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的核雕小巧玲珑(利润的特征)
1. 利润的特征
一、毛利与其他业务收支无关,毛利率=毛利/营业收入×100%=(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
二、相关概念:
1.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经常性的、主要业务所产生的基本收入,如制造业的销售产品、非成品和提供工业性劳务作业的收入;商品流通企业的销售商品收入;旅游服务业的门票收入、客户收入、餐饮收入等。主营业务收入发生时是在贷方,每到月末要在借方转入本年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月末没有余额,所以就没有借贷差。累计栏填写本会计年度截止到本期的累计发生额。具体情况可以具体对待。主营业务收入可以记录本月发生额也可以设置累计发生额栏。
2.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以外的所有通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入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如材料物资及包装物销售、无形资产使用权实施许可、固定资产出租、包装物出租、运输、废旧物资出售收入等。 其他业务收入是企业从事除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具有不经常发生,每笔业务金额一般较小,占收入的比重较低等特点。
2. 利润具有哪些特征
利用应收账款操纵利润有以下两种途径:一种方法是利用应计制的特点,在年底搞虚假出售,对方并不需要支付产品的款项,公司则将这些“售出”产品的收入计作当年收入,同时将其挂在应收账款名下。由于监管机构对虚假出售的现象有所防范,曾对出售后又退回的销售收入确认标准有过明确的规定,但企业往往绕过这些规定,提高账面收入。
在虚假销售的情况中,比较良性地属于“提前销售”,即将下一年的销售收入早一些计入当年的收入,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往往会比较注意这些问题,如果仅仅只做账面处理,这些物价销售都会被注册会计师识破,因此目前舞弊企业往往是管理操纵,即从局外人来看,这些虚假销售与正常销售一样,同样有销售合同和产品转移,从会计处理上难以区分,因此从报表中也难以看出。
投资者只有比较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现金流量表中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得到的现金”以及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几项数字,来判断当年销售收入的质量。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坏账准备的计提,简介调控当年资产减值损失,从而调节当年的净利润。由于应收账款坏账的计提及其追溯调整法在操作上存在较大的灵活性,少数上市公司可能从中寻找新的利润操纵空间,对此投资者特别要注意辨别。
坏账准备采取怎样的计提方法和计提比例,选择权是留给上市公司的。那么,究竟提多了还是提少了?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局外人似乎很难作出准确的判断。有人认为这一点由注册会计师来把关就够了,但把责任都交给注册会计师是不现实的,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要取决于上市公司自身的取向如何,我们不排除某些上市公司会出于利润调控的目的,定出偏低或偏高的计提比例。
例如:有公司为避免滑入亏损,可能会倾向于选择较低的提取比例。另一种情况是,有公司可能会在头一年较大比例计提,第二年通过某种方式收回部分应收账款,从而冲回坏账准备,以求利润在年度间转移。对应收账款坏账的计提政策变更要采取追溯调整,这样,应收账款坏账的计提对利润的影响,将分布在各个年度。
在追溯调整的背景下,某些公司可能有意把利润在各个年度之间进行“按需分配”。特别要注意的是,由于投资者往往更关注当期业绩,而对以往已披露信息的调整,一般投资者未必有足够的关注,这样,公司可能会利用投资者这种“习惯”,在调整时倾向于将负面影响统统“追溯”进以前年度,而尽可能使当年的报表好看一些。
而对坏账准备的“巧妙”追溯,除了可以借助前述计提比例的途径之外,操纵账龄分布也是途径之一。事实上,对以往应收款项账龄的划分,未必容易分得那么清楚,在账龄分布上作文章,也可以达到某一年多提而另一年少提的目的。
总之,投资者在分析应收账款时应注意辨别以下几点:一是关注公司对会计政策运用的合理性;二是注意对以前年度损益的调整,尤其是各年度间利润波动的走势;三是对年报的关注,不能仅仅局限于当期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几个指标,数字背后的隐情不可不察;四是对现金流加强认识,毕竟,多提减值准备不会减少现金,冲回准备也不会增加现金,有时候现金流量表更能说明问题。
3. 利润的特征是
1、资本主义(Capitalism)是资本属于个人所拥有的经济制度,以私有制为基础。私有制是资本主义最主要的内容,没有私有制就不能称为资本主义。
2、资本主义区别于封建主义的主要特点之一是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依附形式发生变化,依附程度减弱,且无产阶级完全不拥有生产资料。
3、资本主义的根本特点是少数剥削阶级通过掌握生产资料来控制社会分配,使财富流入资产阶级手中。
4. 利润的特征有哪些
最明细: 我国会计学界对收入、费用与利润的关系普遍界 定为“利润是企业一定期间内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财 务成果,它是收入与费用相配比、相抵后的差额,是反 映经营成果的最终要素。
”如何理解“收入-费用=利 润”?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营业收入减去营业费用等于营 业利润,显然是不全面的。要理解这个等式,应从收入。费用与利润的概念入手。 一、收入 《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收入是企业在销售商品 或提供劳务等经营业务中实现的营业收入,它包括基 本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而笔者认为,这里的“收 入”概念是比较宽的,它应当包括所有经营与非经营活 动中的所得。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人们却容易把“收 入”概念狭义化。无论是广义的收入概念还是狭义的收 入概念,都具有以下两个明显特征:第一,收入是企业 净资产的增加。因为收入的实现往往表现为资产增加 或负债减少,最终必然导致企业净资产增加。但是企业 净资产增加并不一定发生了收入,如所有者增加投资、 接受捐赠等这类事项也反映为企业净资产增加,但企 业并未因此而取得收入。第二,收入主要来源于生产经 营过程中的主要经营活动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但 不是唯一的来源,如出租固定资产等也会取得相应的 收入。 二、费用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对费用的定义表述为:费 用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企业直接 为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等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 商品进价和其他直接费用,直接计入生产经营成本;企 业为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应 当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生产经营成本。企业行政管理 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用和 财务费用,为销售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进货费用、销售 费用等,应当作为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由此可以看出,费用仅仅指与商品或劳务的提供 相联系的耗费,这是一种狭义的概念。而广义的费用包 括各种费用和损失,如营业外支出等。无论费用是否包 括损失,都应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费用最终会导致企 业资源的减少,这种减少具体表现为企业的资金支出。从这个意义上说,费用本质是一种资源流出企业,它与 资源流入企业所形成的收入相反,它也可理解为资产 的耗费,其目的是为了取得收入,从而获得更多资产。第二,费用最终会减少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一般而言, 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会随着收入的增长而增加;相反,费 用的增加会减少所有者权益。但是所有者权益减少也 不一定都列入费用,如企业偿债性支出和向投资者分 配利润,显然减少了所有者权益,但不能归入费用。 三、利润 《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利润是企业一定期间的 经营成果,它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 净额。其中营业利润为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期间费 用和各种流转税及附加费后的余额;投资净收益是企 业对外投资收入减去投资损失后的余额;营业外收支 净额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没有直接关系的各种营业外 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余额。 从利润的概念可以看到,利润中的收入包括了营 业收入、投资收益、补占收入和营业外收入等各项所 得,而各项成本和费用也包括了营业成本、期间费用和 营业外支出等各项耗费。 四、收入一费用=利润 利润是各项所得与所费的差额,这里的收入是广 义的收入,包括营业收入、补贴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 收入;这里的费用是广义的耗费,它包括各项费用和损 失。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应包括以下三种方式: 1.直接配比。是将那些与具体某项收入有直接因 果关系的费用,与其相对应的收入直接匹配,以确定利 润的配比方式。如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直接计入该完 工产品的成本,将销售成本直接转入所实现的销售收 入的费用等。 2.间接配比。是将几个对象共同耗用的费用,按 一定比例或系数分配到各个具体对象中去,使之与相 应的财务成果相联系,如制造费用就是用间接配比方 式进行分配的。 3.期间配比。对不与任何具体的产品或劳务有因 果关系的费用,因为它只是与一定的期间相联系,因此 这些费用被视为与该期间所实现的全部收入有关系。需要与该期间的收入进行配比,这些费用有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等。有些销售费用可 能与特定的销售收入有因果关系,但多数情况下,销售 费用很难与特定的销售收入相联系,而且当期发生的 销售费用一般都与当期的销售收入相关,很少有跨期 处理的情况,为了核算方便,也视同期间费用。 根据以上三种配比方式,将企业一定期间的所得 与所费相配比即为利润,即收入(广义)一费用(广义) =利润。5. 利润的特征包括
1、品种法:
是以产品品种为产品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它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企业,深受它们的青睐。以每一种产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分别设置产品成本明细帐。
2、分批法
是按照产品批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在小批单件生产的企业中,企业的生产活动基本上是根据定货单位的订单签发工作号来组织生产的,按产品批别计算产品成本,往往与按定单计算产品成本相一致,因而分批法也叫订单法。
3、逐步结转—分步法
分步法也称 “计划半成品成本法”。按产品的生产步骤先计算半成品成本,再随实物依次逐步结转,最终计算出产成品成本。即从第一步骤开始,先计算该步骤完工半成品成本,并转入第二步骤,加上第二步骤的加工费用,算出第二步骤半成品成本,再转入第三步骤,依此类推。
到最后步骤算出完工产品成本。逐步结转法下如果半成品完工后,不是立即转入下一步骤,而是通过中间成品库周转时,应设立“自制半成品”明细账。当完工半成品入厍时,借记“自制半成品”科目,贷记“基本生产”科目。
步骤复杂生产的大批量生产企业可以运用逐步结转分步法。
4、平行结转分步法
平行结转分步法指半成品成本并不随半成品实物的转移而结转,而是在哪一步骤发生就留在该步骤的成本明细帐内,直到最后加工成产成品,才将其成本从各步骤的成本明细帐转出的方法。
平行结转分步法适用于多步骤复杂生产。
5、分类法
作业成本分析法、作业成本计算法、作业成本核算法。
辅助方法:
1、移动平均成本
原理:在移动平均价格控制下,每次收货、收到发票、及/或订单结算后计算新的物料价格。物料价格通过总存货价值与总库存物料数量计算得到。
优点:使用移动平均价格的优点在于,因自制与外购物料产生的差异均可引起物料价格与库存价值的更新。因为物料价格反映了物料的平均取得成本。
原则上说,物料发放将以当前价格估算。仅在特定情况下,差异分摊至财务会计中的价格差异科目而不是物料库存。移动平均价格仅在以下情况下体现其优势:在最低生产水平下关注物料估算信息;所有差异立即发生;物料价格不会因系统过账顺序而扭曲。
不足:使用移动平均价格的主要缺点是评估物料消耗所使用的价格几乎完全依赖于系统中物料发放的时间点。例如,如果在系统中收到发票的记账晚于货物发放,发票价值不会反映在发放的物料中。因而物料未按其实际采购成本估价。
移动平均价格也不能保证生产流程成本管理的一致性。例如,生产流程改变的效果在完成品中识别不出,同时由于缺乏标杆,在获利性分析中比较不同区域的成果就没什么实际意义。由于记入先前期间的货物移动并未按原期间的价格估价。
而是按当前移动平均价格估价,所以移动平均成本不依赖于期间,这将导致物料估价不正确。移动平均价格的又一个问题是,任何错误输入都能引起物料价格立即不必要的改变。任何之后的货物发放都将按此错误物料价格立即估价。
2、标准成本
原理:通过标准价格控制,货物移动以至少在一个期间内恒定的价格进行估价。物料标准价格通常是标准成本估价的结果。
优点:通过使用标准价格,所有物料移动以至少在一个期间内不变的价格进行估价。因此,标准价格确保了生产过程中成本管理的一致性,并使生产差异明晰化。
期间价格(标准价格)在使用期间成本管理时是非常有用。标准价格可作为标杆使用,由此衡量不同的生产方法,或在获利性分析中比较物料在不同市场细分中的边际贡献。
不足:因为标准价格在整个期间都是恒定的,它不能反映此期间内发生的实际成本。会导致在此期间内采购价格改变很大或生产方法改变的物料估算价格不精确。此问题随着多层次生产方式中的每一新生产步骤而不断加深。意味着产成品成本可能不能反映最新信息。
物料库存价值不能反映当前采购成本,因为与标准价格的差异被收集在财务会计中的价格差异科目中而不对物料库存科目进行修正。价格差异科目中收集到的差异不能再分摊到单个物料。也就是说,不能分摊到物料主数据。
3、物料帐
原理:使用实际成本核算/物料帐组件来确保用最新信息计算实际物料成本的成本管理方法。该组件使用该期间发生的实际成本在期末计算出平均价格。之后可用此平均价格估价该区间的物料存货。在实际成本核算/物料帐组件里,使用标准价格进行物料预估价。
优点:当使用实际成本核算/物料帐组件时,在当前期间内仅能使用标准价格作为预估价格。在期末使用此组件按本期间的实际发生成本计算物料平均价格。
然后用此平均价格来估算本期间的物料库存价值。因此,实际成本核算/物料帐既包含了标准成本价格控制的优点也包含了移动平均价格的优点。若使用实际成本核算/物料帐,仍应对原材料及贸易商品进行标准价格控制以确保生产流程成本管理的一致性。只有这样做,生产中差异才会十分明晰。
不足:在产品(WIP)不包含在实际成本核算中,换句话说,即使部分或全部物料交货至仓库发生在以后期间,所有本月生产流程消耗的物料均在回冲期间处理。当通过在制品确定重新过账回冲成本到在制品科目时,不调整实际数量结构。
因此,任何消耗物料或作业的价差,完全在当月的产出品中体现。如果未交货,价差“不包括”在物料与成本中心科目。如果部分交货至仓库,所有回冲的零件与作业的价差均分摊到此部分交货品上。将造成完成品生产价格不切实际。
由于数量结构中总包括所有已确定的作业,因此仅对相关期间的交货计算计划与实际价格差异。如果交货错误,成本仍分摊至成本中心。在制品科目仍按所消耗物料与作业的标准成本估价。不会进行实际价格重估。
扩展资料:
成本核算的主要作用:
在现代成本管理的过程中,预测、决策、分析、控制和核算都是密不可分的,在预测、决策中要进行成本的分析,要对企业之前核算的数据进行研究,并且核算的数据也是其他各个环节的依据。小微企业实行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的作用如下:
发现客户利润贡献度。成本分析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可以发现不同客户对小微企业的利润贡献度(包括利润率和利润额),由于产品的利润率和客户的加权平均利润率是不同的。
所以,小微企业要不断筛选、开发有价值的产品和客户,并为此类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以得到最大的利润收益。
建立业务考核的参考。市场竞争的激励程度迫使小微企业必须制定多项指标对业务员的业绩进行考核,业务质量指标理应成为其中之一。
所谓业务质量也就是产品的计划毛利(成交价与产品的计划成本价的差异)。但不能简单地把产品的实际成本失控归咎于业务员。有了透明、公正、可操作性强的业务标准,业务员的业务取向就可得到正确的引导,从而可以使小微企业降低业务风险。
企业通过实行各种有效的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方法,可以提高利润率,降低企业业务风险,促使企业各部门更加重视成本控制,调动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及员工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成本核算是加强小微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对企业的利润政策、周转政策和结构政策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投资收益。
6. 利润的特征包括哪几项
营业收入是本月的全部销售收入,已收款和未收款,只要开出发票确认收入。
会计报表中利润表中“营业收入”计算公式:
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由于它反映的是某一期间的情况,所以,又被称为动态报表。有时,利润表也称为损益表、收益表。
从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中减去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计算出企业的营业利润,目的是考核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获利能力。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
上述公式的特点是: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减去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后,得出的营业利润近似净利的概念。公式中,将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作为营业利润的扣减项目,意味着不仅主营业务应负担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其他业务也应负担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
在营业利润的基础上,加上投资净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计算出当期利润总额,目的是考核企业的综合获利能力。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补贴收入
7. 利润有哪些表现形式
盈亏平衡点(Break Even Point,简称BEP)又称零利润点、保本点、盈亏临界点、损益分歧点、收益转折点。通常是指全部销售收入 等于全部成本时(销售收入线与总成本线的交点)的产量。以盈亏平衡点的界限,当销售收入高于盈亏平衡点时企业盈利,反之,企业就亏损。
盈亏平衡点可以用销售量来表示,即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也可以用销售额来表示,即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额。
8. 利润的概念和特征
二者定义不同
营业利润是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取得的利润,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
净利润是指在利润总额中按规定交纳了所得税后公司的利润留成,一般也称为税后利润。净利润它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