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书法不宜临摹学习,为什么?
苏东坡的书法不宜临摹学习。这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能站得住脚跟的。
不可否认,苏东坡在书法角度作为宋四家之首,其书法艺术自然是达到相当高的境界,他的《黄州寒食帖》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更说明苏东坡的书法盛名不是炒作和自我标榜的,而是经过上千年的历史检验而得到认可的。
但即便如此,苏东坡书法不易临摹学习仍然是成立的观点。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宋代书法“表意”的兴盛!
回到题主的问题上来,我们都知道宋代书法“尚意”,就是加入了书家在创作当时的独特外在环境影响和内在心境,把这些影响都纳入自己的书法创作中去了。一千年以后的今天,即使研究苏东坡的专家,也不可能完全理清并复制书法家当时的环境因素和心理变化。我们没有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也没有他历尽贬谪却又“竹杖芒鞋轻胜马”的淡然,又没有他“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豁达,更没有他饱读诗书,位列“唐宋八大家”的文豪背景,仅仅临摹外在的形,却没有内在的意,那么,即使是能学得苏东坡书法字形,缺少了“意”的存在,这样的书作水平应该是不言而喻吧!
我们喜欢摇滚,但不可能成为崔健;我们喜欢兰亭,不可能做到王右军;我们喜欢唐诗,也不可能都去做李白,因为个体的差异性是客观而不可复制的。
在对待美的认知上,三悟轩认为我们可以欣赏和借鉴,而复制前人,最多就是徒具其形罢了,还没有现代科技下的印刷品更忠实于原作,又没有什么价值。
既然如此,也就没必要纠结能否学像苏东坡,为什么不能做有传承又独特的自己呢?
我觉得苏东坡的字很好是在多年以后,刚开始总觉得他的字扁扁的,没有什么美感,各种漂亮好看的字也练了很多年,也没走出自己的路,偶然的一次在我认真读寒食诗帖的时候,猛然觉得苏的字那么厚实真情,字字句句都在表达自己的内心真实感受,尝试其用笔用力才觉得那些字犹如绵中裹铁,敦厚有力朴素洒脱,字如其人,一代文豪,历经沧桑,人生需要积累才有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