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献

百万雄师过大江核雕(百万雄师过大江浮雕)

1. 百万雄师过大江浮雕

浩浩荡荡,势不可挡,整军经武

2. 百万雄师过大江浮雕的意义

整首诗不仅描述了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揭示了它的重大意义,表现了它的激动人心,不只是穷尽了理、事、情;而且还显示了诗人的高瞻远瞩、破格创新、挥洒自如、神旺气足,还表现了诗人的才、胆、识、力。

3. 百万雄师过大江浮雕介绍

答:

百万雄师过长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实现毛泽东主席提出的“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宏愿,也意味着蒋家王朝企图“划江而治”美梦的破灭,标志着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人民民主政权必将取代以蒋、宋、孔、陈为代表的腐朽政权,标志着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愿望必将实现,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

4. 百万雄师过大江国画作品

近代文学家郭沫若《“百万雄师过大江”——读毛主席新发表的诗词之一》:这一首诗是纪念南京解放、庆祝革命胜利的万古不磨的丰碑。

5. 百万雄师过大江雕塑

渡江战役纪念碑为全红钢结构,形似鼓动船帆,象征红色团风将建成中国中部钢结构产业基地,底座“江”字造型,代表浩瀚长江,桅杆“1”代表百万雄师过大江,帆型“3”代表四野30万大军,桅杆与帆造型“β”象征团风38万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乘风破浪、开拓奋进!纪念碑高25.2米加地面海拔23.8米,恰好是49米,暗合1949年渡江,拾级而上共16节台阶象征团风各项事业一路顺风、蒸蒸日上!基座两侧为渡江战役大型浮雕,前后分别为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上将题词和纪念碑碑文。

6. 百万雄师过大江画作

高飞利市,虎踞龙盘,飞龙起舞。

7. 百万雄师过大江在哪个位置

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长江。

为了彻底摧毁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于1949年初决定以第二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及其第四野战军一部实施渡江作战,并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5人,组成总前委,由邓小平为书记统一指挥百万大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及第四野战军的先遣部队,从淮海战役结束后,即进行渡江作战的战前训练,4月上旬陆续到达长江北岸。

1949年4月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最后选择了自绝于人民的道路。4月21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主席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总司令向人民解放军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要求“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命令一下,全军立即行动。渡江部队的百万大军,统一组成为东、中、西路三个集团。在中央军委和总前委指挥下,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发起了极其壮观的渡江作战。

8. 百万雄师过大江背后的故事

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指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的战役。

1949年4月20日晚和21日,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和总前委的《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先后发起渡江。在炮兵、工兵的支持配合下,在西起湖口、东至靖江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迅速突破国民党军的江防,占领贵池、铜陵、芜湖和常州、无锡、镇江等城,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

1949年4月23日,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了南京,南京政府垮台。接着,各路大军向南挺进,5月3日杭州、5月22日解放南昌。5月27日,第三野战军主力攻占上海。在此期间,第四野战军于5月14日南渡长江,16日解放汉口,17日解放武昌、汉阳。

1949年6月2日,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崇明岛,至此,渡江战役结束。

9. 百万雄师过大江视频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意思是:革命的暴风雨震荡着蒋家王朝都城南京,解放军以百万雄师突破长江天险,直捣蒋军苦心经营三个半月的根据地南京城。这句话出自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赞颂了南京解放所取得的历史性胜利,抒发了欢庆南京解放的革命豪情。

全诗: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译文:

革命的暴风雨震荡着蒋家王朝都城南京,解放军以百万雄师突破长江天险,直捣蒋军苦心经营三个半月的根据地—南京城。

以雄奇险峻而著称的古都南京城回到了人民手中,她比任何时候都美丽。这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是足以令人慷慨高歌和欢欣鼓舞的。

应该趁现在这敌衰我盛的大好时机,痛追残敌,解放全中国。不可学那贪图虚名,放纵敌人而造成自己失败的楚霸王项羽。

自然界如果有知,它会体察到兴盛与衰败这条不可改变的法则。不断地变异、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前进,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扩展资料: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近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于1949年创作的一首七律。

诗中首联描绘了解放军渡江解放南京的雄伟场面;颔联赞颂了南京解放所取得的历史性胜利,抒发了欢庆南京解放的革命豪情;颈联概括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思想;尾联阐明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对全诗的思想做出哲理性的总结。

全诗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彻底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和决心,表达了诗人解放全中国的必胜信念,格调雄伟,气势磅礴,雄壮有力。

创作背景:

1949年4月20日,全面内战已进入尾声,国民党军队全线溃败,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

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号令全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

当夜,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的一千余里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

23日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毛泽东听到这个消息后欢欣鼓舞,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10. 百万雄师过大江画

江阴

百万雄师过大江,想到解放前夕,渡江战役的情形,进而想到他的始发地江阴。

江阴市,因地处“大江之阴”而得名,简称澄,古称暨阳,江苏省无锡市代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处江尾海头、长江咽喉,历代为江防要塞,是长江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和江海联运的天然良港城市,境内有渡江战役纪念馆等文物。其中千古奇人徐霞客、狂草巨碑心经碑、梁代昭明太子萧统手植之红豆树被誉为“江阴三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