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献

国家级核雕传承人(核雕手艺传承人)

1. 核雕手艺传承人

1、宋水官

宋水官生于苏州市舟山村,荣誉成就有中国核雕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民间品牌艺术家、江苏工艺美术大师等。

2、周春毅

周春毅是苏州核雕周派创始人,1986年出生在这个雕刻世家,祖上清朝起就雕刻,传承百年。

3、须吟笙

须吟笙是苏州舟山须派罗汉的创始人。是近代核雕名家,舟山核雕的代表性人物。

2. 核雕匠人

1:夹板橄榄核:靠外力迫使橄榄核长成圆形的,所以上了夹板的橄榄核,核的内部不够饱满

夹板橄榄为的是夹出正圆核

2:虽然橄榄核原料有“圆核”这个分类,但基本都是近圆不肯能有正圆,一般都是直径、长度比例为 2:3.5 的核料。那些做正圆光珠的原料都是匠人从几十上百斤圆核中一个一个挑选出来的。给橄榄核上夹板了可以很好的解决原料少的问题。

3. 核雕艺术传承

1、宋水官

宋水官生于苏州市舟山村,荣誉成就有中国核雕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民间品牌艺术家、江苏工艺美术大师等。

2、周春毅

周春毅是苏州核雕周派创始人,1986年出生在这个雕刻世家,祖上清朝起就雕刻,传承百年。

4. 核雕手艺传承人名单

1、蒋喜,作为苏州玉雕技艺的领军人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之一,蒋喜雕琢的作品形神兼备,精美绝伦,被海内外许多玉器收藏家收藏。

2、杨曦,杨曦先生的作品,均以造型简约、线条流畅、主题鲜明为特点,充分地把东西方艺术文化完美结合,对传统玉文化及苏帮玉器作了一个时代的延伸及发展。

3、吴金星,作为苏作玉雕界代表人物之一——吴金星的创作擅长仿古、动物、花草,作品造型生动,尤以貔貅、马等动物件为特长,神态憨态可掬,趣味浑然天成

5. 核雕手艺传承人简介

橄榄核雕刻师文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之一,她也是中华橄榄核雕刻艺术协会创始人之一。文娟老师曾获得多项国内外的艺术大奖,并且被誉为是橄榄核雕刻艺术的大师级人物。她长期致力于传承和创新橄榄核雕刻艺术,为推动中国民间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文娟老师所创造的作品精细、细腻、形神兼备,橄榄核被她们的手艺打造成为了瑰丽的艺术品,并引起了国内外文化界的强烈关注。她也通过各种途径传承和推广橄榄核雕刻艺术,包括在全国多地举办展览、培训和讲座,以及参加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等等。总之,文娟老师是中华橄榄核雕刻艺术的重要推动者和代表人物。

6. 核雕 名家

核舟记那么有名的,取个同音的吧,核周吉,寓意又赞,周到吉祥

7. 核雕工艺大师

一,陈曼生:本名陈鸿寿(1768-1822),字子恭,号曼生,老曼、曼寿、曼公、别称夹谷亭长、胥溪渔隐、种榆仙客、种榆道人,是著名书画家、金石家、篆刻家,为"西泠八家"之一。 "曼生壶"是他在溧阳任地方官时倾心于紫砂,他构思出样,请杨彭年等制壶,然后他和幕客江听香、郭频迦、高爽泉、查梅史等作壶铭,世称"曼生壶"。

二,韩泰(1864-1926年),号南林、南陵氏、家羽后身,清末民初陶刻名家,宜兴城南人,韩泰出身碑刻世家。他上中学时就与当时的宜兴著名金石书画家卢兰芳、紫砂实业家吴汉文结为好友。民国初年,韩泰被艺古斋的紫砂实业家赵松亭聘为技师,专门从事紫砂陶刻。他发挥碑刻的特点,把金文、篆文、钟鼓文及青铜器上的纹饰巧妙地运用在陶刻上,使他的陶刻作品古色古香,风格独特,深受客户喜爱。

三,邵云如(1888-1937年),号北岩、北研、筠如,又号北茗、严如、逸然轩主、半山房主,清末民初陶刻专业的开山宗师,宜兴上袁人。邵云如的先祖邵敏展北宋时期与苏东坡同窗,苏东坡晚年曾被邵敏展邀至宜兴邵家,共创“海棠院”。邵云如是清末紫砂名家邵大赦的第三子,清嘉道壶艺巨匠邵大亨的侄子,家传壶艺,渊源深远。

四,陈少亭(1885-1960年),字颖川,号羽林逸人、於陵子,清末民初陶刻名家,宜兴西乡人,近现代陶刻大师任淦庭的师兄。陈少亭出身陶艺世家,其父陈伯亭为清末紫砂陶刻名家,善制壶,精陶刻,并首创陈氏独门陶刻凿砂、镂砂、透雕工艺。陈少亭幼时聪慧过人,在宜兴有“灵童子”之美誉,他读古文习碑帖临花鸟,传统文学功底深厚。 16岁师从金石书画名师卢兰芳,在名师的指点下,技艺大进。其传器有石瓢壶、上桃合菱壶、树桩花盆等。

五,任淦庭(1889-1968年),字缶硕、号石溪、缶石、一孤、聋人,又号左民、左道人,近现代陶刻宗师,宜兴陆平人。任淦庭出身书香世家,15岁师从金石书画家卢兰芳。艺成后任吴德盛公司技师,雕刻作画谋生,吴德盛公司制品上的“陶”或“企陶”落款多为任所刻,任淦庭书画笔力苍劲,挥洒自如,正草隶篆各具风格,陶刻刀锋灵活,运作纯熟,简约得体,自成章法。而且他还能左右手同时书画雕刻,功夫独到,不愧是我国紫砂陶刻界近现代的大师巨匠。其传器有大柿壶、木瓜壶、腊梅喜鹊瓶等。

六,谭泉海(1939-2017),号石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97年 第四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003年 首届)。自20世纪50年代随着著名老艺人任淦庭学陶刻,长期从事陶刻装饰工作中,1958年进入紫砂工艺厂,跟随任淦庭老艺人学习紫砂雕刻装饰。金石篆刻、书法绘画、花鸟、山水、人物俱佳,作品构思新颖,风格清新洒脱。陶刻用刀多变,表现手法多样,作品多以俊秀细腻见长,亦不乏粗狂奔放传神的佳作。

七,徐秀棠(1937-),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委员,1993年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1954年随著名艺人任淦庭学习陶刻装及书画。1958年在中央工艺美院“泥人张”(张景祜)工作室学习民间雕塑,1972年开始专攻紫砂雕塑,闯出了紫砂工艺新路,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对陶瓷历史及造型艺术、美术理论颇有研究。他善书画、篆刻,又善茗壶创作设计,人称紫砂工艺史上的一代“全才”。

八,毛国强(1945-),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手指画研究会终身理事顾问、江苏省陶瓷艺术委员会顾问、济南大学客座教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评委、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945年6月生于宜兴蜀山南街陶艺世家,从小耳闻目濡接受艺术熏陶。1958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任淦庭先生。从艺60年,对紫砂艺术和书画艺术研究颇深,作品洗炼隽永、厚积薄发,基本功扎实。曾多次获国内外奖项:全国陶瓷创作设计评比一等奖、西湖博览会金奖、太湖博览会金奖。

九,沈汉生(1946-),字石羽,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2011年 第五届)、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2011年 首届);1959年进厂,师从范泽林、谈尧坤;1960年跟著名陶刻大师任淦庭学艺,专攻金石陶刻,铁笔传神,刀法精妙,作品多次获奖。沈汉生的作品呈现给人们的是一种扑面而来的典雅气象。

十,鲍志强(1946-)字乐人,1959年,13岁的鲍志强进入了紫砂厂,先后跟随谈尧坤、范泽林、诸葛勋学习陶刻。1962年转师吴云根门下学习制壶技艺。1965年,得著名陶刻家任淦庭教泽,从事陶刻创作。鲍志强善于设计制陶,尤擅长陶刻装饰,在书法、绘画、篆刻、紫砂史等方面均有独到研究。作品集紫砂陶造型和制作、陶刻装饰诗、书、画于一体的表现形式,注重以文化主宰紫砂艺术的设计思路,形成了鲜明的个人艺术风格,在紫砂艺林中独树一帜。

8. 核雕非遗传承人

2023年北京潘家园夜市营业时间:

  夜市时间:每周三、周五

  开始时间:14:00

  结束时间:次日00:00

  潘家园夜市:

  汇集了非遗手工技艺作品,民间老货和文玩艺术品、玉器等,以及潮品酷玩、中古玩具、手作文创等资源。

目前市场内经营弓箭、核雕、皮影、唐卡等非遗商品的商户有1000多家;民间老货以古玩瓷器、玉器杂项居多,既是文化有序传承的见证。

也是时代精神的象征;潮玩、手作等以个性化的原创手工制作为主要特征,是传统文化与时尚潮流文化的契合点,为夜市注入了更多的时尚气息。

9. 核雕艺人是谁

刚收了一条福建“凡一”得十八罗汉。虽然不太精细,但我觉得比舟山那些电脑版要强百倍

10. 核雕手艺传承人是谁

季云博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人,拥有高超的龙门石窟木板刀刻和壁画技艺。他自幼接触到敦煌莫高窟壁画的时候,就感受到无比的震撼,对这种工艺有了崇敬与热爱之心,并且深深的着了迷。

他出生在龙门石窟伊河畔,丝绸之路东起点和隋唐大运河中心(洛阳),从小时候开始,当他看到那些黑白的塑像和石雕,总是感觉缺少了点什么,这时在他的脑海中就开始构思一副画面,渐渐地有了些许“灵感”。后来长大了他带着这一份“灵感”开始去朱仙镇、天津杨柳青学习木版年画。这时他开始认识到,可以用最简单的中国民间艺术,来展现龙门石窟艺术的精华,因此,木板雕刻技艺与壁画修复技艺应运而生。

季云博正在创作中

龙门石窟里有大小形态各异的飞天雕塑,栩栩如生,季云博说:”龙门石窟是带不走的,我想把飞天用古代技艺雕刻在木板上,成为行走的石窟。”他的一切创作都是纯手工的,排除了所有数码时代高科技手段,用最简单的最笨拙的手工雕刻来表现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和敦煌莫高窟里面最美的飞天,佛菩萨还有力士造型,修修补补,补补修修,很多看不清的地方干脆就想象的画上去,雕刻过程也是十分的艰难,但他依然坚持的做了下去,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龙门石雕(唐)高浮雕木板刀刻+传拓片

季云博的作品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第六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首届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等国展,作品还在“河南省艺术作品展、河南之星艺术大赛”中获一等奖,被中国美术家协会评选为赴法国参展“中法文化交流年”中国百年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法国卢浮宫、敦煌文博院、白马寺慧源美术馆中展出,拥有“龙门和敦煌莫高窟木板刀刻、壁画复原和残损石雕修复”三项国家发明专利。

龙门石窟木板刀刻技艺

敦煌石窟飞天(唐)木板刀刻

这是千年帝都洛阳的一项古技艺,用北魏开始的石雕造像技艺手工在厚木板上木板刀刻飞天、染墨高浮雕传拓术,历经千年,是活字印刷术的前身,继承了青藏高原寺庙里的“古代经版雕刻”,被誉为“丝绸之路的活化石”。

从敦煌到龙门,家族传承百年之久,龙门石窟木板刀刻起源于汉魏画像砖石壁画,在厚木板上用北魏石雕造像的刀刻技艺,雕刻出龙门石窟的佛、菩萨、力士和飞天造型,这些艺术品栩栩如生,仿佛就在石窟石壁的面前一样,被誉为“行走的石窟”。

敦煌石窟飞天(唐)木板刀刻

龙门石窟壁画修复技艺

龙门石窟奉先寺大佛岩彩修复壁画

这项技艺是对龙门石窟进行彩色壁画涂绘,让历经千年已经脱落颜色的石雕造像重现彩色,和敦煌一样五彩斑斓。季云博说:“龙门石窟其实是有颜色的,只不过历经了千年风化洗礼、风蚀磨蚀,表面颜料早已脱落,失去光彩。”壁画修复古技艺能在无色的龙门石窟石雕上涂上美丽的岩彩颜料,绘飞天,描绘彩色龙门,这样古代技艺复原了敦煌莫高窟岩彩技艺,表现出美丽斑斓的龙门飞天。

龙门石窟飞天壁画(唐)修复绘制中

二十多年来,季云博一直致力于把龙门石窟黑白无色的石雕造像涂上色彩,坚持用古法打磨石粉、上油、调合,自制绘制敦煌壁画专用的古代岩彩颜料,在石窟现场绘制出一幅幅彩色奉先寺大佛、力士和飞天的壁画,使人们能够欣赏到色彩绽放的美丽龙门,称为“龙门石窟里的敦煌壁画”。

他还在本地产的红色生宣纸上,镂空雕刻出龙门石窟飞天和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形象。他先在白纸上,用毛笔勾勒出飞天的白描线稿,然后覆盖在红色宣纸上一起雕刻,雕刻出的飞天栩栩如生,宛若在眼前一样。

《龙门石窟舞乐飞天》木板刀刻剪纸技艺

季云博表示他将在非遗技艺的路上不停地探索,奉献给社会,让千年中国石窟在创新之路能够继续传承下去。

工美数博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旗下——国家工艺美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工艺美术移动数字博物馆服务为核心,为工艺美术产业的大师、匠人和企业、高校等提供成果展示与交易、品牌塑造与宣传的全方位支持。“工美数博”是由艺逐(北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全程提供技术支持和运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