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献

学过书法,再学什么好?

书法艺术、艺无至境。学书法不是一时爱好或冲动,甚至将“书法”做为索取利益的资本,都是徒劳的。写“字”是实钱生活交流的必需,是实践流露的真实反快,伴随着自己,丰富自己人生记忆,决不会架空自己无所作为而欺骗社会。

学书法是不是必须练习篆隶楷行草等所有的书体?

一、需要全部吗?

有人问我,学习书法是不是必须把“篆隶行楷草”五种全部学完?做到熟练、精通的地步?

我认为就理论上来说,一个合格的书法是应该掌握所有的书体的,并且做到“五体皆善”,做到每一个书体都擅长。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会感觉这样行不通,因为根本就没有一个人,甚至在中国书法史上,也从来没有一个人敢自称是五种书体全部都到达了尽善尽美的地步。

二、“八体尽能”的欧阳询

唯一在历史上可以称得上“五体皆善”的书法家,就只有欧阳询一人。但是熟悉欧阳询书法的人都知道,这个“五体皆善”(甚至有人说他“八体尽能”)实际上也没有全部做到“皆善”、“尽能”。

我们就拿欧阳询的行草书举例子。欧阳询的行草书确实有一定水平。但是实在是称不上很好。后世对于他的行草书颇有批评之语,认为其行草书结构、笔法“过火”。

《卜商帖》、《张翰思鲈帖》是欧阳询行书的代表作,但是我们去看这两个帖就会发现,欧阳询行书写的不怎么样,而且在结构上相当失败,笔法上也是生硬,有很多楷书的笔法直接搬到行草书上来了,显得不伦不类的。

尤其是结构,在结构上欧阳询承袭了他楷书中宫紧收的特点,所以,行书本来是一种宽泛、潇洒自如的书体,在欧阳询笔下,就显得非常拘谨狭窄。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欧阳询的行书虽然不能说是完全失败的,但是基本上他的行书水平是远远落后于他的楷书水平。

既然这样,为什么大家还会称赞他是一个“五体皆善”、“八体尽能”的书法家呢?

实际上,古人理解的“五体皆善”、“八体尽能”和我们认为的意义是有出入的。

三、“精”还是“通”

我们今天当形容一个人非常擅长做某事的时候,都会说他“精通”这件事。

我们今天喜欢把“精”和“通”放在一起谈。

但是实际上,在古代,“精”和“通”是两个概念,他们放在一起不是表达的一层意义,而是多层意义。

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件事。

比如,古文中常常出现“妻子”这个词。它在现在意义很明显,就是指的夫妻双方的其中一方。

但是在古代汉语的语境下,“妻子”是两个单音节字构成的复合名词。

“妻”指的是我们现在意义上的“妻子”。但是“子”还代指这夫妻双方共同养育的“子女”。

所以“妻子”这一个词在古文中出现的时候,是指妻子和孩子这两代人。

实际上,“精通”也是这样的词。要想理解它,就要把它拆开来看。

“精”和“通”实际上是对一个人所要掌握的技能不同水平的状态的描述。

实际上,对于古人而言,“精”显然是要高于“通”的。

如果要做一个简单、通俗化的理解,不妨将“精”理解为研究的深入、详细、透彻。而“通”仅仅是需要你去涉猎、了解即可,不会做太过深层次的要求。

所以,我们现在之所以会出现“需要把篆隶行楷草五种书体全部都学到精通吗?”这样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我们没有弄清这个概念。

五体当然都要学,但是学得深浅层次并不一致。

四、有重点的“精通”

根据前面我们的分析,“精通”在古代的意义上和现在意义并不一致。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古人所谓的“五体皆善”、“八体尽能”的说法,实际上并不在于强调他们做到了多么“精”的高度,而是说他们都做到了“通”。

通晓各种书体的法度,明白各种风格面目,涉猎广博之后,艺术境界才会大大拓宽。

对于欧阳询来说,他并不需要自己行书写的多么多好,他楷书已经写的这么成功了,行书和其他书体都是一种“锦上添花”罢了。

或者说其他书体的学习,也只能是为他的楷书服务,为他楷书的艺术创作拓宽眼界、胸襟而服务。

所以,有了广博的“通”,仍然是不行的、不够的,书法家需要在“通”的基础上,有一个做到“精”,做到极致才可以。

恰如后世评价颜真卿的书法,说他“楷不及行,行不及草,草不及〈稿〉”。颜真卿的楷书比不过他的行书,他的行书又比不过他的草书,他的草书又比不过《祭侄文稿》这一幅书法作品。

但是考察颜真卿学习书法的历史,他广涉诸体,篆籒之体融汇笔法于楷书行草之间,而楷书磅礴阳刚的厚实之气又让颜真卿的行草书法多了一层历史的厚重感。

因此,颜真卿的每一个书体都不是白学的,每一个笔法也都不是他凭空捏造的,而是他广涉学习的结果。

因此通过上述分析,我认为:学习书法,应该以广涉诸体书法为基础,深研少数几种就可以了,没必要求全。

通常情况下学习书法不需要什么都想学,那样什么都学不精,学不会,写不好。如果想成为书法家在精通一家的基础上,就要遍阅百家,写出自我。

为什么要专精一家,博阅百家呢?我们学习书法专精一家,无论如何做到专精,对我国的书法艺术的认识与理解毕竟是有其局限性的。学习一家书法在满足日常实用的基础上写出美观的具有一定艺术性的字问题是不大的,但如果说追求书法的艺术性和更深的书法文化内涵,显然是不够的。

无论学毛笔书法或硬笔书法的书法家都是一样的,不可能画地为牢,一辈子不闻不问不旁涉其它书体。起码要熟悉和了解书法的历史和演变历程,知其然有知其所以然。当然是知晓的越多越好。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掌握的书法技法和知识越多,自己的发挥余地越大,自由的境地越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