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献

核雕是日本传过来的吗(核雕的历史渊源)

1. 核雕的历史渊源

橄榄核的材质分类主要包括两种——硬质橄榄核和软质橄榄核。1. 硬质橄榄核:主要成分是木质素纤维和木质素质,颜色较深,表面相对光滑,质地较硬,脆性较大,常用于制作彩色橄榄核雕件和香烟嘴等商品。2. 软质橄榄核:主要成分是细胞质和细胞壁以及小量的无机盐质、蛋白质和纤维素等,颜色较浅,表面凹凸不平,质地较软,弹性较好,常用于制作牙刷手柄、笔杆、梳子等生活用品。所以,橄榄核可根据不同的材质分类,对应不同的用途。

2. 核雕源头

文玩批发想要最便宜那么必然是产地源头,至于批发市场潘家园、十里河都不错,但是需要货比三家,多看、多转才能够找到靠谱的商家,至于网络平台最好不要尝试!

3. 核雕的历史渊源简介

东阳三龙一凤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石雕作品,据传为南宋时期工匠用三年时间在东阳市凤凰山上矗立而成。

这个典故的来源还有不同的版本。

 一种说法是在南宋时期,东阳市有一位名叫陈景的富商,他出资请工匠在凤凰山上雕刻巨型石像,因此这组东阳三龙一凤的石雕就产生了。

另一种说法是南宋理宗为了表彰东阳城的人民忠诚勇敢,命令工匠刻制了这个巨大的石雕,以示激励。

无论是哪种说法,东阳三龙一凤被认为是中国南宋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石雕之一。

它体现了南宋时期的艺术风格和工艺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它也被誉为“中国南方名石之冠”,成为东阳市的标志性建筑。

4. 核雕的历史和文化

玉做为饰品,可追朔到殷商时期,大约公元前3一4千年,就有雕刻玉的工匠。中国玉器发展到两汉时期,进入了第三个高峰期。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社会稳定,国力强盛,同时也是中国玉器史上的繁荣发展时期,玉文化蒸蒸日上。

汉代玉雕是中国玉文化的巅峰时期。汉代玉雕在西汉早期继承战国传统,但是很快跳出了战国玉雕的窠臼,工艺上突破创新,艺术上传承发展,开创了汉代玉雕的一片新天地。

5. 核雕的起源

橄榄系橄榄科常绿乔木,北方称其子为“青果”,南国名之“橄榄”。中国是橄榄的故乡,其产量居世界之首。

相传有一位老中医,医术相当高明。一天,有个叫黄三的人来看病,他说:“久仰先生大名,今日特来求医,吾黄胖、懒惰、贫寒,望能妙手医治”。老中医暗忖,此“三病”之根在于懒惰,须先将其由懒惰变得勤劳。便告诉他:“从明天开始,你每日早晨去荣馆饮橄榄茶,然后拾起橄榄核,回家种植于房前屋后,常浇水护苗,待其成林结果,再来找我”。

黄三遵嘱照办,细心护林。几年过去了,橄榄由苗而树,由树而林,由林而果,黄三终于变得勤快起来了,人也长得壮壮实实。可是他仍然很穷。便去找老中医。老中医笑曰:“你已没了黄胖、懒惰之症了,你且回去,从明天开始,我叫你不再贫穷”。

次日,果然有不少人前来向黄三买橄榄,从此,陆续不断,黄三也就不再贫穷了。原来,老中医开处方时需要橄榄作药引,而这一带没有出产,便想出这个给黄三种治病的办法。人们都叹服老中医的高明。

橄榄,又名青榄、青果、青子,为橄榄科植物艺榄的果实,主产广东、广西、福建、台湾、四川等地。青果成熟于冬季,为冬春季节稀有应市果品。果实为硬壳肉果,呈纺锤形,不论成熟与否,都呈青色,初食略有酸涩苦感,久嚼后味转清甜,满口生津,余味无穷。经蜜渍后香甜无比,风味宜人,是茶余饭后的食用佳品。除供鲜食外,它还可加工成五香橄榄、丁香橄榄、甘草橄榄等。

6. 核雕发源地是哪里

潍坊市

潍坊青萝卜:原产于城郊白浪河及圩河两岸,因皮色青绿而得名。故又名高脚青。经长期人工栽培选育,形成大缨、二缨、小缨三个品种,以二大缨为主栽。大缨宜生食,有“赛鸭梨”的美称;二大缨生、熟食皆宜。具生津开胃、消食通气、清热解毒的食疗价值。

潍坊核雕:又称桃核微雕。在长不过寸许的桃核上,利用其自然纹理及麻点,因材施艺,精心布局,雕琢出山水、人物、鸟兽等立体景物,且毫末毕现,维妙维肖。借助放大镜观赏,其优美造型,生动神态及独特风格,令人叹为观止。

潍坊嵌金银丝红木漆器:简称嵌银漆器或嵌银,为独特、名贵工艺品。产品按用途大致分为实用品、欣赏品、装潢品、礼品四大类。古朴优美,雍容华贵,庄重清雅,简练明快,坚固耐烫,不易变形。为绘画、镶嵌、雕刻艺术的完美结合。该漆器已有150余年生产历史。

潍坊仿古铜:为古代青铜器仿制品,属特种艺术欣赏品。产品主要为仿商、周、春秋战国三代的出土青铜器珍品。深能保持原物的风貌神采,锈迹斑斑,维妙维肖,足以乱真。该工艺创始于清代中叶,迄今已有200余年历史。

杨家埠木版年画:产于杨家埠。系从绘稿、雕版至套色、印刷均以手工操作的水印彩画。专供年节装饰家庭环境、增添喜庆气息之用。

潍坊风筝:其仿形不仅有各式人物、飞禽走兽、鱼虫花卉、日月星辰,且有宫灯、鸟笼、文玩器物、戏剧脸谱、喜寿文字、几何图形等,范围极广。尤以龙头蜈蚣、苍鹰、仙鹤童子、雷震子为代表作品。

潍坊布玩具:又名布绒玩具,该玩具植根于民间艺术,以后又汲取宫廷刺绣装饰手法,故既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又收富丽堂皇的艺术效果。该玩具起源于明末清初,迄今已有300余年历史。

潍城区:“潍县萝卜”。

潍城区康家庄:副食品加工有名,俗称“猪头肉、大元宵、糯米粽子、刀切糕”。

潍城区于河镇:小磨香油。

寒亭区:“渤海马”繁育。鬃制品和木版年画。

寒亭区寒亭镇:杨家埠的木版年画和风筝驰名中外。

寒亭区寒亭镇西杨家埠:木版年画,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同为中国三大民间木版年画产地。为潍坊风筝发祥地。

寒亭区双杨店镇:苕帚。

寒亭区郭家官庄镇:手工绣花。

寒亭区泊子乡:红麻、“渤海马”。

坊子区:坊子白酒。

青州市

青州蜜桃:果实圆或长圆形,皮薄,肉细,质脆,汁多,味甘甜,气清香。以早熟蜜桃、白皮早熟蜜桃、清皮晚熟蜜桃三类品种最佳。已有百余年历史。

青州银瓜:昔称益都银瓜、弥河银瓜。弥河两岸所产的一种甜瓜。因瓜皮色白似银而得名。其甘甜似蜜,瓜型如筒,俗称一筒蜜。有止渴、消暑、除烦、利便等功效。已有250多年的栽培历史。沿弥河两岸都有出产,其中以南起闵家庄,北至

洰弥庄长约15公里的地带所产品质最佳。

青州山楂:以敞口、大金星等为代表品种。敞口山楂又名畅口山楂,酸甜适度,果汁丰盈。大金星山楂果皮布有灰袍色圆形凸起的大果点,故称。酸甜爽口,无涩味,耐贮藏。青州山楂的生产历史可追溯至1600年前,其营养丰富,既宜鲜食,又可加工成罐头等,用鲜山楂加工串成糖葫芦,色泽艳丽,形象美观,酸甜爽口,别具风味。

青州全蝎:产于青州市及沂源、沂水、临朐等县,尤以青州所产,品质最佳。

谭坊镇:西瓜、银瓜。

弥河镇:桃花片、金丝饼、弥河银瓜。

文登镇:风景石。

庙子镇朱崖:小磨麻油。

五里镇莲花盆:优质青石。

东夏镇、黄楼镇、东坝镇、杨家庄镇:弥河银瓜。

普通镇:冬雪蜜桃、柿子、山楂。

诸城市

板栗、猕猴桃。

昌城镇:杂品菜、柳编、板栗、羽毛粉。

辛兴镇:板栗。

寿光市

寿光韭黄:其叶鞘粗长,洁白细嫩;叶片肥厚,茎部鲜黄,中段淡紫,上部碧绿。因具四色亦称四色韭。鲜嫩味美,辛香浓郁。主要品种有独根红、大青根、半红苗、小红根等。以独根红品质最佳。本品于17世纪开始栽培。

寿光鸡:产于慈家村、伦家村一带。为肉卵兼用型地方良种家禽。其体躯高大,骨骼粗壮。肉质细嫩,鲜香纯正,脂肪含量适中,肥而不腻。蛋清质地浓稠,蛋黄色深而含油多;蛋壳坚厚,不易破碎,便于贮运,壳色鲜艳呈深红至粉红色。

台头镇:苇席。

稻田镇:发网、鬃发著名。寿光鸡。

营里镇:小枣。

张建桥乡:大葱。

广陵乡:条编。

五台乡:草编。

安丘市

烟叶:以优质著称,为山东省烤烟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

大蒜、安丘蜜桃。

临浯镇芝畔村:“芝畔烧肉”。

高密市

中药材密柴胡、香附,小青萝卜,高密菜刀。

高密大蜜枣:因形似大枣、外挂蜂蜜糖浆,故名。其外观呈紫红色,大枣或圆球形,皮薄馅足,松酥而不裂,清香蜜甜,爽口不腻。已有300余年生产历史。

聂家庄泥塑:产于聂家庄。系以胶泥为材料,经手工塑造的彩色儿童玩具及摆设。造型艺术夸张,外观注重传神,笔法简练、流畅,色彩鲜艳火爆。该泥塑创始于明隆庆、万历年间。

夏庄镇:扑灰年画,以其突特的艺术风格闻名国内外。

姜庄镇:泥塑、木版年画历史悠久。

李家营镇:蜡杆家具、草编。

柏城镇:小青萝卜、恩梨。

双羊镇:淮香附。

高戈庄乡:条编、制陶。

昌邑市

丝织、抽纱著名。

围子镇:地毯、刺绣。

仓街镇:大白菜、菜籽。

双台镇:手工草编制品。

李家埠乡:手工刺绣、网扣、抽纱。

东冢乡:陶器。

南逄乡、南逄乡东大营:生姜。

宋庄乡:鹅

(鸭) 肥肝。

太保庄乡鲍家营:雕刻、石槽、石臼。

昌乐县

“蜜宝”西瓜。

平原镇:大白菜。

北展乡:“营陵青”大理石。

临朐县

柿饼、山楂、花椒、人参、香椿、山蝎、丹参。书画宣纸、红丝石砚。

五井镇:山蝎、丹参。

冶源镇:红丝石砚,色雅质优。

寺头镇、九山镇:香椿、山蝎、丹参。

柳山镇:酱菜。

吕匣镇:柿饼、板栗、全蝎、丹参、枣仁。

纸坊乡:金丝柿饼。

嵩山乡:柿饼、香椿、山蝎、丹参。

石家河乡:风景石、钾长石。

7. 核雕起源哪个朝代

灵羊岛位于兰溪市郊的兰江之中,隶属富春江库区,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它离兰溪市中心约1.5公里,距萧山国际机场仅一个半小时车程;陆路与330国道、杭金衢高速,杭新景高速,金丽温高速连接;水路可达富春江、杭州湾,连接京杭大运河。兰溪“三江之汇,七省通衢”的地理位置为灵羊岛的发展提供了非常优越的条件。从空中俯瞰,灵羊岛像一叶扁舟,又好似绿叶一片,所以被喻为“钱塘之舟、江南绿叶”。灵羊岛总面积为800多亩,南北长2000余米,东西宽约500米,其中陆地面积585亩,静水域162亩。另外,岛四周水域可用于开发水上运动、旅游项目的面积有几千亩。整个岛绿化面积约500亩,岛四周碧水环抱,岛上林木参天,翠竹荫郁,鸟语花香,同时又因晋朝黄初平(黄大仙)儿时曾在此牧羊救人传闻于世,颇具道教神话色彩。连凫雁都特别喜欢到这里栖息,“平沙落雁”成了兰溪古八景之一。故该岛具有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兰江水文化、仙文化两大旅游特色资源。

8. 核雕出自哪

1、殷根福(生卒年不详) 清末核雕工艺家。住吴县舟山。擅长橄榄核雕,刀笔粗犷,大刀铲削,形简意赅。核雕技艺深谙,闻名于海上,被古玩业誉为“殷派”。子小男,女小妹,继承父业,仍擅核雕。

2、周春毅,自幼耳濡目染,从小就对核雕充满了兴趣,其入门导师是父亲周泉兴,在周春毅年幼时为其培养了对核雕技艺的艺术灵感及浓厚兴趣,后因其技艺的增长与成熟,先后去苏州各个门派大师进修雕刻艺术。经过各界诸位名师的指点结合家族传承技法,使得周春毅在核雕创作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吸取各派别之优点。在风格上集各派所长,又有自己鲜明的特点,独树一帜,苏州舟山核雕新一代艺术家中的代表人物。

3、周义清,1968年生于舟山核雕老街,1985年离校后就进入村办企业舟山核雕厂从事核雕,工厂解体后,于1997年到无锡灵山大佛面佛修心;至2005年重返舟山核雕老街。在这九年中,他潜心于核雕刻的研究和创作,构思出了各种适应不同层次的玩家喜爱的佛教类题材作品,曾被多家核雕刻专业类书籍收录。

9. 核雕的历史渊源是什么

在我国,水果雕刻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北宋时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汴京人将瓜雕成各种花样,叫花瓜。南宋宫廷还制作各式雕刻果品以供御用。现在的水果雕刻技艺是在传统果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随着时代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果雕刻已人中廷走向民间。

爱美是人的天性,无论在什么地方总希望把美带到自己的生活中,水果拼盘就是利用水果本身的色彩和品质特点,运用一定的切配工艺进行合理搭配,将各种时令水果组合成型。

水果拼盘不是随意的切配组合,而是通过构思和合理搭配将各种时令水果拼摆出不同的艺术造型。

它能使就餐人既饱尝口福,又有美的享受。

10. 核雕的历史渊源有哪些

历史上有很多高僧大德都曾在栖霞山讲经、修学,也有的圆寂后就葬在栖霞山,因此,留下了很多的塔林。位于栖霞山天开岩及栖霞寺北面的规模较大的“高僧塔林”在去年还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记者了解到,在栖霞山的密林深处,位于小营盘下方以及凤翔峰东南坡下,发现了两处建筑遗迹,同时,现场还发现了精美的“佛像雕刻”和“龙纹石雕”。昨天上午,记者来到栖霞山进行了实地探访。

密林深处出现明代高僧塔林

扬子晚报记者跟随栖霞山景区工作人员李宏坐车来到景区的小营盘,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迎面荆棘丛生,一条小径的痕迹非常模糊。景区工作人员手拿镰刀、剪刀在前面开路,扬子晚报记者紧随其后。大约艰难行走了25分钟后,工作人员终于停下脚步,只见前方古藤和杂树相互缠绕,在古藤和杂树间隐隐约约看到有一排石质的台阶,台阶上方有一平台,上面散落着很多很规整的建筑石块。

走近一看,偌大的一个平台上,散落了很多的建筑构件,整个平台面积在40平方米左右。平台南侧下方有砖砌的台基两层,并有台阶踏道连接上下,扬子晚报记者数了一下,两层共有台阶11级,每级高度约20厘米。平台中间是一个呈正六边形的塔基,边长为90厘米,边角均装饰有倚柱。每一边的表面拼贴有佛教装饰及兽样式的石雕装饰,造型生动,栩栩如生。周围有很多青砖,有长方形的,也有弧形的,边上还有一个葫芦状的“塔刹”,更让人意外的是,在塔基的中间,竟然有一座精美的“佛像雕刻”以及一块带有龙纹雕刻图案的石块。

只见整个佛像雕刻在一个六边形柱体一侧的佛龛里,佛龛高约60厘米,宽度约40厘米。佛像盘腿坐落在佛龛里,是就着石块雕琢的,保存完好。从佛像的面容、形态以及雕刻风格来看,显然和栖霞山千佛岩的佛像不太一样,千佛岩的佛像是在南北朝至明朝早期刻就的,而这次发现的佛像是明朝晚期的。石块上刻有两条飞龙,腾云驾雾,中间有一龙珠。

据文物专家介绍,根据现场的塔基、现存的“塔刹”、塔檐以及风格来看,此处应为一明代高僧的塔林。从残存的遗址来推断,当时这个塔林高度应该在4米左右,40平方米的平台面积可见昔日规模较大。而且龙形雕刻一般是皇家御用图案,出现在这里,说明墓主生前和皇家颇有渊源。据景区工作人员介绍,龙纹雕刻在栖霞山非常罕见,这是目前为止发现的第二处,第一处是在乾隆行宫遗址附近被挖掘到的“龙凤石雕”。

墓塔主可能是素庵法师

据介绍,在这次发现的建筑遗迹附近,有一“定照庵碑刻群”,那这处建筑遗迹是否和“定照庵碑刻群”有一定的关联呢?

景区工作人员立即拿来“定照庵碑刻群”的碑文进行解读。据悉,“定照庵碑刻群”为明万历年间的碑刻,共5块,弥足珍贵,现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通过碑文的解读,介绍了明徵君舍宅后,禅风并盛,素庵法师应邀来栖霞登坛说法,后僧众念法师春秋已高,于栖霞山腹地深处,建造了定照庵。素庵是栖霞寺一位得道高僧,在此居住修行十余年,深受当时的朝廷器重,并有为皇家成员讲经的说法。皇太后曾赐其金缕袈裟,其圆寂后,他的弟子如敬为其修建了此塔林。“基本推断此墓塔主人是明代高僧素庵法师,根据碑文的记载,其塔林上出现皇家御用的龙纹正好与其身份和经历相互佐证与吻合。”

另一处地宫已部分暴露

除了在小营盘下方发现的墓塔遗迹以外,在凤翔峰东南坡也发现了一处规模更大的建筑遗迹。扬子晚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平台约有500平方米,是一个院落格局,在院落中还有一个约有4平方米的小院落。整个院落已被毁,上有一个呈六角形的塔基构件,还有棱柱状的塔身以及塔刹。塔基附近下方还有一深约1.5米、用青石砌成的地宫,青砖自下而上堆砌,非常规整。但整个地宫已有部分暴露在外面,显然已被人“光顾”过。此外,扬子晚报记者还在一塔身上发现了一组文字:“传洞上正宗第三十一世荆石玺禅师之塔”。据《摄山志》记载,荆石是曹洞宗的一位高僧。

下一步,景区将对两处遗址进行整理、挖掘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