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献

二仙核雕怎么盘玩(二仙神像图)

1. 二仙神像图

佛山是著名的“艺术之乡”,是珠江三角洲民间艺术的摇篮,技术精致的佛山民间工艺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地方特色,素负盛名。

历史上最著名的有纺织、陶瓷、铸造、医药、民间工艺美术五大行业;陶塑(石湾公仔)、雕刻(木、砖、玉、牙、骨雕等)、塑扎(纸扎、纸塑、腊塑等)、绣花(即四大名绣之一的广绣)和剪纸可以合称为佛山历史上光彩夺目的“五朵金花”;与武术结合在一起、独具特色的南方舞狮艺术体现出南国“武杰之乡”的独特魅力;佛山石湾素有“南国陶都”之称;从南汉时起,佛山即为岭南铁器铸造中心,是著名的“南国铁都”;粤剧被喻为“南国红豆”,佛山乃是著名的“粤剧之乡”;佛山还是“秋色艺术”的故乡。

佛山是中国古代四大名镇之一,以手工业发达而著称海外。技术精致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相传源于明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素负盛名。

佛山是珠江三角洲民间艺术的摇篮,孕育并保留了秋色、醒狮、舞龙、龙舟说唱、龙舟竞渡等大量体现岭南文化精髓的民间艺术及民俗事象;秋色、剪纸、木刻年画、陶塑、灰塑、砖雕等手工传统技艺精湛,独树一帜。现有狮舞、粤剧、龙舟说唱、佛山木版年画、广东剪纸、石湾陶塑技艺、狮子头、香云纱染整技艺、祖庙庙会、秋色、十番、龙狮、灯彩等13个项目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行通济、无闭翳”,始于清初,盛于乾隆年间的正月十六“行通济”这一传统习俗完好地延续至今,并逐渐被赋予了现代的色彩,现日趋旺盛,每年都有数十万群众参加。

佛山文化艺术概览

佛山南狮

中国是龙狮运动的发源地。中国南狮在广东,广东南狮源自佛山。佛山是南狮的发源地,佛山的龙狮运动更是走在国内和国际发展的前列,历届比赛一直占据前列。佛山南狮有“狮王之王”之美誉。佛山的传统“三星”“七星”狮,技艺精湛,神、形、态美,是难得的一种民间文化艺术。狮子采青是集醒狮技巧、技艺于一身的表现,是传统舞狮中一个重要环节。所谓“青”,狭义上讲是一份彩物,代表狮子需要采撷、捕获的食物。通常用几棵连头的生菜,扎上利是(红包),代表发财吉利。也有在红包上扎上树叶,喻称事业有成。都是吉祥如意,鸿图大展的意思。虽说是采青图吉利,通常为了吸引来客和考究狮队的实力,客户会摆出各种青阵,狮队也会使出混身解数,拿出看家本领,取悦于大众的欢心。这是因为狮子采青,不仅考究狮队表现狮子的喜怒哀乐、动静惊疑神态的功架、技艺、智能,既使采青既增加了狮艺的观赏,又是一种互动的群众娱乐形式。

石湾艺术陶瓷

石湾艺术陶瓷俗称为“石湾公仔”,是在日用陶高度发展,商业流通活跃繁荣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艺术创作植根于民间,每件作品充满着浑厚、粗犷、质朴、率真的审美情趣。石湾公仔上釉别具一格,釉色浑厚斑斓,造型生动传神。在技法上,塑造人物以不施釉的陶泥“胎骨”表现人体肌肤,取得了“比瓷雕更有温情和人性”的艺术效果。自明代以来,“石湾公仔”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兼收并蓄、善仿善创的发展进程中,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陶艺史上的一朵奇葩。

石湾艺术陶器其产生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数百年来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被称之为“石湾公仔”。唐宋时期,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石湾公仔就开始远销日本、东南亚以及世界各地;明代以后石湾公仔的生产进入鼎盛期,产品种类繁多,逐步分支为人物、动物陶塑、器皿造型、园林陶艺及微塑五大类,成为独具岭南特色的工艺品。

佛山粤剧

粤剧又称为广东大戏、广府戏等,它继承了古代代歌舞、百戏、元明南戏、明清传奇等优秀传统艺术,经过数百年兼收并蓄,已成为流传五大洲的一大剧种。

早在汉代,佛山已有歌舞表演。明代正统年间,佛山人以演戏助威,阻止了黄箫养对佛山的进攻。据明代《霍氏族谱》记载,当时戏剧在佛山已相当流行。

明万历年间,佛山出现了粤剧第一个行业组织琼花会馆。本地班常乘专用船只赴乡村演出,称为红船班。清咸丰年间,粤剧艺人李文茂在佛山率领粤剧艺人起义反清,在广西建立大成国。起义失败后粤剧一度被禁,经邝新华等人努力,粤剧得以重生,并组成了粤剧同仁的新组织八和会馆。

辛亥革命前,黄鲁逸等建立了志士班,对粤剧进行了种种改革,培养粤剧人才,粤剧艺人李文甫等还参加了黄花岗起义。二十年代,省港班的崛起及“薛(觉先)马(师曾)争雄”,促进了粤剧的改革和兴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粤剧得到繁荣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粤剧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和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只益重要的作用。

佛山剪纸

佛山剪纸历史悠久,源于宋代,盛于明清时期。从明代起佛山剪纸已有专门行业大量生产,产品销往省内及中南、西南各省,并远销南洋各国。

佛山剪纸按其制作原料和方法分别有铜衬、纸衬、铜写、银写、木刻套印、铜凿、纯色等大类。其利用本地特产的铜箔银箔,用剪、刻、凿等技法,套衬各种色纸和绘印上各种图案,形成色彩强烈、金壁辉煌,富有南方特色的剪纸。佛山剪纸既有纤巧秀逸、又有浑厚苍劲的表现手法,按使用的需要而选材施艺。

古代,剪纸主要用途是节日礼品的装饰、祭祀装饰、刺绣雕刻图样、产品商标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佛山剪纸在传统的基础上,以其构图严谨、装饰性强、剔透雅致、金壁辉煌的特点,多以反映时代生活题材为特色,开创了传统艺术创新之路,在我国剪纸艺术中较具代表性。

佛山木版年画

始创于明永乐年间,有五百多年历史,《辞海》记:“佛山木版年画是我国民间年画之一,是华南地区著名的民间木版年画,因在广东佛山镇生产而得名。”

佛山木版年画有原画、木印、工印工笔三种,包括门神、年画、神像画,以门神为主,内容多是“神茶郁垒”、“秦叔宝、尉迟恭”、“福禄寿全”、“五子登科”、“加官进爵”、“天姬送子”、“和合二仙”、“金钱童子”以及各种神像和历史人物、戏曲故事等。题材广泛,表现人民的希望和理想。

扎狮头

佛山扎作狮头源于明代,兴起于清代乾隆年间。相传在明代,佛山一带有一只独角怪兽,眼大口阔,发出“连连”的怪叫声,百姓称为“连兽”。这怪兽时常夜出糟蹋农作物,残害禽畜,弄得鸡犬不宁,于是百姓相议要消灭怪兽,就根据称为兽中之王的狮子形象特点,用竹篾、彩纸制成形状凶猛的狮子,再用彩布做成狮身,挑选精壮汉子戴着狮头,带着锣鼓,埋伏在怪兽出没的地点。当怪兽出现时,锣鼓齐鸣,“群狮”猛向怪兽冲去,那怪兽吓得拔腿就逃。此后,怪兽再没有出现过了。因此,舞狮驱邪便相沿成俗,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至清代乾隆年间,佛山已设有“狮头”制作行,不少地方、团体定做佛山狮头。现在,舞狮已人微言轻民间传统娱乐,比武竞技活动遍及华南、港澳和东南亚地区,及至欧美的华人地区也常见这一民间传统活动。

瑞狮采青

这是舞狮的一种固定环节。舞狮子过程中,尤其春节期间,"狮子"通过一系列的套路表演,猎取悬挂于高处或置于盆中的"利是",因"利是"往往伴以青菜(以生菜为多),故名。采青一般包括操青、惊青、食青、吐青等套路。当彩礼用竹竿挑起高悬时,舞狮人会搭人梯(九人配合)登高采摘,人梯搭得越高,则技艺越高,挂"青"者多会图得吉利。另一类是"采水青":在一张条凳上放有一盛水的盆,盆内放有"青",舞狮者要跳上条凳作各种表演,最后站上盆沿,用手穿过狮嘴去捞得"青"。有时,狮子更需从由少则二三人多则数十人的"叠罗汉"而成的五六层"人山"底层踏肩而上,摘取"利是",这是舞狮的高潮。技艺精湛的表演给人们带来惊险、热烈、富有节日气氛和娱乐情趣的一种享受。

广东醒狮

醒狮是融舞蹈、武术、音乐等为一体的民间舞蹈。

广东醒狮,是从唐代宫廷狮子舞脱胎而来,五代十国之后,随着中原移民的南迁,舞狮文化也传入岭南地区。为了避开皇权禁忌,民间艺人另辟蹊径,创造出另一种狮子的外形和舞狮的形式,在民间流传,出现于明代,起源于佛山。

佛山武术

佛山是闻名的武术之乡,是中国南派武术的主要发源地。明初,佛山武术已相当普及。清末民初,佛山武术流派纷呈,涌现出一批有国际影响的武术家和武术组织,并通过各种途径走向世界,现在世界上广泛流行的蔡李佛拳,洪拳,咏春拳等不少拳种和流派其跟都在佛山,著名武术大师黄飞鸿,武打明星李小龙等祖籍及师承亦在佛山。2004年,佛山被授予“武术之城”称号。

龙舟说唱

也称“龙洲歌”,是一种民间说唱艺术。起源于清代,流行于珠江三角洲。旧时艺人多在茶楼、乡渡及沿街穿巷卖唱。手持一具木雕小龙船作道具,胸前挂小锣小鼓,边唱边敲,以掌握节拍。词基本为七字句,内容多为谐趣故事及平安祝颂语。

佛山祖庙三月三北帝诞庙会

祖庙在佛山历史上曾集神权、政权、族权于一体,是珠江三角洲一带民间信仰中心和祭祀圣地。农历三月三是北帝的诞辰,佛山民众要举行隆重的贺诞活动,内容包括设醮肃拜、北帝巡游、演戏酬神和烧大爆等。

北帝诞庙会都是佛山最重要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深刻地影响着佛山人的生活。2006年佛山“祖庙北帝诞”入选首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2月,佛山“北帝诞庙会”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佛山祖庙三月三北帝诞庙会”不是单纯的北帝诞庙会,而是在整合佛山民间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浓缩了佛山民间文化的精华,是佛山乡土文化、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表达了佛山人祈盼和谐富裕、国泰民安的美好心愿。

佛山秋色

"秋色",是丰收的景色之意。“佛山秋色”是佛山古代民间艺术活动的称谓,也作佛山传统民间艺术的总称。早在明朝时期,为庆贺丰收,每于秋收之余,佛山人利用手工业的边角料:如纸、碎布、丝绸、香胶、蜡、陶泥、竹木以及农副产品:如蚕茧、谷豆、鱼鳞、瓜果、萝卜等,以扎作、粘砌、纸扑、雕刻、剪贴、雕塑、灌注等技法,制作成各种仿铜铁器物、仿陶瓷古玩、仿花鸟虫鱼、瓜果等,达到以假乱真、奇巧斗胜的艺术效果,流传下来,成为“佛山秋色”艺术品的独特制作风格。秋色还包括有彩灯扎作、头牌花车、化妆造型及各种表演艺术、民间音乐等。

每年秋夜,人们在商定的晚上,各自将自制的工艺品及各项节目参加游行表演,逐渐形成富有地方民间特色的佛山秋色赛会,佛山人称为“出秋色”,每到赛会举办之日,佛山城内,万人空巷,盛况空前。

行通济

每年的正月十六,佛山人都有一个风俗习惯“行通济”。却说佛山城南今南蒲公园附近以前有一条河通济河,河上有一条桥叫“通济桥”。佛山人认为“行通济,无弊矣”(佛山方言,意即行通济无忧愁)。河现在没了,桥还在,每年这一天,人们都到这里走过桥,烧香、抛生菜和转风车,人流络绎不绝,好不热闹。

关帝诞

佛山有关帝庙11座。每年农历五月十二日为关帝神诞日。此日要举行关帝出游,并有会景随行。会景节目多是“飘色”、“锣鼓框”等。在十多座关帝庙的活动中,最隆重的要算东头、弼头、福德、仙涌、福庙五间。

关帝出游时,五间庙联称为“五虎下西川”。先在弼头关帝庙内共住,弼头、福德脯的螺涌社、同义联等数家武馆舞师列队欢迎,并在弼头一处叫冬瓜窿的地方表演舞狮入洞节目,叫“三狮入窿”。次日,各庙关帝神像回庙,“五虎下西川”的关帝出游至此结束。

佛山祭祀关帝尤以工商界最为恭谨,武馆人士和民间也有供奉者。其意是崇拜关云长的英勇大义、正气干关,用关帝的正气压邪。后因关帝的脸是红的,民间以红为“红利”,当代商家和民间又将关帝奉为财神虔诚地膜拜。

华光诞

华光是南方火神,佛山祀华光十分隆重。佛山人忌水患,故祀奉华光火神以消灾。家历九月廿三华光诞期,镇内各坊都建“火星醮”,由所属街巷店户捐款,选出代表(称为值理)搭醮棚,悬挂五色铜枝彩灯,“建醮景色”。

建醮前,值事们前往低街(今莲花路)华光庙,迎华光塑像供奉在醮前,开坛诵经祭拜,街内各店户到坛参神;次日午,由一人敲响高边锣开道,道士们各持法器,为首的平持法剑,沿途诵经、舞剑,并用剑尖施酒净水,俗称“送火星”,随后是十队“八音”,飘色童数队。历时三、四日,华光神像回庙,火星醮才告结束。

开醮时,居民跟随道士行“转运”仪式,道士手持法器边诵经边绕坛走三大圈,俗称“转运”,据说经过如此“转运”后,来年晦气就能尽消,即使因事不能参加“转运”的人,只要有人把他衣服捧在手中随行,也可“转好运”。今佛山市郊澜石镇深村华光庙每年仍举行华光诞期“火星醮”,随行“转运”的人者也还不少。

《佛山忠义乡志》载:“二十八日华光神诞,神为南方赤帝,火之司命,乡人事赤帝以消火灾,是月,各坊建火清澜以答神贶,务极奢侈,互相夸尚,用绸绫结成享殿,缀以玻璃之镜、衬以翡翠之毛,曲槛雕栏、锦天绣地、瑰奇错列、龙凤交飞。召巫作法事凡三、四昼夜。醮将毕,赴各庙烧夜,日行香,购古器、罗珍果荤,备水陆之精素,擅雕镂之巧,集伶人百余,分作十队,与抬香捧物者相间而行,璀璨夺目、弦管纷喧,后饰彩童数架以随其。金鼓震动、艳丽照人,所费盖不资矣,而以汾流大街之肆为首。”

佛山七姐诞

七月初六晚,佛山妇女进行“摆七夕”(又叫“摆慕仙”)的活动,为把“摆慕仙”搞得热闹,在前一年就广招未婚姐妹集资入会,称为“七姐会”,头年埋会(准备),次年以七姐会名义“摆七夕”。

从农历五、六月起,姑娘们就开始制作工艺品,有用布绣成的“牛郎会织女”、“三英战吕布”等故事人物,也有用芝麻砌成花瓶,台椅,也有用通草制作的花鸟等小巧玲珑的工艺品。初六晚集中陈列,在大庭院或天井的八仙桌上(一般有三、四张桌并排着)。

桌上摆上“慕仙秧”两钵,用红纸环套秧的四周,钵中央点燃小油壶灯并罩上玻璃罩;用盘子砌“五洞棋”(红、白、黄及有豆沙馅的小饼,状如棋子)最通常是砌至七层或九层的塔形;生果盘:有榄、油柑子、菱角、鸡心柿、香蕉等(均尽心砌成各种形状);摆上时花,花的品种中必有“千日红”(佛山人称“千日娇”),还摆上斋菜一盘。

当晚12时,姐妹们穿戴整齐,向天跪拜;请道人(喃无先生)诵经开坛,请大戏班演剧或女令唱曲助兴,通宵达旦,一连三晚,本地姐妹及群众多于初六晚前往“看七夕”,品评谁家姑娘手巧;四乡群众多在初七、初八白天赶来观赏。初八晚散集,晚饭后,姐妹们跪拜毕,将陈列品收起,入会姐妹分派果饼。

赛龙舟("扒龙船")

赛龙舟俗称“扒龙船”,是佛山各县民间盛行的传统群众活动。每年端午节或其它盛大节口,都会举办龙舟竞赛。龙舟用柚木或坤甸木造成,长约20-30米。船头装有木雕彩色龙头,船后有木雕龙尾。船上插彩旗、彩牌、罗伞。

每船一般坐30至40人,穿同色衣服,鼓手以鼓声指挥进退,船前后各站一人,高举长桨,大力踩足扑动,使船身扑腾,掀起浪花;船前后舵手,控制航向;众选手含着鼓点,奋力划,使龙舟似离弦之箭冲浪前进。

龙舟赛往往吸引无数游人,河两岸红男绿女,人山人海,欢泣声、笑声、鞭炮声、锣鼓声响彻云宵。竞赛活动,村、镇、县、等都可举办,有的地方还以举办“龙舟节”进行联谊、招商活动。

2. 二仙庙供的哪两位神仙

1、山门广场。一万平米,在这里可以欣赏:“一湾碧水、两溪交汇、三组古建、四峰罗列、五岭环抱”等自然人文奇观。一湾碧水、两溪交汇指的是八里沟与西莲沟的两条溪流在此处汇流成凤凰湾;三组古建指的是由桥头堡、二仙桥、山门服务楼组成的汉唐建筑群和明清建筑的八里沟大酒店以及太行石屋式建筑。

三组古建从时代上层层推递和谐过渡到八里沟的原始自然风光。四峰罗列、五岭环抱指的是山门广场四周的睡美人峰、凤凰峰、佛掌峰、狮子峰等四座奇峰和外围的关山、老爷顶、九莲山、抱犊山和玉屏山,这些山峰如拱似卫,酷似神话中的五位力士在忠诚的保卫着山门的宁静肃穆。

2、一线天。是一条非常狭窄的山缝,过去村民有一条盘山小道,蜿蜒曲伸,远望如同一条巨龙,盘旋逶迤于山崖之间,被称“龙盘梯”。数百个台阶沿崖而上,陡峭险峻,这是过去八里沟村民和山西的老乡上下的唯一通道,山民上下购物、运货均从此过。

一线天两边断壁如削,四周云雾缭绕,沿途怪石林立,险峻清奇,景致极佳。人行走在原始山路之中,时而要低头曲背,时而要侧身帖壁,时而仰首攀援,时而要俯视沟壑。山路弯弯,石阶起伏,像一条空中飘带,忽上忽下,时隐时现。置身其上,千姿百态的奇石怪景,深不可测的幽幽峡谷,尽现眼前。游客从中走过,抬头看天,只能看到一线青天,所以得名一线天,又叫“一线雄关”、“长天一线”。

3、红石河。位于八里沟“葫芦崖”上,因河床为红石砂岩,所以叫“红石河”。源出山西,河宽20米,深0.6米,由于海拔1500米,故又叫“太行天河”。山谷幽深,流水潺潺,河水顺着光洁平整、错落有致的红石板川流不息。

在阳光照耀下,如巨型水晶板,晶莹透亮,似乱石弹溪琴,淙淙悦耳。碧绿的河水犹如一面宝镜,横卧于青山之间,反衬蓝天白云,令人目迷五色,一步一回头,一折一赞叹。“红石河”中有八块巨石,传说八仙曾在游览、小憩,所以叫“八仙台”。人们到此也可以当一回“神仙”,在此玩水、游览、摄影留念。

4、观音洞。“红石河”边有一天然石洞,名叫“观音洞”,又叫“青龙洞”,这里三伏天也凉气沁人。洞里泉水常年不断,水色透明,无杂质、无气味、含有多种有益于健康的多种微量元素,甘甜可口,适于饮用。

5、大瀑布。八里沟瀑布雄伟壮观,瀑布落差157米,宽5米,最大流量20个,一年四季不断。

参观八里沟大瀑布有两条路可选择,一条是上面平整的大路,另一条就是新修小道。经停车场,从沟底前进,可以见到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别有风味。沟底瀑潭众多,可谓五步一潭,十步一瀑。盘龙潭是一深潭,潭内巨石众多,颇具神韵。

潭南边有一榆树生长在石上,长势旺盛。还有一颗大漆树,此树汁能制漆,但有毒性,沾身能引起过敏。“卧牛潭”谷静沟幽,如入仙境。快到沟尽头,只听飞瀑雷鸣,只见一条白练从天而降,其势壮美,不见其面,早闻其声。这就是八里沟景区的主体景点——八里沟大瀑布。

6、珍珠泉。北边山上有一山谷,山泉涌出,从山岩上落下,如珠如玉,似针似线,一串串,一行行,似万斛珍珠,此起彼落,永不停息,故名“珍珠泉”。

7、桃花湾。瀑潭相连,流水潺潺的桃花湾景区。这个景区主要有桃花潭、桃花湾、将军潭、桃花湾瀑布、将军潭瀑布等美丽的景点。远远看到的就是桃花湾瀑布,瀑布下边的水潭叫做桃花潭,瀑布上面则是一个面积达20000平方米的桃花湾。桃花湾的右边是一片郁郁葱葱的蟠桃园,蟠桃园边还有一座十分古朴的桃源阁宾馆。每到春暖花开的季节,满眼桃花怒放、红艳欲滴、花草粉芳、空气含香。

8、潮音洞。是一个天然石洞,内供奉观音菩萨塑像一尊,雕刻精美栩栩如生。相传洞内水源直通南海,站在洞里,凝神静听,似乎又闻海潮之声隐隐传来,故名“潮音洞”。

又如观音讲经说法,曼妙动听,故曰潮音即是佛音。相传汉光武帝刘秀曾在此洞避难,是洞内的神泉救了他才躲过追兵。自此以后老百姓凡有灾难都要到此洞内求观音施神水救苦救难,传言非常灵验。

洞内泉水常年不断,水色透明,含有多种有益于健康的多种微量元素,甘甜爽口,适于饮用。

9、诚心石。八里沟诚心石为一长11米,宽9米,厚约8米的红色砂岩。它前高后低,如同一颗硕大的红心。传说,当年刘秀在得到玉皇大帝的指点后,往玉皇宫攀爬站在这块奇石上,这时雨骤停,“心石”保佑了刘秀众人,刘秀福临心至,忙在心石前面对大黄龛跪拜许愿:如苍天不亡我汉室,得天下后必来此处祭天拜地。

后来刘秀登基后,重修玉皇宫,并封赏此石为“诚心石”,老百姓直接把它叫做“许愿石”。至此以后,人们都在此许下自己美好的愿望。

10、三龛。位于石门水库西侧的丹壁崖下,内凹30余丈成龛形的洞天福地,远看三龛,实有五龛,龛龛相连。简称一龛井二龛塔,三龛里面住菩萨.

三龛说的是一龛内有一庙,旁有一方圣井,水清见底,旱不涸,涝不溢。二龛有一明代砖塔,塔高10米有余,造型别致,巧夺天工,现塔毁,基存。三龛更为深括俊秀,山门上题有“云峰寺”三个大字,创建于宋,兴废不知何时。

明嘉靖年间重修时,基址拓宽,先后建殿堂楼阁十几座,房舍30余家,原名云峰庵,后改名云峰寺,屡有重建。北岸有一悬泉,注入殿前池中,犹如苍龙吐珠,十分壮观。

11、伏羲峰。与女娲谷:据说盘古开天辟地后,天地刚刚分离,有些地方还连在一起,日月星辰运行不稳,万物生灵生活不安。

这时候大神伏羲女娲就站出来“规天矩地”,形成了天圆地方的格局,后来伏羲又推演八卦教万民做网渔猎,被任命为掌管东方的天帝,对面那座海拔1399米的山峰就是伏羲峰,也是伏羲上天赴任的地方,周围那一座座小山头,不正象苦苦挽留伏羲大神的黎民百姓吗?

女娲谷背依大黄龛,面朝伏羲峰,上有幽香阵阵的散花瀑布飞悬,下有碧绿清澈的王母梳妆碧潭,左边伏羲神像古意盎然,右侧女娲奇石突兀而起。涓涓流水时隐时现,越发衬托出千年古洞玉皇宫的深邃悠远,有恍若来到神仙世界的感觉。传说这里还是女娲抟土造人的地方。

12、大皇龛。八里沟大皇龛传说:远古时期,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万家灭绝,只剩下伏羲和女娲兄妹二人。他们长大成人,为了繁衍后代,缔造人类,哥哥想同妹妹结婚,可妹妹说:“这怎么行呢?我们是亲兄妹啊!”经不起哥哥的再三恳求,妹妹不得已心生一计说:“你追我试试,如果追得上我,能抱住我,咱俩就成婚 ,否则不行。”

于是兄妹俩绕着一棵大树追赶起来,妹妹机灵敏捷,跑得快,哥哥怎么也追不上。忽然想出一个主意,猛地转身而跑,一点也没有防备的妹妹,气喘吁吁地迎面投入哥哥的怀抱,被哥哥紧紧的抱住,于是他们成了夫妻。但是兄妹成婚终究羞人,妹妹只好用芭蕉叶遮住头脸,这就是以后姑娘出嫁,拜天地前要用布盖头的原因。

13、百年好合树。相传西汉末年,刘秀躲避王莽追杀,逃至八里沟,剑劈山崖,体能耗尽,爬到一棵树下,又经山风夜寒侵袭,得了恶病,被山姑素娘采药救愈,两人就在这里发生了一场奇异的恩爱故事。

后人为纪念他们把这棵树称为“合欢树”,为了让更多的人能缔结美满姻缘,人们就把这棵树命名为“百年好合树”。多年来,每年都要有上百对新婚恋人来这棵“百年好合树”下相拜许愿,结为连理,好合百年。

14、二仙桥。八里沟二仙桥是一座横跨在西莲沟上的青石桥上桥,两侧栏杆上雕有汉代云龙浮雕。二仙桥得名于前方凤凰岭上的二仙庙。

传说当年刘秀被王莽追杀逃难至八里沟凤凰岭,被为村民治病的两个姑娘所救。王莽得知,捉拿两位姑娘问罪,两位姑娘被追至悬崖双双坠崖自尽。当地村民为纪念两位采药姑娘在凤凰岭上修建了二仙庙,刘秀为报答两位姑娘救命之恩重塑二仙金身,于明初崇祯十年重修二仙庙,多年来二仙庙香火旺盛。

3. 二仙庙是哪个二仙

表示真龙天子对百姓的拜谒。参考资料:河南省沁阳市神农山二仙庙修建于唐代初年,相传这是唐王李世民为感谢道教上清派祖师魏夫人华存(民间俗称“二仙奶奶”),钦命大臣尉迟恭监工修造的,这里的牌坊龙头全部向下,表示李世民这个真龙天子对“二仙奶奶”的拜谒。这里的石牌坊龙头都是向下的,这在全国是十分罕见的。

4. 二仙是什么意思

就是二仙桥表示的是一个地名陈华大道也是一个地名

5. 二仙是哪二仙

和合二仙是中国民间传说之神,主婚姻和合,故亦作和合二圣。相传唐人有万回者,因为兄长远赴战场,父母挂念而哭泣,逐往战场探亲。万里之遥,朝发夕返,故名“万回”,民间俗称。以其象征家人之和合,自宋代开始祭祀作“和合”神。 至清代雍正时,又以唐代诗僧“寒山,拾得”为和合二圣。相传两人亲如兄弟,共爱一女。临婚寒山得悉,即离家为僧,拾得亦舍女去寻觅寒山,相会后,两人俱为僧,立庙“寒山寺”。自是,世传之和合神像亦一化为二。

6. 二仙是谁

一吕二赵三典韦是指三国时期排名前三的武将,吕布,赵云和典韦

三国时期的二十四名将,有一个总的排名,叫做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枪神张秀和文颜,虽勇奈何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与姜维。

7. 二仙菩萨

1、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 。又称娲皇、女阴娘娘,史记女娲氏,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 相传女娲造人,一日中七十化变,以黄泥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 后因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留下了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

2、西王母,尊称王母娘娘。在道教神仙体系中,西王母是所有女仙及天地间一切阴气的首领。原是掌管灾疫和刑罚的上古女神,现多传为护佑婚姻和生儿育女之事的女神。 全真教的祖师。王母娘娘在汉代时成为重要的汉族民间信仰,西王母信仰中包含的长生不老理念也投合了道教对长生的追求。

3、羲和,中国神话中太阳神之母的名字。传说她是帝俊的妻子,与帝俊生了十个儿子,都是太阳(金乌),住在东方大海的扶桑树上,轮流在天上值日。羲和也是她儿子们的车夫——太阳的使者——日御。

4、常羲,一称“常仪”。汉族神话传说中的月神。常羲是月御(为月亮驾车的神),与日御(羲和)同为帝俊之妻,生了十二个月亮,即为一年十二个月。因为有着这样不同寻常的本领,所以在上古时代,常羲又成了制定时历的人。

5、九天玄女,又称玄女,俗称九天娘娘、九天玄女娘娘、九天玄母天尊。原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战争女神,后经道教奉为高阶女仙与术数神。 虽然她在民俗信仰中的地位并不显赫,但她是一位深谙军事韬略,法术神通的正义之神,形象经常出现在中国各类古典小说之中,成为扶助英雄铲恶除暴的应命女仙,故而她在道教神仙信仰中的地位重要,其信仰发源可追溯至先秦以前。

6、旱魃,黄帝之女,她曾帮助黄帝战胜蚩尤,打败雨神应龙,立有战功。但由于她参加了战斗,再也不能回到天界,她所住之处,连年不下雨。黄帝把她安顿在赤水以北的沙漠地带,不允许她到处乱跑。

7、嫘祖,一作累祖,中国远古时期人物。为西陵氏之女,轩辕黄帝的元妃。她发明了养蚕,史称嫘祖始蚕。 嫘祖是我们先祖女性中的杰出代表,嫘首倡婚嫁,母仪天下,福祉万民,和炎黄二帝开辟鸿茫,告别蛮荒,功高日月,德被华夏,被后人奉为“先蚕”圣母,与炎帝、黄帝生活在同一时代,同为人文始祖。

8、娥皇女英,又称皇英。长曰娥皇,次曰女英,是中国古代华夏族神话传说中帝尧的两个女儿,姐妹同嫁帝舜为妻。舜父顽,母嚣,弟劣,曾多次欲置舜于死地,终因娥皇女英之助而脱险。 舜继尧位,娥皇女英之其妃,后舜至南方巡视,死于苍梧。二妃往寻,得知舜帝已死,埋在九嶷山下,抱竹痛哭,泪染青竹,泪尽而死,因称“潇湘竹”或“湘妃竹”。自秦汉时起,湘江之神湘君与湘夫人的爱情神话,被演变成舜与娥皇、女英的传说。

9、妇好,商朝君主武丁的妻子,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她不仅能够率领军队东征西讨为武丁拓展疆土,而且还主持着武丁朝的各种祭祀活动。 因此武丁十分喜欢她,她去世后武丁悲痛不已,追谥曰“辛”,商朝的后人们尊称她为“母辛”、“后母辛”。

10、嫦娥,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人物 。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之一帝喾(天帝帝俊)的女儿、后羿之妻,其美貌非凡,本称姮娥 ,因西汉时为避汉文帝刘恒的忌讳而改称嫦娥,又作常娥。 也有称其姓纯狐,名嫄娥。神话中因偷食大羿自西王母处所求得的不死药而奔月成仙,居住在月亮上面的广寒宫之中。

8. 二仙三仙是什么神仙

三仙指的是“三仙洞”中蟹、蛇和蛤蟆三种仙物。三仙,读作:sān xiān。出自《太平广记》卷三八九引《祥瑞记·孙钟》有三仙人诣门乞瓜,后用为施瓜得福的典实。

《三仙》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书生去金陵赶考,遇三仙洞中的蟹、蛇和蛤蟆三种仙物化身为介秋衡、常丰林、麻西池的三个秀才,四人一同分别拟个题目作文。第二天书生进了考场,三个题目都是三仙写的文章,书生就因此高中了解元。

9. 二仙真人的传说

唐蒲州永乐县人吕岩,字洞宾,号纯阳子。其母生他之时,仙乐悠扬,异香满室。纯阳生相非凡,道骨仙姿;自少聪明,日记万言,出口成章。后游庐山,遇火龙真人,传授遁剑,能去邪魔。虽祖父辈官居要位,但纯阳却会试不举,进士不第,就此弃儒归隐。经八仙之一汉钟离以十难试之,心无所动,点化得道,修成上八洞神仙。

一日,王母寿辰,玉皇、诸仙皆来祝寿。王母命嫦娥敬酒。纯阳连喝三大杯,又饮尽一壶,微有醉意,尚要求添。嫦娥见他醉态可掬,微微一笑。哪知却引得纯阳神魂飘荡,不由自主手拉嫦娥,要回敬琼浆。嫦娥笑辞,显出万般风情。两人拉拉扯扯、授受不清,铁拐李见此情景,怒说:“洞宾已失仙体,嫦娥进酒轻狂,凡念已动,理该下凡应劫。”于是,嫦娥被降至河南洛阳百草山白家村投胎,取名白牡丹。这牡丹生得五官端正,面如白玉,自幼好道。其父白富贵拜黄龙真人为师,就叫女儿跟黄龙真人修心学道。

众仙佛辞王母,下昆仑,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纯阳想起嫦娥因自己降世,现在洛阳,应去度脱于她,以赎前愆。众仙鉴于纯阳前次下凡,曾沉湎于酒,三醉岳阳,留下笑话,担心此次下凡,入于色界丛中,未免为色所迷,自损道行。

纯阳领徒弟椿精来到白富贵父女开的“万全堂”药店,认为“万全”二字口气太狂,就以一些药的俗名来考问白富贵。富贵年老词穷,只得求女出来应答。当牡丹出来与纯阳相见时,纯阳见牡丹玉骨冰肌,花容月貌,似瑶池敬酒的嫦娥;牡丹见纯阳仙风道骨,知是有来历修行之人。两人对答中,纯阳提出买:“头顶青丝脸中粉,嘴上胭脂一点香,舌津两手葱指甲,贴身汗衬裤中裆。”万全堂中吕纯阳初戏白牡丹。

正在此时,黄龙真人派人叫牡丹进洞,居心不良。牡丹心想:“老龙打我主意,怎能脱此灾难?”纯阳乘牡丹与众女外出采鲜草之际来到高峰,寻找牡丹。双方施礼询问。纯阳说自己名叫“同道”,住蓬莱山中,遇小娘子夙世想必有缘;牡丹道愿拜仙长为师,同上蓬莱,侍奉左右,并表示誓死不受老龙之辱。为此纯阳随手点化一山鸡,变作牡丹模样去哄黄龙真人。随后,纯阳又作仙法,点化出小小一座花园,仙花异草,样样俱备。两人来到水阁,美酒佳肴,递杯畅饮。情思脉脉,春意融融。牡丹献出百般媚态,纯阳缚不住心猿意马,忘却仙凡,便在水阁之内同寝。温存万状,绸缪了三日三夜。宴水阁中吕纯阳二戏白牡丹。

两人约定十日后再见,由此惹得众仙下凡。铁拐李与何仙姑变作乞夫丐妇,来到白家,教牡丹泄同道人真阳之法。十日后,牡丹利用二仙赐的隐身草摆脱妖龙纠缠回到家门,正遇纯阳来临。两人携手进房,饮酒谈心,互诉衷肠,同赴兰台。牡丹夜中吕纯阳三戏白牡丹。

黄龙真人迁怒纯阳,带妖兵杀上龙华会,见八仙人多势众,请四海龙王相助。八仙各施宝贝,杀得五龙大败。纯阳剑斩黄龙,犯了妄杀之罪,下凡避风头。众仙又移泰山填塞东海,积怨日深。四龙王表奏天庭,赵元帅偏袒黄龙,最后白牡丹当了替死鬼。纯阳来到凌霄禁地,痛哭情人,辩诉冤情。玉帝令白牡丹冤魂重投人生,来到积善之家,取名花牡丹。

后纯阳下山看望牡丹,见牡丹潜心修养,立志苦修,两人遂铲去情魔,打破情网,斩断恩爱。花牡丹经纯阳引至飞来峰白云洞,正心诚意,悟彻大道。虽经大小劫难,最后终成正果,封为百花之王。吕纯阳因玉帝凭一面之词被谪贬东洋海底,众仙同心救道友,请如来佛祖、太上老君和观音大士前来化解怨仇,将填海之山移回原处。从此,山高海深,依然如故。八仙及四海龙王皆悦服。

10. 二仙神是什么神

月下老人(月老),和合二仙,太阴星君(又叫月神,月光娘娘,月姑),女娲娘娘,符元仙翁,天喜星,红鸾星,兔儿神,丘比特,阿波罗。七星娘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