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献

印第安人橄榄核雕雕刻图片(印第安人雕刻寓意)

1. 印第安人雕刻寓意

邦提克珠显得低调些,虽然同属亚洲系喜马拉雅山脉住民区域的文化珠子。简单说,前者为一种玛瑙玉髓质地与天然纹样,后者为一种木化石质地珠子,表层是人为釉彩纹饰。有人说,一是天珠,另一是地母。

英文的邦提克Pumtek 即("buried thunderbolt")之意,邦提克珠(Pumtek Beads)源自位於今之缅甸(Burma)或印度邻近区域的钦族(Chin Tribes),在千年前的第一王朝(Pyu)时期就已制造出来,该族人视为一种重要的传家宝珠子(Heirloom Beads)。到二十世纪的初期,后代族人们 (Waddi)发现到这种珠子并销售出来。同时在Payagyi村庄,也开始拷贝制作方法,比古物更低价出售给喜好者的钦族人,一直到大约在1980年代以前,就停止这样的复制活动。 珍贵的地方是珠子主体材料,取自千年已矽化(fossilized)或蛋白化(opalized)的棕榈木(palm wood)之木化石(fossilized wood)。

行家认为,1990年代后的复制品多是使用在Myanmar地区所盛产缅甸树木(Dipterocarpoxylon burmenses)的普通木化石,不够蛋白化,珠子边缘是黑色的特点,其他地区还有印度制的骨质品,甚至是石头制作的,皆过不了紫外线的检验。今日在Myanmar地区仍在制造现代邦提克珠,仿造传统形状与纹饰也增加新的款式,制珠师傅挑选已矽质化的石头磨成珠形抛光,然后绘制图腾打孔等过程,集化石、巧艺、(Pyu)美术和古文物於一的文化珠子,流行在古董商之间。

既是木化石的一种,观察珠子表面特徵就有木质纹路与毛细孔等。珠子的表面釉彩图饰更为特别,文化价值的珍贵地方正是这种充满神秘的民族色彩与富蕴宗教人文传说。钦族人(Chin Tribes)祈求自然界的神明给予驱邪避凶和增加好运,相信佩带这样图腾纹饰的珠子,就有保护的神奇能量。依据著花草虫鸟、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风雨闪电、动物皮纹或庙宇等图腾而来载负宗教信仰的意义,显示(Pyu)美术特有的内涵。穿戴邦提克珠Pumtek Beads的项鍊或手鍊,一是那具有能量的木化石珠子,让身体感应矽质地气能量,平衡正负离子、调气养身,行家们说得更神奇;另一是那平凡又神秘的棕色装饰图纹,穿戴起来与众不同,低调的奢华感。可以解构与重构的巧玩,依不同的生活心得就有不同的组合,正是欣赏文化珠子的妙趣,藉此与大家分享木化石是史前树木的演化。

大约三亿年前,由於火山爆发所引发的大量灰烬把这些当时的树木掩埋了,而把它们转化成为木化石。当它们被层层的砂石及泥浆掩埋时,化石正是被典型地保存著。渐渐地,矿物质渗透进入化石里面取代了有机物,并且在石头里产生了一种复制作用。在砂石及泥浆的巨大压力下,这些原来的树木变成由沉淀物所生成的岩石.木化石年代越久远则硬度越高.越有像玉石般之光泽。 2000多年的邦提克(pumtek)木化石珠,用亿万年前形成的木头化石在远古羌族人制作而成的护身宝珠! 木化石年代越久远则硬度越高,越有像玉石般之光泽。

木珠源起于自然的崇拜,发于祖先传家的信仰,而它的价值却是人们心底追求永续的精神寄托。木珠丰富多变的面貌,是历代收藏家的不朽礼赞,而相传中强大的磁场能量,用以供佛,让人长存善念,慈悲喜舍。

2. 印第安人雕像的寓意

他要表达的永远是一种对生命的温和亲情传统文化基因在摩尔身上的遗传体现在他对人本主义的坚持,落实到雕塑上就是始终将人像作为他作品的中心题材。摩尔说:“我并不认为我们将会脱离以往所有雕塑的基本立足点,那就是人。就我而言,我需要的是组成人像的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我的作品是具象的。”

除了少数雕刻着狗、蛇和绵羊等动物形象的作品之外,摩尔的绝大部分作品都雕刻的是人像。1924年,摩尔模仿前哥伦布时期的印第安雕塑风格创作了第一件《母与子》雕像,此后,母与子形象便以各种姿态反复出现在摩尔的雕塑作品中,成为他毕生的保留母题。

自新石器时代开始,母与子组合群像就成为人类艺术的表现对象,这是一个永恒而崇高的爱的主题。

在基督传统中,一幅没有标注具体姓名的母子图通常可以作为“圣母子”形象来解读。事实上,摩尔在1943—1944年应邀为英国北安普顿郡的圣马太教堂创作了一件名副其实的《圣母子》雕像,这件作品使摩尔的一系列母与子雕像所表达的母爱获得了神圣的升华。

3. 印第安人木雕

中国:

1、唐三彩:中国唐代一种低温铅釉陶器;

2、景泰蓝:中国唐代特种工艺品之一;

3、中国刺绣:苏州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广东的广绣,被称为中国四大名绣。

美国:

1、传统彩绘马雕:美国土著居民印第安人的工艺品;

2、树皮布:该布薄如轻纱,美观大方;

3、羽毛制品:夏威夷特色工艺品。

非洲:

1、非洲木雕:非洲传统工艺品,该作品简单、自然、质朴,充满异国情调;

2、鸵鸟蛋雕刻:该作品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雕刻精美;

3、非洲鼓:被称为非洲工艺品的代表。

4. 印第安人挂饰

什么是文创?有人说文创就是文化创意,通过创意来更好地宣传文化,并达到一定的牟利效果;有人说文创产品就是一个点子通过赋予其价值使之产品化;有人这样做比喻:你用泥捏了一个小人,这不是文创产品,但你把它穿上衣服,带了个帽子,有人觉得挺不错的愿意花钱买,那么它就是文创产品了。

  总之,文创很火,而其中,博物馆作为主体成为了文创产业排头兵,或许参观完博物馆,带走一两件具有纪念意义的创新产品是件很美妙的事,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昔日那些火遍全球的博物馆文创产品:

  1

  大英博物馆:小黄鸭

  为了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洗澡的时候,浴缸里总会漂着几只橡皮小黄鸭,而小黄鸭则是承载很多英国人童年记忆的符号。大英博物馆推出的一套小黄鸭纪念品,萌萌的鸭子们或装扮成古埃及的狮身人面像斯芬克司、或头戴印第安人的羽毛头饰。装扮成古罗马战士的小黄鸭,黑色的上衣系着白色的排扣,下半身啤酒肚很是圆鼓;维京海盗小黄鸭那眼神、那表情仿佛在说:“金银细软统统拿出来!”……这些小黄鸭,间接展示了大英博物馆包罗万象的收藏品。

  2

  东京国立博物馆:陶俑袜

  位于日本东京上野的东京国立博物馆纪念品商店中,以藏品陶俑为主题的文创产品人气极高。一系列产品以埼玉县熊谷市野原古坟出土的两尊人物陶俑“跳舞的人们”为原型。这两尊陶俑单手上扬、状似舞蹈的姿势和单纯的表情,极受参观者喜爱,甚至还登上了教科书,成为该博物馆的“门面”。

  3

  卢浮宫:蒙娜丽莎变身

  作为卢浮宫三大镇馆之宝之一的名画《蒙娜丽莎》,则是在商店中出镜率最高的,并屡屡“变身”,融入到各种纪念品中。魔方、七巧板、马克杯等都能见到蒙娜丽莎的影子。其中最“萌”的一件纪念品是面向儿童的一本卢浮宫导览手册。在手册的封面上,蒙娜丽莎的怀里多了一只小猫,这只小猫正准备畅游卢浮宫,蒙娜丽莎则为小猫充当向导。

  4

  大都会博物馆:蓝色河马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一件埃及蓝色河马陶器的复制品一反美国人“正经”本性,做得惟妙惟肖、圆滚滚的外形憨态可掬。这只蓝色河马是大都会博物馆古埃及艺术品收藏的缩影。除开罗之外,这里聚集着世界上最多的古埃及艺术品,大约3.6万件展品包括了历史文物、文化遗产等等,从旧石器时代到古罗马时期都有。

  5

  梵高艺术博物馆:向日葵系列

  荷兰梵高艺术博物馆以收藏有梵高黄金时期最珍贵的200幅画作而闻名世界。其与梵高有关的文创产品种类不胜枚举,衣服、鞋帽、阳伞、文具、酒具、瓷器、提兜、挂件、器皿等应有尽有。

  6

  台北故宫:翠玉白菜伞

  台北故宫收入里门票占比在30%以下,大头来自图像授权、品牌授权、文物仿制品和艺术纪念品的销售。翠玉白菜是故宫人气国宝,以它为主题的商品始终高居销售榜首,其中炎夏午后大雷雨必备“翠玉白菜伞”,半绿、半白,晴雨两用,打开伞面,边缘如菜叶,收起来就是“翠玉白菜”造型,出门在外可是超吸睛。

  7

  南京科举博物馆:“盐水鸭别针”

  南京科举博物馆推出的“盐水鸭别针”给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扑哧”一笑。它的设计一改常见的“体育跑道”形状,把整个轮廓改成一只煮熟的盐水鸭,鸭掌、翅尖、翅中这些可以卖出好价钱的“部件”已经去掉,长脖子往看不见的“钩子”上一穿,鸭头就耷拉在另一边,尖尖的鸭屁股也表现出来——这可是不少食客的“心头好”。整只鸭子就像刚从卤菜店拎出来的一样。

  8

  三星堆博物馆:青铜面具饼干、月饼

  三星堆博物馆研发的青铜面具形状的饼干,黄、绿、橙、黑四色分别对应黄油、抹茶、草莓、巧克力四种口味,不知萌化了多少吃货的心。 在中秋节的时候,三星堆博物馆又趁势做出了月饼,满足了吃货的实时需求。

  9

  苏州博物馆:秘色瓷莲花碗曲奇饼干

  同样是吃食,苏州博物馆走红的是秘色瓷莲花碗曲奇饼,这款曲奇饼干的外盒采用苏州博物馆标志性的窗花造型,清爽淡雅;饼干表面的莲花造型,与“镇馆之宝”五代秘色瓷莲花碗颇有几分神似,为了与文物的颜色和形状接近,饼干还特意选用了绿色的抹茶口味,并打造出了轻微的弧度,看起来就像一只小碗的侧面。

  10

  故宫:手机

故宫在文创中可谓一马当先,近日故宫推出的手机轰动了行业,故宫版手机设计融合了“团龙纹饰”等各种传统宫廷元素。机身背部以镂空浮雕技术呈现了一条栩栩如生的鎏金正团龙。此外,该手机厂商官微还介绍,手机系统内置了“掌上故宫APP”、“每日故宫APP”,用户可随时随地可以欣赏与了解故宫文化。每一款手机的屏保和壁纸源自故宫的五福捧寿、祥云无尽等吉祥图案,以及二十四节气摄影作品等,最关键的是它售价19999,在博物馆文创产品爱做小玩意的氛围中可谓异类。

5. 印第安人雕刻图片

印第安人的祖先创造印第安人世世代代生息于美洲大陆,兴盛在公元300~900年之间的玛雅文化是古典文化的高峰,生活在今危地马拉佩腾湖东北部和尤卡坦半岛南部的玛雅人创造了美洲留下的唯一文字──玛雅文字,建立了相当精确的太阳历。

他们使用“0”的符号更是数学上的创举,比欧洲人早出800年,玛雅人的建筑、雕刻和绘画都有高度成就。

在他们古老的神殿和宫殿的墙壁、立柱以及梯阶上都饰有精致的浮雕和雕刻。

绘画色彩瑰丽,题材多样,如表现战争景况,庆祝游行等。 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的部落联盟,是15世纪美洲文明的两大中心。当时,北美洲的印第安人仍然处于母系氏族阶段,而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已开始向阶级社会过渡。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美洲的印第安人留下了相当高的古代文明。

他们培育了玉米、马铃薯,建造了高大的神庙,留下了在今天难以解释的文字

6. 印第安人吊坠

高桥吾郎和菊地健在银饰界都有很高的地位和知名度,他们有以下区别:

品牌形式:菊地健坚持工作室的品牌形式存在,每一件配饰作品都经过他的严格把关,价格也会比 GORO'S 便宜。而高桥吾郎是 GORO'S 的创始人,他的品牌属于高桥吾郎银饰。

作品风格:菊地健的银首饰经典著作弥漫着浓郁的印地安人设计理念,尤其是他的“猎鹰”吊坠是精华之作,而 GORO'S 的教父高桥吾郎也在早期远赴美国印第安纳州学习制银技术。

综上所述,高桥吾郎和菊地健在银饰界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地位,两者在品牌形式和作品风格上有明显的区别。

7. 印第安人雕刻寓意什么

10 – 四渡河特大桥 – 中国

1500多英尺高的四渡河特大桥是世界上最高的桥,长约4000多英尺,连接了上海和成都,是目前中国在深山峡谷里修建的最大跨度悬索桥。

09 – 威提姆河大桥 - 西伯利亚

这座古老的铁路桥几乎没有足够的宽度让人们跨越,更不用说汽车了,尽管当地人每天都要通过它来穿过维提姆河,但在严寒的冬季,过桥变得更加困难,因为木材被冰层覆盖,变得很滑,一个错误的举动可能会让你坠入翻滚的河流中,因为这座桥没有栏杆。

08 – 南针峰悬索桥 – 法国

这座铁索桥连接了南针峰的南北两面,海拔3842米,要想登上这座悬索桥,还需搭乘世界上最高的垂直缆车,不仅高,还很快,仅需20分钟,游客便可上升到2800米的高度,在悬索桥上,游客的视线可以越过国界,同时欣赏到法国、意大利和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区美景。胆子大的宝宝还可以登上海拔约1000米高的悬崖上的玻璃笼子看一下风景。

07 – 天蓬走道桥 – 加纳

天篷走道是由一英尺宽的木板建成,离森林地面100英尺高,过桥就等于在卡昆国家公园树冠上行走,如果你能鼓起勇气穿过它,那么你会欣赏到这个森林里独一无二的动植物景观。

06 – 卡皮拉诺吊桥 - 温哥华

北温哥华着名观光胜地的卡皮拉诺吊桥公园,是温哥华最古老的观光景点,这一条世界上最伟大的吊桥,全长450英尺,从100多年前起,吊桥便以2条粗麻绳及香板木悬挂在高230英尺的卡皮拉诺河河谷上,吊桥下卡皮利诺河谷的壮丽景色,公园中除了吊桥外,还有进入公园后最引人嘱目的图腾柱,这些色彩鲜艳的图腾柱是60年前,印第安人所雕刻且置放于此的,高度虽不及史坦利公园的图腾柱高大,不过造型、色彩在数十年后仍保持得很好,位于图腾柱旁的历史陈列区,陈列许多当时兴建吊桥的历史照片,配合说故事的录音播放,游客可以了解先人筑桥的辛苦。

05 – 卡里克索桥 – 北爱尔兰

从北爱尔兰到卡瑞克瑞德岛最简单(也是最恐怖的)方法是穿过这座吊桥,它悬挂在锋利的岩石上大约30米,穿越这座桥,长度约为20米,绝对是一种令人神经崩溃的体验,如此之恐怖,以至于许多旅行者宁愿坐船去爱尔兰。

04 – 断头桥 – 挪威

号称" 无路可走 " 的断头桥(斯托尔桑德桥)是八座桥梁中第四座桥,也是最高的一座,于 1989 年 7 月 7 日建成通车,2005 年获封“挪威世纪建筑”,旋臂式桥梁不仅有壮观美丽的弧线,还将艺术元素融入桥梁中,皆因设计师利用视觉误差,将桥身拧成一定角度,当车开近时,感觉已经无路可走了!

03 – 兰卡威天桥 – 马来西亚

在马来西亚著名旅游区兰卡威群岛的高山间,横亙着一座长为125米、宽1.8米、新月形的钢架桥,使人惊讶的是:这么个又长又重的“钢架”,居然只用了一根支柱来支撑,支柱高87米,被固定在山腰,然后再由8根钢缆牵引,整个桥就这样被“吊”在了海拔687米的高空,连接着两个山头,这肯定也是它被取名兰卡威天桥的缘由,这座全球最高的单体结构支撑的桥梁,被列为世界十大最惊险的桥梁之首,因此,它也吸引了游客们涉险登桥,并以360度的全视角享受兰卡威岛及安达曼海的壮观美景。

02 – 海湾大桥 – 马里兰

威廉•普雷斯顿纪念大桥,亦称海湾大桥,位于美国马里兰州,横跨切萨皮克湾,大桥桥身长5英里(约合8047米),最高点达到186英尺(约合56.7米),作为世界上最恐怖的九座桥梁之一,大桥经常遭受风暴的肆虐,当天气状况不佳时,驾驶员往往难以看清对面的海岸,更恐怖的是,桥下波浪翻涌,护栏又摇摇欲坠,驾驶人还必须转过曲折的弯道,开过陡峭的斜坡,即便是在天气晴朗的时候,过桥也不是易事,而这座恐怖的大桥给了亚历克斯•罗宾逊一家开创代驾服务的灵感。

01 – 特里夫特冰川吊桥 – 瑞士

这座桥位于缅甸阿马拉布拉城,横跨东塔曼湖,是世界上最长的柚木桥,该桥的建造者为当时的市长乌本,建桥的柚木柱是没人要的,在漂往曼德勒途中被他打捞上来的,这座桥横跨170米,只有在天气状况良好的时候才能去,在强风中,这座吊桥会剧烈摇摆。敢于穿越大桥的勇敢的旅行者,只要在没有强烈眩晕感的情况下环顾四周,就能看到瑞士阿尔卑斯山的壮观景色,这座桥只能在6月到10月之间穿过

8. 印第安人雕刻寓意着什么

摩艾(Moai),另译:摩阿仪、摩埃、毛埃,是位于复活节岛(Easter Island)的一群巨型人像,遍布全岛,是智利的旅游景色与世界遗产之一。

这些巨大的石雕人到底是谁的杰作?这是多少年来人们一直想解决而又没有解决的问题.

有人说这些石雕人是印第安人的杰作.因为几千年前这一带是印第安人聚居的地方.他们创造过灿烂的文化.可是为什么别的东西都消失了.只有这些石雕人存在呢?这种说法比较渺茫.又缺乏有力的根据.因此许多人都不信服. 因为要完成这些石雕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从雕刻到运输在今天也是相当费力的.远古的人根本无法做到.众多学者一致认为这份工程没有5000个身强力壮的劳动力是不能完成的。他们做过一项试验,十几个工人忙一年才能雕刻一尊不大不小的石人像。利用滚木滑动装置似乎是岛民解决运输问题的唯一办法,这种原始的搬运办法虽然可以将这些庞然大物搬运到小岛上的任何角落,但这必定要花费巨大的劳动量。令人不解的还在于,当雅各布·罗格文初到复活节岛时,岛上几乎没有树木,因此利用滚木装置运送巨石人像的可能性也不大。

也有一些人认为.这些石雕人是宇宙人的杰作.这里曾是宇宙人的基地.他们在宇宙里纵横奔驰.到很远的地方去开辟新天地.忘记了这里还有这么一块乐土.当然.这种说法更加离奇了.简直像神话一样.所以它的可靠性就更小了一些.

今天,最早来到复活节岛上的是波利尼西亚人这一观点得到了普遍认同,因为这一结论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什么能够建造那些巨大的雕像。

由于波利尼西亚非常盛行祖先崇拜,因此那些莫埃人像可能是由岛上的家族或部落建立起来的用以纪念先人的墓碑。马克萨斯群岛还有一种在死者的雕像上放上一块石头,以示哀悼的传统。而在莫埃人像顶部盖上红石头很可能就是由这种传统演化而来的。

9. 印第安人铜像

秘鲁

在南美洲却有一个黄种人国家,这个国家曾经是印加帝国发源地,而如今这个国家正式成为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

这个国家就是秘鲁,地处南美洲西部的一个国家,北靠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东临巴西和玻利维亚接壤,毗邻智利,西濒太平洋!

尤其是在秘鲁的库斯科,这里居住了大量的黄种人,而且当你走在大街小巷之中,你会欣赏到许许多多的带有西藏建筑色彩的房屋,而且当地人也是居住在高原山地之上,而且这里很多雕像和西藏的一些雕像非常相似!

当你来到这里,你会发现当地人和我们长得非常相似,尤其和藏族同胞们,几乎上长相无二,据说这里的人曾经是商朝贵族为了逃避周武王的追杀,而远遁于此!

10. 印第安人的石雕

尼加拉瓜湖

尼加拉瓜湖是中美洲最大的湖泊,位于尼加拉瓜西南部。湖呈卵形,长177公里(110英里),平均宽58公里(36英里),面积8,157㎞²(3,149平方英里) 。尼加拉瓜湖现在太平洋与尼加拉瓜湖之间有19 公里的地峡相隔,地峡中水深不一,约在23-70米之间。湖水通过长180千米圣胡安河流入加勒比海。有蒂皮塔帕河与西北方的马那瓜湖相通。中部水深约18米,最深点位于奥梅特佩(Ometepe)岛东南方,达60米,湖面海拔29米。

补给

尼加拉瓜湖

湖水由40多条大小河流补给,其中以蒂皮塔帕河最大。从湖的东南角流出的圣胡 安河,全长180公里(112英里),两岸森林繁茂,为尼加拉瓜与哥斯达黎加的界河,向东南注入加勒比海。湖西南的里瓦斯(Rivas)地峡,宽仅19千米(12英里),成为隔离湖域与太平洋的狭窄走廊。中部水深约18米(60英尺),最深点位于奥梅特佩(Ometepe)岛东南方,达60米(200呎),湖面海拔29米(95英尺)。

海岛

尼加拉瓜湖中有大小岛屿300 多个,最小的只有几百平方米,最大岛屿是欧梅特佩岛,岛长26 公里,宽13 公里,面积达338㎞²,岛上有两个火山锥,其中一个高1610 米。尼加拉瓜湖中的这些岛屿多数是湖边火山爆发而形成的,现在有些小岛上住着人家,岛上芒果树和椰子树非常多,黄橙橙的芒果和棕褐色的椰子挂满枝头,熟透了的果实落了满地,空气中飘散着阵阵果香。岛上还有许多玛雅文化的历史遗迹。在欧梅特佩岛的西北萨帕特拉岛,是尼加拉瓜重要的考古地,这里的印第安古庙遗址和各种石雕神像,远近闻名。

气候

尼加拉瓜湖

尼加拉瓜湖海岸线湖面水位随着雨季、旱季的交替而变化,雨季5∼10月水位上升 ;旱季12月到次年4月水位下降。表层水温通常为24℃,底层为16℃。湖中有大小岛屿400多个,最小的只有几百平方米,绝大多数岛屿树木繁荫,热带果树常年葱绿。有些岛屿有居民定居。最大的奥梅特佩岛,长26千米、宽13千米,面积达338平方千米。从该岛发掘出来的大量古代石像和陶器,表明这里曾是美洲古代文明的遗址。岛上盛产咖啡、可可、玉米、香蕉和其他水果,还有棉花和烟草。

形成原因

尼加拉瓜湖

数万年前,尼加拉瓜湖是太平洋的一个海湾,因火山喷发,与海隔绝而成湖。湖水随 日月的流逝而渐渐淡化,变成了一个淡水湖。尼加拉瓜湖与其西北面的马那瓜湖之间有蒂皮塔帕(Tipitapa)河沟通。生息在湖里的海鱼也适应了水的淡化存活下来。现在,湖里仍然有成千上万尾鲨鱼、箭鱼和大海鲢等海鱼。据说,尼加拉瓜湖是世界上唯一的繁殖生息海水鱼的淡水湖。

名称由来

尼加拉瓜湖卫星照片

尼加拉瓜湖被当地印第安人称之为科西沃尔卡湖 ,意为“甜海”;西班牙人称之为马尔·杜尔塞湖(Mar Dulce),涵义是“淡水海”。是这个国家最显著的自然特征。尼加拉瓜湖一词导源于印第安部落首领尼加拉奥(Nicarao),该部落居民分布于湖滨,因之得名。

自然资源

尼加拉瓜湖

尼加拉瓜湖岸上绿树成荫,许多红顶凉亭点缀其间,湖水一片湛蓝,湖风习习,水鸟翻飞,鱼儿不时跃出水面,那蓝天、白云、水光、湖色构成了一派迷人的景色。现在,幽美的尼加拉瓜湖已与马萨亚火山并驾齐名,成为尼加拉瓜著名的两大景观。

湖面上水鸟云集,湖内盛产各种咸水鱼,有鳄鱼、鲨鱼、海鳖等,鲨鱼是由加勒比海上沿着圣胡安河游到湖里的,所以尼加拉瓜湖内禁止人游泳。观看大小鳖群爬上礁石晒太阳,是湖边一景

尼加拉瓜湖

1820年左右曾有人提出开凿沟通大西洋、太平洋的运河的设想,即由圣胡安河经尼加拉瓜湖,再凿通里瓦斯地峡。1914年巴拿马运河通航之后,原来开凿尼加拉瓜运河的计划即束之高阁。尼加拉瓜湖风景十分秀丽,适宜垂钓、乘船、游泳和考古,将来开凿通海运河的计划如能付诸实施,尼加拉瓜湖将成为更具魅力的旅游胜地。近年再次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