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献

篆刻核雕葫芦图案大全图片(篆刻效果图)

1. 篆刻效果图

正入正刀法:正锋入石,刀干与石面略有角度。

单入正刀法:侧锋入石,一刀希能刻一划。

双入正刀法:侧锋入石,两刀成一划,方向相反。

复刀法:侧锋入石,一刀不能刻成一划时,向同方向再刻一刀。

冲刀法:正锋或侧锋入石,向前推进。

切刀法:侧锋入石,向下压切。稍具前推之势。

涩刀法:侧锋入石,磨擦前进。

迟刀法:侧锋入石,用力重,稍退即进,行动缓慢。

舞刀法:侧锋入石,一左一右,回荡前进。

轻刀法:正锋或侧锋入石,力轻浅刻。

埋刀法:正锋入石,刀锋压低,贴近石面。

平刀法:刀口平贴石面,铲平底地用。

留刀法:存意而不存形,故无刀可言,只用於转折处之虚笔。

以上所述用刀十三法,经解释后,即知实在没有多少玄奥之处,而只是切冲两式刀法的活用,正锋与侧锋的不同而已。

修整和击残刀法

在刻印过程中,有不称意的地方,可以用复刀或补刀方法修饰整理。复刀是在原刻不尽如意时迫加用刀以弥补,或用力不足再同刻,一刀使效果完满。复刀应注意后加刀与原用刀在方法上要一致,不要显出复刀的痕迹。补刀是在作品完成时,对表现不够充分,或技巧发挥不够理想的地方加以调整修饰。补刀的刀法可区别与原刻刀法,不拘一格地兼施剔、刮、削、旋诸法。复刀和补刀是为了精益求精,避免节外生枝。画蛇添足反伤印文的形神和原刻刀法的韵味。

2. 篆刻作品图

篆刻作品一般都是制作印屏,印屏分为三个部分,题名,篆刻作品和落款,题名一般用其他颜色纸写明书斋号或者个人姓名,中间部分醒目位置是篆刻作品,不同风格,不同大小的印章无序排列,形成一种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最后是落款,说明创作时间,地点和作者姓名即可。

3. 篆刻欣赏

劫灰是指劫后余灰,外物并非所谓“身外之物”。“劫灰外物”是清代吴让之所治自用收藏、鉴赏印。如果解释为“身外之物”肯定有悖作者本意。外物当指自身以外的事和物。个人认为,“劫灰外物”印的意思是:历经天灾人祸损毁后,存留的物品。一家言,仅供参考。

4. 篆刻效果怎么做

个人体会是从笔画中间开始按下电动刻刀,沿着笔画走向冲击出一条条沟槽,再用手工刀收拾整理笔画起止处。并用手工刀沿笔画两侧冲切,让笔画两侧形成斜坡,使最后的印面看起来如手工篆刻的效果也一样就可以了。

5. 篆刻作品欣赏图片大全

一、书法作品章有阴文(字为空白)和阳文(字为红色),印章的字体必须为篆体。落款一般用阴文印,如落款要盖两个印的话应是先阴后阳。

二、书画上的印章,主要分为三类:作者本人的印章;题跋人的印章;收藏、鉴赏人的印章。在这些所使用的印章中又分为三个方面:姓名、字号、斋馆、堂号印;闲文、吉语、警句印;收藏、鉴赏印。

三、姓名、字号印,一般盖在作者名字的下方或左右。斋馆、堂号印,一般盖在款字的四周或款字的下方,也有用作迎首,盖在右上角。闲文、吉语、警句印,一般盖在书画的左右下角,作为押角,也有用作迎首。收藏、鉴赏印,一般盖在书画的左右下角空处,或无碍书画作品本身的空白处,也可以盖在书画以外的装裱上。

四、姓名章是题款署名用章。姓名有连在一起的,也有分开的。题款用章,以一名一字为正,一姓一名亦可。款名,印字;款字,则用姓名章。款有姓,可用名章,款无姓,或不落款者,应用姓名章,以利辨识作者。姓名章一般分朱文(阳文)白文(阴文)两种。一幅书法作品上盖两方姓名章时,最好一朱一白,两章大小相宜。款尾用多章时,次序是先姓名章,后字、号章。

五、古人用章,讲究礼仪;凡卑幼致书尊长,当用名章;平辈间用字章;尊长给卑幼,用别号章即可。反之,则贻笑大方。现代书画家张大千认为,姓名章的形状以“方形最好,圆形还可,若腰圆天然形等都不可用。”

扩展资料

一幅名家的书画作品,其印章也应该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平。如果印章很差,则有赝品的可能。印章的艺术水平,主要从书法、章法、刀法上来辨别,特别是文字上不能有错误,一个著名的书画家,是不可能经常出现写错字,用错字的现象。

鉴别印章还要看印泥的色泽,一幅古画印章的颜色,虽然可能是鲜艳的,但它还会有饱经岁月,历尽沧桑的变化,颜色会变得浑厚而沉着,印泥由朱砂制成,朱砂颜色稳定,但历久的印迹也会发生一些变化,虽然变化很小。黄金性能是稳定的,但新制品的黄金与传世多年的黄金还是会有所不同。所以古代书画上印章的色泽不可能与现代人作品上的印章色泽相同。

6. 篆刻 图

1、以上是【印】字的篆刻体。

2,笔画数:5;

部首:卩;

笔顺编号:35152

3、印是中国汉字,它的读音为yìn,是图章,戳记的意思。通常有为盖印、印信等词语。还有地名印度,手印、指印等痕迹的意思;印刷、印制等意思为把文字图片等制成版,加油墨印在纸上,可以连续印出很多的复制品。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也有合,符合的意思如:~证(互相证明)、心心相~。

7. 篆刻欣赏图片

字体一般为篆书,形式有朱文和白文;内容一般有姓名印、表字印、号印、年号印、斋堂馆阁类印、收藏鉴赏印、成语或吉语印。

另外还有用于书信的书柬印、书画作品开头的引首印、用于密押的押字印。现在的篆刻艺术文字内容已经非常宽泛,几乎任何内容皆可入印。

扩展资料:

在周代,印统称为玺或玺节。秦代用印制度规定,唯天子才可称玺。至此,玺印又成为地位高低、权力大小的象征。汉承秦制,皇帝称玺,一般臣下称印、印章或章。

隋唐以后的官印,尺寸逐渐变大,多为九鼎文。武则天执政后,因恶“玺”音同死,下令改玺为宝,唐玄宗以后,“宝”作为皇帝之玺的专用名称,一直沿袭到清代。

此外,印章还有一些别称,如宋代的“记”、“朱记”、“合同”,元代盛行的“押”,明代的“关防”、“符”、“契”、“信”等等,清代以后逐渐淘汰,唯有“印”、“章”延续至今。

8. 篆刻图案设计

1、准备好要刻橡皮章的工具和材料,以及要刻的图案。

2、先把描图纸放在图案上,用铅笔描出图案。

3、把描好的图扣在橡皮上,用刮片来回地刮。

4、描图纸上的铅笔图就被印到橡皮上了。

5、用刻刀倾斜四十五度角,方向向外侧,刻下去,边缘下刀要深一些,中间的部分下刀要浅。刻中间的时候,下刀都是向左侧,这样才能交叉下刀,把没用的部分拿出来。

6、刻四周留白的时候,把刻刀水平放置,沿四周刻一圈。

7、下刀的深度以不要切断图案为准,深度大约一毫米。不熟练时,可以试着刻,千万不要刻到中间的图案。

8、刻完后,觉得留白部分不平的话,再用刻刀补一补。

9、然后用刷子把橡皮屑刷掉。

10、把刻好的橡皮章放到印台上粘上印油。

11、轻轻放到白纸上,按下去,四周也要按一按,使图案颜色均匀。

12、把橡皮章拿起来,图案就被印到纸上了。

9. 篆刻样图

答:篆刻艺术形式主要有朱文印和白文印两类。

朱文又称阳文,指刻去文字以外的部分,印面为红字白底;白文又称阴文,是指刻去文字本身,印面为白字红底。

不同的印材和风格则选用不同的刀法。除工具材料、表现技法和书写风格有所不同之外,篆刻从表现内容、表现形式、表现思想等方面都和书法一脉相承,如出一辙。所以,书法所追求和表现的审美意向,同样适用于篆刻。

10. 篆刻效果图怎么做

印稿上石的方法:(摘自“百度文库”。)

1.将印稿纸复在石面上,用铅笔将印的边缘擦出来。选好用的印稿纸是关键,印稿纸必须薄、韧、半透明(方便覆在上面修改重写)。“日本航空笺”效果最好,可惜很难买到,用钤印谱的连史纸,效果还可以。晒图纸湿水后太皱不好。一般的宣纸太厚,太吸墨,而且压印时会化开,效果不好,但刻的印如果大也可以用。

2.将擦好边缘的印稿纸反过来(记住对应印石的上下左右),如果四方印石平分四份,可以用折叠的方法分。用小楷毛笔写稿。此步墨是关键,不能用现成的墨汁,一定要现磨,但墨砚上有宿墨(旧的干墨)则不怕,甚至可以用小木棍将宿墨重磨使用。墨要浓。墨条最好用旧墨,或松烟墨,油烟墨胶太重。

3.一次没写好,可以另取一张稿纸重擦印边,再覆在原稿上修改重写,反复写到满意为止。可以初稿细心经营,最后一稿纵情笔意。投机取巧的方法可以最初用铅笔经营再写墨稿,好处是节约稿纸。篆刻追求的“笔、墨”二品几乎全赖此步。写好就要上石,完全干透就不行了。

4.将写好的印稿反扣在印面上,四边对准,两边拉下来用手捏紧,用干净的笔在纸上均匀地蘸上清水(湿就可以不可太多)。用一张裁好的小宣纸覆在上面用手掌上的拇指肚轻压,要能够均匀地看见水痕,否则要在宣纸面上补蘸稍许水。再覆一张小宣纸,两边拉下来捏紧,用指甲或光滑的硬物压磨。要在宣纸面上模糊看见墨痕。

5.趁稿纸未干轻轻揭下来,反字就留在印石上了。待水分完全干了就可以刻了。我喜欢待墨痕干后用红色的油性记号笔将印面涂一层透明红色(深色的石头不行),刻起来效果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