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献

竹林七贤橄榄核雕图片(竹林七贤图鉴赏)

1. 竹林七贤图鉴赏

竹林七贤是指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活动区域在当时的山阳县 。《晋书·嵇康传》:嵇康居山阳,"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说他们"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们的思想倾向不同。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作品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

在政治态度上的分歧比较明显。嵇康、阮籍、刘伶等仕魏而对执掌大权、已成取代之势的司马氏集团持不合作态度。向秀在嵇康被害后被迫出仕。阮咸入晋曾为散骑侍郎,但不为司马炎所重。山涛起先"隐身自晦",但40岁后出仕,投靠司马师,历任尚书吏部郎、侍中、司徒等,成为司马氏政权的高官。王戎为人鄙吝,功名心最盛,入晋后长期为侍中、吏部尚书、司徒等,历仕晋武帝、晋惠帝两朝,在八王之乱中,仍优游暇豫,不失其位,但在当时年代不失为明哲保身的无奈之举。

竹林七贤的不合作态度为司马氏朝廷所不容,最后分崩离析: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朝廷不合作,嵇康被杀害,阮籍佯狂避世。王戎、山涛则投靠司马朝廷,竹林七贤最后各散西东。

他们的创作虽与建安文学有明显的不同,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但仍然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政治现实,在基本精神上还是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传统的。

竹林七贤之名的由来,学界存在争议。东晋孙盛《魏氏春秋》文云:"(嵇)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县(今河南省焦作),与之游者,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内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一般认为"竹林七贤"之名与"集于竹林之下"的竹林之游有关。

传统说法认为"竹林"位于嵇康在山阳的寓所附近。嵇康与其好友山涛、阮籍以及竹林七贤中的其他四位常在其间畅饮聚会,因而时人称之为"竹林七贤"。这种说法见于《晋书·嵇康传》及《世说新语·任诞》竹林七贤条。

陈寅恪认为,"竹林七贤"的活动地方实际上并没有产"竹林",竹林七贤是先有"七贤"而后有"竹林",七贤出自《论语》中"作者七人"的事数,有标榜之义。"竹林"之辞,源于西晋末年,佛教僧徒比附内典、外书的格义风气盛行,乃托天竺"竹林精舍"(Vlenuvena)之名,加于七贤之上,成"竹林七贤"。

王晓毅不认同陈寅恪的观点,从汉晋时期佛经中"竹林"这一译名的出现频率质疑了陈提出的"托天竺竹林精舍"一说,并结合史料实地考察发现魏晋时期黄河流域确实种植有"竹林",之后又从时间和地点上论证了竹林七贤聚会的可能性,从而认为传统说法对于"竹林七贤"一名由来的记载是真实可信的

2. 竹林七贤图鉴赏300字

画像“竹林七贤”反应了当时隐士的社会风尚。 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3. 竹林七贤图鉴赏200字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模印砖画分为两幅,嵇康、阮籍、山涛、王戎4人占一幅,向秀、刘伶、阮咸与荣启期4个人占一幅。

人物之间以银杏、槐树、青松、垂柳、阔叶竹相隔,8人均席地而坐,但各呈现出一种最能体现个性的姿态。士族知识分子自由清高的理想人格,在这块画像砖上得到了充分地表现。

它是我国发现最早的一幅砖画,保存最好的一幅砖画,国家级重点文物。

4. 竹林七贤图鉴赏传统方法

名画赏析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模印砖画由200 多块古墓砖组成,分为两幅,嵇康、阮籍、山涛、王戎4 人占一幅,向秀、刘伶、阮咸、荣启期4 人占一幅。人物之间以银杏、槐树、青松、垂柳、阔叶竹相隔。

8 人均席地而坐,但各呈现出一种最能体现个性的姿态, 士族知识分子自由清高的理想人格在这块画像砖上得到了充分地表现。我们来结合“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的个性特征来看砖画中的人物。嵇康为“七贤”之首,是一个豁达而有文采的人物。

据文献记载,嵇康“博综伎艺,于丝竹特妙”,且常“弹琴咏诗,自足于怀”。砖画中的嵇康正在抚琴,微微扬头举眉,有“手挥五弦,目送归鸿”的神情,给人一种旁若无人之感。

阮籍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喜好饮酒,且“嗜酒能啸”,就像我们今天所说的把手指放在嘴里吹口哨一样。

在“七贤”中,有“嵇琴阮啸”之说。这块砖画中的阮籍侧身用口作长啸之状,很显然一幅嗫嚅忘形的样子。

《山涛传》中对山涛有“饮酒至八斗方醉”的记录,可见山涛也是一个酒鬼。在这幅砖画中,山涛手执一酒碗,典型一个嗜酒如命的文士。

王戎为人直率,不修威仪。此砖画中的王戎手舞如意,并配以钱箱、赤腿,姿态懒散悠闲,自得其乐。据文献记载,向秀“雅好老庄之学,庄周著内外数十篇……秀乃为之隐解,读之者超然心悟,莫不自足一时也”,可见他是一个十足的道学家。

砖画中的向秀闭目倚树,似乎在对玄理深思。刘伶嗜酒如命,“止则操卮执觚,动则契盍提壶”,大杯小盅,来者不辞。砖画中的他手持耳杯斟酒,一副醉意朦胧之态。阮咸通音律,擅弹琵琶,当然,这里的“琵琶”与现在的琵琶不同,它是一种被为“阮”的弹拨乐器,相传这种乐器就是由阮咸发明的,有人把这种乐器叫做月琴。画中阮咸挽袖拨阮,完全沉浸在音乐之中。

除了绘画构图上对称的需要外,更有以荣启期为“七贤”之楷模的寓意。画中的荣启期,端坐向前,鼓琴而歌,似乎在向学生们讲学,神态威严,的确有点楷模形象。

从绘画风格上看,砖画中人物的衣褶线条圆润灵动,造型严谨准确,绝非一般画工所为,与顾恺之的《列女仁智图》中的人物形象和用笔习性倒是很接近,砖画中的银杏和垂柳等树的形象和表现手法又和顾恺之《洛神赋图》中的背景相同,而且,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还曾提到过:顾恺之曾画阮咸与“古贤”荣启期像,所以,这幅《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砖画原稿有可能出自顾恺之之手,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这幅砖画稿本有可能是南北朝时代的陆探微所为。

5. 竹林七贤图鉴赏200字怎么写

竹林七贤

郁丛林之嵯峨兮,修篁经乎长薄荫清洛之溯流兮,带层印以回洛云芊眠而欲归兮,风纵铮而相搏商金凄,其徐动兮,大火而心以前却上扶疏而不睹白日兮,下冷冷度乎涧湍被凤尾之漓兮,抽龙鳞而怒蜿贞干严以造天兮,秀色婉其可餐泻淇园之猗猗兮,掩夹池之檀栾实葳蕤以芬甘。

兮,将以待夫栖鸾 粤有磊块酒人隗俄玉山命俦挚侣 夷犹其间蹙苏门之清啸兮 孤凤以和音奋广陵之哀散兮 苍龙赠肱而长吟 指九阳而晞空中旋 呜呼 我歌兮 歌始放九江茫日在望我所忆兮 泰山松秦皇避雨驻六龙根 如铁石皮青铜千秋万岁枝 蒙葺曈挂日扶桑 小隐参天翠黛浓鸾雏凤鷇 不知数和鸣上下如笙镛涛。

声直与东海应绝顶正见蓬莱峰 金膏玉液散入地茯苓芝草生 隆冬采而食之可不死 云车何日来相从 呜呼 我歌兮 正长黄河日暮流汤 我所忆兮黄鹤楼潇湘洞庭生 素秋登高决眦 极万里烈风震荡无时休 九疑连绵似屏障 白日黯惨苍云愁 东攀岩木枝笼苁 西望雪岭寒飕飗 朱簾绣柱九天上倒影 却射江流仙人坐 弄紫玉,

篴往飞花鹦鹉洲青莲居士莫搥碎 便须纵饮成糟丘 呜呼 我歌兮歌 愈急鸿鹄冥楚天碧 我所忆兮 峨眉雪六月阴崖冻 欲裂仙人赤脚翠岩行 鸐氅飘玉光洁 飚吹散五溪去落絮飞花 满城阙博蓬婆西海头 阴风惨澹旌竿折 万里黄云凝 不流层冰皑冬夏结 我 思仗剑游其巅石 栈天梯殊斗绝六龙 避日不敢过寒光 凌冽。

千丈铁 呜呼 我歌兮歌 益豪太白不动金 天高我所忆兮 渭川竹大泽深山千亩绿氤氲上接函关云 离奇错峙蓝田玉翠凤葳蕤振其羽 苍龙夭矫群相逐哀壑 阴森白日寒长林高下 青山矗野老都迷钓玉溪山人失却王官 谷石上虫书绣古苔坐中匹练 悬飞瀑安得清狂猷侠策西行 骑两鹿 呜呼 我歌兮歌 且长舞长袖褊褼 隘环堵,

紫薇村 紫薇邨边暮雨急 茶口岭上春雷行 湖中风浪忽黯惨 天畔花柳独分明 当门银杏舒叶隔 竹斑鸡时自鸣 忽忆王孙遥万里 山中萝薜解含情 三茅峰 句容削出三茅峰 上有三仙骑玉龙 龙华阳洞口瑶华满 贞白祠前春草浓 石壁烟霞迎海日 天人笙。

鸐下云松 怜予为採千年药 与子相携九节筇 孔雀坛 孔雀坛高落日黄 凤凰台逈万山苍 汉家城阙天中起 法畛云霞海外翔 红楼石院调仙乐 碧涧秋花礼道场 却羡中丞投笏去 欲将彫朽访慈航 秋日承石壁诸公过访越溪庄作 高秋爽气岚霞新 青山入座开嶙峋 虚舟川上本无系 浊酒林中还自真 百尺垂杨停燕舫 一群啼。

鸟饗嘉宾 诸公自是烟宵侣 肯忆支离江海人 雨坐石湖草堂 坐对南山 雨高栖北院 云堂虚飞竹 翠雾暗失峰 文谷响峦中 应 涛声天外闻 名香散宝册 浩思正氤氲 丁亥十月 同履约读书 石湖精舍 余暇辄弄笔 窗间漫录旧作工拙非所计也,宠。

6. 竹林七贤图鉴赏君子200字

竹林七贤虽然被后人视为一个群体,被阴澹贴上了“豪尚虚无,轻蔑礼法”的标签,处世方式任情和率性是竹林七贤的共同特征,而最能表现这一特征的,就是谈玄和饮酒。竹林七贤多才多艺,在音乐、书法和绘画等方面各有擅场,成就斐然。

7. 竹林七贤图介绍

竹林七贤,诗魏末的七位有名文士,成名年代较“建安七子”晚一些。包括: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嵇康 嵇康(224—263),三国时谯国銍县(今安徽宿州西南)人,字叔夜。虽家世儒学,但学不师授,唯好老、庄之说。与魏宗室婚,官至中散大夫,故又称嵇中散。崇尚自然、养生之道,著有《养生论》,倡「越名教而任自然」。与王戎、刘伶、向秀、山涛、阮咸、阮籍等人交游甚密,被称为「竹林七贤」。后因与山涛志趣不同,山涛将去官,举以自代,遂作书与涛绝交;又因与钟会有隙,被谮於大将军司马昭,年四十遭杀害。嵇康善鼓琴,以弹《广陵散》著名。有《嵇中散集》,以鲁迅辑校《嵇康集》为精善。 阮籍(210-263),三国时期曹魏末年诗人。字嗣宗,竹林七贤之一。陈留尉氏(河南开封)人,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与嵇康、刘伶等七人为友,常集於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其中以《咏怀》八十二首最为著名。阮籍透过不同的写作技巧如比兴、象徵、寄托,藉古讽今,寄寓情怀,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除诗歌之外,阮籍还长於散文和辞赋。今存散文九篇,其中最长及最有代表性的是〈大人先生传〉。另又存赋六篇,其中述志类有〈清思赋〉、〈首阳山赋〉;咏物类有〈鸠赋〉、〈獮猴赋〉。考《隋书.经籍志》著录阮籍集十三卷,惜已佚。明代张溥辑《阮步兵集》,收《汉魏六朝百三家集》。至近人黄节有《阮步兵咏怀诗注》。 山涛(205—283),字巨源,「竹林七贤」之一。西晋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早孤,家贫。好老庄学说,与嵇康、阮籍等交游。山涛将离选职,欲召嵇康代之,嵇康致书与之绝交。年四十,始为郡主簿。山涛见司马懿与曹爽争权,乃隐身不问事务。司马师执政后,欲倾心依附,被举秀才,除郎中,累迁尚书吏部郎。司马昭以钟会作乱於蜀,将西征,任涛为行军司马,镇邺。昭进爵晋公,涛主张以司马炎为太子。炎代魏称帝时,任山涛为大鸿胪,加奉车都尉,进爵新沓伯。出为冀州刺史,甄拔隐屈,搜访贤才三十余人。入为侍中,迁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等。每选用官吏,皆先秉承晋武帝之意旨,且亲作评论,时称《山公启事》。曾多次以老病辞官,皆不准。后拜司徒,复固辞,乃归家。有集十卷,亡佚,今有辑本。 向秀(约227-272),字子期,河内怀(今河南武徙西南)人。魏晋竹林七贤之一。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曾注『庄子』,“ 发明奇趣,振起玄风”,《秋水》、《至乐》二篇,注释未完而卒。后郭象“ 述而广之”,别为一书。向注早佚,现存《庄子注》,可视为向、郭二人之共同著作。他主张“ 名教”与“自然” 统一,合儒、道为一。认为万物自生自化,各任其性,即是“ 逍遥”,但“君臣上下” 亦皆出于“天理自然” ,故不能因要求“逍遥” 而违反“名教”。擅诗赋。其哀悼嵇康、吕安的《思旧赋》,情辞沉痛,有名世。 刘伶,字伯伦,沛国(今安徽宿县)人。「竹林七贤」之一。魏末,曾为建威参军。晋武帝泰始初,召对策问,强调无为而治,遂被黜免。他反对司马氏的黑暗统治和虚伪礼教。为避免政治迫害,遂嗜酒佯狂,任性放浪。一次有客来访,他不穿衣服。客责问他,他说:「我以天地为宅舍,以屋室为衣裤,你们为何入我裤中?」他这种放荡不羁的行为表现出对名教礼法的否定。唯著〈酒德颂〉一篇。 阮咸西晋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字仲容。“竹林七贤” 之一。阮籍之侄, 与籍并称为“大小阮” 。历官散骑侍郎,补始平太守。为人旷放,不拘礼法。善弹琵琶。 王戎(234—305),字冲,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西晋大臣,「竹林七贤」之一。幼颖悟,神采秀彻。善清谈,与阮籍、嵇康等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他是「七贤」中最庸俗的一位。晋武帝时,历任吏部黄门郎、散骑常侍、河东太守、荆州刺史,进爵安丰县侯。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等职。惠帝时,官至司徒。戎苟媚取宠,热衷名利,立朝无所匡谏。性极贪吝,田园遍及诸州,聚敛无已,每自执牙筹,昼夜算计,恒若不足。戎家有好李,常卖之,但恐别人得种,故常钻其核而后出售,因此被世人讥讽。

8. 竹林七贤图鉴赏200字左右

竹林七贤是魏晋文化的象征,他们个个才华横溢,个性鲜明,他们的事迹是文化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七贤”为何人?指的是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嵇康、阮籍、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

9. 竹林七贤图鉴赏感受

嵇康等七人相与友善,常一起游于竹林之下,肆意欢宴。后遂用“竹林宴、竹林欢、竹林游、竹林会、竹林兴、竹林狂、竹林笑傲”等指放任不羁的饮宴游乐,或借指莫逆的友情;以“七贤”比喻不同流俗的文人。

在“竹林七贤”中以山涛年事最长,且“竹林七贤”中的嵇康、阮籍都是山涛发现的,而向秀也是由山涛发现并介绍给嵇康和阮籍认识,因此,山涛是竹林之游实际的组织者和人事核心。

10. 竹林七贤图鉴赏论文

据陈寅恪先生考,西晋末年,比附内典,外书的“格义”风气盛行,东晋初年,乃取天竺“竹林”之名,加于“七贤”之上,成为“竹林七贤”。“竹林”既非地名,也非真有什么“竹林”。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