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献

昭君出塞核雕作品欣赏大全(昭君出塞雕刻)

1. 昭君出塞雕刻

1994-10T《昭君出塞》,全套2枚,目前全品相市价大约在2.5元/套。

另外还有小型张一枚,目前全品相市价大约在6元/枚。

2. 昭君出塞雕刻图案

  1.①画②只是③中途2.想要召哪个宫女,就翻看容貌图召唤她。3.容貌平常;画工  4.报出。  [文化常识]  王昭君出塞。上文说的王明君,即西汉时的王昭君,她名嫱,字昭君。晋朝违避司马昭的名字,故改王昭君为王明君或明妃。王昭君出生南郡秭(zǐ)归(今湖北境内)。史书上说,她早年被选入宫,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王单于来汉朝和亲,她自请出嫁。按当时规定,和亲者应是公主,而王昭君是普通宫女,故上文说“充行”(充当而行)。入胡后称宁胡阏氏(yānzhī)。阏氏是王后的意思。她对改善汉朝与匈奴的关系起了一定作用。今内蒙古大青山麓尚有昭君墓。  【译文】  汉元帝后宫宫女很多,就让画工描绘下她们的相貌,元帝想找哪个宫女,就翻阅图像召唤。宫女中姿色平庸的,都向画工行贿。王明君容貌姿态非常美丽,但她不肯苟且求画工,画工就把她的容貌画得很难看。后来,匈奴前来和亲,向汉元帝请求赏赐美女,元帝就让王明君充当出行。召见以后,看到她那么美丽,又舍不得了。但是王明君的名字已经送往匈奴,不好中途更改,于是王明君就去了。

3. 昭君出塞雕塑

王昭君,名嫱(音qiáng),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

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曾三次进长安入朝,并向汉元帝请求和亲。

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

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

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从而使匈奴同汉朝和好达半个世纪。

后来也有根据这个故事创作的诗歌、琵琶曲、戏剧、电视剧等艺术作品。

4. 昭君出塞浮雕

昭君博物院原名昭君墓,蒙古语称“特木尔乌尔琥”,意为铁垒。昭君墓始建于公元前的西汉时期,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是中国最大的汉墓之一。因其被覆芳草,碧绿如茵,当地传说每年凉秋九月,塞外草衰”的时候,唯有昭君墓上草色青青,故有“青冢”之称,历史上被文人誉为“青冢拥黛”,是呼和浩特八景之一。

昭君墓为人工土筑而成,高33米,墓前有平台及阶梯相连,与中原地区汉代帝王陵墓的形制颇近。第二层平台及墓顶各建有一亭。伫立墓顶,极目远眺,阴山逶迤峥,平畴阡陌纵横,墓草青青,景色怡人。博物院院内可参观的主要有云浮雕、董必武诗碑、和亲铜像、昭君出塞陈列、匈奴文化博物馆等景点。

5. 昭君出塞雕刻图片大全

昭君出塞不属于骈文,只是一般的文言文。

原文:汉元帝宫人既多,乃令画工图之,欲有呼宅辄披图召之。其中常宅皆行货赂。王明君姿容甚丽,志不苟求,工遂毁为其状。后匈奴来和求美女于汉帝,帝以明君充行。既召,见而惜之,但名字已去,不欲中改,于是遂行。

6. 昭君出塞雕刻作品

1、打草稿,画线稿。打完草稿后进行勾线,完成线稿环节。

2、开始涂颜色。从王昭君的头发开始涂颜色。头发颜色为灰黑色。

3、为了灵动一些,我把头发一半涂的颜色浅一些,另一半深一些。

4、给王昭君的眼睛和眉毛涂上颜色。颜色为灰黑色。

5、给王昭君的服饰涂色。外面的披风是红色。

6、给王昭君的衣袖涂上浅蓝色。

7、给王昭君的衣服其他地方涂上深一些的蓝色。有深有浅会显得灵动一些。

8、给王昭君的发饰涂上颜色。涂颜色的时候适当留白,不用所有的地方都涂上颜色。这样可以给人留出想象空间。

9、颜色涂完。王昭君的简笔画基本完成了。

对于王昭君,我们都比较熟悉昭君出塞的故事。根据民间传说和记载,王昭君入宫以后,因不肯贿赂宫廷画师毛延寿,而被画师画得并不是十分好看,因此没有被选入汉元帝的后宫之中。但是后来,却被派去和南匈奴首领呼韩邪和亲了。

7. 昭君出塞造型

奉调大鼓是一种传统说唱艺术。在20世纪40年代以唐山大鼓为基础,借鉴了东北大鼓演员马宝山和朱玺珍的演唱技巧、铁片大鼓演员王佩臣的活泼唱法,吸收了皮影、评剧的某些旋律,以北京语音行腔,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曲艺形式,由曲艺演员魏喜奎等于1949年在唐山大鼓的基础上创新而成。 1949年,这个曲种被定名为奉调大鼓。然而,长期以来奉调大鼓仅有魏喜奎一人演唱。

8. 昭君出塞雕刻图片

送昭君的是王盾。

汉元帝建昭元年(前38年),王昭君被选入宫,成为宫女。竟宁元年(前33年)正月,时为匈奴单于的呼韩邪第三次朝汉自请为婿,王昭君奉命嫁与其为妻,号为宁胡阏氏。二人共同生活三年,育有一子伊屠智伢师,后为匈奴右日逐王。

建始二年(前31年),呼韩邪单于去世, 昭君向汉廷上书求归,汉成帝敕令“从胡俗”, 依游牧民族 收继婚制 ,复嫁呼韩邪单于长子复株累单于,两人共同生活十一年,育有二女。王昭君去世后,葬于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后人称之为“青冢”;到了晋朝,为避晋太祖司马昭的讳,改称明君,史称“明妃”。

9. 玉雕昭君出塞

琵琶。

在几乎所有的昭君出塞的经典画面中,王昭君怀里永远抱着的是一面琵琶。据考证,琵琶在秦朝时就已经出现,而数百年后,诗圣杜甫的一首《王昭君》诗句:“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羌笛声相和”,更是为王昭君弹奏琵琶提供了实锤。

古琴在春秋战国时就已经盛行,著名的俞伯牙摔琴的故事我们更是耳熟能详。而传说中还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的说法。中国古琴流传到现在最少超过3000年历史。历史上的记载有诗句 《诗经·关雎》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亦有:"琴瑟击鼓,以御田祖"等记载。而东汉大学者蔡邕所作的琴曲专著《琴操》也有王昭君出塞奏曲的乐器是古琴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