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兽面橄榄核雕件值钱吗(青铜器兽面图片大全)
1. 青铜器兽面图片大全
兽面纹即兽类动物的头部图案,有牛、羊、虎等多种形象,由于有首无身,所以叫做兽面纹。它是青铜器上最常见的纹饰之一,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象征着威猛、勇敢、公正。
玉雕中最为常见的兽面纹是饕餮纹。饕餮兽面的特点是大眼、有鼻、双角,以鼻梁为中线,两侧作对称排列,一般没有下唇。
2. 青铜器 兽面
1、纹路不同 回形纹图案呈圆弧形卷曲或方折的回旋线条,以连续的“回”字形线条所构成。 夔龙纹是夔形纹饰,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奇异动物,似龙而仅有一足。 2、用途不同 夔龙纹是传统装饰纹样,常见于古钟鼎器物上。 回形纹是青铜器、陶瓷器上一种原始纹饰。 3、起始时间不同 夔纹始流行于商、西周青铜器及玉器上,商代的白陶因造型和纹饰均模仿当时的青铜器,因此也有印夔纹装饰的。瓷器上的夔纹主要流行于明、清景德镇瓷器上,如宣德青花夔纹罐、嘉庆青花夔龙福禄万代瓜棱形龙耳瓶等。 云雷纹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可能从漩涡纹发展而来。商周时代云雷纹大量出现在青铜器上,春秋战国时期仍见沿用。
3. 青铜兽面纹觚
商兽面纹十字孔青铜觚是一种商代青铜器,它的设计非常独特,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器足上方的十字孔了。那么,为什么这个十字孔会设计在器足上方呢?
其实,这个设计主要是为了漏酒。当人们把酒倒入觚中时,由于器足上的十字孔的存在,酒便会从中自然流出,而不会在觚内滞留太久,降低了觚与酒的接触面积,有利于保证酒的质量。
此外,这种设计还有另外一个功能,就是方便清洗。由于这个孔的存在,即使容器内有残留的酒液,也可以通过这个孔将它们倒出,好进行清洗,保证觚始终保持干净卫生,不会产生异味或者细菌滋生。总的来说,商兽面纹十字孔青铜觚的设计不仅美观实用,更凸显出商代人民的智慧和创新精神,是一种极具历史价值的文物。
4. 青铜兽面纹甗
商周十供是孔子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计有“木工册”鼎、兽面纹觚、牺尊、“伯彝”簋、“册父乙”卣、窃曲纹簋、夔龙纹簠、夔凤纹豆、饕餮纹甗、四足方鼎十件青铜器,造型典雅古朴,纹饰清晰精美,器型丰富。
它们承载着儒学正道,鞭策着世代儒生,也激励着我们今人,勿忘修齐治平,兼济天下的责任与担当,经世致用,为国为民
5. 青铜兽面图片
兽面衔环——铺首古代铺首的造型,汉拿元庙殿门所装为龟蛇之形,这是四象之一——北方玄武。南方朱雀的形象也被嵌在门上,近年出版的《汉代图案选》,载有朱雀、双凤、羊头铺首。虎、狮、螭等兽头状铺首,猛兽怒目,露齿衔环,则将威严气象带上大门。早期铺首的实物,有秦咸阳宫遗址出上青铜铸件,造型为虎头变形,双目圆睁,铸纹流畅,已是精品。
椒图的形象也是兽首街环。作为龙的九子之一,其形似螺狮,性好闭,故立于门上,由商、周人模仿螺蛳,到椒图形似螺狮,形式未变,变化的只是源出。螺为水族,归于龙的家族应该说是顺理成章的事。成了龙子,就唤它椒图。
中国风水上的四大神兽: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也叫四方神灵,自古以来,尤其在文化中有祛邪、避灾、祈福的寓意。在方位安排上一般是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象南京市,有个很有名的玄武湖,就从名字来讲,肯定在城市的北部。在默默地保护着这座城市。
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也常用于风水中。每当旅游时,会注意到这些东西。例如,一些古墓地,在墓穴前方两边突出地,都有独特的称号,称之左青龙、右白虎,就是护卫的意思。再如古时候的公堂、一些建筑的前面左右两边的堂柱上,一般都绘有青龙百虎,以其镇压邪灵。
6. 青铜器兽面纹简介
商周时期青铜器最常见花纹之一,是饕餮纹,也叫兽面纹。商时已蝉纹为主,西周以花纹为主; 青铜器铭文拓片:商周青铜器中数以万计的铜器留有铭文,这些文字,现在一般叫金文。对于历史学者而言起着证史、补史的作用。 中国青铜器的铭文,文字以铸成者为多。凹入的字样,称为阴文,少数文字凸起,称阳文。商代和西周,可以说铭文都是铸成的,只有极个别用锋利的工具刻字的例子。 西周晚期,开始出现完全是刻成的铭文。战国中期,大多数铭文已经是刻制的,连河北省平山中山王汉墓的三件极为典重的礼器,都是契刻而成,其刀法异常圆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7. 青铜兽面门扣
随着时代发展的青铜觚主要是饮酒的器具和礼器盛行于商周时期,作用相当于酒杯,其造型为圆形细长身喇叭状口、大细腰、圈足外撇,觚身下腹有一对凸起,于近环足部分有两段棱脊作为装饰。
在安阳殷墟出土的大量的青铜觚,多与之相似。大喇叭口加强了青铜觚的艺术效果,给人以震撼力。铜觚是酒器。在殷商考古发掘中,觚与爵和缀是常见的墓葬组合,表明商人喜爱喝酒的风俗由来以久,周来商后很长一段时间,在周人的统治区内,很少发现有青铜觚的存在。因为周人认为商人之所以灭亡,其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沉湎于酒。
8. 青铜兽纹
1.清明上河图
作者:北宋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现在是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宝贝,但要看到它并不容易。
2、四羊坊尊
阳方尊是国家博物馆的珍品之一,是殷商时期的礼器。1938年出土于湖南省乡宁县,是中国十大青铜文物之一,四羊方尊被历史学家称为“终极青铜典范”。
3.后妈武丁
后穆武鼎,原名司母戊鼎,1939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为商代皇陵。商朝皇帝祭母铸二鼎,现藏西藏国家博物馆,可以随便参观。
4.雪景和寒林图
作者:范宽在宋代,画家的山水往往都是用心中的意象来描绘的,为了心中的山谷。据古书记载,范宽“心胸宽广,善饮酒……”。道教崇尚自然,具有辩证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崇尚道与自然,万事万物,与自然和谐相处。”
5、金玉衣服
1968年7月12日,河北保定满城汉墓出土中山陵王静金玉服。现在,它们被河北省博物馆收藏,成为镇馆之宝。
6.敬晋侯之鸟。
侯鸟尊于90年代出土于山西省曲沃县晋侯墓地114号墓坑,为山西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7.匈奴王冠
1972年在内蒙古杭锦旗阿鲁柴登匈奴墓中出土。它是战国时期的鹰冠金冠饰品,是匈奴文物中最具代表性的稀世珍宝,也是至今所见的“胡关”。造型独特,制作成熟。它不仅是权力的象征,也是艺术的结晶,堪称匈奴的艺术瑰宝。
8.东平汉墓壁画
2007年10月12日晚,在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出土。这件珍贵的文物被收藏在山东省博物馆,成为社会公认的“十大镇馆之宝”。
9.清理并干燥狄龙皇帝线周围的旋转瓶。
90年代在清代景德镇官窑烧制,南京博物院珍藏之一,十大镇馆之宝。
10.萧何在月下追韩信梅瓶。
1950年,南京市江宁区将军山穆盈墓出土。元青花的“小和”紧随《韩信·月下》屠美瓶的发现,为我国研究元代青花瓷的工艺、绘画、烧制、生活提供了重要依据。
11.王羲之上虞帖
作者:王羲之
上虞帖写于公元356年(东晋永和十二年)。
12.富春山居图
作者:黄创作于元代1350年。
13.云纹青铜大镫
1978年,福建南坪、建瓯小桥公社杨泽大队黄克山出土,是福建省博物馆的珍品。
14.战国楚大鼎
1933年安徽寿县楚幽王墓出土,现藏安徽省博物馆。
15、商兽纹鹿耳四足青铜。
1989年出土于江西省兴安大洋洲,收藏于江西省博物馆。商业消化器!
16.春秋莲鹤方壶
1923年,河南新郑李家楼巩峥墓出土。莲花花瓣中央竖立着一只清新淡雅的白鹤(仙鹤),展翅一脚。
17.越王勾践剑
1965年,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王山楚墓一号墓出土,湖北江陵楚贵族墓出土越王勾践。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是嫁妆,说勾践曾经把女儿嫁给楚昭王为妻。所以这把剑很可能是他娶女儿的时候作为礼物来到楚国的,后来楚王送给了某个贵族,所以就成了这个楚国贵族的陪葬品。另一种意见是分赃,即309年至306年前,楚国出兵全国时,楚军缴获此剑,带回楚国,最后成为陪葬品。
18.曾侯乙敲钟。
1978年湖北随县(今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曾侯乙编钟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雄伟、最巨大的乐器,被誉为古代世界“第八大奇迹”。
19.平纹纱衣服
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西汉纱衣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服装,保存最完整,做工最精致轻巧。在中国古代丝织、服装和科技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湖南省博物馆曾经委托一家研究所仿制素纱服装,最后织成了一件重49.5g的仿真素纱服装,这一过程耗时13年。
20.金代铜坐龙
1965年,在黑龙江阿城的程楠城墙附近出土了铜佐龙。中国龙采用人的五官作为造型是非常罕见的。人鼻和龙身的结合并不会让观者感到不协调。人鼻比传统龙型中的猪鼻更生动,使人想起“真龙天子”和“君权神授”,也体现了皇权的威严和神秘。
21.青花云龙图案高足碗
1975年,吉林省博物馆在全省文物普查中,从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左中旗耀里毛都公社南哈拉图达大队收藏了高足碗。现藏吉林省博物馆。
22.瑞和地图
作者:赵霁,北宋宋徽宗人
瑞和图是最经典的超现实表现手法,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是从画面角度运用超现实主义手法最典型的作品之一,比西方超现实主义早了几百年。
23、云龙人物图案转心象牙球
精美绝伦的雕刻技艺令人叹为观止,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24、金猴王砚
何鹏洲聘请当时肇庆黄冈著名制砚世家郭氏的后裔郭大师,根据这三块端石的特点,打造了一方三分砚。每一面都有形似动物的图案形象,一面形似猴子,是猴王砚;一边是起重机;另一个像一头斜躺的牛。
25.路祥铜鼓
1976年在广西贵县(今贵港)萝卜湾一号墓出土,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之宝。
26、宋柏青琉璃花嘴凤头壶
这只花嘴凤头壶的造型受到了唐代波斯金银器的影响,现藏于海南省博物馆。
27.古兰经
2002年6月10日,宁夏发现了世界上最小的《古兰经》。宁夏博物馆考古人员考证后发现,宁夏博物馆收藏的一本《古兰经》是世界上最小的《古兰经》。
28.镀金铜牛
1977年,宁夏银川贺兰山西夏陵出土西夏鎏金铜牛。据了解,由于蒙古军队彻底灭西夏,西夏陵墓几乎被毁或被盗。考古学家在西夏陵发现了空空177号墓。一个年轻的工人突然踢到了一个硬物,是这只青铜牛的角。后来,这头牛被称为“被踢出去的国宝”。
29.骑在燕子身上
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武威雷台汉墓,现藏甘肃省博物馆。1983年,它被确定为中国的旅游标志。
30.铜镀金观音像
国宝观音镀金像。青海著名的瞿昙寺是明朝皇帝赐的。现藏青海省博物馆!
31.镶嵌金兽首的玛瑙杯
它于1970年10月在陕西省Xi南郊何家村出土。
兽头玛瑙杯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件精美的唐代玉雕,也是目前发现的最精美的唐代玉器。
32.舞马冠军杯银壶
1970年在陕西省Xi南郊何家村出土,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收藏。玄宗做皇帝时,把管理国事、居住的地方搬到了美丽的兴庆宫,兴庆湖边修建的“勤政厅”大楼就是处理政务的地方。在一年一度的钱球节,也就是皇帝的生日,玄宗在“勤政厅”大楼前的广场上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宴会。据说有一次表演马舞,马给皇帝祝寿鞠躬,皇帝喜出望外,把酒给跳舞的马,马把酒杯含在嘴里,一饮而尽。银壶上的舞马造型,捕捉了杯中饮酒的瞬间,将历史的精彩瞬间流传至今。
3.兵马俑
1974年3月,岭东西阳村村民在抗旱打井时,在秦始皇陵以东三里的下河村和乌拉村之间,发现了一个大型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经过考古学家的发掘,发现了2000多年前秦俑的宝藏。
34.青铜神树
1986年在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现藏三星堆博物馆。青铜神树反映了古蜀先民对太阳和太阳神的崇拜。它在古蜀人的神话意识中具有通灵、通神、通天的特殊功能。它是中国宇宙树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巨大实物标本。
35.太阳神鸟金饰
2001年出土于金沙村,现藏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金饰的中心图案很像一个有12道光芒的太阳,外层的四只鸟很像神话中的“负日金太阳”,都与太阳神崇拜有关,所以主要寓意着古蜀时期“太阳、月亮、鸟、象牙”的宗教崇拜。
36.东汉时期的铜车马
东汉铜车马于1975年在贵州兴义东汉墓中出土,现藏贵州博物馆。据专家介绍,黔西南是古代夜郎国的中心,东汉青铜车马的发掘对西汉夜郎文化的追寻,尤其是对探索汉代中原文化与夜郎文化的交流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37.舞阳石雀
重庆忠县舞阳镇发现乌石雀。2001年,在三峡文物保护抢救工作中被发掘。舞阳汉阙的发现者是王洪祥,一个普通的煤炭搬运工。
38.牛湖铜案
牛筒案于1972年在江川县李家山古墓群24号墓中出土。李家山青铜器是“国宝”,是中国青铜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他们与中原、西北地区的青铜文化有着历史渊源,但在边疆地区也有着鲜明的民族个性。
39.双体陶罐
卡若遗址发现于1977年,双体陶罐出土于西藏昌都卡若遗址,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40.翡翠白菜
玉白菜原是雍和宫的陈设,雍和宫是清末金妃居住的宫殿。据说玉白菜是她的嫁妆。白菜寓意清白;它象征着新娘的纯洁,而昆虫象征着生育能力;愿新娘多子多孙。
41.东坡食肉石
东坡肉石又称红烧肉石,是一种天然玉石,没有雕琢。它是台北故宫三大殿堂中的珍品之一。