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棋书画的字含义
琴棋书画的字含义
在古代,弹琴(多指古琴)、弈棋(多指围棋)、书法、绘画是文人骚客(包括一些名门闺秀)修身所必须掌握的技能,故合称琴棋书画。今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出处】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五:“唐高测,彭州人。聪明博识,文翰纵横。至于天文历数,琴棋书画,长笛胡琴,率梁朝朱异之流。”
示例】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十二:“年二十五岁,丰姿洒落,人才出众,~,无所不通。”清·张南庄《何典》第七回“不拘描龙绣凤,件件皆精,~,般般都会。”
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多用于女性。
古琴】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 古琴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到现在至少也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了。本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琴的创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说,作为追记的传说,可不必尽信,但却可看出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诗经·关雎》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亦有:“琴瑟击鼓,以御田祖”等记载。
弈棋】 弈单指围棋,而博指象棋。班固《弈诣》里有“博行于世而弈独绝”的记载。《孟子-告子章句上》说道: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 ,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 围棋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欤,曰非 然也。围棋为策略性二人棋类游戏,使用格状棋盘及黑白二色棋子进行对弈。围棋起源于中国古代。推测起源时间为大约公元前6世纪。传说尧的儿子丹朱顽劣,尧发明围棋以教育丹朱,陶冶其性情。围棋的最早可靠记载见于春秋时期的《左传》。战国时期的弈秋是见于史籍的第一位棋手。“棋”是指围棋,古称“碁”,下围棋称为“对弈”、“弈”,棋子分黑白两色,规则简单而变化无穷,体现出鲜明的中国文化思想精髓。华夏族原创文化,春秋时期的文献中即有记载。而象棋出现较晚,棋子设置复杂,不象是中华原创文化。围棋博大精深,玄妙无穷,绝非人的智慧所能参透。作为神留给人的文化,千古以来,多少帝王将相、文人雅士,市井布衣乐此不疲,也演绎出多少传奇佳话、美文诗赋、乃至兵书演算法、治国方略,成为中华文明史上一朵绚丽的奇葩。 国际象棋象棋是中国传统的二人对弈棋类游戏。其他类似的有国际象棋及将 中国象棋棋盘棋。为与国际象棋等区别,又称中国象棋,主要流行于华人及亚太地区。
书法】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中国汉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开始以图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摩本画记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文字,又因祖先发明了用毛笔书写,便产生了书法,古往今来,均以毛笔书写汉字为主,至于其他书写形式,如硬笔、指书等,其书写规律与毛笔书写规律相比,并非迥然不同,而是基本相通。基于索本求源(指甲骨文之后),这里重点介绍毛笔书写汉字的规律。只要我们对书法有了“狭义”的理解,那么对领会“广义的书法”也会大有裨益。 从狭义讲,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包括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分布、行次、章法)等内容。例如,执笔指实掌虚,五指齐力;运笔中锋铺毫;点画意到笔随,润峭相同;结构以字立形,相安呼应;分布错综复杂,疏密得宜,虚实相生,全章贯气;款识字古款今,字大款小,宁高勿低等。 “书”指书法,中华文明早期有甲骨文、金文(青铜器上的铭文),先秦时期主要是用刀刻在竹简上,有篆书、小楷等字体,汉以后主要用毛笔书写,有隶书、魏碑、楷书、行书、草书、宋体等各类书写形式。
绘画】 工笔画花鸟“画”指中国画,一般用毛笔以水溶性颜料在宣纸上作画,以描绘山水、器物、花鸟、人物为主,色调单纯明快、画风写意抽象。 中国画又称国画,主要是用毛笔、软笔或手指,用国画颜色和墨在帛或宣纸上作画的一种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 张大千山水画中国绘画,分工笔画和写意画两科,这是两种不回的表现形式,工笔画用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细节明彻入微,要用极细腻的笔触,描绘物象。写意画用简练、豪放、洒落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感情。写意画在表现对象上是运用概括、夸张的手法,丰富的联想,用笔虽简,但意境深远,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它要有高度概括能力,要有以少胜多的含蓄意境,落笔要准确,运笔熟练,能得心应手,意到笔随。从唐代起就有这两种绘画风格。有的介于两者之间,兼工带写,如在一幅画中,松行用写意手法,楼阁用工笔,使两者结合起来,发挥用笔、用墨、用色的技巧。 中国画又称国画,主要是用毛笔、软笔或手指,用国画颜色和墨在帛或宣纸上作画的一种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
中国书法史上,有诸多不朽的佳作足以彪炳千秋,其中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作品是哪一作品?
传统观念认为天下第一行书是王羲之《兰亭集序》,但原帖相传已经随唐高宗李治葬如乾陵,现在流传的是冯承素的摹本和欧阳询、虞世南等人的临本。所以真迹究竟如何无从言说。所以第一行书应该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第二行书应该是米芾的《蜀素帖》,第三行书是傅山的《丹凤阁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