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核雕的倡议书(关于核雕的诗句)
1. 关于核雕的诗句
1、《禅定寺经院》唐代:鲍溶原文:莲华不朽寺,雕刻满山根。石汗知天雨,金泥落圣言。 原文:莲华山上的不朽寺,雕刻着满山的树根。石头出汗就知道天要下雨,这是泥菩萨落圣言。
2、《姑苏台杂句》唐代:李绅原文:越王巧破夫差国,来献黄金重雕刻。西施醉舞花艳倾,妒月娇娥恣妖惑。译文:越王利用巧计打败了夫差,来献黄金雕刻。西施的醉舞倾国倾城,羡慕月娇娥的妖惑惊艳。
3、《好事近》宋代:赵士暕原文:潇洒点疏丛,浑似蜜房雕刻。不爱艳妆浓粉,借娇黄一拂。 译文:潇洒地散落在丛中,好像是蜜房的雕刻。不喜欢艳妆浓粉,只得借娇黄一拂。
4、《念奴娇》宋代:刘一止原文:小砑蛮笺惊秀句,天巧何曾雕刻。倚马雄才,凌云逸气,路觉丹霄直。译文:这支小巧的笔写成了惊人的句子,天巧没有经过雕刻。倚着马的雄才,凌云逸气,感觉这条路直通丹霄宝殿。
5、《巫山一段云·暖候飞灰律》元代:姬翼原文:妙用无私无象,雕刻万形千状。不言品物自芸芸,何必问东君。译文:这东西使用非常妙,看不出痕迹,雕刻出千奇百怪的事物。不去说物自芸芸,何必去询问东君。
2. 对核雕的赞美
中华民族灿烂的民族艺术中,有一朵绚丽奇葩--雕刻艺术,而其中的木器雕刻,又以浙江东阳为最佳。
北京故宫、明清皇陵、杭州灵隐寺及名庙豪门等处精美的木雕,大都出自东阳木雕艺人之手。因此,东阳被誉为中国“木雕之乡”。
【第2句】木雕工艺品木质坚韧、纹理细密、具有雕刻的全部优点,是雕刻的上等材料,在制作过程中和保存时不易断裂受损,木雕工艺品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工艺品的造型起伏越大,木纹的变化越丰富,也就越有味;造型的形状动态越婉转、流畅,木纹走向的效果也就越是理想,以至出乎意料的好看,极富装饰性。木雕工艺品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好的工艺品能体现出雕刻师的聪明才智和精湛的雕刻技术。
对于收藏工艺品的人来说,收藏自己喜欢的工艺品,能陶冶情操,能给自己繁忙的空间注入无限的活力,同时给自己创造出丰富的想象空间。【第3句】雕花的门窗,雕花的床面,雕花的桌椅,乃至雕花的箱柜……千家万户东阳人无不讲究精彩。
未经雕琢的,木头还是木头,一经雕琢了,木头不再是木头;就像一个人成为一个人,少不了几番风雨,几度春秋。谁在创造奇迹?就问东阳人的一双妙手。
该留下的留下,该屏弃的屏弃,只因为生活不能全盘照收。雕琢的是一个个日子,精彩的是长长的岁月。
【第4句】我常常望着这引人入胜的软木雕出神。我多么想让身体变小,到这秀丽的微型立体风景中遨游一番啊!这座巧夺天工的软木雕让我无比佩服能工巧匠们那高超的技艺,这些没有生命的小木头在他们手里被塑造成如此栩栩如生的形象,真叫人赞叹不已。
【第5句】这里是一幅接一幅的木雕作品,组成了几百米长的木雕画廊,每幅木雕都高达两米多,真实地展现了林区的劳动场景和生活画面,雕刻手法基本采用写实手法,技艺精堪,无比精美,我们看到那时的森林遮天蔽日,大树粗壮的二人围不过来,各种野兽穿行其中,小火车一辆接一辆地下山,当年林区的繁荣和昌盛尽显其中。站在这样的画廊面前,我仿佛听到了远古历史的回声,听到了当年伐木工人朗朗的笑声,那种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毫情壮志展现在我的眼前。
风吹着我的头发,雪花扑打在我的脸上,看着这些反映林区当年蓬勃生机的历史画卷我不禁心潮起伏、泪湿眼眶。【第6句】木雕工艺品就是陈列、摆设于橱、窗、台、几、案、架之上,供人欣赏的小型的、单独的艺术品。
起到点缀与美化环境、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的作用。木雕工艺品陈设工艺品属木雕工艺品工艺
3. 赞美核雕精致诗句
1. 风雨俱寒漫记忆,走马观灯难消移。一片情歌谁与和?最是无疑紫檀音。
2. 黄金捍拨紫檀槽,弦索初张调更高。
3. 紫檀烟环绕,烛花落年少。
4. 向谁分付紫檀心,有情须殢酒杯深。
5. 浑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
6. 潜姿发玄麝,幽花凝紫檀。
7. 苍玉裁圭影,紫檀含露英。
4. 关于核雕的诗句大全
1、火燎烟熏鲫鱼肉,精工细作翡珠岩
解释:鲫鱼肉是用火烤过用烟熏过,制作这条鱼的过程像在雕刻翡翠一样严谨
作者:淡水吟风
出自:《烧烤》
2、惊看桌满油沾嘴,莫怕人多汗湿衫
解释:吃惊的看着满桌的人嘴边占满了油,不要害怕人多汗打湿了衣服
作者:雁苔
出自:《烧烤》
3、踏春逸兴共烧烤,伴酒欣然品淡咸
解释:踏春一起去烧烤,喝着酒悠然的吃着烧烤
作者:无名氏
出自:《七律》
4、烟绕千峰留五味,香勾四皓出商岩
解释:烟非常的大还带着香味,而香味勾起了所有人的食欲
作者:佚名
出自:《踏春》
5、 潜心长技艺,滋味今胜昔
解释:潜心苦练技术,现在坐的菜滋味比以前更好
作者:佚名
出自:《潜艺》
5. 描写核雕的诗句
“葫芦”的诗句有
1、宋·陆游《刘道士赠小葫芦》
葫芦虽小藏天地,伴我云云万里身。收起鬼神窥不见,用时能与物为春。
2、宋·释绍昙《瓢泉》
当阳剖破劫壶来,见彻根源眼有沙。临际爷爷得一杓,葛藤浸烂又萌芽。
3、宋·张继先《点绛唇·小小葫芦》
小小葫芦,生来不大身材矮。子儿在内。无口如何怪。藏得乾坤,此理谁人会。腰间带。臣今偏爱。胜挂金鱼袋。
4、宋·黄庭坚《葫芦颂》
大葫芦乾枯,小葫芦行酤。一居金仙宅,一往黄公垆。有此通大道,无此令人老。不问恶与好,两葫芦俱倒。
5、唐·张说《咏瓢》
美酒酌悬瓢,真淳好相映。蜗房卷堕首,鹤颈抽长柄。雅色素而黄,虚心轻且劲。岂无雕刻者,贵此成天性。
6. 描写核雕
齐天大圣橄榄核的寓意
1、辟邪招福。齐天大圣最后被封为斗战胜佛,有觉悟者的含义。佩戴斗战胜佛橄榄核手串可以驱邪避灾,招福保平安。
2、战无不胜。齐天大圣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才得以修成正果,身居佛位。佩戴斗战胜佛,寓意可以扫除天下一切魔障,战无不胜。
3、勇敢果断。斗战胜佛橄榄核手串还有勇敢机智,不放弃、不服输,坚持就会胜利的美好寓意。
7. 关于核雕的名字
个人签名章用狮子好!
常见的个人印章上的祥瑞动物分别有:龙、麒麟、狮子、貔貅等,各个动物所代表的寓意无非就是两种意思,一是带来祥瑞,二是驱走邪恶。其中,个人签名章一般采用狮子图案,借意以狮为师,是官运亨通的意思,祝愿代代高官的美好寓意!
8. 关于核雕的诗句古诗
“葫芦”的诗句有 1、宋·陆游《刘道士赠小葫芦》
葫芦虽小藏天地,伴我云云万里身。收起鬼神窥不见,用时能与物为春。
2、宋·释绍昙《瓢泉》
当阳剖破劫壶来,见彻根源眼有沙。
临际爷爷得一杓,葛藤浸烂又萌芽。
3、宋·张继先《点绛唇·小小葫芦》
小小葫芦,生来不大身材矮。子儿在内。
无口如何怪。
藏得乾坤,此理谁人会。腰间带。
臣今偏爱。胜挂金鱼袋。
4、宋·黄庭坚《葫芦颂》
大葫芦乾枯,小葫芦行酤。
一居金仙宅,一往黄公垆。
有此通大道,无此令人老。
不问恶与好,两葫芦俱倒。
5、唐·张说《咏瓢》
美酒酌悬瓢,真淳好相映。
蜗房卷堕首,鹤颈抽长柄。
雅色素而黄,虚心轻且劲。
岂无雕刻者,贵此成天性。
9. 关于核雕的诗句有哪些
形容凤凰展翅高飞的诗句有:
1、《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2、《鸾凤》李商隐:
旧镜鸾何处,衰桐凤不栖。
金钱饶孔雀,锦段落山鸡。
王子调清管,天人降紫泥。
岂无云路分,相望不应迷。
3、《凤》伊梦昌:
好是山家凤,歌成非楚鸡。
毫光洒风雨,纹彩动云霓。
竹实不得饱,桐孙何足栖。
岐阳今好去,律吕正凄凄。
4、《凤凰台》杜甫:
亭亭凤凰台,北对西康州。
西伯今寂寞,凤声亦悠悠。
山峻路绝踪,石林气高浮。
安得万丈梯,为君上上头。
恐有无母雏,饥寒日啾啾。
我能剖心出,饮啄慰孤愁。
心以当竹实,炯然无外求。
血以当醴泉,岂徒比清流。
所贵王者瑞,敢辞微命休。
坐看彩翮长,举意八极周。
自天衔瑞图,飞下十二楼。
图以奉至尊,凤以垂鸿猷。
再光中兴业,一洗苍生忧。
深衷正为此,群盗何淹留。
5、《凤归云》滕潜:
金井栏边见羽仪,梧桐树上宿寒枝。
五陵公子怜文彩,画与佳人刺绣衣。
饮啄蓬山最上头,和烟飞下禁城秋。
曾将弄玉归云去,金翿斜开十二楼。
6、《凤》李峤:
有鸟居丹穴,其名曰凤凰。
九苞应灵瑞,五色成文章。
屡向秦楼侧,频过洛水阳。
鸣岐今日见,阿阁伫来翔。
10. 关于核雕的文章
核雕
艺术历史悠久,明代随着经济的发展经历了由驱凶避邪的祥符功能向赏心悦目的把玩遣兴的转变,至近代则由诗意化的独立作品形式转变为具有一定宗教功能的佛教念珠,再一次改变了核雕清赏雅玩的属性。在当代,核雕成为文玩市场的新宠,根据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和审美诉求,形成了“南工”和“北工”两个不同的工艺风格。从核雕艺术的生成、发展,到当下不同地区艺术风格的形成中不难发现,核雕艺术形式风格的每一次变化皆源于其观赏主体和功用属性的改变。
一、核雕艺术的生成
对大多数非艺术专业的中国人来说,对传统工艺美术的了解,大概没有超过核雕的了。之所以出现这一情况,是因为中学课本中的一篇明代魏学洢的《核舟记》课文所致。读过中学的人基本上都能够背诵“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
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这段课文。从课文中人们了解到,中国有一种精微奇巧的雕刻艺术,可以在一颗大“不盈寸”的小小桃核上雕刻“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这么多内容。通过这篇课文人们还大体了解到,至少在明代时期就有了核雕这一艺术形式。
从艺术史学的角度去探讨核雕生成的具体时间是困难的,难以准确界定其生成的时间主要有文献和实物两个方面的原因。从文献的角度看,古人惜字如金,往往只录其大概,鲜有说明其原委者。《核舟记》虽然讲了一个生动的核雕故事,但却没有考辩其来历。从实物的角度看,因为果核不易保存,时间久远不是腐烂焚毁就是朽蚀虫蛀,虽然偶尔也能发现古人的核雕,但至今还没有一件实物在时间上超过《核舟记》文章中所记载的时代。在传统工艺美术的研究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文献记载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古代工匠社会地位低下,一般都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无法对自己的作品和技艺进行记录。古代文人都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即使是“布衣”,也自视清高,一般不会与工匠为伍,故不可能做工艺美术方面的实证文录。他们所留下的文字,不是笔记就是小说,鲜有专题详论,更难得写作研究专著,偶有记述往往道听途说望物生义,其中不乏假托臆断和随意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