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献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核雕(陕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

1. 陕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

非物质遗产:

1.

“童谣”是指由民间,祖辈流传下来简短而且押韵的一种口头语言

2.

童谣历史,最早见于《诗经》:心之忧矣,我歌且谣。

3.

童谣主要特点:通俗易懂,幽默讽刺,押韵好记。

4.

童谣的内容取材于生活,丰富多彩。形式有摇篮曲、绕口令。

5.

作用意义:情感品德教育,比如与孝顺有关的,讽刺好吃懒惰的。

2. 陕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截至2016年底,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名录(含“急需保护名录”)的项目已达39个,也是目前世界上拥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1年通过的:昆曲;2003年通过的:古琴艺术;2005年通过的: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2009年通过的: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2010年通过的:京剧、中医针灸;2011年通过的:皮影戏;2013年通过的:珠算;2016年通过的:二十四节气;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列入的:羌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2010年列入的:新疆的麦西热甫、福建的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以及中国活字印刷术;2011年列入的:赫哲族伊玛堪说唱;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2012年列入的:福建木偶戏传承人培养计划

3. 陕西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什么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信俗类有:关公信俗、妈祖信俗、保生大帝信俗、城隍信仰、闽台送王船、土地公信俗、黄大仙信俗、悦城龙母诞、冼夫人信俗、波罗诞等。

1、关公信俗

属于中国传统民间信俗,是民间信仰关公的各种习俗的统称,是以崇拜中国武圣关羽“忠仁义勇”精神为内核,以传统信俗、祭祀典仪、祈福活动等为载体的民俗信仰,是中国民间信仰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表现形式之一。关羽因勇猛善战,被尊崇为“武圣”,与“文圣”的孔子齐名,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被神化为集战神、驱邪神、保护神、武财神为一体的全能神,其信众包括社会各阶层和大多数行业的相关人群,关公信俗也成为中国最代表性民间信俗。

关公信俗中尤以山西运城和河南洛阳最具代表,他们申报的“关公信俗”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年关帝诞祭日都会举办盛大的祭奠活动。

2、妈祖信俗

是中国影响最大的航海保护神。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的海神信仰,妈祖信俗,即妈祖信仰习俗,是源于人们对妈祖的景仰而逐渐形成的一种常规化的传统民间信仰习俗,又称神女信俗、灵女信俗、神姑信俗、元君信俗、娘妈信俗 、娘娘信俗、天妃信俗、天后信俗、天上圣母信俗、湄洲妈祖信俗等,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流传广泛的民间信俗。

妈祖信俗是以崇奉和颂扬妈祖的立德、行善、大爱精神为核心,以妈祖宫庙为主要活动场所,以习俗和庙会等为表现形式的民俗文化,该信俗传播到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传承至今。妈祖信俗更是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

3、保生大帝

俗称大道公、老爷公,是我国福建沿海和台湾地区,继妈祖之后普受人们尊奉的神祇,精通医术,以高超的治疗手段救济生民,被民间私谥为“医灵真人”,身后又得到历代褒封。而保生大帝信俗,是福建省历史悠久的民间信仰之一。

保生大帝信俗包含祭祀、进香、祈求药签、巡游等内容,其起源可追溯至北宋中期,明代后期及有清一代,保生大帝信仰随开垦者渡海流入台湾。如今,中国大陆及台湾的保生大帝祭祀均沿袭古制,与地方民俗相结合,形成一套带有闽台地域特色的祭典仪式,在海内外极具影响力。

每年农历三月十五吴真人诞辰日,福建厦门慈济宫、龙海白礁慈济宫都会举办吴真人诞辰祭祀仪式。由厦门、龙海申报的保生大帝信俗,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城隍信仰

是中国民间非常普遍的信仰,是民间关于城隍爷的信俗。作为中国古代民间神祇的重要代表,城隍深受广大古代民众的欢迎和崇拜,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

由“城隍信仰文化”衍生出来的经千百年传承的城隍庙会、城隍巡游、祭城隍等文化形式,与民间信俗相融合,保存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交融的综合文化体系。

如今,中国各地都保存有城隍庙,还有关城隍爷的民俗活动,比较有名的有上海城隍庙会、西安鄠邑迎城隍等,其中,西安鄠邑迎城隍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里至今保存着非常浓郁的迎城隍习俗。

5、闽台送王船

送王船是广泛流传于中国闽南地区和马来西亚马六甲沿海地区禳灾祈安的民间信俗,是泉州等闽南人表达对海洋的敬畏和感恩而举行的一种祭祀活动,为世界级“非遗”项目。

2020年中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也是中国民间信俗最具代表性的非遗项目。

泉郡富美宫“送王船”民俗历史渊源,久负盛名,“送王船”仪式遵循迎王、造王船、竖灯篙、普度、送王船等程序,当焚化盛满祭品的王船,任凭王船在海上随风而去,仪俗结束,象征着祛除瘟疫、灾祸、邪祟,也传递着对先辈走向海洋的历史记忆。

6、土地公信俗

是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的民间信俗,在中国民间,土地公被视为福神与财神的象征,是民间信仰最为普遍的保护神。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现代多属于祈福、保平安、保收成之意。

在土地公信俗非遗中,澳门的土地信俗传承已久,更于2021年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澳门对土地公信仰很盛,不仅众多商号、民居安奉有土地神塑像,城中也建有多座土地庙(即福德祠)。

每逢诞期,信众会向土地神祈求土地丰收、五谷丰登,善男信女家家作祭,还会在舞狮随行下,成群结队前往土地庙祭祀。澳门土地庙的贺诞活动十分有特色,形式包括参神祈福、醒狮助庆、上演神功戏及举办宴会等,场面盛大热闹。

7、黄大仙信俗

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民间信俗,尤其在浙江、港澳台地区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普遍信奉。黄大仙,原名黄初平,生于东晋时期,在浙江金华某山中修炼得道成仙,被尊为赤松仙子,以行医济世而广为人知,流传于浙中地区,后传播至港澳地区和美国、加拿大、澳大地亚及东南亚诸国。

在黄大仙信俗中,尤以香港的“黄大仙信俗”最具代表性,于2014年成功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香港最具代表性的宗教民俗;黄大仙祠日平均访客量在一万人左右,每年除夕会有超过十万人前来祭拜,在香港人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8、悦城龙母诞

龙母信仰是中国流传广泛的民间信仰,崇拜和信仰龙母的现象,影响所及遍布西江流域、珠三角、港澳地区和海外华人,已成为一种民间习俗。而龙母诞是祭祀龙母的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至今已延续两千年,经久不衰。

龙母诞,尤其以悦城龙母诞最具代表,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悦城龙母诞是在广东省德庆县悦城龙母祖庙定期举行的祭祀海神的传统民间信俗,每年农历五月初一至初八龙母生辰诞和农历八月初一至初八龙母得道诞时,当地各界民众举办隆重庙会,求吉祈福,海内外信众络绎不绝。龙母诞主要内容有万民朝圣贺诞、龙母沐浴、龙母更衣、慈龙孝子祭母、济物放生教化、圣迹瞻拜等。

9、冼夫人信俗

冼夫人信俗是粤西地区、海南等地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本土信俗,影响遍及东南亚地区,是岭南颇具特色的民间文化信俗活动,也是中国著名的民间信俗之一。

冼夫人信俗是源于人们对冼夫人的敬仰而逐渐形成的民间信仰习俗,以崇奉和颂扬冼夫人的爱国、爱民、立德为核心,以冼太庙为主要活动场所,以庙会、习俗和传说等为表现形式的民俗文化。冼夫人,又称冼太夫人,岭南圣母,一生致力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由茂名、海口、定安、澄迈等联合申报的“冼夫人信俗”,于2014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尤以高州、电白等地最为盛。每年冼夫人诞辰都会举行冼太诞庆典、冼太会庙会等。

10、波罗诞

又称南海神诞、洪圣诞,是广州在南海神庙定期举行的祭祀南海神的传统民间信俗,是广州乃至珠江三角洲地区独具特色的传统民俗节庆活动、最大的民间庙会,也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民间庙会之一,还是现今全国唯一对海神进行祭祀的活动。

波罗诞在每年农历二月十一至十三举行,其中十三为正诞,主要的活动有祭海仪式、“五子朝王”活动、花朝节、章丘诗会、岭南民俗表演活动等。

波罗诞是珠三角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民间信俗,蕴含了广州最有代表性的传统民俗文化元素,有着千年的历史文化传统。

4. 陕西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09年9月30日从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传来最新消息,三十日在此间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剪纸、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南京金陵刻经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据悉,此次列《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共有七十六个,其中二十二个中国项目,它们是: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

5. 陕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什么

丽江古城

说起丽江古城,其知名度想必不用过多介绍。近些年我国最热门的一批景点中,丽江古城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其四方街、木府、五凤楼、丽江古城大水车、白沙民居建筑群都很受欢迎。也凭借自身的历史及魅力成为了我国第二座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城。

丽江古城建于宋末元初的时候,其工程浩大,耗时多年。不过也因此成就了这样一座风景极佳、历经风雨的古城。丽江古城可以说是依山傍水与蓝天白云相陪衬,将这座古代气息浓厚、建筑精致古朴的古城衬的更加美丽。

当然了,丽江古城除了“美貌”,其内在也是非常吸引人的。其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文化、民俗、美食特产都成为了吸引游客的亮点。其纳西古乐、东巴音乐、白沙细乐都非常动听。火把节、药王节、龙王庙会都热闹好玩。鸡豆凉粉、丽江粑粑、灌猪肺、青嫩玉米糕都美味引人。

平遥古城

相比于丽江古城的火热局面,平遥古城可能没有如此火热,但它可是我国第一个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城。平遥古城历史悠久,建于公元前827年,也是我国现在保存的最完整的古城。

平遥古城四通八达,保留着最原始的古达建筑风格,其城墙、地面满布着历史低点痕迹,真实而又珍贵。古城内也有着很多十分吸引人的项目,旱船、高跷、抬阁、龙灯等都流传多年。这里还流传着很多的神话故事,康熙年间的明镜高悬、火烧城隍庙、睡姑姑和药婆婆等。

6. 陕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有什么

陕西是中华民族文化发祥地之一,陕西历史悠久、民风质朴,从古至今流传并继承了许多灿烂的文化艺术产物,民俗文化丰富而独特,其丰厚的历史底蕴,孕育了多姿多彩、瑰丽奇特的民俗文化。

秦腔、皮影戏、眉户、唐三彩,这些都是陕西日积月累的历史文化结晶。

1、陕西·秦腔

秦腔也称为“乱弹”,是陕西地方戏的主要剧种,也是我国现存戏曲艺术中最古老的剧种,是京剧、豫剧、川剧、河北梆子等剧种的鼻祖,其唱腔、道白、脸谱、身段、角色、门类和演技均自成体系。其特点是慷慨激昂,宽音大嗓。

2、陕西·皮影戏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道具戏之一,通过灯光把雕刻精巧的皮影戏映照在屏幕上,由艺人们在幕后操动影人,伴以音乐和歌唱,是一种深受人民喜爱的古老而又奇特的戏曲艺术。陕西是中国皮影戏的发源地,其皮影之盛行至今仍为全国之冠。

3、陕西·眉户

眉户在陕西关中地区最为流行,它是由民歌脱胎发展而来的。盛行于华阴、华县地区的称东路眉户,西路眉户最早盛行于眉县及户县,唱腔委婉细腻,优美动听。眉户的唱腔音乐有50多个曲牌,可以表现人物在舞台上丰富的情感和曲折的剧情。

4、陕西·唐三彩

唐三彩主要分布在西安和洛阳两地,在西安的称西窑。唐三彩是在汉代单色釉陶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新品种,在白底的陶胎上刷上一层无色釉,再用黄、绿、青等色加以装饰,烧制而成。其色彩鲜丽,光泽柔和,形象逼真。

6、陕西·安塞剪纸

安塞剪纸是流行于陕西省安塞县的一种汉族民间艺术。安塞剪纸不仅造型美观,剪工精致,而且具有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其形式多样,线条粗犷明快,寓意单纯质朴,充满对平安吉祥的祈望之情。

陕西民俗传统文化,主要表现在方言源远流长、剪纸巧夺天工、泥塑技艺精湛、腰鼓欢快奔放、民歌或柔或刚、皮影博大精深、社火魅力独特。

民歌陕西民歌根据地域特征和艺术特点分为陕北民歌、陕南民歌和关中民歌。

陕北民歌种类繁多,当地俗称“山曲”或“酸曲”,有信天游、小调、酒歌、秧歌、劳动号子、榆林小曲、陕北套曲等20多个曲种,其中信天游最富有特色、流传最广。

陕南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紫阳民歌是陕南民歌最具代表性的曲种,紫阳民歌的代表性曲目有《郎在对门唱山歌》《南山竹子》等。镇巴民歌是陕南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作品有《拉石头号子》《巴山酒歌》等。

关中民歌有船工号子、打夯号子、搬运号子、箱夫子歌等曲种。影响最大的是小调,关中小调分为“一般小调”“丝弦小调”“社火小调”“风俗小调”“儿歌”等。

紫阳民歌、陕北民歌、镇巴民歌先后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皮影陕西皮影戏起源于汉代以前,鼎盛于唐代,又称“影戏”“影子戏”,流传于民间,保留着民间说书的历史痕迹,是近代陕西诸种戏曲的前身。其唱腔数十种,以老腔、碗碗腔、阿宫腔、弦板腔、秦腔五大调较为普遍,辅之陕北、陕南及关中各种道情。皮影戏的传统剧目有《游西湖》《哪吒闹海》《古城会》《会阵招亲》等。陕西皮影不仅唱腔种类繁多,表演技术高超,而且影人的雕刻技艺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华县是皮影的发源地,华县皮影不仅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艺术品种,同时也是被国内外皮影界公认的所有中国地方皮影乃至世界皮影艺术种类之集大成者。中国皮影的国际正式名称叫“华剧”,即华县皮影戏曲之意。2006年,“华县皮影”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社火“社火”是陕西民间一种广泛的、传统的、规模壮观的群众娱乐活动,来源于古老的对土地与火的崇拜。社火起源于周代的“傩仪式”,宋代以后逐渐转入民间,并融入了各种杂戏。

陕西社火包括鼓乐、芯子、高跷、竹马、旱船、秧歌、舞龙、舞狮、花灯等。陕北的佳县、洛川、榆林等地称社火为“打社火”“地傩子”,陕南的商南、洛南、商县等地称社火为“花灯会”,关中扮演社火则被称为“耍社火”“耍狮子”“耍龙灯”“耍竹马”等。

7. 陕西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

1。宝鸡社火、凤翔木版年画、凤翔泥塑、西秦刺绣、炎帝祭典5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和社火脸谱、西府皮影、宝鸡剪纸;

2,凤翔草编、面花礼馍、千阳八打棍等省市级项目;

3,民间舞蹈:眉县高跷赶犟驴、岐山转鼓、宝鸡千阳八打棍、宝鸡陈仓区西山刁鼓、陈仓秧歌;

4 民间音乐:陈仓姜马察回、陈仓区西山酒歌;

5,传统戏剧:千阳灯盏头碗碗腔皮影戏、关中皮影;  

6 曲艺:西府道情、西府曲子;

7,民间美术:西秦刺绣、宝鸡、陈仓区宝鸡社火脸谱; 

8,民俗:宝鸡炎帝祭祀、陇县陇州社火。

8. 陕西的非物质文化有哪些

1、昆曲

昆曲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古琴艺术

古琴艺术体现为一种平置弹弦乐器的独奏艺术形式,另外也包括唱、弹兼顾的琴歌与琴、箫合奏。古琴演奏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艺术水准最高,最具民族精神、审美情趣和传统艺术特征的器乐演奏形式。

古琴艺术是继昆曲之后被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第二个中国文化门类。2006年5月20日,古琴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一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古典音乐艺术形式,是流传于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十二木卡姆"和"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的总称。

木卡姆艺术经过整合发展,形成了多样性、综合性、完整性、即兴性、大众性的艺术风格,并成为维吾尔族的杰出表现形式。

2005年11月25日,中国政府报送的"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4、蒙古族长调民歌

蒙古族长调民歌具有鲜明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的独特演唱形式,旋律悠长舒缓、意境开阔。它与草原、游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是蒙古族生产生活与精神性格的标志性展示。

5、中国篆刻

中国的篆刻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包括凿、铸)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是以石材为主要材料,以刻刀为工具,以汉字为表象的并由中国古代的印章制作技艺发展而来的一门独特的镌刻艺术。2009年,中国篆刻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6、中国雕版印刷技艺

雕版印刷是指将文字、图像反向雕刻于木板,再于印板上刷墨、铺纸施压,使印版上图文转印于纸张的技艺。 该技艺在书写和设计上有较高美学要求。

7、中国书法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是中国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

8、中国剪纸

剪纸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是一种流传很广的民间艺术形式,已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种珍藏。

9、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

中国传统建筑是以木结构框架为主的建筑体系,以土、木、砖、瓦、石为主要建筑材料,中国工匠师在几千年的营造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工艺经验。代表作有苏州园林、 北京四合院、西递宏村、蔡氏古民居以及杨阿苗故居。

10、南京云锦织造技艺

南京云锦制造的主要特点是"挑花结本", 用古老的绳索绳记事的方法,把花纹图案色彩转变成程序语言,再上机进行织造,实际上是一种以线为材料进行储存纹样程序的创作设计过程。

11、端午节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12、中国朝鲜族农乐舞

朝鲜族民间舞蹈之一"农乐舞"俗称"农乐",是一种融音乐、舞蹈、演唱为一体综合性的民族民间艺术。是表现朝鲜族农民喜庆丰收的传统舞蹈。

13、《格萨(斯)尔》史诗

《格萨(斯)尔》史诗熔铸了神话、传统民歌、格言俚语,具有雄浑壮丽、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

14、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在上古时代已订立,到汉代吸收入《太初历》作为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

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5、中医针灸

针灸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国医学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中国于2010年11月16日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

9. 陕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铜川市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音乐、舞蹈、戏曲、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等多种形式。其中比较有名的有:

1. 铜川皮影戏:铜川市是陕西省皮影戏的发源地之一,铜川皮影戏以“铜川脸谱、青白胡子、铜川小狮子”为代表,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的重点项目。

2. 铜川秦腔:铜川秦腔是陕西省著名的戏曲剧种之一,以其独特的唱腔、表演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3. 铜川民间艺术:铜川市民间艺术形式多样,包括刺绣、剪纸、民间歌舞、民间故事等,其中铜川刺绣和铜川剪纸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 铜川泥塑:铜川市泥塑工艺历史悠久,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的重点项目。铜川泥塑以造型逼真、形象生动、寓意深刻而著称。

10. 陕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陕西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公示,夹板门帘、渭北葫芦、蒲城砖雕、大荔碗碗腔、华山戏法、澄城麦子泡制作技艺、大荔九品十三花、锔瓷技艺、白水三转席等多项技艺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