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文殊菩萨吊坠男款(雕刻文殊菩萨有什么讲究)
1. 雕刻文殊菩萨有什么讲究
只说题材,因为你的价位选择还是比较多的,材质女生相比于和田玉肯定会更喜欢翡翠,如果喜欢吊坠可以选个弥勒,或者你18岁不知道你具体是属兔还是龙,生肖吊坠也是个选择,另外属兔本命佛是文殊菩萨,属龙本命佛是普贤菩萨
2. 玉雕文殊菩萨
不需要门票。
观音寺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年),距今已有200余年历史,是呼和浩特市内唯一保存完好的一座清代的汉川佛教寺院。昔日的观音寺居于“汉佛庙之首”,曾是呼和浩特地区史上汉传佛教的中心,在呼和浩特市汉传佛教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寺院坐南向北,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积约1300平方米。原建筑除钟、鼓楼早已拆除外,尚存山门、正殿、东西配殿、禅房等。山门为木结构的牌楼式建筑,三门四柱,重檐屋顶,其建筑工艺极为精巧。正殿为寺院的主体建筑,均为硬山式。正殿内气氛庄严,罄、鼓,木鱼等法器陈设井然,幡、幢、幔等排列有序。殿内供奉有贴金塑像和缅甸玉雕佛像,塑像中为观音菩萨,两边为文殊、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座前有龙女和善财童子侍立左右。东西墙壁上分别绘有观音菩萨的三十二应身和三十三化身像。东、西配殿分别为地藏殿和文殊殿。殿外檐枋上绘有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十殿阎君等佛教故事图。人物形象生动传情,栩栩如生,绘画极为精美,堪称一绝。寺内现存石碑六通。整个寺院结构严谨、古朴幽雅,是呼和浩特市唯一一座保存至今的清代汉庙建筑。
3. 石雕文殊菩萨
大士岩位于云龙山西半山腰上,是康熙五十八年徐州知州姜焯开凿的。他原来打算在这里建造僧舍,觅僧看守放鹤亭,因为在挖地基的时候发现了一块巨大的岩石,广约八丈,峰棱外露,不知道它有多深,又因山下黄茅冈有唐吴道子所画观音大士像石碑,于是授意石工把巨岩雕为观音大士像。
观音像雕成后,人们发现其腰部有一道白纹,天然如带,“玉带观音”之名因此不胫而走。又因观音右手怀抱婴儿,俗称“送子观音”。观音像既成,姜焯即为观音像建正殿三间。后增建韦驮殿及左右寮舍,又置亭台、阁道,庙貌初成。因观音得道于南海,又称“南海大士”,观音像遂称为“大士岩”。
大士岩的正殿为圆通宝殿,正殿中的观音大士像雕在巨岩上,大士像已经毁于时期,这座大士像是1979年重塑的。观音殿门口两侧石柱上刻着一副楹联:“慈云无住庄严像,法雨常飞清净身”,横梁上刻有“普陀一支”字样。这是清乾隆皇帝游览大士岩时题写。
1988年,又增塑了文殊、普贤菩萨。因为观音是阿弥陀佛的左胁侍,他同阿弥陀佛及其右胁侍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所以在北配殿建了三圣殿,供奉三圣。南配殿是大悲殿,也叫千手千眼观音殿。
据佛经《大悲咒》记载,千手千眼的菩萨是观世音菩萨三十三应化身之一,画家依据密宗仪规而绘成多面多臂菩萨。而民间相传东周妙王的第三个女儿出家得道后,为替父亲治病,挖下了自己的双眼。砍下了自己的双手,制成药治愈了父亲的病。妙庄王为了纪念女儿,让塑匠塑一个全手全眼的观音像,塑匠听错了,塑了一个千手千眼的观音像。
开放时间:9:00---17:00
4. 玉石文殊菩萨雕刻成品
马蹄北寺第3号窟,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千佛洞)中,是一处著名的佛教石窟艺术遗址。以下是马蹄北寺第3号窟的一些特点:
1. 窟内壁画丰富多样:马蹄北寺第3号窟壁画内容丰富多样,主要以佛教故事和人物为主题,描绘了佛、菩萨、天神、弟子、信徒等。这些壁画精细绘制,色彩鲜艳,艺术风格独特,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宗教教化。
2. 鲜明的彩塑像:窟内还保存有彩塑像,这些彩塑像制作精美,栩栩如生。彩塑像以佛陀和菩萨为主,展示了佛教文化和宗教信仰的精髓。
3. 结构布局特点:马蹄北寺第3号窟采用砖石结构,有前室和大殿两部分。前室以五层砖穹窿顶为特色,大殿顶部则是典型的木质板瓦斗拱顶。整个结构布局精巧合理,彰显了当时佛教建筑的工艺和设计水平。
4. 文化融合的特点:马蹄北寺第3号窟的壁画和彩塑不仅展示了佛教文化,还融合了西域文化和汉文化的元素。这体现了当时丝绸之路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5. 受到保护与修复:作为莫高窟中的一处重要石窟,马蹄北寺第3号窟得到了广泛的保护和修复。通过不断的保护与修复工作,窟内的壁画和彩塑得以得到有效的保护,使其得以延续和传承。
总而言之,马蹄北寺第3号窟作为莫高窟中的一处重要遗址,以其丰富多样的壁画、精美的彩塑、独特的结构布局和文化融合等特点,展现了古代佛教艺术与文化的瑰宝。同时,得到的保护与修复也确保了它能延续世代传承下去。
5. 雕刻文殊菩萨图片大全
五方文殊塔于2003年冬奠基施工, 2004年农历九月十五竣工。塔为藏式风格石质结构,须弥座台高2.7米,塔高15.6米,须弥座为全部雕刻作法,雕以宝相花、莲花、牡丹花等,须弥座上围以栏板、雕刻花草、望柱为狮柱。
中央为小式八棱须弥座,亦即塔座,八角为八尊护法金刚力士像,八面雕以佛教八宝,二龙戏珠等图案,塔台以上还有五百罗汉大型像塑。塔身有五方文殊像。另高台中室,为地宫一座,里面供有24天尊像,转经筒。整座文殊塔巍巍壮观、风格别致、独树一帜。
文殊塔东西两侧配殿各占542平方米,配殿中段分别为伽蓝殿、祖师殿。值得一提的是,白马禅寺祖师殿供奉的是达摩祖师、慧远祖师、能海上师三像,分别代表了禅宗、净土宗、大般若宗祖师。
6. 玉雕文殊菩萨寓意是什么
龙慕翡翠玉,白玉响铃簪,玲珑玻璃球,纯黑水晶参银发簪,玛瑙绿石坠子,送子玉观音,水晶钻石簪,千年古宝玉,金龙玉杈,至尊金玉佛,碧玉龙凤钗,梅英采胜簪、景福长绵簪、日永琴书簪、金镶玉嵌珠宝手镯、金镶珠宝摺丝大手镯、金起花手镯、白玉八仙纹手镯、白玉雕绞丝纹手镯、金镶红宝石双龙戏珠手镯、犀角雕福寿纹手镯一对、百子如意纹手镯、金累丝灯笼耳坠、嵌红宝石花形金耳环、镶宝石菱花纹金耳坠、葫芦形金耳环、金累丝嵌宝石叶形耳坠、玉兔捣药耳坠、双龙戏珠耳环、兰花蕾形耳坠、金珠茄子耳环、金珠串灯笼耳环、童子骑鹿耳环、金镶紫英坠子,金钑花孔雀纹霞帔坠子、金镂孔翟纹霞帔坠子,金累丝嵌宝石白玉送子观音挑心、金累丝镶宝石青玉镂空双鸾牡丹分心、金累丝镇宝蝶赶花簪、金累丝嵌宝石蝶恋花簪、金累丝凤簪、金累丝嵌宝镶玉牡丹鸾鸟纹掩鬓、金累丝嵌宝牡丹鬓钗、金累丝嵌宝石白玉鱼篮观音挑心、嵌宝石仙人骑凤金挑心、金镶玉蟾宫折桂分心、仙宫夜游金分心、文殊满池娇金分心、玉叶金蝉簪、玉梅花簪、灵芝竹节纹玉簪、嵌绿松石花形金簪、金围髻、宝石串珠围髻、珠子箍儿、金九凤钿儿、翠蓝绉纱羊皮金滚边箍儿,南海佛楠珠,至上凤凰簪、玲珑翡翠玉、夜明珠、玉花簪、红玛瑙手镯、雪贝链、玉观音项链
7. 雕刻文殊菩萨有什么讲究和忌讳
云冈石窟的文殊菩萨佛像 高达17米。大耳垂肩,是云冈的标志佛像形态端庄,是中国文化传统的表现手法;但其脸部形象:额宽、鼻高、眼大而唇薄,却具有外域佛教文化的某些特征。
云冈大佛意义在于发展出佛教世俗化中国化,即常说的我佛如来,(皇帝即佛)。这些佛像在中国传统雕刻艺术的基础上,吸取、融汇了印度犍陀罗艺术及波斯艺术的精华,这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性劳动的智慧结晶,也是他们与其它国家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
8. 木雕文殊菩萨
释伽行师傅所在的南山寺,从台怀中心区沿公路南下至杨柏峪村,转向西过清水河,行数百米,就来到南山寺所坐落的山脚下了。南山寺依山而建,海拔一千七百多米,面积九十多亩,计有殿堂楼房窑三百多间。南山寺整个寺院由七层三大部分组成,上三层名佑国寺,下三层名极乐寺,中间一层名善德堂,南山寺是它们的总称。杜牧《阿房宫赋》中描绘阿房宫时说:“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五台山南山寺,有着同样的气势和风姿。步入寺内,回栏曲径、亭台楼阁,应接不暇,甬道深处、院落门首,多有石刻题词、对联,特别是各类建筑物上的石雕,题材多样,内容纷繁,游历其中,有步移景换、多姿多彩的感觉。在寺庙中,象这样宏观浩大、微观精细的群体建筑是很少见的。
该寺创建于元代,以现存寺内元代至元五年(公元1268年)八月所立石碑为证,当时称“大万圣佑国寺”。清光绪九年再行修建,称为极乐寺。清代末年,有一个皈依佛门的九宫道首领叫普济,是寺院的住持和尚,他同清政府关系密切,慈禧太后亲笔题写“真如自在”木匾赐普济,普济还将其字刻印在石上,供奉起来。民国初年,由东北信徒捐资,普济和尚将原有的极乐寺、佑国寺、善德堂三处合建在一起,称为南山寺。普济死后,寺院修建未停,建筑工程浩大,规模壮观,连续动工二十三年,后因“七七事变”停工未竣。经过大规模的修建,南山寺建筑样式别具一格,多以青石和汉白玉石构成,石雕内容兼有佛、道、儒三家的色彩。
南山寺建筑依托山势,层次高低分明,错落有致。寺院最下面有一堵大影壁,长十七点三米,高约八米,石彻底座,砖砌壁身,顶部壁檐有砖雕,壁面嵌有汉白玉石,上刻题词和对联。左边的石刻对联是:风化神中梦,迷路天作合。右边的石刻对联是:了道心圆地,真光上明天。中间圆形的石面上也刻有同样内容的字迹。
从影壁旁入寺院,首先登108级石台阶。台阶宽大高长,雄伟壮观,在五台山首屈一指。台阶尽头的高台上,立有二座高大的石牌楼,长十二点八米,宽一点六米,高约九米。牌楼下有三个门洞,上分三层楼头,一层比一层内缩,居中的楼头最高,两侧配以对称的分层次的四个楼头。中门洞额的石面上题有“苍松无毁智转云中飞腾万里山水乎”字样。两个边门的外侧和内侧,都刻有楹联。牌楼的背面也有许多石刻题词和对联。
石牌楼后面的建筑是大钟楼。钟楼分两层,下层是敦实的石建筑,上层是重檐木构建筑。下层门洞的拱券和门框上,刻有“八洞神仙”图,边侧刻一副对联。钟楼背面门洞两旁,又有两个小门洞,内砌二十八层台阶,直通楼上。楼上四周围以石栏,围栏上刻有各种花草树木,很简单的勾勒,就把神韵显示出来,足见其刀法的纯熟。高层的建筑上,涂金着彩,十分华丽。南山寺的大钟楼,石建和木建相结合,石刻人物花卉和石刻题字相结合,石雕和彩绘相结合,很有特点。游人穿过大门洞,登小门洞内的二十八级暗石阶上楼,可凭栏观光。大钟楼左侧是一个院落,东面有一座小殿,上挂“敕建极乐寺”匾额,殿前立元代石碑—通,清代石碑数通。至此,方显出南山寺的古朴气氛。
小径左侧。又有一个门,门旁有砖砌建筑的钟鼓二楼,入内是一个四合大院,大院正西经北向南的就是南山寺现存塑像设置最完整的大雄宝殿。殿内正中为泥塑释迦牟尼佛和阿难、迦叶两个大弟子,再前正中为石雕文殊骑狮像。左侧为石雕送子观音像,观音菩萨慈爱地把小孩放在膝上,一手护抱,一手拉着孩子的小手,观音菩萨的背后,卷起凹石,表示山洞的样子,这座雕像形象十分生动。右侧为木雕普贤菩萨。菩萨伸出的十八臂作出各种姿势,下踩一朵莲蓬,身边眼两头小象,看上去翩翩欲飞。大殿两侧的泥塑十八罗汉,其工艺水平之高,在五台山所有大雄宝殿内同类塑像中首屈一指。罗汉的个性鲜明,有的疾恶如仇,有的泰然自若,有的眉清目秀。有的老态龙钟,一个个栩栩如生。十八罗汉所靠的山墙内壁上有壁画,左侧壁画为释迦牟尼佛传记,右侧壁画为唐僧取经。
殿门内额上挂一竖匾,上有慈禧太后题写的“真如自在”四字。 大雄宝殿左侧,有一个窄过道,通人大殿后面的禅堂院,院中立有慈禧太后题写的“真如自在”石刻,字迹与大殿木匾上的一样。
从大殿左侧的石台阶登高低重叠的佑国寺。这是南山寺的高外建筑,这里的石雕内容最丰富。第一进院落和大殿前,有一个汉白玉石砌成的高台建筑,高台建筑的所有边缘,连同大院的前沿,都有石栏杆和石立面围着,上面共雕着三百一十六幅图案。有干枝梅、山菊花、牡丹、风竹;有去中凤凰、空中飞龙、狮子滚绣球,麒麟相逐、鹿登梅山、奔马迎日;有进喜鹊登梅、莲下立仙鹤、丝带束棋、海螺、仙桃,等等。在平台的两侧,有五幅大立面石雕,刻有各种人物。正中的一幅为“福禄寿三星”;左右两侧为“琴棋书画四长者”;北端的边幅为“穆桂英挂帅”;南端的边幅,刻四武士护卫二老者,其中一老者手握宝葫芦。在第二进大殿的正面大雄宝殿左侧,有一个窄过道,通入大殿后面的禅堂院,院中立有慈禧太后题写的“真如自在”石刻,字迹与大殿木匾上的一样。
从大殿左侧的石台阶登高低重叠的佑国寺。这是南山寺的高外建筑,这里的石雕内容最丰富。第一进院落和大殿前,有一个汉白玉石砌成的高台建筑,高台建筑的所有边缘,连同大院的前沿,都有石栏杆和石立面围着,上面共雕着三百一十六幅图案。有干枝梅、山菊花、牡丹、风竹;有去中凤凰、空中飞龙、狮子滚绣球,麒麟相逐、鹿登梅山、奔马迎日;有进喜鹊登梅、莲下立仙鹤、丝带束棋、海螺、仙桃,等等。在平台的两侧,有五幅大立面石雕,刻有各种人物。正中的一幅为“福禄寿三星”;左右两侧为“琴棋书画四长者”;北端的边幅为“穆桂英挂帅”;南端的边幅,刻四武士护卫二老者,其中一老者手握宝葫芦。在第二进大殿的正面,还有20幅石雕,中门的拱券上是鱼跃友门,两个侧门的拱券上都刻着双凤朝阳,左窗墙石面上刻着一幅有树、花、桥、水和人物的风景画。大殿居于院中间,两侧山墙旁有两个侧门,左侧门背面槛两旁的石面上,雕有两幅“天女散花”。松树下,天女脉脉脉含情,体态袅娜,衣带飘卷,手端花盆,倒出各样花来,足称雕刻艺术佳品。右侧门背面门槛两旁的石面上,雕有两幅“高山流水”图。画面上,俞伯牙坐在树下,一手抚琴,一手攀枝,雅兴一浓。后院有坐北向南的房屋六间,在码头墩的石面上,雕着“苏武牧羊”图。
第二进院落和大殿前又有一高台建筑,样式与第一个高台建筑相同,有石雕三百六十幅,内容也与第一进院落略同。北侧台阶左端石栏杆第三个石柱上,有这样一幅雕刻:花瓶中插着柳枝,瓶子有一裂痕,一面钉了三道疙疤,瓶口似乎还打破了些,微妙细致,逼真传神。这座大殿的基座四周,有四十幅浮雕,都是花卉。大殿正面右侧,有一幅“牛角挂书”浮雕,描绘《陈情表》的作者、三国时人李密年省时的读书情景。“牛角挂书”下面,有一幅“孟母择邻”的浮雕:一老人在前面走,身旁跟着一条狗,一中年人挑着担子,拖着孩子随在后面。大殿正面左侧,有一幅“太公钓鱼”浮雕:太公头戴斗笠,下颔长着长须,在垂柳下盘腿而坐,手举钓鱼竿,身后有一樵夫拍打他的肩头,象要询问什么。在大殿背面右侧,有一幅“吹箫引凤”浮雕“箫史教弄玉吹长箫,箫声引来了凤凰,凤凰双脚直立,把头弯到了腿间,构图很美。另外,大殿四壁还有许多其他人物花卉浮雕。
第三进院落开始,还是同一样式的高台建筑,台壁上,有块1米见方的”福禄寿三星“浮雕。福星居中,一手握腰带,一手握羽扇,老寿星在右,拄龙头拐杖,眉须髯髯,额头隆起。他们的神态各异,福星矜持,寿星欣喜。这里高台建筑的石阶,上刻294幅浮雕 ,都是各种花卉和鸟兽。后高殿和两侧配房的石面上,有三国故事”三顾茅庐”还有根据《西游记》故事雕刻的“孙悟空、猪八戒登仙山”。坐南向北的配房石面上,有一幅 “松下问童”的浮雕,画面为唐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中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写意。
南山寺堪称石雕艺术的宝库。游人到此,如同浏览雕刻艺术的画廊,使您的情感尺向天上人间全为一体的浪漫境界,并受到极大的艺术感染和历史文化知识的教益。
慈禧御匾:真如自在
大雄宝殿内悬挂着一块牌匾,上书“真如自在”四个字,上款是“慈禧皇太后御笔恩赐”,下款为“大清光绪十八年谷旦”,中上方有御印“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笔力刚健,颇具功力。五台山各大寺庙之内,历代皇帝所赐牌匾甚多,并不罕见,可慈禧这块牌匾因牵动着一段传奇故事,所以就分外被人看重。 真如自在的牌匾
“真如自在”是慈禧太后赠给南山寺住持普济和尚的题词,以此褒奖他兴建南山寺的功德。 普济和尚,俗名李得胜,生于1850年,卒于1912年,直隶(河北省)宁晋县庞庄村人。清同治年间从军,屡立战功,被敕封为蓝翎守备。因不忍见血肉横飞,生灵涂炭,他于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以回家赡养双亲为名,离开军营。回到故乡。父母去世后,他于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至五台山遁入空门,皈依圣福和尚,法名教化,号普济。他认真修持,废寝忘食,熟读经书,倒背如流。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到北京受县足戒,之后,又返回五台山发心重修寺院。在往后十几年的岁月中,他为化缘,足迹遍及直、鲁、晋、豫及北京、天津、东北三省等地,“补旧增新,广筑舍宇”,立下院18处,广度徒弟,普结善士,功德卓著,声名远播。加之,他又曾被清廷敕封官吏,故于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被诏入京,慈禧太后在普济寺接见了他,并为其亲书“真如自在”四字,以示嘉奖。“真如”意为佛的本来面貌;“自在”,意即人在消除烦恼、彻底了悟之后的仪态。合起来为:这就是佛的本来面貌和仪态。
可有关“真如自在”由来的另一个版本却是这样的:普济和尚到达五台山南山寺时,该寺已破败不堪。当时庙院里只留下了一位老僧,因寺里没有吃的,故不能收留他。普济和尚说:“你只要留下我,我保证你不愁穿吃。”于是,老僧就将其收留下来。果然,第二天就有人给驮来一驮子米面。普济对老僧说:“你给咱刨院,我给咱到钟楼上敲钟。”老僧问他:“因何如此?”他跟老僧谈了他的想法。菩萨顶的大喇嘛听到一直打钟,很心烦,便派人到南山寺查看缘由。结果见老僧在挥动镢头刨院,便问:“刨院干什么?”老僧回答:“想修寺庙,可既没钱,又没粮,一时无奈,想感动天神……”菩萨顶的大喇嘛听到禀告后,忙派人给南山寺送去一些钱粮。此后,普济和尚为了修庙,又历尽艰辛,从河北、山西、山东等八个省募化来好多金银,用了整整六年的时间把破败的南山寺又大修了一番。有关他的一些说法越说越玄,越传越远,据说,他能七七四十九天不吃结果就传到了慈禧太后耳中。慈禧将普济诏于京城,将其关在一间屋子里整整饿了七七四十九天,到五十天头上开门一看,他一点没变,安然无恙。慈禧大惊,忙问手下人该咋办?有人就跟慈禧耳语了一番,便又每天让普济和尚吃四顿,每顿6碗。一连吃了七天,他既不大便,也不小便,就像什么东西也没吃一样。后见软禁普济的小屋顶上一圈一圈地放射金光,慈禧万分惊讶,忙说:“莫道真佛无可见,而今朝中真佛来!”遂欣然命笔,为普济题写了“真如自在”四个大字,并亲赐一幅銮驾、绸缎千匹、白银万两。普济和尚想到作为一个出家人,名利其实没有什么用处,他提出只要半副銮驾,并利用慈禧给的钱在北京修了七座寺院。
9. 文殊菩萨雕刻题材
徽州文化是安徽省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安远庙更是徽州文化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新安江镇,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是一座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浓郁的庙宇。安远庙建筑风格独特,总面积达5400平方米,主要由山门、正殿、三清殿、摩崖石刻、屏风石、龙井桥等建筑组成。其中,正殿坐北朝南,进深五间,四柱十二梁结构,屋顶采用高粱顶,脊檩上的青鳞瓦镶满了“福”、“寿”、“喜”、“财”等吉祥图案。安远庙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如“天王殿石雕佛像”,以及宋代金银器、明清时期的书画、古代陶器、铜器等,为研究徽州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每年农历三月十六日,安远庙会上万人齐聚,举办祈福活动,庙会上各种传统文化节目争奇斗艳,如舞狮、击鼓传花、拜妈祖等,既是信仰活动,也是民间文化的盛会。安远庙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黄山市重要的旅游景点,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10. 石雕文殊菩萨立像
三塔寺位于安徽滁州市全椒县。
相传全椒神山乃东方神话系统中男仙领袖东王公和女仙领袖西王母相会之所,全椒所辖东王乡、西王乡乃东王公和西王母住处的简称。
又传说西王母的侍女许飞琼在全椒植白花两株,一株植在六镇,人皆不识品种,故以许飞琼之名,称之“琼花”。一株植在六镇镇东王山区,为白色牡丹。全椒自此有“六丈琼花”和“东王牡丹”之芳名,这些在明清时的《全椒县志》中可见端倪。
相传当年许飞琼在六丈镇植琼花时,还建有一座巨大的琼花池,因为琼花来自仙家,所以愈发的枝繁叶茂,花团锦簇。到了隋朝,隋炀帝闻讯后移琼花于扬州土祠后,扬州始有琼花。
隋朝灭亡后,全椒乡邑、北宋参知政事张躁在所作《琼花池》中,曾用“此花已去不须嗟,亡国亡家总为他。父老不知前日事,逢人口口道琼花”来慨叹这一段历史的尘埃。
宋以后移植琼花于汴梁(开封)、杭州皆不得活,回植扬州又能复活,坊间说其是有情之物。宋亡元兴的那一年,扬州琼花突然死去。是否这花也有情,而为大宋王朝的灭亡悲伤呢?
今天的扬州琼花乃元至正三十三年,道土金丙瑞,以“聚八仙”(一植物俗名)补种在扬州琼花观,后人称琼花者,实是“聚八仙”,真正的琼花早已没了踪迹。
相传隋炀帝移植琼花的时候,在六镇的琼花池边便建了寺庙,以取天地灵气,只是当时的寺名已不可考,但建寺的时间倒是与历代方志所载建于隋大业(605-618)年间相契合。
北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后人在寺前建塔三座,古寺因之更名为“三塔寺”。到了明代洪武年间,因皇子皇孙要去盱眙(古泗州所辖)、凤阳祭拜明祖陵和明皇陵,出南京城渡江后有水相隔,于是拆了三塔,把砖块运到江浦境内修建毛垣桥(位于今天的滁宁公路上),三塔尽毁,古寺元气大伤。直到明天启年间,三塔寺得到重新修缮,时杨宏宇作有《重修三塔寺记》,原存于殿后,惜毁于抗战时期。清代曾经有白衣道人方定国居此,杭州知府、乡贤薛时雨作有《白衣道人行》诗存世,三塔寺更加知名。
现存三塔寺诸建筑,基本上是民国时期僧了明募建的。了明俗姓余,原籍和州,剃度于琅琊山达修僧。民国十五年(1926)前后,主持三塔寺,当时古寺迭经兵燹,断垣残壁,了明四处化缘,招集工匠,建窑烧砖,历时十年,古寺重见新颜。
了明在重修三塔寺时,在二进正殿东首,建了一座大悲楼,雕梁画栋,几净窗明,以供游人休憩。现由主持僧辟为念佛堂,兼作接待各界人士之用。
1944年前后,国民党新桂系军队驻扎在古河,拆庙毁宇建筑碉堡,三塔寺危在旦夕,众僧万分焦急。一天,代理皖东指挥官曹茂宗巡视途经三塔寺,在佛像前停立良久,住持僧了明得知曹信佛教,忙上前施礼,抓住时机,殷勤款待,并一直尾随曹到古河,取得一张“佛教圣寺,严加保护”的告示,张挂寺前,幸免拆毁。
解放前夕,全椒籍民主人士一度利用该寺房地产兴办了“全椒县农业职业初级中学”。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三塔寺毁坏严重,一度被粮站占用,虽然保存了建筑物,但佛像、石刻、部分诗联荡然无存。
1981年6月,全椒县人民政府公布三塔寺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被定为省级重点保护寺观。三塔寺重归宗教部门管理,省民委拨来专款,重新修葺,重塑佛像,从琅琊寺聘请僧觉慧来寺主持,1987年元月对外开放,每年正月十五庙会期间,更是香火不断,人流如织。
三塔寺现存殿宇五进,廊房回曲,古色古香,各殿均有佛像。一进为山门殿,二大金刚守护寺院;二进为天王殿,正面端坐着弥勒佛,背面是韦驮立像,两厢是“护世四天王”威立;三进为大雄宝殿,正中莲花台上端坐着佛祖释迦牟尼,迦叶、阿难两大弟子立于两边。背面是南海观音,龙女和善财童子分列左右。
大殿两边是十八罗汉;四进为地藏殿,供奉着地藏菩萨。五进为三世殿,供奉着三尊佛,中为释迦牟尼佛,左为药师佛,右为阿弥陀佛。五进后面,新修了一个大殿,亦已封顶。
三塔寺院内曾有古松一株,广十余围,高四、五丈,传有白鹤栖于上,为飓风所毁,伐之有异香。大悲楼前有一小庭院,昔有千年黄杨一株和绝世牡丹百余株。每年花开之时,文人雅士多会于此,唤做“牡丹诗会”,留下颇多风流诗文。
明进士吴国龙《三塔寺》诗云:“偶过萧关息,悠悠爽到秋。鸟为松子下,我以树香留。冗底观松简,嚣余觉寺幽。更欣新再足,恰称小溪流”,清代的薛时雨、吴山尊,近代的王宗沂、鲁光华、张汝舟、刘子善等许多文人都在此留有匾额联语诗书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