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献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核雕(般若波罗多密心经讲的是什么意思?)

1. 般若波罗多密心经讲的是什么意思?

大致意思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又简称为心经。是佛教当中,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全文168个字,却全释了佛教法理法义,引导众生了解宇宙人生真理的夲来面目,了生脱死,放下执念,最终到佛的彼岸一西方极乐世界。

2.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广义

您好。《心经》是般若部的经典,也就是讲智慧的。多读可以静心、净心、安心,增长智慧。而从广义上说,佛经有一切功效。《心经》一样,什么功效都有,看您求什么,只要不是损人利己的事,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但《心经》高度浓缩佛教的教义,里面的内容很多,从五蕴空讲到一切毕竟空,可以说包括了一切佛法。建议先听一下圣严法师讲解《心经》,先有个基础的认识再读。

3. 般若波罗多密心经讲的是什么意思

心经共有七个译本,其中以玄奘法师的译本最流通。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龙藏翔字函)   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 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4.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译文

14章

【原文】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tuan)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jie),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jiao),其下不昧,绳绳(min)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译文】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大道无形以万物为自形,大道无身以众生为自身,所以唯有大道能创生天下万物,并且永远不患得患失。

大道无色,瞪大眼睛看却看不见,叫做“夷”。大道无声,竖起耳朵听却听不清,叫做“希”。大道无形,用手试图去抓去握却摸不着,叫做“微”。道具有希夷微这三种特性,无色无声无形实在不好把握,也无法去刨根问底,因为它原本就是混然一体的,所以说“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首先,道超越时空而存在。虽在九天之上,但它的上面并没有光亮透射出来。虽在九地之下,但它的下面也不显得那么昏暗漆黑,无上无下无亮无暗,没有上下左右的方位差别,也没有亮暗的界别,是为“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其次,道没有固定的形状。自然界某些生物从生到死要经过几次变形,道也像它们,并且有过之而无不及,似乎永无穷尽一直在变化。实在看不清它到底是什么形状,所以既无法形容它,也无法用具体的事物来命名它,故称“绳绳不可名”。

第三,道也没有具体的形象。一会似有,一会似无,变幻莫测,最后好像又复归于完全空虚无物的状态,故称“复归于无物”。

总而言之,道虽有形状却没有固定的形状,虽有形象却没有具体的形象,忽隐忽现飘忽不定叫做“惚”,时有时无时亮时暗叫做“恍”,合起来称之为“惚恍”。

道无边无际无始无终循环往复,是一个连绵不绝不可分割的整体,你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头,你追着它也找不到它的尾,故称“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既然道是这么的无法捉摸,那么如何才能去认知把握大道?因为天地和万物都起源于道,道也从远古一路走来,那么我们唯有尽可能地从远古去找寻道的蛛丝马迹。考察远古得道圣人的所言所行,观摩远古得道盛世的所作所为,这就是“古之道”,执持“古之道”就可以此驾御当今世界纷杂的万有,故称“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从远古得道的圣人盛世和天地万物之始入手去认知大道,就会慢慢描绘出道的轮廓,逐步了解道的演变规律,这就是基于道的宇宙世界观,我们称之为道纪。也可以当成是给道做传纪,故称“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5.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蒙汉良,字一艮,号笑成佛,祖籍广西浔州郡,广西大学毕业。书法家、篆刻家、教授,师从西部印坛教父傅嘉仪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全国首届现代篆刻艺术大展评委,广西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肇庆学院客座教授,广东省文化学会理事,蒙恬书画院院长。

6.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教念版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经典之一,是一本关于空性和证悟的经文。它是佛陀给弟子般若提婆多讲述的经文,被誉为佛经中的“王者”。

以下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白话解释:

心经的核心是“空”字,所谓“空”,是指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虚幻的,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因此,所有的人和事物都是在因缘和条件下产生的,没有永恒的存在。我们所看到的“实相”,只是我们内心的投影和想象,不是真正的实在。也就是说,所有的存在都是没有固定性的,都是虚妄空无的。

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因缘和条件而生的,它们之间互相依存、互相作用。所以,我们不能把任何一件事物看作独立存在的,而应该把它们看作相对存在的。

最后,心经告诉我们要使用禅修的方法,走向真正的觉悟。通过冥想修行,我们可以认识到自己的本性空灵,超越表象,以平和的心态看待世界。

总之,心经的主要思想是:一切现象都是无常和空性的,我们应该超越表象,懂得因缘和条件,从而发现真正的本性。

7.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白话文

《海岛算经》由刘徽于三国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所撰,本为《九章算术注》之第十卷,题为《重差》。唐初开始单行,体例亦是以应用问题集的形式。

研究的对象全是有关高与距离的测量,所使用的工具也都是利用垂直关系所连接起来的测竿与横棒。

有人说是实用三角法的启蒙,不过其内容并未涉及三角学中的正余弦概念。

所有问题都是利用两次或多次测望所得的数据,来推算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的高、深、广、远。

此卷书被收集于明成祖时编修的永乐大典中,现保存在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

刘徽也曾对九章算数重编并加以注释。全书共9题,全是利用测量来计算高深广远的问题,首题测算海岛的高、远,故得名。

8. 般若波罗多密心经歌曲

是吉田洁的旅程的终结(はるかな旅),百度MP3里就可以搜到。

9.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心咒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鸠摩罗什译版本全文如下:

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时,照见五阴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弗,色空,故无恼坏相,受空,故无受相,想空,故无知相,行空,故无作相,识空,故无觉相。何以故?舍利弗,非色异空,非空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如是。

舍利弗,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空法,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菩萨依般若波罗蜜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离颠倒梦想苦恼,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是大明咒、无上明咒、无等等明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咒,即说咒曰:“竭帝竭帝 波罗竭帝 波罗僧竭帝 菩提僧莎呵。”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梵文:प्रज्ञापारमिताहृदयसूत्र),又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般若心经》或《心经》,是般若经系列中一部言简义丰、博大精深、提纲挈领、极为重要的经典,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诵的佛经。现以唐代玄奘译本为最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