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古人书法,究竟学什么?怎样去学?
唯爱 •2022-05-22 19:38:56•文献
学习古人书法,取法是多方面的,如精神格调、韵律、章法、墨法等。
以学王献之行草书《中秋帖》为例,谈谈我是如何取法应用到创作中的过程。
《中秋帖》雄奇洒脱,沉着痛快,飘然如飞,王献之书写时可谓是纵情发挥,不受约束。像蜿蜒下垂的藤蔓,左摇右摆,自由自在地延伸,直曲相间而且有弹力。
(王献之中秋帖)
(蜿蜒下垂的藤蔓)
此帖上下字行气贯通,多用实笔牵丝相连,有七个连绵字组,字的大小、笔画的粗细对比悬殊。节奏感强烈,震撼人心。如最大且用笔厚重的字有:庆、等、军。最小的且用笔轻的字有:得、还、大、为、即。
《中秋帖》中线条的质感坚韧而有力量。犹如缠绕的树藤。
(王献之中秋帖)
既然是学古人书法经验,首先避不开临帖,我先将此帖作了对临和背临。尽量在用笔、结构、章法上做到和原帖相近。
(笔者临中秋帖)
然后尝试创作了一幅书法作品。依托原帖,借鉴《中秋帖》中像草书那样的连绵环绕法,用笔厚重、章法跌宕和强烈的粗细对比。
借鉴了多字连绵组合分组的形式,多用实笔牵丝相连。写行书时,把单字结构外形拉长,带点草书意,速度稍快,带点无意识状态,以求书写自然贯气。笔法是用的王铎行书笔法。
(笔者创作的书法作品)
在章法上借鉴了《中秋帖》行距宽、字距密,几行的轴中线总的往左倾斜,在视觉上有动态中的平衡的方法。
(中秋帖单字临写)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学古人书法的间架结构,笔顺点划,气势佈局,神韵意境。
读帖临帖,扬長避短,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