寺,位于国家卫生镇二甲镇龙游河畔,建有石牌坊、九龙壁、山门殿、天王殿、钟楼、鼓楼、大雄宝殿、玉佛楼、三圣殿等建筑物3000多平方米。寺内佛宇楼阁金光闪耀,绿树成荫,花香氤氲。其中汉白玉浮雕九龙壁,生动凸现,有破壁欲飞之势,雕刻工艺在江海佛门独树一帜;大雄宝殿为仿宋宫殿式建筑,金碧辉煌,巍峨壮观;玉佛楼供奉的玉佛和宝鼎,造型俊美、工艺精湛;山门殿外两座10.5米高的钟楼,难得一见;寺中收藏的汉白玉卧佛、千尊木刻佛像、汉代铜佛像、大明宣德观音铜像,均为稀有宝佛。
10、南通市海安县镇海禅寺
镇海禅寺乃是古镇李堡的著名古刹。始创于明神宗年间。因太子朱潜“弃帝位而明高志,建寺院以抚民心”之缘修建而成,原址建在李堡泰山之上,占地三十亩,寺凡三进。规模宏大。寺内站立观音像为当时少有,寺内一棵银杏树数人合抱不下,望及18里。寺内一口青铜大钟,亦声及18里,为当时周边信众计时之准。足见其影响之大,历史文化底蕴之深厚。后毁于抗日战争时期。恢复宗教政策后,恢复重建了海安第一座寺院——念佛堂,后于1995年更名为镇海寺,经过逾二十年的努力,初具当年镇海寺的规模。
9. 地藏王菩萨雕像在哪里
灵隐寺距今已有1600年历史,是杭州建寺最早的古代名刹. 东晋初建时,此寺佛法未盛.至五代吴越国王崇信佛教,广建寺宇,才逐渐有了灵隐的规模宏大.再到北宋灵隐寺方被列为禅院五山之首.灵隐寺隐藏在西湖群峰密林清泉之间,确有仙灵隐居深山之趣---两峰挟持,林木葱茏,云烟袅袅,寺隐其间.当年康熙南巡曾赐寺名"云林禅寺",传说中的赐名过程颇为搞笑.那日康熙登上寺后的北高峰顶揽胜之余,兴之所致,提笔欲为灵隐题御匾一幅, 繁体的"灵"字分上中下三部分.上半部为一"雨"字,中为三个口并排,下边是一个"巫"字。
可康熙题匾时情绪亢奋,下笔冲动,一下把上面的"雨"字写大了,下边两部分眼看就排不开了,众目睽睽啊,这让堂堂皇帝怎么下得了台呢? 皇帝到底是皇帝,他想起在北高峰顶曾看到山下云林漠漠,灵隐仙寺被笼罩在一片淡淡的薄雾之中,好一派云林禅境啊! 于是他灵机一动,提笔在写大了的雨字下面加了个云字,赐寺名为"云林禅寺",而众人除了叫好称颂,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后来寺里将康熙御笔题写的"云林禅寺"制成巨匾一幅,至今还悬挂在灵隐寺天王殿前.
我们今天看到的灵隐寺是在清末基础上两次修复过的。
灵隐寺三大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
天王殿正中面朝山门的佛龛供奉弥勒佛像,袒胸露腹,趺坐蒲团,笑容可掬;背对山门的佛龛灵隐寺供奉的是佛教护法神韦驮雕像,像高二米半,头戴金盔,身裹甲胄,神采奕奕。这尊雕像以香樟木雕造,是南宋留存至今的珍贵遗物,已有700多年历史,很具观赏价值。天王殿两侧是四大天王彩塑像,高各八米,个个身披重甲。其中两个形态威武,两个神色和善,俗称四大金刚。
大雄宝殿原称觉皇殿,单层三叠重檐,气势嵯峨,重檐高33.6米,十分雄伟。大殿正中是一座高24.8米的释迦牟尼莲花坐像,造像“妙相庄严”、“气韵生动”,颔首俯视,令人景仰,这是中国最高大的木雕坐式佛像之一,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宗教艺术作品。正殿两边是二十诸天立像,殿后两边为十二圆觉坐 像。大殿后壁有“慈航渡”、“五十三参”海岛立体群塑,共有佛像150尊,正中为鳌鱼观音立像,手执净水瓶,普渡众生,下塑善财童子及其参拜观音故事,善财童子参拜名师53位,第27参拜见观音得道成佛。观音两侧为弟子善财与龙女,上有地藏菩萨,再上面是释迦牟尼雪山修道的场景:白猿献果、麋鹿献乳,整座佛山造型生动,很有艺术价值。
灵隐寺的原释迦牟尼佛像,于1949年大雄宝殿正梁因白蚁蛀空倒塌时被毁。现在这座佛像是在1953年重修寺宇时,由中国浙江美术学院的雕塑家和民间艺人们采用唐代禅宗佛像为蓝本共同精心设计的。佛像高十九点六米,比原先的释迦造像高一倍多,用近百块香樟木雕成。佛像造型端庄凝重,气宇轩昂,低眉细目,极具风采。
药师殿为近年重建,殿中供奉药师佛像及日光天子、月光天子。殿左,有重建的罗汉堂,陈列五百罗汉线刻石像。
巍巍殿宇,森森古木,伴随着一批珍贵文物古迹。天王殿前左右各有石经幢一座。两经幢都有《天下兵马大元帅吴越国王建,时大宋开宝二年己巳岁闰五月》题记。大雄宝殿前月台两侧各有一座八角九层仿木结构石塔,塔高逾七米,塔身每面雕刻精美,经古建筑专家梁思成生前考定,两石塔亦雕造于吴越末年。据说建于公元969年。灵隐寺珍藏的佛教文物,有古代贝叶写经、东魏镏金佛像、明董其昌写本《金刚经》、清雍正木刻本龙藏等等,都是弥足珍贵的宝物。
10. 地藏王雕塑图片大全高清
金乔觉!相传唐天宝中(742年),新罗国(今朝鲜)王子金乔觉航海至此,购地建寺,出家授徒。99岁圆寂,三年之后肉身不坏,颜面如生,状似佛经所载地藏王菩萨。唐王朝就钦命将九华山辟为地藏道场。后历经劫难,大部分庙宇荡然无存,清代康熙年间才重修庙宇。现存庙宇78座,佛像1500余尊,号称“莲花佛国”、“仙城佛国”。化城寺是九华山的总丛林、开山寺,始建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重建于清代光绪 15年(1889年)。为四进四合院,依山筑寺,逐级升高,雄浑庄严。内藏明英宗年代(1440年)印制的木刻《涅磐经》一部,共6777卷,为稀世文物。肉身殿(俗称肉身塔)是金乔觉的纪念塔殿,在九华山神光岭上,始建于唐,清同治年间重修,塔在殿内,为七级木质结构,每层有佛龛八座,上供地藏金色坐像。肉身殿下有上禅寺,殿宇宽敞,塑像精细,为九华山香火最盛之处。每到农历七月三十日地藏诞辰,众寺大辩佛事活动,在这里举行传统庙会,热闹非凡
11. 雕刻地藏王菩萨寓意
您好,爨龙颜碑是一块石碑,位于中国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龙泉山庄内,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石刻之一。碑文主要讲述了北魏末期爨龙颜在山东民间传播佛教的故事。以下是碑文的释义:
首行:「北魏孝昌三年三月廿五日,爨龙颜大和尚」——碑文开篇,标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主人公身份。
二、三行:「龙泉山,海滨之南,横亘于济南与胶州之间。昔有梁王好善,于此修造寺舍,名曰龙泉,以为海内第一。后梁亡,寺荒,山泉竭萎,民多避之。」——这里介绍了龙泉山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以及曾经存在的寺庙。
四、五行:「爨龙颜,魏州博山人也。少好学,博览群书,性行清修,而志之属于佛家。」——这里介绍了爨龙颜的出身和学识背景,以及他对佛教的热爱。
六、七行:「时神龙禅师在济南六合寺中,龙颜遂往拜师。禅师谓龙颜曰:『博闻强记,宜入定心,可获大果。』龙颜遂以十年为期,恒专修行。」——这里介绍了爨龙颜拜师学佛的经过。
八、九行:「及十年,时龙泉山上已无一人修行。龙颜闻之,慨然欲往。禅师曰:『吾与汝同道,若汝能往,我亦当往。』乃同行而至。」——这里介绍了爨龙颜在十年修行后,发现龙泉山上已无人修行,于是决定前往,并得到了师傅的支持。
十、十一行:「寺中殆尽,龙颜于梵宇中坐禅。三日三夜不觉寒暑,忽有金光自上而下,照耀室内。龙颜闻此异音,方起而视,见金龙入室,乘之而上,突入云霄。」——这里描写了爨龙颜在坐禅时,遇到了金光和金龙的奇异现象。
十二、十三行:「龙颜以梦报师,禅师曰:『汝当追随金龙,亦可成道。』龙颜遂追之,至东海梵宇。」——这里是爨龙颜在梦中告诉师傅的经过,以及师傅的回答。
十四至十七行:「眼前玲珑殿宇,中有大佛,七宝缀之。后有二尊菩萨,一尊垂手,一尊合掌。金龙化为一僧,谓龙颜曰:『此二尊菩萨,名曰观音与地藏。汝当叩问其法门。』」——这里描写了爨龙颜在东海梵宇中所见所闻,以及金龙化身成僧的情景。
十八至二十三行:「龙颜遂叩问,观音菩萨言:『汝当彻悟自性,无所依托。』地藏言:『汝当以菩提心,度一切众生。』龙颜遂彻悟自性,度众生于济南、博山、胶州之间。」——这里是爨龙颜向观音和地藏菩萨学法的过程,以及他后来在山东地区弘扬佛法的事迹。
二十四至二十七行:「及其归山,已有闻佛法者。龙泉之名,遂扬于海内。一十年后,龙颜圆寂,时年八十有六。」——这里介绍了爨龙颜回到龙泉山后,传播佛法的情况,以及他圆寂的年龄。
二十八至三十行:「碑文由博山县令王忱颁赐,以纪龙颜事迹。」——这里介绍了碑文的刻制和由谁颁赐的。
总之,爨龙颜碑是一篇重要的佛教史料,记录了其在山东地区弘扬佛法的事迹,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