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南竹核雕艺术基地(江南竹编工艺)
1. 江南竹编工艺
关于这个问题,鱼山村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是一座古老的村落。这里有许多古老的房屋、石桥和庭院,展现了传统的江南水乡风貌。鱼山村坐落在西湖之畔,周围环绕着青山绿水,景色非常优美。
鱼山村历史悠久,始建于唐朝,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村里保存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三清堂”,这是一座明代的古建筑,是当时的村长为了纪念三位清朝官员而建造的。这座建筑保存完好,是鱼山村的一大景点。
除了“三清堂”外,鱼山村还有许多其他的古建筑,如明代的“古城楼”和“大观楼”,清代的“文庙”和“会馆”等。这些建筑展现了古代中国的建筑风格和文化传统。
此外,鱼山村还有许多美食,如当地特色的“鱼头豆腐汤”、“卤味小吃”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品尝。
总之,鱼山村是一座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古村落,值得游客前来一探究竟。
2. 江南竹器
竹雕,也可称为竹刻,是在竹器的器物上雕刻各种图案和文字,或是用竹根雕刻成各种摆设物品。中国最早用竹制品,而竹雕作为一种艺术,历史悠久,深受人们的喜爱。
早在发明纸张之前,人们就已经开始在竹子上刻字记事,这是最原始的竹雕。作为一种正式作品,竹雕到西周时期才形成。当时的竹雕形式简单,都是一些实用的竹筒和笔筒,并没有秀美的图案。直到宋代,中国竹雕出现一些重大的变化。宋代的文人士大夫阶级对艺术审美有很高的要求,另外当时出现了一些比较有名的竹雕艺术家,所以竹雕才开始被世人注意。
到了明清时期,竹雕技术更加精湛,是空前的鼎盛时期。随着文人雅士对竹的欣赏和以竹为题的诗词兴盛,竹雕艺术得以发扬光大。鸦片战争后,世道衰落,竹雕也跟着凋零。竹雕不易保存,远古时期得竹雕留存至今的很少,现在市场上的古代竹雕大多属于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竹雕技术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竹雕艺术人。当时盛产竹子的江南嘉定和金陵,成为明清时期竹雕艺术的两大中心。从明代中期开始,竹雕艺术日益繁荣,慢慢形成了一些流派,其中以“嘉定派”和“金陵派”最为人们喜爱。
嘉定派最早的创始人是朱鹤,朱鹤的雕刻技术最为精湛,他是嘉定人,以他为首形成了嘉定派,代代有传人。但是的嘉定堪称中国竹雕艺术之都,从明代正德到清代嘉庆,根据《竹人录》记载,嘉定竹雕人有67人之多。明代嘉定竹雕,最著名的是朱鹤祖孙三代,继承者有秦一爵·沈汉川等。
嘉定派讲究的是“深刻”与“透雕”。在竹雕工艺中将南宗画派的手法融入北宗画派风格的雕刻之中,擅长使用深刻,圆雕等手法。在雕刻时用刀如运笔,生动有力,人物神态亲切自然。
清三代时期,嘉定派走向鼎盛时期,嘉定被称为“竹刻之乡”。但时风格渐渐趋向浮雕与平雕,而透雕和圆雕技术不再被普遍使用。其中较为有名的竹雕大家有封氏三兄弟,施天章等,他们的作品和技术都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后世影响深远。
金陵派的竹雕艺术不讲究精雕细琢,而是依照材料的天然形态,在自然的条纹中稍加琢磨。金陵派在技术上主要使用的是“浅刻”。这种刻法不仅有线,也有画,刻出的景物可以突出书画的笔墨情趣。
3. 传统竹编工艺
我国传统民间手工艺品竹编中起底和编织考验的就是手指协调的基本功。
竹编是我国的传统手工艺,是匠人的一门独门手艺,用简单的竹丝就可以编织出各种形态来。使用的竹材是经过严格挑选来自成都地区的特长无节瓷竹。
4. 江南竹编工艺有哪些
南京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分别是玉串饰、战国错金银重络铜壶、郢爰、春秋金兽、东汉广陵王玺金印、错银饰青铜牛灯、东汉鎏金镶嵌兽形铜盒砚、青瓷神兽尊、南京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明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明代金蝉玉叶、银缕玉衣、透雕人鸟兽玉饰、人面兽面组合纹玉琮、清代的金观音菩萨立像、明代的明鎏金喇嘛塔、明代的《坤舆万国全图》、明代的明青花寿山福海纹炉、明代的徐渭《杂花图卷》和民国沈寿绣品《耶稣像》 。这20件分别从石器、陶器、玉器、书画、瓷器、艺术品等多个种类中,由专家选择和市民进行投票选择出来。
这20件镇馆之宝中玉串饰、战国错金银重络铜壶、郢爰、春秋金兽、东汉广陵王玺金印、错银饰青铜牛灯、东汉鎏金镶嵌兽形铜盒砚、青瓷神兽尊、南京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明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都是国宝级文物。这些镇馆之宝有新石器时代、西汉、战国、东汉、西晋、明、清等各个时期的藏品。每个镇馆之宝都有他们独特的意义,比如战国时期的郢爰,郢爰是一种货币,它特别的意义在于他是我国最早的原始黄金铸币,郢爰这个名词的由来是以当时楚国的都城为名。
5. 江南竹编工艺品图片
你好,杭州有许多竹海景点,以下是一些推荐:
1. 灵隐寺竹径:灵隐寺内有一条长达1公里的竹径,是杭州市区内最大的竹林景区之一。
2. 茅家埠竹海:位于杭州市西湖区的茅家埠村,是一个以竹文化为主题的景区,拥有大片的竹林、竹楼和竹编艺术品。
3. 奥体中心竹海公园:位于杭州市滨江区,是一个集健身、休闲、观赏于一体的公园,有大量的竹林和湖泊,还有多种户外运动设施。
4. 雁荡山竹海:位于杭州市淳安县的雁荡山景区内,是一个以山林、湖泊和竹海为主要景观的自然风光区,有许多优美的徒步路线。
以上景区都有各自的特色和魅力,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选择合适的地方。
6. 江南竹编工艺图片大全
1、阳澄湖大闸蟹 地理标志产品
推荐1 又名金爪蟹。产于江苏昆山。蟹身不沾泥,俗称清水大蟹,体大膘肥,青壳白肚,金爪黄毛。肉质膏腻,十肢矫健,置于玻璃板上能迅速爬行。每逢金风送爽、菊花盛开之时,正是金爪蟹上市的旺季。农历9月的雌蟹、10月的雄蟹,性腺发育最佳。煮熟凝结,雌者成金黄色,雄者如白玉状,滋味鲜美。阳澄湖清水大闸蟹,个大体肥,一般三只重500克,大者只重250克以上,最大者可达500克,青背白肚金爪黄毛,十肢矫健,蟹肉丰满,营养丰富。自古以来,阳澄湖大闸蟹即令无数食客为之倾倒,是享誉中国的名牌产品。章太炎夫人汤国黎女士有诗曰:“不是阳澄蟹味好,此生何必住苏州。”……[详细]
2、张浦黄桃 地理标志产品
推荐2 一.产品介绍张浦黄桃单果质量300g~350g,果实呈椭圆形或尖圆形,果面金黄色,果肉黄色,软糯细腻汁多,风味浓郁,酸甜适口,色味俱佳。二.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2.1土壤地貌情况该地域地处江苏南部,属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境内地势平坦,自西南向东北略呈倾斜,自然坡度较小,土壤类型为湖积母质,肥沃疏松,保肥性能良好,通透性强,肥力中偏上,土壤pH值介于6.5~8.0之间,排灌条件良好,有机质含量为2.5%,全氮1.75gp、速效磷74.38mgp、速效钾859.45mgp。该区域桃园历来以堆沤过的堆肥和农家肥作为基肥施用,还辅以桃园自然生草措施,为增加“张浦黄桃”所生长的土壤环境中的有机质含量、促进树体生长发育、提高果实品质提供物质基础。2.2水文情况该地域雨量充沛,年平均年降……[详细]
3、石浦羊肉
推荐3 石浦羊肉是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千灯镇的特色美食。千灯石浦羊肉凭借独特的口味和良好的品质,在昆山、上海周边积累了一定声誉,吸引了众多食客前来品尝。石浦羊肉具有悠久的历史,且深受美食爱好者的追捧,与藏书、太仓双凤并称苏州三大羊肉品牌。 近年来,石浦羊肉凭借独特的口味和良好的品质,在昆山、上海周边积累了一定声誉,吸引了众多食客前来品尝。石浦羊肉的原料选自本地产的山羊肉,但近年来由于需求量大、本地饲养量渐少,所以这几年活羊大多购自安徽滁州一带,每年采购者提前将购买的外地羊用草莓叶或玉米秸喂养一个月时间,将“外地羊”变为“本地羊”,确保羊肉质量后方可上桌食用。石浦羊肉肉质紧,脂肪少,更符合当地人的口味。 石浦的全羊宴是千灯乃至昆山美食文化的代表。它不是像北方烤全羊那样吃整头羊,而是品尝羊身上的各个部位,……[详细]
4、袜底酥
推荐4 “袜底酥”据说是锦溪人根据宋孝宗时宫庭茶点仿制而成的。它形如袜底,一层层油酥薄如蝉翼,咬起来清香松脆,吃到嘴里有甜中有咸,在江南一带一直是人们争相口尝的传统茶点。“袜底酥”受人欢迎,在于精选配料,做工讲究。用油酥和面时要反复揉和五六次到完全均匀为止,这样烘烤出来的酥饼才能一层层薄得透明,吃起来松脆爽口。馅芯制作精细考究,原料配比严格,如做椒盐酥所用的盐,要在镬子里煨熟,擀面仗擀细,小葱要捣成碎末,才能不穿孔,不露馅。烘烤技术性很强,烘烤时师傅须一步不离地守在职边盯住炉膛,直到酥饼呈现鲜亮的光泽、散发出清香时才出炉。近年来,锦溪食品业在继承“袜底酥”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改革生产工艺,扩大生产规模,不断推出新品,并改进包装,不但更加美观而且保鲜,馈赠亲友携带也更方便。……[详细]
5、并蒂莲
推荐5 并蒂莲是元代末年诗人顾阿瑛(又名德辉)所称“玉山佳处“的名胜之一,原在正仪镇东亭,所以又称“东亭荷花”。相传由顾阿瑛手植,有“双萼并头”、“四面拜观音”、“九品莲台”诸色,花头簇生有多至13个的,而以“双双并蒂”为最佳。 并蒂莲是珍奇的观赏植物,叶小、藕窳,又不结莲蓬。 东亭并蒂莲在50年代迁至县城亭林公园,并移植到苏州拙政园和杭州西湖,周瘦鹃 &nbs……[详细]
6、昆山琼花
推荐6 “漫说天宫多玉树,不如仙馆一琼花”。被誉为昆山“玉峰三宝”之一的琼花,是我国古老的珍异花卉。昆山亭林公园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园内有琼花树多达500余棵,形成两片琼林,其中一棵高六七米、根部主杆有一抱,向上迅速分叉为密集的二三十枝手臂粗的树杆、冠径比一间屋还大的繁茂琼花树,已近350岁高龄,暂被认为是目前我国现存琼花树中最古老的一棵。 琼花的美,不同于雍容华贵、娇艳迷人的牡丹,不同于浓香醉人、傲霜怒放的寒梅,她是雅逸高洁,而又质朴淡然的。“她的连理交枝、花好如月圆,更符合昆山人的美好祈愿。”……[详细]
7、昆石
推荐7 水乡昆山有三宝:昆石,琼花,并蒂莲。昆石属第一宝(也是中国四大名石之一)它与灵壁石,太湖石,英石,同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石”,又与太湖石,雨花石一起被称为“江苏三大名石:在奇石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由于数量十分稀少现在市场上已很难见到踪影。很多石友只能在资料上见到昆石。 昆山位于江苏东大门东临上海西临苏州,市中心有一座玉峰山(也称马鞍山)玉峰山高才82米,方圆不过3华里。昆石就产于玉峰山中,这里有上千年的开采历史,由于数量十分稀少,加上即使找到坯石,也要经过反复多次的清洗浸泡才能使其展现出玉骨冰姿,昆石是地壳变动,火山喷发造就的,它的石体很硬,硬度近似玛瑙(含二氧化硅……[详细]
8、苏州酱汁肉
推荐8 苏州的熟食卤莱历史悠久,色香味俱佳,特别是酱汁向更受人们欢迎。苏州民间风俗,从清明前开始,直到立夏以后,人们多喜欢购买酱汁肉尝新,外地来的游客也慕名竞相购买。酱汁肉相传在200多年前已有应市,当初叫酒焖汁肉,是用红胭脂作为着色原料,后来改用红米着色,进而改称为酱汁肉。苏州酱汁肉,最有名的店铺是陆稿荐熟食店。该店酱汁向选料严格,配料讲究,制作精细,确实独具特色。 制作的过程是先将新鲜、肥瘦适宜的肋条猪肉,剔去骨头,除掉奶脯,切成方块。接着下锅加水和红米同煮,叫做“红出水”,一般要煮一个小时左右,使肉色鲜艳。然后将肉捞起,用清水冲洗干净,再放入另一空锅内。这时锅内四周和锅底要放有蔑垫,垫上则放一层猪头肉,放的比例是10斤肋条向用一只猪头肉作垫,垫边四周再放猪舌和排骨,等到把桂皮、茴香、姜、葱、盐……[详细]
9、万三蹄
推荐9 提起“中国第一水乡”周庄,人们除了陶醉于旖旎的水乡风光以及浓郁的淳朴民俗之外,恐怕印象最深刻的就属“万三蹄”。在周庄,以卖“蹄”为主业的店铺琳琅满目,凡宾馆饭店,万三蹄绝对是一道不可或缺的主菜。谈及“万三蹄”当地百姓津津乐道,相传明初朱元璋当了皇帝,于是全国都避讳说猪。一次朱元璋到沈万三家坐客,沈万三以猪蹄膀招待朱元璋,朱元璋看到后故意为难沈万三,问他这个怎么吃啊,因为是整个蹄膀,没有切开,如果用刀,那朱元璋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致罪(意为杀猪),而沈万三却灵机一动,从蹄膀中抽出一根细的骨头来,以骨切肉解了朱元璋的难题,这种吃法流传至今。随后朱元璋又问沈万三这道菜叫什么名字,沈万三一想总不能说是叫猪蹄膀呀,于是一拍自己的大腿说,这是万三的蹄啊,于是万三蹄由此得名。千百年来,烧制“万三蹄”的商户都是……[详细]
10、万三糕
推荐10 周庄的特产万三糕已有数百年历史。镇上邹氏家族继承祖业,生产各式糕点,因用料讲究,品种众多,片薄滑糯,入口即化,深受消费者青睐。邹氏先世早在明初就开设公茂茶食作坊,逢年过节,其邻巨富沈万三家常订购大批糕点赠送和招待亲朋好友,后被传作“万三糕”。邹氏茶食作坊随之有名。 改革开放后,周庄大力发展旅游业,万三糕成了传统的旅游食品。越做越精。从品种选料,工艺流程和规格质量都不断革新。现在不但生产传统的万三糕和全福贡酥,还根据季节变化满足不同顾客的口味,生产芝麻糕、花生糕、胡桃糕、玉带糕、薄荷……[详细]
7. 竹编工艺的魅力与传承价值
“吃竹编”是一个中国的俚语,意思是“说大话”、“吹牛”、“夸夸其谈”等。这个俚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当时有些人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和赞赏,会编造一些虚假的故事或夸大自己的能力和成就,这就被形象地比喻为“吃竹编”,因为竹编是一种用竹子编织而成的工艺品,看起来很漂亮,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实用价值。因此,“吃竹编”这个俚语就成为了形容夸夸其谈、说大话的一个常用词语。
8. 江南丝竹编制
丝竹,指弦乐器,管乐器。丝竹是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也指音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出自唐·刘禹锡的《陋室铭》,丝竹:在《陋室铭》中指奏乐的声音现代汉语中的丝竹就是丝绸和竹子的意思.另外也可引申为产生并流行于江、浙、沪一带的一种名为江南丝竹的音乐形式.
9. 江南竹编工艺联系方式
传统竹编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富含着中国汉族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结晶,竹编工艺品分为细丝工艺品和粗丝竹编工艺品。
据考古资料证明,人类开始定居生活后,便从事简单的农业和畜牧业生产,所获的米粟和猎取的食物稍有剩余,为了不时之需,就把食物及饮水存放起来。这时候便就地取材,使用各种石斧、石刀等工具砍来植物的枝条编成篮、筐等器皿。在实践中,发现竹子干脆利落,开裂性强,富有弹性和韧性,而且能编易织,坚固耐用。于是,竹子便成了当时器皿编制的主要材料。
中国的陶器也始于新石器时代,它的形成与竹编的编制密切相关,先人在无意中发现涂有黏土的容器在经火烧过后不易透水,可以盛放液体。于是以竹藤编制的篮筐作为模型,再在篮筐里外涂上糊泥,制成竹藤胎的陶培。在火上烘烤制成器具。后来人们直接用黏土制成各种成形的胚坮,就不再使用竹编编织。但是还是对竹藤几何图形十分喜爱,便在陶培半干状态在其表面拍印上模仿篮、筐、席等编织物的纹样作为装饰。
在殷商时代,竹藤的编织纹样丰富起来。在陶的印纹上出现了方格纹、米字纹、回纹、波纹等纹饰。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竹的利用率得到扩大,竹子的编织逐步像工艺方面发展,竹编图案的装饰气味越来越浓,编织也日见精细。
战国时期还出了一位致力于竹编技艺研究的人,他就是泰山。
战国时期的楚国编织技法也已经十分发达,出土的有:竹席、竹帘、竹笥(即竹箱)、竹扇、竹篮、竹篓、竹筐等近百余件。
秦汉时期的竹编沿袭了楚国的编织技艺。1980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出土的“秦陵铜马车”底部铸有方格纹,据专家分析,这方格纹就是根据当时竹编席子编织的方格纹翻铸的。
此外,竹编也被能工巧匠们制成小孩的玩具。灯节活动自唐代以来就在民间流传,至宋代已经十分流行。一些达官贵人往往会请制灯艺人创制精致的花灯。其中一种就是以竹篾扎骨,在外围糊上丝绸或彩纸。有的还用竹丝编织作为装饰。
龙灯起源于汉代,到宋代更为盛行。龙头,龙身大多以竹篾作内骨编制而成,龙身上的鳞片也往往用竹丝扎结。
还有一种叫“竹马戏”的民间小戏。自隋唐起流传至今。戏的演出与马相关,如《昭君出塞》等,演员骑的马用竹子做成。
明代初期,江南一带从事竹编的艺人不断增加,游街窜巷上门加工。竹席、竹篮、竹箱都是相当讲究的工艺竹编。尤其以竹编最为著名。益阳的水竹凉席创始于元末明初。
明代中期,竹编的用途进一步扩大,编织越来越精巧,还和漆器等工艺结合起来,创制了不少上档次的竹编器皿。如珍藏书画的画盒、盛放首饰的小圆盒、安置食品的描大圆盒等。
”褐漆竹编圆盒“是明代官宦人家使用的一种竹编圆盒。
明清时期,特别是乾隆以后,竹编工艺得到全面发展。江浙一带出现了竹篮。
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南方各地的工艺竹编勃勃兴起。竹编技法和编织图案得到完善,汇集起来已经由150余种编织法。
1937年后,在侵华日军的铁蹄下,竹编艺人们纷纷放下手中的篾刀从事他业,只有少数艺人流落在破庙旧庵继续这门竹编工艺。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国的主编工艺逐渐复苏。20世纪50年代以后,竹编艺术开始名正言顺的归口到工艺美术行业,进入了艺术的殿堂。技艺高超的竹编艺人也大量涌现,有的还被评上了“工艺美术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的技术职务。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竹工艺大师”的荣誉称号。
1990年以后,浙江嵊州,四川省青神县和渠县先后被评为“中国竹编之乡”。
进入21世纪以后,竹编工艺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儿出现滑坡,其编织技艺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也有不少竹编艺术家们仍在孜孜不倦的追求新的艺术,新的作品在缓缓冒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