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兽面橄榄核雕图片(青铜器兽面纹样)
1. 青铜器兽面纹样
饕餮纹是商周青铜器的主要纹样。饕餮纹,又称兽面纹,采用抽象和夸张的手法,造成狰狞恐怖的视觉效果,有许多学者曾作过不同的解释。
有人认为饕餮是由双鸡相对组成一个羊头,鸡羊谐音,有“吉祥”之意;有人认为是“通天地(亦即通生死)”;有人认为是“辟邪驱鬼”;有人认为是“戒之在贪”;有人认为是“象征威猛、勇敢、公正”;还有人认为是“祭神”等等。夔纹。这是一种近似龙纹的怪兽纹,常见于商代铜器纹饰中。
2. 青铜器兽面纹样图片大全
【兽面纹】:又名饕餮(tāo tiè)纹,用阴刻或浮雕手法琢出一只狰狞凶猛的兽首,又名“龙面纹”。常装饰于各种小型玉饰、玉璧、玉剑饰及玉铺首上。饕餮是一种贪恋的猛兽。《吕氏春秋》中说:“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商周时期的很多青铜器上都装饰有兽兽的图案,宋代的《宣和博古图》最先把它定名为“饕餮”。兽面纹出现在玉器上在商代就已出现,在战国至汉代很盛行。
3. 青铜器兽纹有哪些
上海博物馆从外形、内部设计装饰都称得上是件艺术品。
上海博物馆造型独特、别致,圆形屋顶加上拱门的上部弧形,整个建筑基座为方体,寓意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理念。
它的屋顶平面采用汉代铜跪的图案。墙面花纹釆取青铜器兽纹图案。
南面正门两旁有八尊石雕,形态各异。其中的狮像石雕是魏晋南北朝出土文物的仿制品。
4. 青铜器兽纹的寓意
上海博物馆造型独特、别致,圆形屋顶加上拱门的上部弧形,整个建筑基座为方体,寓意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理念。
上海博物馆无论从哪个角度欣赏它,都是一件艺术品。
它的屋顶平面采用汉代铜跪的图案。墙面花纹釆取青铜器兽纹图案。
南面正门两旁有八尊石雕,形态各异。其中的狮像石雕是魏晋南北朝出土文物的仿制品。
5. 青铜器 兽面纹
老虎和神兽是商周青铜器中最广泛的一种装饰纹样。
由于商周青铜器纹饰与王权、神权的结合尤为突出,其神秘、独特、璀璨的艺术特征延续了十多个世纪并营造了中国早期文明的极浓厚的神秘氛围,不仅直接作用并支配了那一时代,而且也对后来的中国文化及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青铜器纹饰中人形装饰极为罕见,偶尔出现时,也仅处于被动的地位,而饕餮面形常常构成全部装饰的中心,令人望而生畏。
6. 青铜器兽面纹样特征
商周时期青铜器最常见花纹之一,是饕餮纹,也叫兽面纹。商时已蝉纹为主,西周以花纹为主; 青铜器铭文拓片:商周青铜器中数以万计的铜器留有铭文,这些文字,现在一般叫金文。对于历史学者而言起着证史、补史的作用。 中国青铜器的铭文,文字以铸成者为多。凹入的字样,称为阴文,少数文字凸起,称阳文。商代和西周,可以说铭文都是铸成的,只有极个别用锋利的工具刻字的例子。 西周晚期,开始出现完全是刻成的铭文。战国中期,大多数铭文已经是刻制的,连河北省平山中山王汉墓的三件极为典重的礼器,都是契刻而成,其刀法异常圆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7. 青铜器兽面图片大全
上古时代,人们将许多无法解释的现象都归结为神的力量,灯与神灵沟通,人们制作出带有兽面纹的祭器,是兽面成为古代祥瑞之物,被后世认为不仅可以驱凶,还可纳福迎祥、助长财运,而受到推崇。
兽面纹是动物纹饰之一 ,它是对动物头部作正视的图案。其结构以中间鼻梁为基准线,两边为对称的双目,目上有眉,其侧有耳。上部是额,额侧有突出的角,下部为兽口,两侧为腮。
有的兽面两侧还各有一段向上弯曲的身躯,身躯下往往有足爪。由于有首无身,所以叫做兽面纹,也称饕餮纹。
兽面纹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和陶器,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和黄河流域龙山文化的器物上均常见兽面纹。
青铜器上的兽面纹则出现在夏代。当时由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青铜器的制作才刚刚拉开序幕,属于我国青铜器艺术的初创时期,青铜器种类少,造型简单,器壁较薄,制作粗糙,纹饰较少。
总的来说,饕餮纹由目纹、鼻纹、眉纹、耳纹、口纹、角纹几个部分组成,面目结构鲜明。也正是因为这些特征,将人们引到了一个神秘的艺术世界。
8. 青铜器 兽面
我国商、周时代的青铜器具,不单是盛物用的容器,同时也是宗庙中的礼器。青铜器的数量可以表示出身份地位的高低,青铜器形制的大小也可以显示出权力的等级。青铜器中,最重要的器类就是鼎。远古的青铜器可以分为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四大类。食器中包括鼎、鬲等等。其中鼎是最重要的礼器。
9. 青铜兽面纹甗
商兽面纹鹿耳四足青铜甗(yǎn)、商双面神人青铜头像、商伏鸟双尾青铜虎、商活环屈蹲羽人玉佩饰、东周云纹兽首提梁黑陶盉、北宋吉州窑黑釉树叶纹碗、元青花釉里红堆塑楼阁式人物谷仓、北宋御仙花金带板、四爪团龙纹黄锦袍、张天师龙纽白玉印。
一、商兽面纹鹿耳四足青铜甗
鹿耳四足青铜甗为商代器物,通高 105厘米,鬲高 39.5厘米,甑口径 61.2厘米,重达78.5千克,
二、商双面神人青铜头像
器物通高53.0厘米、角距38.5厘米,重4.1千克。
三、商伏鸟双尾青铜虎
器物通长53.5厘米,通高25.5厘米,体宽13.0厘米,重6.2千克。
四、商活环屈蹲羽人玉佩饰
佩饰通高11.5厘米、身高8.7厘米、背脊厚1.4厘米。
五、东周云纹兽首提梁黑陶盉
黑陶盉通高19.8厘米、口径7.2厘米、足高5厘米。
六、北宋吉州窑黑釉树叶纹碗
吉州窑黑釉木叶纹碗高5.5厘米,口径14.8厘米,底径3.8 厘米。
七、元青花釉里红堆塑楼阁式人物谷仓
该器通高29.5cm,横宽20.5cm。
八、北宋御仙花金带板
1978年3月,遂川县枚江公社莲溪大队第一生产队社员群众在村郊开荒平地过程中挖掘出一座古墓。经文物研究和考证确认该古墓为宋墓,墓主人为北宋郭知章。
九、四爪团龙纹黄锦袍
四爪团龙纹黄锦袍为黄锦,右衽胡袖,胸、背与两肩上织有一条四爪龙纹。
十、张天师龙纽白玉印
张天师龙纽白玉印为元代文物,玉印通高6.4厘米、边长12.3厘米,重972克。
10. 青铜器兽面纹样特点
上古时代,人们将许多无法解释的现象都归结为神的力量,灯与神灵沟通,人们制作出带
有兽面纹的祭器,是,兽面成为古代祥瑞之物,被后世认为不仅可以驱凶,还可纳福迎祥、助长财运,而受到推崇。
兽面纹是动物纹饰之一 ,它是对动物头部作正视的图案。其结构以中间鼻梁为基准线,两边为对称的双目,目上有眉,其侧有耳。上部是额,额侧有突出的角,下部为兽口,两侧为腮。
有的兽面两侧还各有一段向上弯曲的身躯,身躯下往往有足爪。由于有首无身,所以叫做兽面纹,也称饕餮纹。
兽面纹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和陶器,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和黄河流域龙山文化的器物上均常见兽面纹。
青铜器上的兽面纹则出现在夏代。当时由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青铜器的制作才刚刚拉开序幕,属于我国青铜器艺术的初创时期,青铜器种类少,造型简单,器壁较薄,制作粗糙,纹饰较少。
总的来说,饕餮纹由目纹、鼻纹、眉纹、耳纹、口纹、角纹几个部分组成,面目结构鲜明。也正是因为这些特征,将人们引到了一个神秘的艺术世界。
兽面纹即兽类动物的头部图案,有牛、羊、虎等多种形象,由于有首无身,所以叫做兽面纹。它是青铜器上最常见的纹饰之一,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象征着威猛、勇敢、公正。
中国传统民俗认为,人在青春年少的时候,血气方刚、阳气厚重,邪祟之物也因之不敢挨近;然而随着年岁的增长,精气渐渐衰退,抵御邪祟的能力也就自然下降,这个时候,就必要佩戴一些辟邪祛恶的护身符来守护自身。
兽面,就是具有“守护”成果的纹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