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中国最顶级的核雕作品(明清核雕)
1. 明清核雕
明清两代的核舟雕刻是鼎盛时期,
欧阳宗俊先生在《微雕赤壁夜游橄榄核舟》中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明清之际,我国大型雕塑艺术无大发,小件雕塑品和工艺品的装饰却生气勃勃,富于创造。橄榄核雕是其中一个颇有特色的品种,明代人称其‘鬼工技’。明代,橄榄核雕艺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达官贵人视其为宝物,作为佩戴的装饰品,风行一时”。从历史文献和留存下来的核雕实物看,这种说法是很有见地的。
2. 明代核雕
橄榄有几多种,原料就有多少种,料不同,分法不同,结果也不一样,这个事我大概收集别人的总结的,可供参考: 橄榄核雕的分类解析 核雕始于明代万历、天启年间。
当时文人雅士达官贵人垂挂在衣带纨扇或绣袋下面的坠物,作为装饰和点缀,亦可玩赏。其果核质地坚硬,雕时可以听到迸出清脆的响声。如果在手中摩弄时间长了,橄榄核越玩越红,最后会有一种晶莹剔透的效果。苏州地区是核雕发源地。古往今来,以苏州为主的江南地区玩赏核雕小品的风气兴盛。特别是在文人雅士与达官贵人之中,更甚。橄榄核雕的分类没有很明确的划分界限,可以用不同的概念去区分。核雕最佳用料是“广东乌核”。橄榄核按原料分类: 按照核子的形状和大小分类: 1、大核:又称单核,一般直径超过2厘米,适合雕刻单件; 2.小核:一般直径在1厘米左右,适合雕刻串头; 3.圆核:形体通圆,适合挫光珠,雕刻一团和气等; 4.细长核:形体狭长,适合雕刻核舟,单件等; 5.怪核:指形状比较奇特的核子,象『佛手』,不用加工,本身就是一件独特的艺术品。按照核子的筋分类: 1、三花核:通常看到的一般都是三根筋的橄榄核,也称三花。此品种比较多; 2、四花核:比较少见,一颗核子四个面的四花非常适合雕刻单件的喜怒哀乐等; 3、两花核:非常少见,两花核比较扁,非常合适雕刻单件; 4、多花核:也称怪核,就是前面提到的象『佛手』之类的核子。从题材上划分:一种是传统题材,另一种是创新题材。从雕刻手法上分:有圆雕,薄意雕,浅浮雕,深浮雕,透雕等,当然,这些手法也可以混合在一起使用。从物品的工作流程来区分的话可分为流水线产品和独立完成的产品或作品。从性质上划分的话,有两类:一是工艺品,二是艺术品。有些人会说:还有机器雕刻和手工雕刻的分别。这里要纠正一下,随着工具越来越先进,很多人在雕刻时的前期大量切削工作由机器来完成了,这其实是一种进步,因为它加快了生产的速度。当大量的切削完成后,形成的毛胚再用刀进行深加工,出来的作品或产品其实和全手工的没什么两样。当然也由少部分人全由机器来完成工作,但这种东西是没有玩的意义的,这已经不是手工雕刻了。还有人会说:核雕还能分苏州工,廊坊工。廊坊那里有很大一部分人从事橄榄核雕刻,全国各地的商家也会去那里拿货。货到手后就说,这是苏州货,那是廊坊货。久而久之就有了苏工,北方工之说。3. 明清核雕作品
明清时代商人十分活跃,一些客商发财以后回乡修建祠堂、宅第,渐成风气。木雕工艺也因之有了更广的应用范围,制作工艺也更为精巧。
其数量之大、分布之广、成果之辉煌,都令今人难以想像。清代的富贵之家,没有不用木雕装饰家具、门、窗、隔扇、建筑物的梁、柱、斗拱的。
即便是平常百姓,家中也很少不备雕花家具、雕花器皿的。在建筑物上装饰木雕和在家具上施用雕刻的风气几乎遍及每村每寨、每家每户。一些残存下来的古建筑上的木雕玲珑剔透,显示出民间匠师的卓越技艺。
著名的地方木雕有广东东部潮安地区的潮州木雕,福建南部的漳州、泉州地区的闽南木雕、浙江东阳木雕以及安徽的徽州木雕等。因时间、地域的不同,它们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但明清木雕整体上,无论是雕花家具、室内、室外建筑雕刻、小型宗教雕像,还是赏玩陈设小品,都以精美著称。
4. 明清核雕大师
胡开文徽墨是普通档次。胡开文《徽州胡开文》自清代乾隆三十年(公元一七六五年) 由徽州人胡天注创始以来,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屯溪徽州胡开文墨厂的前身即《起首胡开文老店》由徽州各胡开文墨庄、字号和作坊公私合营组成。全厂设有雕模、点烟、制墨、晾墨、打磨、描金等十多个生产工序和一个设备齐全的墨锭理化检测中心。集中了名家制作徽墨的技术设备和配方,拥有明清以来历代名家创作雕刻的珍贵墨模七千八百多个品种。产品经国家商标总局核准《胡开文》的传统配方,采用纯桐油烟金、银箔、天然麝香等珍贵药材精制而成,具有:色泽黑润、历久不褪、掭笔不谬、入纸不晕之特点,是书写绘画等必不可少的工艺美术文化用品。
5. 清代核雕
1、宋水官
宋水官生于苏州市舟山村,荣誉成就有中国核雕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民间品牌艺术家、江苏工艺美术大师等。
2、周春毅
周春毅是苏州核雕周派创始人,1986年出生在这个雕刻世家,祖上清朝起就雕刻,传承百年。
3、须吟笙
须吟笙是苏州舟山须派罗汉的创始人。是近代核雕名家,舟山核雕的代表性人物。
6. 明清核雕精品
明清木雕指的是明代和清代两代的著名,木雕,主要以福建和浙江的雕刻为主。
明清花板、窗花等木雕挂件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精华,也是建筑中传统文化精神的集中表现。在简单中求丰富,统一中求变化,与现代的装饰设计理念不谋而合。
7. 明清核雕简介
明清二朝,是核雕之最。一般的核都在二寸左右,并开窗活叶。
8. 明清核雕的特点是什么
鉴别方法:
1、用肉眼可以看到其中红、蓝、绿等颜色的织物纤维,经纱和纬纱。
2、虫卵和残余物大多都会存在于古玉的裂缝中。
3、有流动形状的或深或浅的水印。
4、可见重叠关系非常明显的根状的印记在上面。
5、可通过察碳化痕的方法来检测玉勒子
6、检查“驱邪矿物”残留的物质,一些古玉器被会被赤铁矿等矿粉包裹或浸渍。
7、在翡翠表面或者是在玉的缝隙里面如果是有存在一些矿物颗粒的话,直接通过放大镜就能够看到。
9. 明清核雕名家排名
言子
言偃(前506年—前443年),字子游,又称叔氏,常熟人。春秋时期思想家,“孔门七十二贤”中唯一的南方弟子。言偃是孔子晚年的学生,擅长文学,曾任鲁国武城县令,阐扬孔子学说,使用礼乐教化士民,境内到处有弦歌之声,为孔子所称赞“吾门有偃,吾道其南”,人称“南方夫子”。后人所以称他为“言子”, 是出于对他的尊敬。
黄公望
黄公望,本名陆坚,字子久,号一峰,常熟人,元代画家。后过继永嘉府平阳县(今浙江苍南县)黄氏为子,居于虞山小山,因改姓黄,名公望。擅画山水,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擅书能诗,撰有《写山水诀》,为山水画创作经验之谈。存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等。
王叔远
王叔远,一名毅,又名叔明,号初平山人,约明熹宗朱由校时期在世,常熟人,明代著名微雕家。有著名微雕作品:明朝桃核舟。他能用直径仅一寸的木头雕刻房屋、器皿、人物以及鸟兽、树木、山石,无不依照事物原来的纹样,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刻得各具情态,惟妙惟肖。
严天池
严天池,名瀓,字道澈,号天池,常熟人。曾任福建邵武府知府。严天池在琴艺上师从名师承继精华,合百家之长,创立了“清、微、淡、远”的琴曲风格;组建了明万历年间第一个琴社——“琴川社”,创立了虞山琴派,编订了《松弦馆琴谱》(清《四库全书》所收的唯一一部明代琴谱),并提出了虞山派的理论纲领,改变了当时琴坛盛行以文对音的偏颇,提升了音声本身的艺术感染力。
翁同龢
翁同龢,字叔平,号松禅, 别署均斋、瓶笙、瓶庐居士、并眉居士等,别号天放闲人,晚号瓶庵居士,常熟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书法艺术家。大学生翁心存之子,咸丰六年(1856年)状元,历任户部、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先后担任清同治、光绪两代帝师。
翁同龢工诗,间作画,尤以书法名世,幼学欧、褚,初学董其昌、米芾,中年后由钱沣上追颜真卿,又不受颜字束缚,结体宽博开张,笔画刚劲有力,风格苍浑遒劲,朴茂雍容,著有《翁文恭公日记》《瓶庐诗文稿》等。
钱谦益
钱谦益(1582年10月22日—1664年6月17日),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常熟人。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学者称虞山先生。钱谦益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官至礼部侍郎,在任时修《明史》,后因与温体仁争权失败而被革职。明亡后,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建立南明弘光政权,钱谦益依附之,为礼部尚书。后降清,为礼部侍郎。
在文学上钱谦益是江左三大家之一,留有《牧斋诗抄》《有学集》《初学集》《投笔集》等著作。
王翚
王翚(1632年4月10日─1717年11月15日),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常熟人。清代著名画家,被称为“清初画圣”,康熙赐书“山水清晖”。最擅长山水画,与王鉴、王时敏、王原祁合称山水画家“四王”,气势恢宏的《康熙南巡图》就是出自此人之手。论画主张“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因他为常熟人,常熟有虞山,故后人将其称为虞山派。
10. 明清核雕大师正
北镇庙石狮子的朝代为唐代。北镇庙石狮子是唐代雕刻的,根据当时的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文化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唐代石雕代表了中国石雕艺术的高峰之一。唐代自开元年间始于公元713年,至代宗天宝年间结束于907年,历时194年。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封建王朝,被誉为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在这个时间段内,中国的文化、艺术、科技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石雕艺术领域,唐代的石雕艺术是中国石雕艺术史上的重要发展时期,唐代的石雕作品在体量、技巧、主题方面均具有较高的水平,唐代的石雕作品对于后世的石雕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