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献

文献计量法的概念 文献计量法的概念是什么

一、文献计量法用多少文献合适?

用30篇适合。

这个也要看具体要求,对综述类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同杂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30篇以内为宜,以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

二、文献计量法属于定量还是定性?

文献计量:情报传递过程中的计量科学.

不仅是包括我们所熟悉的各类具体的文献,而且还包括一切与文献相关的各类指标:

作者数量,词频统计,引文数量,流通数量,复制数量等。是定量与定性结合的分析方法.

其中涉及三个典型模型:布拉德福文献分散定律,洛特卡定律,齐普夫定律.

三、非印刷型文献的概念?

非印刷型文献

·非印刷型文献是以其他介质记录保存信息,又可以细分为机读文献、缩微文献、声像文献等三个小类。

1、机读文献

·机读文献是通过计算机磁盘、光盘等来记录保存信息的文献,因阅读

信息需通过计算机,故名为机读文献。

特点:存贮密度高。易于复制,且检索快速方便。

·2、缩微文献

·缩微文献是通过缩微技术将印刷型文献按一定比例缩小复制到胶卷或平片上形成的文献。

·特点:贮存密度高、保存时间长。

·缺点:阅读要借助缩微阅读机才能实现,不大方便。

·3、声像文献

·声像文献是通过声像和图像来记录保存信息的文献,主要包括幻灯、电影、唱片、录音带、录像带等。

·特点:形象、直观、易于传播。

四、佚文献学的概念?

辑佚学是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分支学科,是中国古代史学研究的辅助学科,与校勘学、注释(传注、训诂)学、目录学、版本学、辨伪学等属同位类、同性质的学科。

辑佚文献的方法:

(1)根据文献内容的特点进行归类,对其做专类研究,所见如《谶纬的散佚和明清时辑佚》是也。此类研究的论文还很多,如经汪、小字、霸史、别传、地理、农书、医书、传奇小说、诗话等类型佚书及其辑本的综合性研究。

(2)根据文献佚书遗的特点

一一亡佚、缺佚、脱佚、漏佚、散佚、佚书目等类型,对其做专类研究。此类的切题论

文尚未有见,基本属于空白。

(3)根据辑本整理形式上的特征一一辑编性、辑存性、辑复性、辑证性、辑增性等类型,对其做专类研究。

五、信息知识情报文献的概念?

信息,是指音讯、消息、通讯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人通过获得、识别自然界和社会的不同信息来区别不同事物,得以认识和改造世界。

知识是信息中的一部分,情报是知识中的一部分,文献是知识的一种载体。文献不仅是情报传递的主要物质形式,也是吸收利用情报的主要手段。

知识是人类通过信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方式与运动规律的认识,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加工、重新组合的系统化信息的集合。

因此,人类不仅要通过信息感知、认识和改造世界,而且还要将所获得的部分信息升华为知识。也就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对信息认知的那部分内容就是知识,可见知识是信息的一部分。

情报必须通过一定的传递手段把情报源的有关情报传递给情报的接收者,才能被利用,才能发挥其价值。因此,知识必须经过传递才能成为情报。文献则是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和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种载体。

“信息”一词在英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中均是“information”,日文中为“情报”,我国台湾称之为“资讯”,我国古代用的是“消息”。作为科学术语最早出现在哈特莱(R.V.Hartley)于1928年撰写的《信息传输》一文中。

20世纪40年代,信息的奠基人香农(C.E.Shannon)给出了信息的明确定义,此后许多研究者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出发,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具有代表意义的表述如下:

信息奠基人香农(Shannon)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这一定义被人们看作是经典性定义并加以引用。

控制论创始人维纳(Norbert Wiener)认为“信息是人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使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互相交换的内容和名称”,它也被作为经典性定义加以引用。

经济管理学家认为“信息是提供决策的有效数据”。

六、研学的概念参考文献?

研学概率可以查阅教育部门2016年出台的关于研学的文件。

七、专利文献的基本结构和概念?

专利文献分为:发明专利说明书、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和外观设计专利文献三大类。根据其法律性,专利文献可分为: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和专利授权公告说明书两大类。

专利文献具有:内容新颖、广泛、系统、详尽,实用性强,可靠性强,质量高,出版迅速,形式统一,重复出版量大,分类和检索方法特殊,文字严谨,局限性,题目笼统等特点。

八、计量法的发展?

古代计量:计量在中国历史上称为“度量衡”。中国古代用人体的某一部分或其他的天然物、植物的果实作为计量标准,如“布手知尺”、“掬手为升”、“取权为重”、“过步定亩”、“滴水计时”来进行计量活动。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不一致的度量衡制度在秦朝首次被统一起来,计量学在历史上首次引起重视。

公元9年,王莽铸造了“新莽嘉量”,实证了汉承秦制。新莽时期还发明了游标卡尺,与现代游标卡尺结构相似,这标志着传统计量理论的成型。

东汉末年,用来被测路程的记里鼓车的出现,是人类计量的重大进步。

唐朝,度量衡制度进一步被完善,唐吕才制造的“四级补偿式浮箭漏刻”是目前记录最早的第一件精准的计时器。

元贞八年,杆称的出现及广泛应用也标志着计量学的渐趋成熟。

清康熙帝新自订营造尺,天平、铜砝码的出现标志着计量学又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新中国成立后,计量制度开始统一,并建立了适应经济发展的新计量种类,实现了计量事业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文化大革命之后,中国计量在法制化的道路上,进入了标准化和国际化的新阶段,进入了它的现代时期。

计量的特点有:准确性、一致性、溯源性、法制性。

九、简述狭义的文献信息检索的概念?

文献信息检索意思是指把文献按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储存起来,并根据用户的需要取出所需要的特定信息的整个过程。

十、政治最早的概念出自的文献是?

政治”一词早在《尚书•毕命》中就出现了。“道洽政治,泽润生民”。《周礼•地官•遂人》总有“掌其政治禁令”。这时的含义一般是将“政”与“治”分开,各有其不同的含义。其中“政”一般表示:朝代的制度和秩序,如“大乱宋国之政”;一种统治和施政的手段,如“礼乐刑政,其极一也”;符合礼仪的道德和修养,如“政者正也,子帅以政,孰敢不正”;以及朝廷中君主和大臣们的政务活动,如“其在政府,与韩琦同心辅政”。而“治”则一般表示:安定祥和的社会状态,如“天下交相爱则治”;统治、治国等治理活动,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